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伊訪華
評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伊訪華
在英國「脫歐」與 「中英黃金時代」背景下,中英雙邊關係發展面臨新形勢。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伊(Theresa May)上任後首次正式訪華,這次一同到訪的企業規模最大,涵蓋金融、汽車、醫療等行業的企業團,英國石油、匯豐銀行及倫敦證券交易所等高層人員,另外還包括來自英國50多名企業與商業組織的領袖,多家英國上市公司的代表。這次是梅伊就任首相以來最大的商業隨訪代表團。也是她2016年出席在杭州舉行的G20會議後,再次訪問中國,行程包括武漢、北京和上海。她這次訪華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兩國經貿關係,為英國企業尋求更多商機,主要議題包括經貿、文化、外交和安全事務。
訪華第一站湖北武漢
梅伊2018年1月31日抵達武漢,啟動為期三天的訪華之旅,第一站是世界上學生最多的城市之一,湖北武漢。
她一落地就宣佈將與中國在教育領域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新的動議包括繼續擴展中英兩國的數學老師交換項目,同時開展一項推廣活動,在中國提升英語教學。
她宣佈的教育合作協議包括:我教你英文,你教我數學?英中兩國的數學老師交換項目,續期兩年至2020年,將會有大約200名英語老師前往中國教學;兩國學前教育工作者參加聯合培訓項目;加強就業教育資訊共用;教育協議總價值超過5.5億英鎊,號稱將在英國創造800個職位。
中國公民已是英國國內最大的海外留學生群體--英國國內有15.5萬中國留學生,每年為英國教育產業帶來50億英鎊的收入。
之後,她訪問北京和上海,與中國政府和商界領導人會晤,尋求在政治和經貿領域擴大與中國的關係。在人民大會堂的歡迎儀式上,跟東道主李克強總理一起檢閱女兵儀仗隊,與李克強總理和中方代表會談,隨行的經貿代表團團員都帶著項目協議或意向書。梅伊說,「全球化英國」不會影響中英「黃金時代」。最終梅伊和李克強簽署90億英鎊貿易協議。
梅伊正式訪華行程第二天,2018年2月1日是高潮。中國農業部長韓長賦、農科院院長唐華俊和駐英大使劉曉明陪同梅伊參觀國家農業科技展示園。中英兩國在農產品和農業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是不是可以更進一步?農業科技合作是2017年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上啟動的科技創新合作戰略旗下第一個合作年主題。
梅伊這次為期三天訪華行程裡最重要的一項:在釣魚台國賓館和習近平主席見面。她希望推動兩國全球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加深。梅伊和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晤和茶敘。自從習主席2015年訪問英國以來,英中的經貿和民間交流往來成績不斐,2017年雙邊貿易額將近600億美元,英國向訪英中國遊客發放了60萬張簽證。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招待梅伊首相夫婦觀看功夫茶,啜飲之間,梅伊告訴習主席,她這次訪華,隨行的經貿代表團覺得「很成功」;確實,英中之間肯定不能只談買賣,還有很多可談的議題,比如教育和文化。梅伊訪華行程最後一站是上海,安排的主要活動,包括出席中英工商論壇。
合作解決鋼鐵產業產能過剩
英中鋼鐵業困境:國有化、去產能、保就業?國有化不是解決辦法。英國保守黨政府對鋼鐵行業實行全面國有化的建議並不熱心。
中國在「去產能」的同時也在「保就業」。而中國鋼鐵業被一些國家指責受到國家的幫助,向歐洲市場系統性地輸出過剩產品。
與此同時,中國鋼鐵行業同中國其他諸如水泥、電解鋁、玻璃、太陽能、風能等新老行業一樣,面臨產能過剩的難題。
近年來,多家英國鋼鐵公司減產裁員,工會和反對黨高舉標語,斥責保守黨政府。認為中國於海外市場「傾銷」鋼鐵,是英國鋼鐵業蕭條因素之一。而保守黨政府熱衷與中國發展更加緊密的經貿關係,導致進口中國鋼鐵數量激增,完全不顧鋼鐵工人死活。
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沒有好轉,美國稱中國應對全球鋼鐵產能過剩負責。「鋼鐵業」和「反傾銷」,已迅速成為近期中英經貿關係中的熱詞。英中希望能合作解決鋼鐵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2015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執政時期,兩國表態稱雙邊關係進入「黃金時代」,雙方經貿關係隨之迅速擴展。2010年以來,英國對中國的貿易額已增長60%,中國企業赴英投資也在擴大。英國「脫歐」與「黃金時代」背景下,中英雙邊關係發展面臨新形勢。
隨著中國對英投資不斷增長,一些爭議與摩擦也時有發生。中國對許多英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顯示出濃厚興趣,其中欣克利角核電站最為引人關注。習近平訪問英國簽署欣克利角核電站協議,誰是欣克利角核電協議獲益者?
