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末世危言?!

蘇起《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讀後

耿榮水
(資深政治評論家)


台灣民主化後國民黨執政時期重要的國安智囊蘇起,日前發表新書《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由於體裁結構特殊,有敘有議,兼以文筆洗練,見解不凡,又正值兩岸關係低迷,台灣面臨生死存亡交關時刻,此書甫問世,立即引起社會普遍關注,一時議論盈庭,洛陽紙貴,堪稱是近十餘年來台灣政學界最具影響力的專業著作。

作者以其豐厚學養,書生從政,歷任李登輝時期的總統府副秘書長、新聞局長、陸委會主委和馬英九時期的國安會秘書長等要職,襄贊中樞,與聞廟堂,在離開公職十餘年後撰寫此書,不只披露其頗具傳奇之心路歷程,更基於學術良知與知識分子道德勇氣,以其親身經歷與第一手資料,議論時政,褒貶重大國安決策,留下珍貴歷史紀錄,尤其仍一本從政初衷,以在野之身勇於建言,指出台灣免於戰火災禍的兩岸和平雙贏之道,其高瞻遠矚與胸襟懷抱頗具國士格局,殊屬難能可貴。

「居安思危」或「居危思安」

出版者高希均以《居安思危的警覺?居危思安的錯覺》的疑問為本書作序,慨嘆台灣現今面對的困境,「即使拜登與習近平也沒有完整可靠的答案」,頗能反映當前台灣社會菁英普遍的憂慮與無奈,唯筆者細讀本書各章節,頗為感同身受,亦多英雄所見略同的驚喜,實際上蘇起已明確為台灣找到方向,台灣的未來已經有了答案,只是出於學者溫柔敦厚個性,隱晦保留不說破而己。

蘇起從政前,在台灣向以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專業知名學界,曾親見美中學界要角過招,兩次走訪中國大陸,為他日後從政積澱實務基礎,所以不會類如一般學者常犯的脫離現實的泛泛空論毛病,反而能切中要害,發揮策士創意思考且靈活應對的優勢,提出務實前瞻,具體可行的政策理念或策略方案建議,包括「一個分治的中國」、「九二共識」、「邦聯」、「空中走廊」、「不統、不獨、不武」、「博鰲破冰」、「松山與虹橋、羽田、金浦直航」、「和陸、友日、親美」、「兩岸鬥、拖、和三選項」等,有在朝時獻策,也有在野時建言,有的被採納施行,有的被束之高閣,充分呈現其書生愛國憂時本色,其中以「九二共識」最具創意,影響也最大。

「九二共識」創意思維

依蘇起的說法,「九二共識」是根據1992至1995年間的兩岸難得緩和經驗,考慮國、民、共三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所以基調是溫和的、善意的,「既然有善意的模糊, 就有一定的包容性,將來國、民、共三方面都可有解釋空間」,因此而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說法,他當時原本擔心中共會因「各自表述」而反對,民進黨則會贊同,不料時移境轉,竟演變到今日北京一再重申承認「九二共識」的必要與重要性,民進黨卻拒不承認的地步,令他大感意外與遺憾。

蘇起在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因李登輝發表「兩國論」而引發軒然大波,蘇起不能避免被捲入,倍受爭議,甚至有論者認為他是「兩國論」的共犯結構之一,沒有立場批評李登輝,蘇起曾在之前所著《兩岸波濤二十年記實》書中還原真相,原來竟是李登輝指示時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的蔡英文,針對台灣與大陸關係,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的研究結論,成員包括張榮豐、陳必照、林碧炤、許宗力等人,蘇起完全在狀況外,卻要承擔起事後的政治責任,令他倍感委屈與不值。

蘇起的創意思考和建議,被採納最多的是在馬英九時期國安會秘書長任內,當時確有其獨特時空背景需要,例如為了兼顧中美台三方穩定關係和維護台海和平需要,提出「和陸、友日、親美」和「不獨、不武、不統」重要對外政策主張,確有提綱挈領,簡明扼要之功效,但後遺症也不少。

「不統不獨不武」爭議

以今日形勢觀之,「和陸」、「友日」固然貼切,但「親美」一詞用語則稍嫌過度接近,有失民族尊嚴和主體性,若能改用「聯美」一詞,不僅符合歷來台美關係的實際,也較能彰顯雙方主權地位應係平等的關係,台海兩岸的人感受也可能會舒服一點。

「不獨、不統、不武」的爭議也很大,特別是「不統」一詞,不僅違反1990年代初期所制訂國統綱領的立場原則,更與中華民國憲法精神背道而馳,不僅正統藍軍不能接受,也引起北京猜忌,爭議至今,搞到在兩岸都產生「華獨」與「台獨」合流的疑慮後果,不能不說是重大憾事,當初若能使用「不獨不武、維持現狀」八字訣,不僅不違憲法,也符合政治現實,後遺爭議也會少一點,或許蘇起智者,千慮一失吧。

