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定局的川普和拜登再次對決
評定局的川普和拜登再次對決
3月5日(星期二)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在15個州舉行,因此被稱為 「超級星期二 」 。前總統川普除了在佛蒙特州輸給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Nikki Haley.)以外,橫掃14個州。海莉翌日宣佈退選,川普在黨內已無競爭對手,因此篤定將在7月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獲得提名。謀求連任的拜登總當日也在民主黨初選中,除了在美國太平洋屬地薩摩亞輸給了一名名不見經傳的挑戰者外,也大獲全勝,因此也篤定將在8月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獲得提名。2024年總統大選,川普和拜登再次對決已成定局,與2020年不同的只是兩人易位,2020年是拜登挑戰川普,而這次是川普挑戰拜登。
這是自1912年以來第一次前任總統挑戰現任總統的大選。候選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面孔,但仍有12%的選民尚未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這些搖擺不定的選民可能會對一場極為勢均力敵的大選的勝負產生重大影響。在2000年之前的六次選舉中普選勝負的差距是九個百分點,在2000年以來的六次選舉中差距縮小到只有三個百分點。即使這樣也低估了今日總統選舉勝負差距的接近程度。11月只有六個州是競爭激烈的決鬥州。上一輪大選有1.6億美國人投票,但拜登以兩萬張選票贏得了臨界點威斯康辛州,佔總選票的0.013%。當選舉如此接近時,微小的差異可能會產生改變世界的影響。
第三方的角色就可能使選舉結果向拜登或川普傾斜。許多美國人覺得兩個主要政黨都有點奇怪。從理論上講,打破他們的雙寡頭壟斷是一件好事。實際上只要出現第三方候選人就可以打破這種局面。兩大黨都小心翼翼地守護著他們的雙寡頭壟斷。2000年以來,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獲得了足夠多的選票使喬治‧布什(George Bush)獲勝之後,各黨派收緊了誰可以登上總統選舉的選票上的規則。
美國人經常說他們對有限的政治選擇感到不滿,希望有更廣泛的選擇。今年1月,益普索(Ipsos)的民調顯示,三分之二的人「厭倦了在總統選舉中看到相同的候選人,希望有新的人選」。同樣的調查也顯示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對兩黨制表示滿意。
但是,第三方的候選人從未贏得總統選舉。自內戰以來共和黨和民主黨一直牢牢地掌控著這一職位。自從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在1968年民權運動高潮時期,以種族隔離主義綱領贏得五個南方州以來,沒有任何第三方候選人能夠贏得一個州。過去50年來只有兩名第三方候選人獲得超過5%的全國選票:共和黨眾議員約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在1980年贏得了6.6%的選票,德克薩斯州商人羅斯‧佩羅(Ross Perot)在1992年和1996年分別贏得了19%和8.4%的選票。
CBS新聞2月底的一項民調顯示,僅32%的受訪者認為拜登具備當總統的認知與心理健康,而川普的這一項目比例為49%,因此,有不少第三方躍躍欲試。
在所有獨立候選人中,目前聲勢最強的是小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 Jr.),他的伯父是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總統、他的父親是前司法部部長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兩人都死於暗殺。小羅伯特‧肯尼迪的家庭境遇,使他既受人尊重又受人同情。其於去年10月宣佈參選。在宣佈獨立參選之前,小羅伯特‧肯尼迪曾試圖在民主黨內爭取提名,但意識到很難擊敗拜登之後,他選擇了退出民主黨獨立參選。雖然繼承了肯尼迪家族的巨大政治聲望,但小羅伯特‧肯尼迪的政治立場並不完全與民主黨人重合:他支持墮胎權和環保運動,但他卻一直因散布關於新冠疫苗的陰謀論而在共和黨選民中廣受歡迎。對於兩黨來說,目前擁有15%支持率的小羅伯特‧肯尼迪都是一個不小的威脅,迄今小羅伯特‧肯尼迪對哪個政黨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仍有爭議,路透社去年12月的一項民調顯示,38%的選民稱會投票給川普,36%的選民稱會投票給拜登,剩下的26%的受訪者則表示尚未確定。而當小羅伯特‧肯尼迪的名字出現在選票上時,川普、拜登和小羅伯特‧肯尼迪獲得的支持率分別為36%、31%和16%,雖然川普和拜登的支持率都受到了影響,但顯然對拜登的影響更大。
