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在培養國民健全之人格

評大陸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的基本精神

潘朝陽
(《海峽評論》編委)


今年4月,大陸教育部發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說明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台灣稱為《課程大綱》)的基本精神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為要求,明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

教育部申明這次的改革在將中國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本課程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而且具有「關鍵能力」。

教育部又再次強調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主要核心是「育人」,意即教育的目標在「培養國民的健全之人格」,而不是偏向國民的職業養成,它提出了方案中的基本精神和原則: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經世濟民 先富後教

綜觀上述的新教育課程方案,其實有兩大軸心貫穿中共對義務教育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精神,那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前者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經過長時期實踐,與中國文化社會政治歷史「格義會通」後,逐漸入中國而中國之的現實,習近平特別給予一個新的名稱,謂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的思想更化與傳統中華文化中的優秀內容相結合,所以,從鄧小平以後,中國乃逐年回歸正視中華傳統的經史子集和諸子百家之學術思想與文化,從重法貶儒而重返儒法並重及其他子學的多元重視,形成從胡錦濤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的為政治國主要方針。

若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言,實則與儒家以民為本的經世濟民、先富後教相一致的。新方案中強調義務教育應以「唯物主義」為準,此所說「唯物主義」的「唯」字有「突顯特重」意思,即一切政治是為人民,而為人民的政治之首務就是使人民得到經濟上的滿足,為政必須從物質生產力出發,生產的主體在人民,否則空談理想,強迫人民追尋抽象心性觀念的政治必淪暴政。在這點而言,中國傳統政治思想是以物須和生產為其本質和出發點的,而且是在人民社會中實踐的,此點根本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無別,只是馬克思生逢極端不平等的資本主義歐洲,所以他強調鬥爭,而中華傳統思想特別是儒家,則以中庸之道而強調諧和,也是孫中山先生主張的以合作來代替鬥爭。總之,「馬克思主義」入中國而「中國之」的內容,與傳統中華文化的社會主義性質有所會通融合,而形成當代中國的立國之方。

基於上面簡述的國家復古更化後的治國方策,中國據之而警覺到義務教育最近多年以來,已由於美帝國主義以文化、教育、學術的潤物無聲滲透而漸漸地發生了西化的偏差,因此必須大刀闊斧扭轉,義務教育是「育人的教育」,不是追求職業和資本的功利教育,「育人」的意思就是培育具有倫理品德的國民和公民之基本教育,它的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傳統優良文化」會通融合而轉化的新文化總體。

義務教育成了升學管道

長久以來,大陸的義務教育由於「資本主義化」的影響產生功利性的教育偏差。一是教學方面,另一則是教材方面,在上述以「育人」為目的的教育方針要求下,新的教育課程有了「雙減」的實踐。北京當局發現現行教學內容,也就是教材缺少與學生志趣、喜愛、生活、成長的學習相關聯之內容;而教學方面,即教學方法也不重視引發學生對世界現象、生命意義及志業上成就有所企求的主動性,且教材數量大而不重視品質,課時十分繁重,老師和學生間的啟發共融也甚為不足。義務教育變成了升學的一個管道,形成為升學而畸形扭曲發展的明星學校、學區以及名師和補教業的惡狀。此種病態和危機是必須加以根治的。

除了立法阻止「明星學校化」和「明星學區化」,消除「名師現象」、撤銷升學補教的弊病之外,也展開「雙減政策」,此即今(2022)年大陸的新課程改革,著重學習知識背後的結構性、關聯性和規律性,而非只編寫和教導碎片的、零散的事物現象。教材的編寫和老師的教學,避免雜多而繁重,對於各種現象,不是不去學習認識,而是須穿越對它們的學習認知來掌握背後的結構、關聯以及規律。同時,教材和教學,主要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具有道德的體察、知識的運用,使國民擁有德性知性的積極能動性和能動力。

從格物致知出發

這樣的教育觀點其實無異《大學》中強調的人文社會總體的建設,須立基並從格物致知出發,物格才能知致,知致才有可能誠意、正心,而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樣的精神和實踐下,教育不是龐大雜多無序的形形色色的現象之填鴨式充塞,也不是急功近利的硬性死記型學習,用古哲的話,優良之教,是顯發德性、知性和美性之「理」,此理,古稱之為「天理」,同時,新的課程也更著重「踐行」,即學習得到的觀念、知識和道德,是要能夠活生生地實踐、運用的。

基於上述觀念,就必須排除多年來滲透義務教育中「資本主義」帶來的種種弊害,因此,在教育核心信念中,才警悟到義務教育回歸並重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傳統優良文化」的重要性、關鍵性。

新的教材和教法,在今年新的學年度開始推行。各學科的教科書還必須依據各科的《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編寫才能印行推出。我們且等新的課本出版,再據之檢視有沒有真正合乎其新的方案的精神,是否真正達到「雙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