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跟班犯難了

川普震撼中的西方與民進黨

湯紹成
(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今(2024)年11月,美國將舉行大選,現在已引起美國內外的高度關注,主因是川普來勢洶洶,篤定被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甚至最後勝選的機率比拜登大,果真如此,各國將再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

近來美國主流媒體出現一些不尋常的詞彙,如希特勒、第三次大戰以及美國內戰等。進一步觀之,這些詞彙的出現多少與川普有關。最近川普語出驚人地表示,如果俄羅斯攻打北約盟國,美方不僅不會出手相救,甚至會讓俄羅斯為所欲為,形同實質上瓦解北約。

民粹主義

川普曾揚言,要利用總統的權力對他的政敵和官僚機構進行報復,並使政府成為他個人權力的工具,稱其政治對手是「害蟲」,說無證移民正在「污染我們國家的血液」……。美國不少選民又期盼強人出現,脫離困境,讓部分主流媒體聯想到1930年代德國民粹的煽動行徑。對外,川普已明示當選第一天就能結束俄烏戰爭,對盟國不假辭色,甚至可能決定北約的存廢,還有可能影響台灣這個「筆尖大」的島嶼。

川普這種反傳統、反現狀與反菁英的民粹思想,起因就是美歐現政府難以應付當前國內外的各種問題,外部如烏克蘭和加沙走廊的戰爭,如歐洲的極右翼民粹主義的興起,這又脫不了與難民、戰亂與氣候變遷的關係。美國境內因意識型態差異,視中國為敵,頻打台灣牌激怒北京,導致內部經濟下滑與政治兩極對立,給了川普發揮的題目。

川普在四起刑事案件中面臨91項刑事指控,其中包括2021年1月暴民衝進國會,涉嫌危害民主罪。然而川普的案件越多,民意支持度反而越高,他輾壓共和黨內參加初選的所有候選人,「一枝獨秀」。

民主黨的拜登總統曾言,他之所以堅持要競選連任,主要就是因為川普可能出線,他自稱這是拯救美國靈魂的下一場戰鬥。拜登曾以強硬的姿態聲明要力阻極端主義者接任。不過拜登已高齡81歲,說話行動,常見窘態,不少人懷疑他是否能完成第二個任期。儘管美國的通膨有所回落,但高物價仍讓選民對拜登的經濟政策不滿。

面對嚴峻的內外挑戰,不少美國民眾有大旱而望雲霓的心理,熱切期盼強人出現,帶領國家走出困境,或許因此才有將川普比希特勒的現象。當年德國也是情勢嚴峻,希特勒在德國有民意基礎,是經由民主程序產生的。

川普讓人捉摸不定的行事風格,如果上任,不按牌理出牌,別說各國,即其盟邦可能都無所適從。

美國內戰

有關美國內戰的問題,早在2021年,專門研究政治動亂與恐怖主義的CIA顧問,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政治學教授華爾特(Barbara F. Walter)就提出過警告,她說美國社會嚴重撕裂,在往內戰之路前進。她在2022年初出版新書“How Civil Wars Start: And How to Stop Them”,更有三名美軍退役將領投書報紙,要美國軍方為2024年選後可能發生政變作準備。

華爾特教授指出,觀察會否爆發動亂的兩個指標,一是半民主的體制,二是種族、宗教或族群分歧被利用,「令人訝異的是美國目前兩者兼具,而且還以快到讓人意外的速率浮現。」

最近內戰一詞的出現,卻因美墨邊境的移民問題引起。據CNN獨家獲得的一封國土安全部信函稱,由於最近德州當局禁止移民入境,導致一名婦女和兩名兒童在美墨邊界溺水身亡,拜登政府已通知德州政府,基於人道立場,不得阻止難民入境。

美國是聯邦制,州政府不是聯邦政府的下屬,享有自主權,沒有服從聯邦政府的憲法義務,故德州政府將此爭議上訴美國最高法院。1月下旬法院判決:聯邦政府有權執行邊境安全,個別州政府沒有,因此德州敗訴,但判決聲明中,沒有德州政府不得阻止聯邦政府的行動。美國25個紅州(共和黨)的州長都支持德州與聯邦政府對抗,甚至派遣國民兵支援,其中有上千輛的坦克部隊,情勢一度緊張。

