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一家,不分先後」

從國軍到解放軍的台灣人劉伯文

閻崑
(文史工作者)


劉伯文(1911-1987),台灣宜蘭羅東鎮人,祖籍福建漳州南靖縣南坑鄉。父親劉進通是抗日義士。劉進通青年時,在台北為人做簿記,結識台灣不少早期革命者,經革命義士蔡培火介紹加入台灣中國同盟會,他曾兩次去東京,將革命者捐獻的籌銀交給在東京振武堂的陳其美等中國革命人士,經他們輾轉寄回國內資助推翻滿清的革命活動。當時在東京振武堂的革命學生,其中就有蔣介石。1913年,孫中山東渡日本時曾在台北停留,劉進通秘密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劉伯文原名劉宗漢,1911年出生,其父為他取名宗漢,乃不忘劉氏是漢室宗親之意。1926年,劉進通接到國民革命軍獨立四師張貞師長的密信,要他帶領一些台灣青年火速來廈門投軍,參加由蔣介石組織的北伐。15歲的劉宗漢強烈要求與父親同行。一行人海上偷渡未果被抓,劉進通被判刑兩年半。1930年2月出獄,18歲的劉宗漢藉故大鬧台北日本員警廳,他們才同意父子倆回大陸。3月,父子倆乘船離開台灣,來到了大陸。

同年,劉宗漢來到南京,其父劉世通為他改名伯文,取「博文」之意,足見老先生的用心。由於軍校不招日本人,劉伯文以福建新溪人的身分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為黃埔八期一總隊騎科入伍生。

上軍校第二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八期一總隊裡除了劉伯文,還有三名學生來自台灣,日軍罪行激起他們滿腔仇恨,四人聯名向校長蔣介石寫信,請求上東北前線殺敵。經教育處傳來校長口諭:愛國抗日之志可嘉,正受訓期不准。他們四人仍不甘休,找到校部求見處長,請求批准去東北馬占山、馮玉祥將軍處效力,但遭到斥責。四人私下商議決定偷跑。當晚,偷偷遛出學校,登上火車,三天後到達察哈爾馮將軍防區。馮將軍得知他們都是台灣人,又來自南京軍校,還會日語,十分高興,馬上吩咐副官為他們安排住處。馮將軍仔細聽了他們的義憤陳述,表示同情,允諾接收他們,但要與軍校聯繫獲准。第二天,軍校回電,命令他們即刻返校。馮將軍也不便收留,只好為他們買好快車票,派人送他們上了火車,四人只好又回到軍校。

三年軍校受訓後,劉伯文各科成績在騎兵科名列前茅,馬術、劈術全隊第一。因學業成績突出,獲留校任教之殊榮。中日淞滬會戰後,上海淪陷,劉伯文隨軍校6,800餘名官兵向大西南後方轉移。

在行軍途中,日軍飛機經常轟炸掃射,軍民在一片混亂中逃生,死屍遍野,慘不忍睹。作為一名中國軍人,既不能衛國,又不能保民,劉伯文心中的怨氣不可名狀。一次,日機又來轟炸,劉伯文與學生臥倒在一米多深的水溝裡,一顆炸彈在僅距他們五、六米處爆炸,雖倖免於難,但他的耳朵聾了好幾天。

就這樣,歷時15個月,行程8,000多里,途經蘇、皖、贛、鄂、湘、貴六省,終於到達四川成都。讓劉伯文感到欣慰的是,雖經歷了千辛萬苦,他所帶的學生,沒有一個中途離隊,也沒有被敵機炸傷的事情發生。

1939年9月,甘肅天水騎兵學校成立,劉伯文調任騎校籌辦國民黨天水騎兵學校,擔任該校學生隊隊長。新成立的騎兵學校缺少兵員,也缺少訓練用的戰馬。為招兵買馬,劉伯文有了張家口之行。

由於地理的原因,張家口的牲畜交易中心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因北方大牲畜交易多以馬為主,所以華北牲畜交易中心古稱「馬橋」。建於民國18年(1929)的「張北馬橋」就名揚關內外。

張家口所屬張北縣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畜牧條件。這裡不僅地勢開闊平坦,而且水草豐美,是天然的牧場。這裡出產的馬,無論是體力、耐力和速度都比一般馬要好得多,而且個頭高大、威武,是騎兵部隊的首選。

據劉伯文回憶:「1940年11月,天氣特別冷,我帶領一個連,經陝北榆林鄧寶珊將軍防區,過大同,從張家口買回幾十匹新馬。返回時又從山西、陝西等地招來新兵,為天水騎校訓練騎兵士尉官。」

張家口當時已經被日寇佔領,劉伯文那一連人在張家口駐紮何處,住了多久,他都沒有交代;在敵佔區出入,當然不可能穿著國民軍的軍服,他們又是怎樣喬裝打扮進入馬橋的;「幾十匹」馬的生意說起來不算小,又是如何交易的,是否得到了當地人的幫助,他也沒有說。回憶中只記住了「天氣特別冷」。劉伯文從小生活在溫潤如春的台灣,來大陸後又一直活動在南方,乍一領教塞北壩上的高寒,當然會「刻骨銘心」。

劉伯文在黃埔八期畢業到天水騎校任教18年,帶出騎兵中下級士尉官共11期,計2,800多人。他們大多一畢業就開赴抗日前線,不少學生為國捐軀。

1949年秋,劉伯文兼任國民黨騎兵學校的騎兵團長。後在共產黨「愛國一家,不分先後」政策感召下,隨同陶峙岳將軍通電宣佈在甘肅酒泉起義,為甘肅酒泉和平解放做出貢獻。他把二千多人馬和裝備,全部上交給第一野戰軍西北戰場的彭德懷司令,受到了彭總的表揚。

留他繼續研究騎兵,從此他穿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開始了人生征途上新的一頁。他參加了籌辦第一野戰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學校的工作。1954年轉業到山西省陽泉市城建局工作。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歷任城區人大副主任、市政協副主席、民革省委常委、民革市委顧問、省六屆政協委員、省台聯理事等職,1987年病逝,享年76歲。劉伯文在對台宣傳中成績顯著,共有150餘篇文稿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海峽之聲電台、《團結報》、香港《大公報》、《山西日報》等採用,其中《故鄉行》榮獲全國對台宣傳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