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的《論中國》
季辛吉的《論中國》
季辛吉於2012年推出了巨著《論中國》(On China)」。這是一本有關近代國際關係之重要論述。也是季氏有生之年第16本佳作(季氏共出版21本書),猶如往常一般,這本書亦由Penguin出版。出版公司在介紹這本書時,就重點式的聲稱這本書是一本有關中美關係之書。事實是這本書含有關於美國推動「聯中」運動之過程。季辛吉有此際遇親身參與制定及實施之過程,對一位作者而言,這是不可多得之機會。
季氏不但製作了這一政策,也親身參與實施之各個階段。他在各階段均留下寶貴之經驗。於此書第一章介紹了中國之史前史。他介紹的第一個中國帝王就是黃帝,中國的歷史由此展開,歷經各朝各代而抵達17世紀開始,中國受列強壓制、欺壓的近代史階段,再引申到今日中美之對立時刻。他在本書第六頁引進了黃帝,表示他對如此老的一位領導也識得,實不簡單,可謂「中國通」也。
季氏在本書末頁道出他對中美兩國之厚望,期盼雙方能避開「震動」而進入「建構」之關係,這就是季辛吉著作本書之初衷。
閱讀本書,讓人對季辛吉表示佩服,佩服他以中國為全書主題旨意之用心。亦顯示出他對中國近代史是瞭然於胸的。書中第18章對此點作了申述,道出他編寫本書之初意,即在追求和平,否則有可能因兩國不停爭鬥而發生軍事衝突,以致進入第三次世界大戰。若是如此,則和平不在,核戰發生,全球經濟崩解,文明消失。戰爭終將帶來毀滅及全球災難。
本書另項貢獻就是文字流暢,通順以達,讀者可感受閱讀之喜悅,作者以淺顯易懂之文字達到傳遞思想之化境,值得讚揚。季氏以生花妙筆達到與讀者溝通之目的。
本書一經問世,立即引起各界之注意,書評瞬間充斥各個媒體。茲舉數例以為參考:
--《紐約時報》之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認為,本書有節奏之特質。
--《金融時報》之書評認為,本書對未來美國之對華政策是有影響的。季辛吉並指出歐美先進諸國亦有其弱項;因此就需要與中國互信以為交往。
--《華爾街時報》社論指出此書有重要觀點。堅信本書可作美國政策制訂者參考。
--《芝加哥太陽時報》則以引人入勝一詞形容本書之流暢,並讚揚季辛吉形塑出美國未來推出對華政策之基礎形式。
--《舊金山記事報》更明顯道出近代列強敗壞中國國基,燒殺擄掠,壞事作盡。中國在如此惡劣環境中求取生存。
另一方面,紐約市立大學政治系教授唐納德‧扎戈里(Donald S. Zagoria,曾多次訪台)就認定季辛吉為「真知者」,是一位區域戰略大家,也是一位持重的現實主義智者,並且讚揚季氏了不起的完成本書之著作。
歷史家密特(Rana Mitter)稱讚季氏是一位「有遠見之政治領域學者,並且具有前瞻能力之政治家」。密特著有暢銷書《中國與 1937-1945的二戰:遺忘的盟邦》,就是一位成功融合政治與歷史於一室之人。《經濟學人》評論密特此書為一「明亮、專注之研究報告」。
《洛杉磯時報》記者麥休士(Linda Mathews)認為季之大作是一本忠實陳述了中國在二戰期間之困難實況,值得一讀。她並且盛讚此書完整地分析了二戰結束時美國並未善待國府之事證。
然而也有一些書評是負面的,一份典型批判此書之看法,認為季之觀點過度主觀。這種說法可由《紐約時報》另一位評論員角谷美智子所代表,她認為季之書中未能全面深入評論毛澤東藉文革獨裁之事,迴避對中共深度迫害人民之事,實有過分美言中共之虞。
另外一位評論家對季辛吉之著作做了嚴厲評論,這位評論員就是英籍之貝克(Josper Becker),他在評語中嚴辭批判「聯中」政策對中共作了太大之讓步。美國領導人不應就此相信「聯中」政策是對美國有利的。
總而言之,本書的貢獻在於有系統地將中國歷史作了完整之介紹,尤其對戰時中國、國共內戰等章節,均作了詳實之分析評論。讀完本書應該對近代中國有一全貌理解。
這本政論專書以歷史發展為支柱。看完本書,讀者當會以為這是一本由歷史學者所寫之著作。季辛吉在本書中顯示出他以歷史家敏銳之觀察力看到了整個歷史之全貌。他能一章接一章地平順交代了各個時期之發展。他運用歷史作為全文之框架。也就是說,他將政治發展與歷史紀錄合而為一,成功的寫就了這一本質量並重之巨著。由此也可看出歷史文獻在中國朝代時期更換中所佔之分量。
我們在台灣看到的是,各大學將政治與歷史分離為兩個系。就美國而言,一些中小型大學就有以歷史、政治合而為一個系的設置,均屬文學院的一部分。這樣子的佈局也自然地使得學子可以學到更多更廣泛的深度知識。◆
社論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與連載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