2015年習近平訪英期間,中國廣核集團與總承包該核電站項目的法國電力集團簽署《英國核電項目投資協議》,中國將投資60億英鎊,促成修建欣克利角核電站,時任首相卡梅倫政府對此原則上同意。這也是中英「黃金時代」中最早展露頭角的巨型合作項目。
不少人批評這一項目可能會給英國國防安全帶來隱患。2016年梅伊上任後不久,一度宣佈推遲批准該核電站工程,又在一個多月後正式批准動工。
2017年中國對英國出口額達567億美元,年成長1.8%,而自英國進口雖僅223億美元,但卻成長19.4%,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英國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夥伴,英國與中國也互為重要投資國。
英國財相哈蒙德(Philip Hammond)2017年12月訪問上海,探討將倫敦和上海兩個交易所連結起來,讓一方的投資者可在另一方買賣股票,即所謂的「滬倫通」計劃。但也有分析對英國與華的貿易關係持保留態度。
梅伊此行也能帶走百億大單,特別是在英國脫歐、美國發動貿易壁壘的關鍵時刻,梅伊還在飛機上時就公開向媒體宣告:希望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把握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
出訪前,梅伊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明確此行將「深化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她期待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稱「希望這種未來可以對英國有利,因此在訪問期間,我會與中國深化在重要全球及經濟問題上的合作」。但她同時指出,中國必須堅持自由公平貿易。梅伊明確指出兩國在一些問題上的看法並不一致,承諾將表達英國業界對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擔憂。
英中的「互利雙贏」不是漂亮話
據英國國際貿易部統計,英國2016-2017財年吸引中國投資項目160個。2016年一年的總投資約111.5億英鎊,2017年中國在英國投資據不完全統計已達168億英鎊。迄今,中國在英國的總投資接近600億英鎊。
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2017年9月證實,正在考慮建立一個類似於美國的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外資審查機構,以確保控制「重要基礎設施」的外資所有權不會損害英國的安全。
歐美體制外,中國在英國的投資最多,果真成立「外資審查委員會」,中資遭「審查」自然首當其衝。對於英國政府擬加強投資審查,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稱,應該理性對待,既保持平常心,又保持自信心。中英兩國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存在諸多不同,甚至南轅北轍,中國投資英國國家戰略領域,引起擔憂有其必然性,不能一概斥之為保護主義的藉口或冷戰思維。
如何化解這種擔憂,讓英國人張開雙臂擁抱「中國搖錢樹」?從最基本的技術操作上,中國政府要確保中國在英國的投資公開透明,消除對某些中資企業的「背景」的猜疑。入鄉隨俗,嚴格遵循英國環保、衛生、安全和勞工權益等各項法律法規。
從戰略上,要讓英國人相信,中國人說的「互利雙贏」不是漂亮話,投資項目的選擇是負責任的,不僅看經濟效益,還關注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讓英國人打心眼裡感念中國的投資。就業機會和稅收,看得見摸得著。
僅一個中石油,自2011年在英合資公司成立以來,累計向英政府納稅85.5億英鎊,為當地提供超過五千個就業崗位。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預計將為英國創造2.6萬個就業機會。
