洪秀柱究竟想把國民黨帶往何方?

陳建仲
(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


國民黨十九全代會四次會落幕,儘管主席洪秀柱和眾大老們圍坐啃饅頭、吃經國餐,希望呈現上下團結,「逆境求生、奮發向上」的全會主訴求,遺憾的是全會被媒體批評為是明年黨主席選舉的卡位戰,洪秀柱為爭取連任動作頻頻,反而讓全會失焦,國民黨不但再度讓支持者失望,也預埋下了黨內紛爭的種子。

在全會召開前,民進黨重返執政百日來亂相頻繁、大失民心,蔡英文、林全民調死亡交叉,軍公教近20萬人上街抗議,緊接著還有百萬旅遊業者組成的自救會也要發動萬人示威,國民黨接連在三個二級縣市長補選勝出,支持的確期望國民黨儘快走出敗選陰影與黨產的泥淖,展現重新出發新氣象,但期盼國民黨東山再起的泛藍支持者卻再度失望了。全會上,外界仍然看到一個權利基礎不穩、確仍想一元領導的黨中央;一個黨路線仍待整合確強行定於一尊的少數決策;一個亟需民主改革卻猶豫不願放權的老大心態;這樣的遲暮老氣,國民黨前途註定是多災多難。

全會充斥黨主席改選角力氣氛

沒有人懷疑國民黨正處於空前的逆境。黨產處理委員會磨刀霍霍,全力追擊,過去黨產交易等於提供給民進黨明年縣市長選舉前,從1949年至今,無限寬廣的炒作空間,顧立雄必定上窮碧落下黃泉,全力蒐羅國民黨黨產交易的黑資料,打擊前黨國大老、絕對不會手軟。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手握轉型正義大砍刀,有黨產處理委員會這樣的行刑台,國民黨面對潛在弊案隨時可能被引爆的陰影,高層實在應捐棄成見,以開放的心胸,共赴黨難。然而,事實發展卻遠遠不是如此。

儘管新全代會訴求「逆境求生、奮發向上」,但黨機器卻遲遲未因應政局和世代的變動,做出及時且必要的調整。前主席馬英九空談改革,卻留下和基層嚴重脫鉤的地方黨務、新老斷層無法接續的人才窘困、本土和深藍難以調合的路線爭執、無法發揮決策功能的中常會機制,這些早該處理的黨務革新,在接連重大選戰中慘敗後,一股腦兒全扔給「假戲真做」的黨主席洪秀柱。

就算洪秀柱在全代會中努力營造團結的氣象,就算議程刻意安排讓洪唱獨角戲,但政治終究得回到實力原則,權力基礎不穩的洪秀柱,眾藍營大老就算在底下排排坐,前排幾乎每一個人的政治影響力都不在洪之下,洪就算有主席的光環罩頂,但不必然就是泛藍共主。過去國民黨黨主席之所以能大權獨攬,除個人政治資望外,掌握龐大的黨產資源才是真正的關鍵。一旦黨產歸零後,黨主席無法像過去那樣資助候選人;領導威信必然大打折扣。少了黨產,黨主席就必須真正是黨內最孚眾望的領導,應是各方勢力的最大公約數,才能在基層組織一再被泛綠侵襲的困境中,發揮「桶桍」功能,圈住各種不同勢力的泛藍的支持群眾。

面對空前危局下的黨主席,更必須提出符合民意趨向的黨路線和紮實的基層經營,才能維繫黨的向心;尤其當前網路政治時代,黨的決策更應由下而上;但面對當前國人最關切的年金制度改革、觀光產業困境、兩岸僵局等重大政策,國民黨全代會未能提出痛擊民進黨執政缺失的有效對案,反而提出2018年乃至2020年才需面對的黨內初選方案,留給外界國民黨搞內鬥重於民生的惡劣印象。

全會三大案惹出爭議

以此次全會攸關未來國民黨存亡大計的「和平政綱」、「縣市長預選制」和「地方黨部主委直選」三案為例,不但引發黨內爭議,被外界解讀為是明年黨主席改選的前哨戰,更是未來黨內新的爭端的開頭。

全會通過要定「兩岸和平政綱」,但這項修正案明顯帶有濃厚的洪秀柱「一中同表」色彩,在未經黨內充分溝通下,貿然提出少了「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並且主張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很容易被綠營反控為是洪秀柱為爭取到大陸和對岸領導人習近平會晤的「伴手禮」。而且,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又得被逼對此一議題表態,讓縣市長選舉又回到泛綠最擅長的「反中國」、「反統一」。實際上,國民黨現階段只要堅守「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已立於不敗之地,何況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明白表示,各表問題可以談,完全看不出黨中央有什麼迫切需要,要強硬定出這項黨內明顯有意見的修正案?從吳敦義、朱立倫等黨內實力派人士公開表達保留意見,顯見這對黨內本土派和有意參選2018年縣市長的候選人,恐怕都是難以接受的,這項修正案也等於再度埋下未來可能重演洪秀柱在2016年總統大選黨內初選期間,「一中同表」爭議的導火線。

