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離不開經濟考量

評佩洛西訪台後的日、韓應對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白宮雖聲明此無涉美國的「一中政策」,但仍在台海兩岸間掀起千層浪,中共軍演不僅擺出「圍台」之勢,更打破「海峽中線」的楚河漢界,對印太區域的國際政治帶來深遠影響。

尹錫悅中、美兩頭兼顧

東協外長會議呼籲在台海問題維持「最大限度的克制」,警告緊張局勢可能導致「嚴重對立,開啟強國之間的衝突及無法預期的後果」。七大工業國集團(G7)今(2022)年8月3日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中國,不要單方面用武力改變該地區的現狀,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重申各國在「一中政策」上的立場以及對台灣的基本方針未變,聲明中兩度提及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

佩洛西離台,前往韓、日兩個美國在印太地區最大的盟邦訪問。韓國對佩洛西的來訪看起來是低調以對,避免過度刺激中國。韓國總統尹錫悅以暑休為由,未在首爾接見佩洛西,但為避免付予外界刻意不見同盟國眾院議長的印象,最終雙方進行40分鐘電話會談,通話中未提及可能引起中、韓齟齬的「台灣問題」,此為尹錫悅兼顧美韓同盟及中韓關係的折衷外交所致。

韓國總統辦公室表示,這是基於韓國國家利益做出的決定。韓國顯然不願捲入佩洛西訪台風波,破壞8月24日即將到來的中、韓建交30週年的氣氛,使尹錫悅政府錯失重新確立中韓關係的機會。在佩洛西結束東亞行後,韓國外交部長朴振在8-10日應大陸外長王毅之邀訪問中國,並於9日在青島舉行中韓外長會談。朴振將是尹錫悅政府首位訪中的部長級官員,對穩定中韓關係意義重大。

中、韓外長會談氣氛良好,會後雙方雖對是否達成不加入美國飛彈防禦系統(MD)、不追加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THAAD)、不推進「美日韓軍事同盟」及限制韓國運用部署在駐韓美軍基地的THAAD之「三不一限」共識,各說各話,但會談確認中、韓就THAAD問題的立場差異,彼此皆認知到不能因THAAD影響中韓關係。

據悉,朴振向王毅承諾,韓國計劃加入美國主導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不針對或排斥中國。中國是韓國半導體巨擘三星與SK海力士的重要市場,佔各該公司半導體銷售總額三成,尹錫悅須顧及韓國半導體產業在中國的市場。何況台海生波亦將牽動朝鮮半島局勢,穩住與北韓具有「血盟關係」的中國,對韓國安全而言極為重要。

岸田文雄維持與中交往

相對於尹錫悅低調以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到訪的佩洛西共進早餐,批評北京的行為,要求即刻停止在台灣周邊的軍演。防衛大臣岸信夫亦嚴厲譴責中共對台軍演。此前,中國因日本參與G7,關切中國強化施壓台灣的聯合聲明,取消原定8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的中日外長會談。中日關係似乎因佩洛西訪台蒙上陰影。

然而,岸田未著墨於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所言之「台灣有事即是日本有事」,亦未在對台政策上加碼,而是聚焦於共軍對演習區發射的飛彈中,五枚落到日本主張的專屬經濟區(EEZ)內,此是中國彈道飛彈首次落入日本主張的EEZ。岸田認為,此將嚴重影響區域及國際社會的和平及穩定。日本駐北京大使垂秀夫傳達日本政府立場表示,中國接連軍事演習損害地區和平及穩定,對中國將日本EEZ納入演習範圍表達「嚴重憂慮」,並對中國試射飛彈落入日本EEZ表示抗議,強烈要求中國立即停止軍演。

此次大陸軍演將日本先島群島南面台日重疊EEZ納入演習區,對此海域發射五枚東風飛彈,意在使日本打消「台灣有事」時介入的念頭,惟此舉可能招致反效果,使岸田再定義「專守防衛」,建立自衛隊「反擊能力」。但岸田未似1996年台海危機時的橋本龍太郎首相,大聲疾呼美國軍事介入,以衛日本周邊安全。在中、日建交50週年之際,岸田不願因「第四次台海危機」中斷今年3月以來,雙方徐徐改善關係的勢頭,與中國維持有原則的交往,仍是日本穩定周邊事態的最佳路徑。

8月17日,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與大陸的外交最高官員楊潔篪在天津進行長達七小時的「中日第九次高級別政治對話」。此為取消柬埔寨日中外長會談後,雙方重開高層級外交對話的訊號,以建立「建設性及穩定的關係」,會談中言及「台灣問題」,楊潔篪表示,此「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和兩國間基本信義」。岸田首相2021年10月上台之初即與習近平舉行電話會談,就保持對話推進雙邊關係的穩定達成共識。秋葉剛男及楊潔篪認為,有必要通過雙方的努力實現領導人共識,就實實對話及多層面溝通的重要性達成一致。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2022年為日中建交50週年,雙方正尋求舉行首腦會談可能性,近期的機會應是利用11月15、16兩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期間,安排習近平及岸田進行場邊會談。若能實現,此將為安倍首相於2019年12月訪問中國大陸以來,日、中領導人首度實體會談,對日中關係回穩意義重大。

