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將領導的國民黨與兩岸前景

紀欣
(法學博士.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


熱鬧、混亂的國民黨黨主席之爭終於落幕,馬英九以壓倒性多數選上了第一屆黨員直選的黨主席。對於王金平在選戰後期急起直追,又獲得藍營大老(包括連戰本人)及菁英大力相挺,結果竟落得二十三縣市全面慘敗,媒體及學界有各種不同解讀。

的確有不少泛藍群眾對馬英九在去年三二○凱達格蘭大道的缺席不諒解;有不少人憂心二○○八總統選舉時,民進黨將藉馬的外省籍炒作族群議題,對藍軍選情不利;有不少人批評馬英九「不沾鍋」的個性,不適合做黨主席;更有不少人對馬英九身邊排他性太強,自以為是之「小內閣」不滿。但從得票率看來,國民黨基層黨員顯然認為,馬英九的個人魅力、清新形象,及其代表的世代交替,將使國民黨改革有望,並較有希望在二○○八年奪回政權,帶領台灣邁向和平穩定的前途。王金平雖享有人和之威望,但基層黨員依然不放心他與李登輝交往過密的背景,也不認為他能帶領國民黨走向一個「不一樣的國民黨」。

誠如馬英九自己所言:「高興只有一個晚上」,其主席之路將不會走的太輕鬆。馬英九不但需要立即彌合選戰中王馬兩派人馬的恩怨情仇,向一大批在選戰中反對他的黨內大老、精英主動示好,還得從此擔負起籌措黨費、清理黨產、縣市長選舉提名與輔選,整合泛藍的所有重責大任。所幸,儘管馬英九領導的黨中央資源窘迫、內外交逼,他畢竟挾有七成二的選票,任何與其唱反調的黨內人士,恐怕都難免背負違背民意之罪名。尤其下屆立委選舉改採單一選區新制,小黨或無黨人士生存空間將被嚴重壓縮,馬英九隻要願意放低身段,透過推動優質議題,與立委相互拉抬,應不僅可提高主席聲望,更可望早日完成泛藍整合。

在國、親、新三黨主席先後訪問大陸,與中共當局達成「反對台獨、兩岸雙贏」共識後,大陸當然希望新的國民黨主席能夠繼承上述共識,也希望泛藍及早完成整合,在民進黨當局之外,推動兩岸關係,甚至為兩岸當局創造接觸對話的契機。大陸當局對王馬二人的背景及近年來之言行,雖有一定掌握及意見,但基於此次選舉是國民黨的「家務事」,大陸始終保持不介入,不對王、馬「說三道四」的立場,台灣媒體之各種評論應多屬臆測之言。馬英九既已高票當選,大陸當局當然會嚴陣以待,開始與馬英九打交道。對於王金平在選戰中一再釋放「反台獨」善意,大陸勢將繼續以禮相待,畢竟國會龍頭的地位不可小覷,何況黨主席的挫敗,不代表王在二○○八年出局。

馬英九在選戰中明確表示反台獨,也反「一國兩制」。先說反獨,主觀上,馬英九雖從未在大陸生活,但由於家庭背景,對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應有濃郁情懷,所以反獨不難;客觀上,為符合泛藍選民期待,為繼承連戰的兩岸路線,馬也必須反獨。再說反「一國兩制」,在沒有人要求馬英九對「一國兩制」表態的情況下,他反覆強調「唯有堅持中華民國、拒絕『一國兩制』,才能讓台灣站穩腳步」,頗耐人尋味。「一國兩制」在李登輝、陳水扁長期刻意的曲解及污衊下,在台灣的確不是一個受歡迎的名詞。但習法又深具政治智慧的馬英九,不可能不知,台灣當局反對「一國兩制」,並非真的擔心它將使台灣「矮化」或「港澳化」,坦白說,台灣政客反對的從來就不是「兩制」,而是拒絕接受「一國」,甚至不願以「一中」為前提展開平等協商。何況,馬英九應該清楚,大陸當局近來已鮮少提起「一國兩制」,不但在《反分裂國家法》中未提「一國兩制」,與台灣在野黨達成聯手反獨的共識後,更忙著推動兩岸交流,突破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大陸觀光客來台等事務,並擺明台灣當局只要接受「一中」,就隨時可以展開談判。在此情況下,馬英九主動提出反「一國兩制」,除了媚俗,恐怕也透露出其一向反共,崇尚西方式民主的心態,或有甚者,馬英九似乎至今仍相信實施美式民主制度、資本主義的中華民國,才有資格統一中國。

「反共」雖是受國民黨教育長大者的普遍心理,但馬英九的反共,似乎比一般人強烈了些。馬一直以其在美國讀書時,曾為「反共愛國聯盟」成員,為反共、反獨的《波士頓通訊》撰稿為榮。近年來,馬一再批判大陸對六四的處理,又兩次參與法輪功人士的集會,對別人的質疑,他總說大陸不夠民主、不尊重人權。大陸決定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時,馬英九除了說立法是「沒有必要」且「不明智」的做法,更說中國「從來不是以依法行政為名」的國家,又何需立法?這種超乎常情的強烈批判,當時引來高度注目。

從馬英九種種的發言及表現看來,這位哈佛的法學博士似乎一直未虛心學習,這個世界除了西方特別是美式民主外,還有不同的民主制度、社會正義,及價值觀。而台灣為了對抗大陸,始終抱著美國、日本的大腿,早已自失尊嚴及立場,繼續反共,能讓台灣站穩腳步嗎?已成為泛藍共主的馬英九,在宣誓要承繼國民黨之兩岸交流、國共和解的重責大任之際,似有必要審慎處理其反共情結,而不至於錯估兩岸形勢,辜負泛藍選民托付。

論及媚俗及討好選民,其實選前就有不少人擔心,身為外省人的馬英九為求總統大位,必將急於爭取本省籍選民認同,竭盡一切所能「愛台灣」、「本土化」,對於推動連戰的兩岸路線,恐怕反而會避之唯恐不及。其實馬英九的見識若只及於此,那誰都無話可說了。

先不論其個人的民族大義及為台灣人民找出路的考量,光從爭取總統大位著想,馬英九都應該從泛藍過去的挫敗中學到教訓。一味地與民進黨「拚本土」、「愛台灣」、在兩岸議題上打迷糊戰,就算平日可獲得號稱「中間選民」的掌聲,到了選舉時,卻不能換成張張選票。馬英九必須認清,只要所謂的「本土意識」、「台灣認同」仍是主流民意,「正牌的」獨派、本土派永遠是總統大選時的贏家,只要台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省籍甚至族群議題勢將繼續被操作下去。馬英九要想讓國民黨浴火重生、奪回執政權、化解省籍矛盾,就必須扭轉民意,引領台灣民意轉為反獨趨統。要達此目的,馬英九必須立即推動國共合作機制,提出完整的兩岸藍圖,讓台灣人民認清其真正前途所在。

總之,馬英九若只想討好選民而畏首畏尾,或故步自封而緊抓著中華民國不放,是不可能讓他領導的國民黨風華再現,當然更不可能帶給台灣人民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