本書最精彩亮點也最引起議論的章節,是他對台灣由盛轉衰的階段節點評析,包括對四位民選領導人的性格描述和歷史評價,已有頗具史家的如椽大筆功力。

蘇起顯然對台灣「民選國王制」極度不滿,也因兩岸實力對比的嚴重失衡,令他對台灣民主化前途悲觀,而概以「沈淪」兩字形容。他將台灣近30年來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稱李登輝與陳水扁是「台灣沈淪的起點」,馬英九是沈淪的逗點,蔡英文則是沈淪的句點。

李登輝執政時期「既是他個人成就的最高峰,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閃亮的時期」,這裡所稱「最閃亮」,應係指台灣民主化發展的全盛時期,包含解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開放黨禁報禁和開放大陸探親等,經濟成長應不包括在內。

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八年,則是「台灣整體實力與國際形象都跌下了一層樓」,陳水扁失去了人格,台灣也失去了國格。

至於馬英九時期,蘇起批評馬英九「沒有讓台灣振衰起敝」,一半是他的個人因素,一半是台灣整體社會的責任。個人因素源於他謹小慎微、憂讒畏譏性格,「缺乏大開大闔的思考與大破大立的膽識」,以至於空有大權,卻無法翻轉李陳以來的台灣頹勢。

整體社會因素則是在馬時期台灣陷入虛幻的安全感,台灣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讓台灣首次沉浸於台海安全、直航、民間大量交流、免簽國際參與帶來的喜悅與尊榮之中,但這八年卻不深入關注大陸的快速崛起進步,以致雙方差距越拉越大,時至今日,台灣幾已看不到大陸的車尾燈。

蔡英文是「成功的總統」?

蘇起評價蔡英文是比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成功的總統」,其成功之處表現在三方面:

1.一手掌握所有權力,包括行政、立法、司法、監察。

2.台美關係最佳,一面倒向美國。

3.將中國大陸政府與台灣人民脫鉤。

他認為蔡英文繼承了李登輝的理念,也學習了他的權謀治術,避開了陳水扁的躁進與馬英九的軟弱,使蔡英文成為「台灣最有權力、不必貪錢、名氣響亮的民選女王」,只是這些都不能保證她有最好的結局,關鍵在於她雖打贏內部所有戰役,卻因對外部大失算,最終極有可能輸了戰爭,全盤盡墨。

蘇起卸任公職後,恢復學者身分,自2014年起主持「台北論壇」,遊走兩岸,廣泛接觸各方人士,對台灣前途有更為清晰的認知,他對蔡英文總評為「台灣沈淪的終點」,實際也是對台灣終將成為末世的預告,這也表明,蘇起研判習近平將在他未來任期內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

這項研判源自中國客觀綜合國力的壯大,以及習近平主觀的政治信念與歷史使命感,尤其具體表現在中共二十大「習家班」的全面登場,「使他必須在第三任交出漂亮成績單,沒有任何卸責空間」,蘇起進而推論,如果習近平在第三任順利解決台灣問題,「他在全黨全民中的威望將使第四任唾手可得,如果他想要的話」。

因此,蘇起出版此書後接受媒體訪談時,曾大膽提出警告並預言,如果台灣不面對現實,妥善處理兩岸關係,台灣說不定撐不過三、四年,賴清德可能做不完任期。

這樣的觀察與推論,既有學理根據,又符合政治實際,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充分顯現了蘇起作為台灣頂級政論家的功底和說服力。

台灣未來九個劇本

蘇起綜合他自創的「三個角」:台灣內政、美國內政與大陸內政,以及「三個邊」:美中、美台與兩岸關係等變數,設想台灣未來可能的九個劇本: 一、現狀常態化;二、南海撞機化。;三、美中談判;四、兩岸政治對話;五、克里米亞化;六、烏克蘭化;七、蘇格蘭化;八、美利堅化;九、廣島化。 這九大劇本的前四項是和平的,不用訴諸武力,後五項是非和平的,必須通過武力才能達成,尤其最後的第九項基本是中美台三方玉石俱焚的毀滅之戰,可以棄而不論,其餘八套都有成為事實的可能,端看兩岸人民的造化與領導人的智慧了。

筆者比較傾向先走第三項「美中談判」,發展為類似「越南模式」,進而走到第四項「兩岸政治對話」,最終發展到「北平模式」結局,其本質則是「以戰逼和」、「以談促統」的城下之盟,其詳實完整的推估論述,只能另文細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