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翻轉課綱的切入點
三個翻轉課綱的切入點
台灣立法院2024新會期開議,「教育文化委員會」居然成為新科立委搶破頭的第一志願,可謂破天荒。108課綱、青年文化、校園安全……是大選期間熱門議題,而國民、民眾兩黨的立委參選人選前皆允諾修改課綱,如今兩個主要在野黨席次穩居國會多數,這個議題正好考驗兩黨是否真能合作,從教育下手,為台灣社會與政治的改革的帶來新機。
在野黨沒有行政權,修改《108課綱》該如何下手?有三個突破點可以考慮:
1.《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組成及運作辦法》;2.《各級學校各科教科用書審查小組組織及運作要點》;3.《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
《108課綱》實施四年多來,狀況百出,學生從知識到品德,水準江河日下,社會已建立必須修改的共識。既然已有社會共識,剩下來就是技術層面的問題,5月20日政權交接後,代表六成民意的新立法院與只獲四成選票的新政府如何互動?關心台灣的海內外中國人都在拭目以待。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組成及運作辦法》,是蔡英文上任後,為《108課綱》量身打造出來的「辦法」。據此「辦法」,審議委員由馬政府時代《107課綱》的41位擴至49位,同時採實質審查,結果是一場接一場開不完的課綱審查大會,耗時一年多,除曠日廢時,更踐踏專業。因為課綱審查延宕,新教科書來不及編寫送審,108新學期開學時有些科目居然沒有教科書。《108課綱》從開始就是一場災難,課程審議會的組成及運作辦法難辭其咎。
《108課綱》實施以來,因為必修時數減少,學生基本學科能力普遍下降,又因為課審委員意識型態作祟,文、史二科內容輕重失衡。高中歷史領綱因應減少兩學分,中國史不見了,歷史分成台灣、東亞、世界三分域,結果從小學到高中,300年台灣史螺旋式學習三遍,五千年中國史則只在國中佔兩個單元的篇幅。學生如何在此單薄的基礎上,進行「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的專題學習?歷史課綱召集人金仕起教授說:「現在民主時代,強調以人民為主體。」從這句話看,這位召集人身為「教授」,看來更像「政客」。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就說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那時候雖無金仕起嘴裡的「民主」,但天子也要「得乎丘民」,「以人民為主體」,然而不管得不得乎丘民,與教育何干?與課綱何干?「民主」時代就可以透過「課綱」把台灣學生「教育」成不是中國人?就可以把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推倒重寫?
國文領綱也是如此。原本已完工之高中國文領綱草案被一夕黑箱,文言文比率驟降到30%,並擬以橫空出世的10篇網路選文取代原來分組委員推薦的20篇選文。其中有6篇台灣古文,文采、思想與原推薦選文顯有落差,甚至有篇是日本人寫的,掀起學界極大爭議。
幾經波瀾,國文領綱由2016年8月20日審到9月23日,歷經四次大會,文言文比例一再翻案,最後修成今天15篇推薦選文的版本。文史課綱的劇變,剝奪掉青年的文化繼承權,製造了兩岸、兩代之間的文化隔閡。推其根源,肇因於課審委員「去中國化」的意識型態。因此,修改《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組成及運作辦法》是新科立委最好的切入點。
《各級學校各科教科用書審查小組組織及運作要點》是另一切入點。課綱延宕本已壓縮了《108課綱》各學科編寫教材的時間,教科用書審查小組又雪上加霜,不顧教科書有時間壓力,一味堅持己見,尤以歷史教科書為最。不斷的壓縮、破碎化,造成學生的時間與空間感全部錯亂,一百多位歷史老師要求「救救歷史課本」,焦慮的家長忙著打聽哪裡整理好的筆記、書單,彌補新課綱課本不足。公民教科書也有性平等各種問題,家長極不認同。新科立委可審視審查小組過往表現,修訂《各級學校各科教科用書審查小組組織及運作要點》,從教科書入手,有劍及履及之效。
《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的修訂,則是放眼《118課綱》的前瞻性做法,也是為教改30年亂象止血停損。「國家教育研究院」本是一個與教育部平起平坐的獨立機構,超然於政治,百年樹人,但組織法中僅明定國教院院長「比照大學校長資格聘任」,卻未適用《大學法》有關公立大學校長之遴選委員會的公開徵求程序,也沒有規定任期,教育部長潘文忠一個人就有權對具備「大學校長資格」者進行政治任命,完全依其「去中國化」的意識型態或長官意志決定人選。因此才會「研究」出這種奇葩課綱,誰沒有孩子,國教院中反對的人恐怕也不少,但身為公務員,也只能任由「去中國化」的政府瞎折騰了。
台灣教育折騰30年,方方面面已折損一代人才,何時才能翻轉?在野兩黨能否進行理念合作,將是台灣社會是否繼續向下沉淪的觀察點。◆
社論
中外關係
哇,美利堅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30年「教改」
青年看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與連載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