民進黨奉安倍為守護神

民進黨7月17日召開全代會,會場中央巨幅的安倍晉三遺照,黨主席蔡英文呼籲莫忘「安倍的期許」,全黨儼然奉安倍為守護該黨的精神導師,民進黨超車日本自民黨,轉身成為「安倍主義」繼承人。

安倍遇刺身亡,激起台灣對日本的關注,安倍不僅被蔡政府形塑為台日友好的最大推手,以此證成「抗中」為台日共享印太戰略利益下的共同行動。安倍「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即是美日同盟有事」,一席話更被民進黨解讀成日本將在台海兩岸衝突時挺身而出的保證。

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高達43.1%受訪者相信台海一旦有事,日本會派兵協防台灣,此數字遠高於相信美軍會參戰協防台灣的34.5%。台灣人在安全上對日本自衛隊的期待高於美軍,反映台灣民間對美、日的心理距離,但此可解讀為台日友好氛圍下,台灣人昧於現實,對日本的一廂情願,缺乏對日本的政經結構的客觀理解,此亦為台灣人對日認識的弔詭,看似親近,實則陌生。

殊不論日本囿於和平憲法,台海用兵於法無據,更不能簡單化安倍聯結「台灣有事」、「日本有事」及「美日同盟有事」三者間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與律法解釋,視安倍的主張為日本「挺台」、「抗中」的直白表現,忽略日本在美、中對抗中的平衡。美國的日本問題專家葛林以「競爭而不惹禍」形容安倍的對中戰略,但此非安倍的個人智慧,而是日本與中國交往歷史中,總結出的外交智慧。

「安倍外交」巧妙的使日本在美、中之間兩全其美,此亦為安倍身後倍受推崇之處,但「安倍經濟學」成效則相形失色。寬鬆貨幣、擴大財政支出及企業減稅不足以使日本經濟擺脫結構性衰退,卻帶來財政赤字惡化與貧富差距擴大的後遺症。2013-2019年,安倍主政下,實際經濟成長率僅0.9%,與G7平均經濟成長率1.6%差距不小。「安倍經濟學」推升日本經濟,力有未逮,債台高築。

岸田文雄領導的日本是工業先進國中財政狀況最嚴峻的國家,政府的總體債務高達國內生產總額(GDP)的2.5倍。在「安倍經濟學」導引的財政貨幣政策下,日本政府擴大公共財政,日本央行為維持利率,購買不斷膨脹的國債,半數日本國債由日銀持有,規模創新高,隨美國及歐盟先後升息,加速日圓走貶,為日本帶來輸入型通膨。日圓大貶亦導致日本國債遭到華爾街禿鷹的空頭攻擊,6月15日,日本10年期公債盤中交易創下2013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更兩度觸發熔斷機制,投資人擔憂日本國債違約,深怕此將再度造成全球金融危機。

日本經濟日益依賴中國

相較於2013年,日本生產進一步轉移到國外,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調查顯示,日本出口在全球出口總額占比自1998年的7.0%銳減至2021年的3.4%。因此,日圓貶值無助日本擴大出口,截至今年6月,日本已連續11個月出現貿易逆差。日本財務省公布2022年上半年貿易統計初值,貿易收支逆差達7.9241兆日圓,創1979年以來半年逆差新高,日本下半年仍將難脫貿易逆差擴大之勢。

然而,美國主導的「脫鉤中國」未撼動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中國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額自1998年的3.3%大幅成長至2021年的15.1%。在日本經濟困頓之際,中日貿易持續成長,今年上半年,日本從中國進口大增16.9%。

此消彼長,日本雖視中國為安全的最大威脅,但中國也是推動日本經濟成長的夥伴,兩者為「親密的競爭對手」,彼此依存。對於中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提醒,「不要與中國進行無休止的對抗」。在地緣政治問題上,需要「尼克森式的靈活性」,以化解美中之間、俄羅斯與歐洲其他國家之間的可能衝突。

日本對中外交深諳「尼克森式的靈活性」,以避免招致美國「越頂外交」的傷害,岸田對此瞭然於胸,在嚇阻與有原則的對中交往間維持平衡。民進黨須洞察日本外交的權衡之術,而非昧於現實的在台日關係中取暖,放大安倍的挺台形象,尋找安全感。

「懦夫博弈」下兩岸須對話

佩洛西訪台,無疑使蔡政府捲入中、美對抗,在此危機中,美、中皆不斷在「在危險的邊緣試探」,即不斷展現自己「不轉向」的決心,以此威嚇對方妥協,避免兩敗俱傷。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在1956年即提出「戰爭邊緣理論」,曾言「不怕走到戰爭邊緣,但要學會走到戰爭邊緣,又不捲入戰爭的必要藝術」。

在中共二十大及美國期中選舉前,中、美皆無示弱的本錢,這就增加操作「戰爭邊緣理論」的難度,為避免衝突,對話無可或缺,但佩洛西訪台後,大陸外交部宣布中、美的對話與合作「三項取消、五項暫停」,雙方管控分歧的管道悉數關閉,在這種情況下,日、韓與中國維持對話至為關鍵,岸田及尹錫悅為此在中共軍演中保持克制,或知此刻智慧比勇氣更重要。身處台海危機中的蔡政府不能以不變應萬變,須亟思定海神針「九二共識」的意義,打開兩岸對話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