英國國民的環保意識高漲,政府減排壓力巨大。中國在英國能源領域的投資正是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除了核能,光伏、水力、風力發電,中國從技術到資金,都在為英國提供有力的支援。欣克利角核電併網發電後,相當於每年減排二氧化碳900萬噸。吉利公司在考文垂投資2.5億英鎊建設新廠,將讓零排放的倫敦出租車在今年內跑上街頭。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中國的國際形象和聲譽是中國投資的最好背書。一個財大氣粗的人只會討人嫌,有錢又有德才能贏得口碑。一個國家也是一樣,國力強大了,履行國際義務,承擔國際責任,遵守遊戲規則,才會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和歡迎。
「危機」,有「危」就有「機」
中國人說的「危機」,意思是有「危」就有「機」。深陷脫歐泥淖的梅伊希望抓住訪問中國,一個正在崛起的強國和一個規模龐大的市場。若通過這次訪問取得一些成果,都將給她的黨、國和經濟打上一劑「強心針」。
中國領導人「熱切盼望著脫歐雙贏」。目前作為歐盟成員,英國無法與其它國家談判自由貿易協定。英國脫離歐盟後,可以更深地融入全球化,使中英貿易關係獲得進一步發展。
梅伊首相承認倫敦和北京並不是在所有問題上都「看對眼」,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也表示,在今後的貿易協定談判中,英國和中國將有權自行探討和決定雙方合作的前景,爭取達成更加強大的貿易關係。不過,考慮到梅伊首相這段時間在國內面臨的困難和壓力,考慮到英國在國際間,特別是歐洲的處境,考慮到她過往的執政紀錄,以及她的對華關係並非一帆風順,她在和中國打交道時,要想平衡各方利益,難度相當大。
梅伊期待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當中扮演「重大角色」。前英國財政部商務國務大臣奧尼爾勳爵(Lord Jim O'Neill)早前批評,有英國政府官員鼓吹不要跟中國談生意,反而支持一些空想,如加強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英聯邦國家的貿易。他指出,新西蘭的經濟規模比希臘還要小,而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為6.7%。他直言,以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計算,中國每年GDP的增長相當於澳洲的GDP總和,也是新西蘭GDP的四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英國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夥伴。
在商貿方面,梅伊稱「希望這種未來可以對英國有利,因此在訪問期間,我會與中國深化在重要全球及經濟問題上的合作」。她將把重點放在延續已有的商業合作關係上,而不是制訂脫歐後新的協議。梅伊明確指出兩國在一些問題上的看法並不一致。
梅伊此行將會在關鍵的全球和經濟議題上深化與中國的合作,這些議題對我們的企業、人民及英國所代表的價值,至關重要。她承認,必須要在雙方有共同目標的情況下歷經長年努力。她表示,隨著中國持續開放,合作和參與國際事務會令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同時有利於英國和世界。
「天下大亂、形勢大好」
梅伊在英國國內,由於脫歐具體做法的分歧而受到壓力,需要在中國之行中把握機會,向英國民眾傳達更多的積極資訊。
難度大,賭注也很大。英國媒體的報導已經鋪天蓋地,商界寄予莫大希望。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她的北京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回國之後,不知又會面臨多少責難?
梅伊需要傳達給北京的信號是多層面的:既要表明英國有明確的脫歐計劃,希望和中國的關係升級,也要表明英國並不會俯首貼耳聽中國的話,做中國在歐洲的附庸。
梅伊或許可用「天下大亂、形勢大好」來安慰自己;她更希望得到的恐怕是中國不要拒絕英方所有要求;從北京回國以後,她更希望得到國內輿論的支持,得到選民的同意,看到的是「天下太平、形勢大好」。◆
社論
國際政治
中國與世界
兩韓和解
當代思潮
兩岸關係
台灣事情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