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頂,沒有上限」?

談俄總理的北京之行

姜書益
(台北前駐白俄羅斯代表)


一、前 言

上(2023)年12月19日俄總理米舒斯金訪問北京,並出席俄中總理定期會晤。此行雙方曾就加強經貿、能源、農業等各領域關係提升,以及兩國邊境地區的合作問題進行討論。此外,米氏特別強調最近俄中交易,已擺脫對第三國貨幣的使用,以及俄中貿易首度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在美國及西方打壓下,俄羅斯與中國日益接近,儘管雙方並未結盟,但在政經軍事各方面的緊密合作,已引起美國和西方的極大關切。

二、中俄貿易已突破二千億美元

在美國和西方集團的不斷打壓圍堵下,俄總理米舒斯金於上(2023)年12月19-20日訪問北京,先後會見李強總理及習近平主席,並出席中俄總理第28屆訂期會談。米舒斯金表示,俄中關係發展正處在歷史最高水平,並在持續高速發展,俄羅斯願與中國加強經貿、能源、投資各領域的合作,深化交流,密切溝通協調,將俄中全面戰略合作關係進一步提升。米舒斯金特別強調,俄中擴大本幣交易,2023年實際上已「完全擺脫對第三國货幣的使用」,中俄貿易量首次達到2,000億美元之標準,習近平主席20日與米舒斯金總理會晤時,特別強調這項重大成就。

根據報導,2023年前11個月,中俄貿易總額為2,181.76億美元,俄羅斯從中國進口驟增50.2%,充分顯示,在歐美制裁下,俄羅斯對中國貨物進口劇增,難怪北約官員呼籲應干預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行為。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上年11月俄中貿易為215.80億美元,如果12月仍維持此一水平,中俄2030年全年貿易額,將可達到創紀錄的2,400億美元。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上月19日在接受俄媒「今日俄羅斯」訪問時強調,中俄貿易不受第三國干擾,根據中國海關統計顯示,截至11月,俄羅斯向中國原油出口超過2012年,達到9,747萬噸,總金額達550.2億美元,俄羅斯已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

李强與米舒斯金19日並聽取中俄投資、能源合作委員會、兩國邊境地方政府合作委員會、人文合作委員會,以及兩國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各項工作彙報。雙方一致認為應該進一步提升合作關係動力,拓展貿易往來、農業合作、能源安全,加強互聯互通、人員交流,以及產業鏈供應安全。兩人嗣後並簽署中俄總理定期會晤聯合公報,以及多項合作文件。最近俄企業家協會已開始推出各式新的合作,包括擴大人文交流,旅遊觀光合作,專家預測2024年中國人民出國旅遊將超過17,000萬人次,每年成長3%。疫情期間中國國內旅遊市場改變,俄旅遊業應加強線上預約服務。2023年,來俄旅遊中國遊客較前年大幅減少,但今年應該恢復到100萬人次。

三、百年來最佳的俄中關係

1月18日,俄外長拉夫諾夫在年度記者會上,答覆俄中關係問題時稱,雙方「較以往理解的冷戰時代軍事同盟更強大、更可靠、更先進」,目前兩國九成貿易是以本幣進行。中國外長王毅除祝願俄方能完成國家發展外,特別強調中俄作為負責任大國,更應更多戰略合作。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在說明兩國關係時表示,面對風雲詭譎的國際情勢,中俄默契配合,攜手捍衛共同利益,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引領南方合作,為動盪世界注入正能量。中國商務部18日宣稱,中俄上年貿易總額突破2,401億美元,未來將拓展綠色數位貿易、跨境電商等新领域之合作。

此外,近來俄羅斯針對台灣議題一再發聲,展現支持中國立場,拉夫諾夫外長更在很多場合强調所謂「一中政策」。上年1月18日,俄副外長魯登科在接受「塔斯社」訪問時論及兩岸問題表示,俄羅斯深信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有權採取任何必要手段維護主權及領土完整。」同時俄方也瞭解,中國仍將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列為優先考量……。過去俄羅斯雖經常表示支持北京「一個中國」原則,卻很少有「支持中方採取任何必要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的說法。俄外交部立場的調整非常值得注意。此外,同年9月12日,魯登科又表示,俄方不排除全面取消中國公民赴俄簽證。