再看「縣市長預選制」,更顯得突兀而且沒有必要,形同讓洪秀柱提前手握提名大權,有助於她爭取連任。因為縣市長黨內初選,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協調產生,避免初選相互同志撕破臉,協調不成,再辦黨內初選。真正關鍵的是黨內初選如何在目前初選機制下,縮小選民結構的落差,讓初選更具公平性,而不是把時間提早。如果不能解決初選和真實選民結構落差,提早初選也不能化解爭議。而且人選過早決定,也等於提前讓對手集中火力攻擊,實際上利弊互見,不見得是正確的方案。萬一候選人在選前民調就被打趴了,難道還要再來一次「陣前換將」?有意問鼎六都市長的黨內戰將都希望先協調、協調不成再依原制度初選,而不是把資源先在預選時用掉大半。

黨的民主化改革非做不可

但如此攸關縣市長選舉黨內提名辦法的重大改變,事前只是重點徵詢,並未經過充分討論,但全會卻仍然鼓掌通過。施行細則預計9月底公告,新制最快10月上路,有意參選下屆縣市長必須登記表態,等於綁鴨子上架。因而外界批評「預選制」將2018年縣市長「準提名權」大幅提前,有利現任黨主席洪秀柱「綁樁」爭取連任;而縣市黨部主委直選案,則砍掉洪對地方的直接掌控權,有利於組織實力雄厚的前副總統吳敦義「從地方包圍中央」;因而全代會事實上瀰漫著黨主席改選的煙硝味。

平心而論,獲得超過700位黨代表連署,要求在一年內實施的「地方黨部主委直選案」,是落實國民黨黨內民主最關鍵的一步,從此出發,才能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央委員、中常委,從而落實黨內民主決策的機制,揮別黨主席一元領導的陋制。國民黨早該開放黨內民主競爭機制,讓人才真正從基層中打拚出來,而不是勤走中央、搞政二代。但全代會無視多位代表要求表決,反而「以拖待決」,硬交「專案小組研議」。專案小組配套將研擬包括主委資格、任期、對黨中央權利義務、黨務經費等,等到直選辦法研擬妥善後會儘速推動。雖然副主席詹啟賢承諾,該提案全代會既然已通過,就「不會跟過去一樣算了」,會在一個月內成立研修小組研擬配套以及實施時程,之後交中常會討論;但事實上,黨中央有上下其手的機會,大可讓地方黨部主委直選案拖過2018年黨主席改選之後再辦。

為何黨中央怕地方黨部主委直選?表面上說是擔心地方黑金勢力介入,實際上是目前洪秀柱主導的黨中央基層實力薄弱,一旦地方黨部主委直選和黨主席改選合併舉辦,洪秀柱獨攬的黃復興票源優勢,就會被沖淡,甚至壓過。

全代會選擇重返中山樓,邀黨內大老與黨代表齊聚啃饅頭、吃經國餐,但外界更好奇的是,那些家產萬貫的國民黨大老們,當黨產歸零、沒錢發黨工薪水時,誰能效法先賢「民國奇人」張靜江先生的「毀家紓難」?

在野黨的國民黨至少應朝內造化和民主化改革,應該擴增黨籍立委在黨的決策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還黨的政策透過黨籍立委的問政、揭弊、伸張民怨,重新建立黨的形象,重新從議事戰鬥中出發。國民黨立委一直以來努力爭取黨團民主化,大小黨鞭都應經由票選產生,但洪秀柱偏偏逆向而行,政策會執行長選派不具立委資格者出任,還想以黨中央決策、號令黨籍立委。對比地方黨部主委和黨團三長早就由黨內票選產生的民進黨,國民黨連最起碼的黨內民主都不如對手,現在國民黨迫切需要民主轉型,但洪秀柱偏反其道而行,剩下不到一年任期,洪秀柱究竟想把國民黨帶到哪裡去?

國民黨在2000年初淪為在野黨時,黨團曾發揮堅強戰力,曾經一天開了七場記者會,打得陳水扁政府和民進黨立院黨團難以招架,甚至黨中央率立委集體走上街頭示威,大大重振黨的士氣和形象。國民黨既已在野,就應捲起衣褲,打起野戰,但太平島登島時,洪秀柱沒去;重大爭議,國民黨黨團沒聲音;如果遇到民眾抗爭時黨不敢帶頭、怕出錯,這樣的黨中央如何能讓國民黨東山再起?如何能讓黨的問政令國人一新耳目?整個全會議程不見重大民生議題和國安政策的擬定,反而處處可見黨主席改選的角力痕跡,著實令支持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