除了小羅伯特‧肯尼迪之外,進步主義者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和綠黨候選人吉爾‧斯坦(Jill Stein)也是廣受關注的已宣佈參選的獨立候選人。韋斯特是哈佛大學的哲學教授,持有偏向社會民主主義的進步立場,曾在2020年極力支持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他在宣佈競選總統時稱「人們渴望改變,他們想要優於黨派政治的良好政策。我們需要打破雙寡頭壟斷,把權力交給人民。」他的政策綱領在美國政壇可謂相當激進:包括國有化化石能源、停止向烏克蘭援助並解散北約。考慮到伯尼‧桑德斯當年掀起的政治熱潮,很難排除韋斯特也會在關鍵州「搶」走一定的左翼選票--但對於這位既沒有政黨也沒有大額籌款的獨立候選人來說,他需要先在一些關鍵州湊夠選民簽名來獲得登上選票的資格。
而吉爾‧斯坦則曾在2016年大選中獲得大量搖擺州的選票,在密歇根、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星這三個關鍵搖擺州,吉爾‧斯坦獲得的選票數多於川普領先希拉蕊的選票數--換言之,這位環境活動家在2016年對民主黨的「分票」對選舉結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吉爾‧斯坦目前擁有1.3%左右的支持率,綠黨與民主黨在環境保護、支持墮胎和減免學生貸款等政策議題上立場重合甚至更加激進,同時對目前美國的選舉制度和籌款制度也持批判態度,很容易吸引持有進步主義立場並且認為民主黨人「不夠自由派」的年輕選民。當然,綠黨和韋斯特之間可能也形成競爭關係。在2024年選舉中,他們毫無疑問是一個共同的「分票共同體」,在政治光譜中分走更可能投票給拜登而非川普的激進左翼選民選票。「布魯金斯學會」2023年的一份分析認為,韋斯特和綠黨在威斯康星州、喬治亞州以及亞利桑那州的支持度很可能會翻轉這三州最終的選舉人票結果,從而在2024年形成「269-269」的局面。根據美國憲法,在這種情況下選舉將被移交給目前共和黨佔優的眾議院,從而讓川普獲勝。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資金雄厚的「無標籤」組織。該組織創始人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財務主管雅各布森(Nancy Jacobson)稱,他們將為推選出的2024年總統候選人投入至少7,000萬美元的廣告費用。該組織正努力在50個州獲得選舉資格,目前已經在十多個州獲得成功。「無標籤」組織承諾確保美國人能夠投票給一個強大、有能力和誠實的總統候選人。該組織發佈了一份名為《常識議程》的宣傳手冊,列舉了30條旨在吸引中間選民的政治綱領。「無標籤」組織的計劃引發民主黨焦慮,認為這可能分散拜登的支持者,從而有利於川普重返白宮。但該組織還在尋覓適當候選人。
幾十年來,變革的承諾一直是總統競選的強大力量,是對美國選民基本渴望的可靠訴求。也是肯尼迪、雷根、歐巴馬和川普的候選資格的核心。然而,幾乎從各方面來看,渴望新方向的美國人今年面臨的卻是繼續(拜登)還是恢復(川普)的選擇。兩人都沒有準備好充分利用未知可能帶來的熱情和興奮。相反,美國人正在參加一場現任總統和前總統的競賽,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年齡都超過90%的美國人。拜登81歲,川普77歲了,兩人都為大多數美國人所反對。
很少有一次總統選舉會出現如此強烈的不滿情緒--既有對國家的不滿,也有對主要政黨候選人的不滿。從入侵伊拉克算起到現在20年過去了,當時,更多美國人認為國家朝著正確方向前進。NBC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73%的選民認為國家前行在錯誤的軌道上。過去三年來,對國家方向的不滿,幾乎連續超過70%。在民意調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如此多的選民如此長時間的不滿。
在最近《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學院的民調顯示,對這次選舉感到憤怒、害怕、放棄、憂慮或失望的選民,是感到高興、興奮或充滿希望的選民的四倍。如此多的選民希望美國朝不同方向前行,這引發了許多民主黨人的擔憂,他們在拜登競選連任的初期觀察到了這一情況。在這種長達20年的不滿環境中,變革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如果在一如既往與變革中作選擇,大多數選民會選擇出變革。當30%或更少的人認為國家正朝著正確方向前進時,那麼你最好成為變革的推動者。就這一點看來,拜登或川普恐怕都會讓選民失望。
近日《華爾街日報》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川普以47%對45%的微弱優勢領先拜登。在包含獨立的第三方候選人的新調查中,川普的優勢擴大至五個百分點,40%對35%,換言之,目前川普稍佔上風。但川普纏身的官司會不會成為他重返變革的攔路虎,猶待觀察。◆
社論
中外關係
哇,美利堅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30年「教改」
青年看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與連載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