四、中俄軍方往來日益頻繁

近期中俄軍方接觸日益密切。上年11月8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訪問俄羅斯,普京總統接見時表示,俄中友好關係對世界和平及區域穩定有利,張又俠亦稱中方願與俄羅斯共同努力,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12月20日,中國國防部在官方微博宣布,中俄兩軍將在北京舉行第20輪戰略磋商,雙方將就國際和區域安全情勢、兩軍關係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這是時隔四年半以來兩軍首度舉行,上次磋商是2019年6月。以往新聞稿依例公布出席人員與層級,但此次磋商並未對外公佈,更增加外界的好奇。

中俄聯合巡航的規模和層次已進一步提升,由11艘艦船組成的「中俄第三次聯合海上巡航」,已接近阿留申群島不遠的美國阿拉斯加州外海,根據中俄兩國年度合作計劃,兩國聯合艦隊於7月29日穿過庫頁島與北海道之間的宗谷海峽進入卾霍茨克海,2022年9月,中俄聯合艦隊共有七艘艦船,而且只在阿留申群島北方90浬巡航,規模顯然已有所提升。此外,2023年2月,中、俄及南非三國艦隊,在南非東海岸舉行聯合軍演。三月中旬,中俄及伊朗海軍艦隊,更在中東阿曼灣舉行「安全紐帶-2023」海上聯合軍演,中俄軍方的合作的提升和規模擴大,已引起美國和西方的關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7月7日的一項報導稱,赴上海訪問的俄海軍太平洋艦隊「響亮」和「完美」號兩艘護衞艦,6月27曾現身宜蘭東澳外海約26浬處,接近台灣鄰接區,引起蔡政府高度關注。報導分析認為,此兩護衞艦可能係參加印尼「科莫多」多國海軍演習後,返航時途經台灣東部海域滯留三日,似有展現與中國海軍同一陣線的意味。

五、中俄合作關係的分歧

俄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龔查諾夫指出,2022年2月,普京總統訪問北京,俄中兩國領導人在共同聲明中宣布,俄中合作「不封頂、沒有上限」,充分顯示兩國關係超過冷戰時期的軍政合作,當時外界便認為俄中已進入新的合作模式。未料同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卻表示,中俄合作堅持「不結盟、不衝突,以及不針對第三國」的原則。根據中國外交部的正式發言顯示,北京已婉拒了普、習合作的新模式。

論及中俄立場的分歧問題,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吳大輝認為,北京沒有選擇餘地,只能與莫斯科合作,否則很難面對美國的壓力。此次俄烏衝突,不僅俄羅斯在國際上遭到孤立,中國亦受到相當波及。雖然北京與莫斯科對西方同樣不信任,但兩國對西方的看法並不相同,在烏克蘭問題上亦是如此。由於中國堅持追求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因此中國並不認同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合併。

普京總統前次訪問中國是2022年2月,也就是在俄烏衝突發生前夕,由於當時曾受到中國的熱情歡迎,所以儘管北京否認,但西方媒體始終懐疑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中國應早已知情。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弘表示,美國及其盟友曾一再要求中國支持基輔立場,但中國是一個獨立大國,其政治選擇必須根據本國利益,而且在國際上中國也不會接受他國的指令。

俄科學院近代中國及亞洲研究所主任魯金認為,那次普京總統訪北京並岀席「一帶一路」峰會,雙方不可能建立軍事同盟,因為俄羅斯不願因台灣問題而捲入衝突,同樣的中國也不願捲入俄烏的衝突中。論及中國政治菁英,既希望恢復與美國的友好關係,又想在莫斯科與華府之間保持平衡問題時,魯金教授認為,北京雖不反對與美國改善關係,但中國不會接受成為「次等合作夥伴的地位。」

六、結 語

為對抗美國和西方集團的圍堵,俄羅斯已調整其戰略,加強與東方特別是與中國的往來。米舒斯金總理此行訪問北京,並出席俄中兩國總理第28屆定期會晤,以及最近俄國政要不斷造訪中國,就是此種東向政策的落實。中俄貿易「已擺脫對第三國貨幣之使用」,兩國貿易總額已超過2,000億美元,是米舒斯金此行最大亮點。此外,俄羅斯開放遠東地區,擴大對中國原油輸出,加強北極航路之開發,準備對中國公民,全面免簽證等措施均值得注意。

不過儘管拉夫諾夫等俄國官員一再強調,俄中關係正處在百年以來的最佳時期,俄副外長魯登科更表示所謂「支持中方採取任何必要手段解決台灣問題」,但俄中對當前國際關係仍有不同看法。中國既希望恢復與美國改善關係,又希望在莫斯科與華府之間維持平衡。

2024年1月20日於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