川普表態支持德州,移民議題是今年大選的核心問題,共和黨頻頻阻擋拜登繼續支持烏克蘭的議案,主張預算應用在國內而非國外。 台 灣 被問及是否防衛台灣時,川普沒有正面回應,直稱台灣強佔美國晶片市場,引發相關人士不安。回顧川普任內有關台灣的言論,民進黨恐更驚悚。2016年底和蔡英文通電話後,川普遭到抨擊,隨即與習近平熱線時就承諾不再接台灣電話。2019年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披露,川普曾言不想聽到有關台灣、香港或維吾爾族的事。同年香港暴亂,川普的立場是,台灣和中國的距離就像只有兩英尺,我們卻在8,000英里之外,如果他們入侵,我們什麼都做不了。形同放棄「與台灣關係法」,拋棄民進黨政府。

北 約

北約條約第五條規定,任何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就是對全體成員國的攻擊。該條款首次動用在2001年9‧11事件發起的「雄鷹行動」,整合調度都由美國領導,但因31個會員國的國力不同,各國還是可以自行選擇投入的軍力。

當前美國負擔北約22.1%的經費,德國14.8%,其他成員更少。北約成員國在2014年同意,到2024年前至少拿出GDP的2%於國防開支,但只是指引方針,不具約束力。雖然如此,川普在任時,就積極敦促北約盟國達標,以減輕美國的負擔,但至今只有11國過關。川普以俄國的攻擊要脅未達標國家。

繼去年芬蘭加入北約後,瑞典也於今年3月8日跟進,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瑞典是工業製造強國,位處波羅的海,東有芬蘭以及波海三小國,目前波羅的海已成北約內海,對俄羅斯要進出波海形成阻礙。

瑞典與芬蘭各有15%與33%的領土位於北極圈內,加上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與冰島等,共有七個北約國家在「北極理事會」,該組織1996年成立,是北極國家政府間的合作論壇。中國2013年以「近北約國家」名義加入,成為觀察員,隨即於2018年開始建立「冰上絲綢之路」。

全球氣候日益暖化,北極地區夏季航道日益順暢,北極航線比亞歐國家繞道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省近十天航程,現今紅海遭也門武裝控制,北極航道的經濟效益更形顯著。北極有豐富的原油與天然氣等資源,氣候暖化也降低了開採難度。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敦促日、韓、紐、澳為北約的「亞太四夥伴國」,四國領袖於2023年連續第二年參加北約高峰會,預計分別與北約簽署「個別化夥伴計畫」,升級彼此合作關係,雖沒有會員國的聯防義務,但藉此可交換情資與聯合軍演,北約勢力儼然進入東亞,並以中國為假想敵。2022年北約峰會,首次正式將中國列入「系統性挑戰」的對手,同時將印太列入北約特別關注地區。

目前北約雖未直接與台灣建立聯繫,但其秘書長卻多次提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北約峰會也多次表態要維繫台海的現狀等。北約與印太安全機制的背後都是美國。不論今秋是拜登還是川普勝出,應當都不會停止打「台灣牌」。只是今日美國不比當年了,何況已兩面作戰。

川普固然已揚言他上台後第一天就會停止俄烏戰爭,但那個眼巴巴等他上台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呢?拜登治下,以色列軍不能速戰速決,川普就有那個能耐?等到俄烏、中東都有結果再回過頭來看亞太,恐怕一個「盟友」也不見!

小 結

面對美國今年大選的可能結果,一些國家已成立川普應變小組,未雨綢繆,自求多福。雖然在過去幾年中,美國的內外情勢變化不小。依照川普當前對北約的態度研判,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可以確定的是,川普對西方的人權與價值沒有興趣,而在地緣戰略方面,也短視近利,只顧眼前。

當年蔡英文押寶希拉蕊,結果是豬八戒照鏡子。現在輪到賴清德,雖有個「美國人」蕭美琴當副手,但不管今秋是拜登還是川普勝出,都改變不了馬前卒的角色。不認祖歸宗,遲早遭拱向前,淪為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