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新史料,突出原創性

讀《翁澤生傳》

如水
(筆名,作者為福建省漳州市委黨校教授)


《翁澤生傳》是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課題,課題負責人何池(福建漳州市委黨校歷史學教授)。該專案已通過專家組評審結項,去年九月由海風出版社出版,今年九月又由台灣海峽學術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又一新成果。

該書以波瀾壯闊的中國民主革命為歷史背景,以史料為依據,以時間為線索,用評傳體寫法,記敘了以翁澤生(台北人)為代表的一批台灣愛國青年受「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投奔祖國大陸,學習馬列主義,在瞿秋白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培養下,在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與解放的反帝愛國運動實踐中成為革命志士的成長足跡。闡述了傳主肩負中共中央交給的重要使命:團結和組織在閩南、上海的台灣學生革命團體,學習革命理論,參加革命實踐,在鬥爭實踐中培養台灣愛國青年,推動台灣反日革命運動;奔走於台灣、閩南、上海、香港等地,為指導兩岸革命運動不計個人安危、克服種種困難,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多次被捕,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直至最後犧牲的傳奇人生。展現了台灣同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爭取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並回歸祖國的英勇鬥爭歷程。反映了兩岸同胞同仇敵愾,攜手與共,共同抗擊外來侵略,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解放與統一大業的血肉情誼與堅定信念。

該書以大量首次披露的新史料(尤其是有許多從台灣搜集來的日據時期的檔案材料)為憑據,引申提煉出許多帶原創性的新觀點,這是該書的一明顯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翁澤生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唯一的肩負指導兩岸革命鬥爭特殊使命的台籍中共黨員,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之後一段時間裡指導台灣革命工作就是透過翁澤生得以實現的。

2、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有意識地在上海大學(國共合作時期創辦的培養革命幹部人才的學校)培養翁澤生等一批台籍愛國青年入黨,其中不少人還被選送到莫斯科學習,注意把培養台灣愛國青年作為推進台灣反日革命運動的重要途徑。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的白色恐怖環境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仍繼續關心著台灣的事,直接指導了台灣共產黨成立大會和台共二大。並和共產國際遠東局(駐上海)一起,為糾正台共出現的錯誤而努力。在台共遭到日本統治者的毀滅性破壞之後,又指示翁澤生要盡快培養新人,派回台灣重建黨組織。等等。這些史料充分揭示出了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自覺地把指導台灣革命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把指導台灣人民開展反日鬥爭、爭取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並回歸祖國納入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總體戰略之中,即使環境異常困難,仍然牢記著自己肩上的這一重任。

3、翁澤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團結和培養在閩南、上海等地的台籍進步青年,組織革命團體,在日本特警、租界巡捕和國民黨軍警的三重鎮壓下,堅持在上海、閩南等地開展一系列聲援台灣人民的反日鬥爭,並得到大陸同胞的大力支持。他在滬、閩組織領導台灣學生青年的一系列反帝鬥爭活動,溶入了大陸同胞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洪流之中。這些新史料的披露,不僅給祖國大陸當時的反帝運動增添了許多豐富的內容,填補了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上海革命史、福建革命史等在這一方面的空白,它還充分證明了:在整個近代時期,兩岸同胞心相連、志同求、同仇敵愾、攜手與共、生死相依,一起在為包括台灣在內的中華民族解放運動共同浴血奮鬥。

4、台共政治綱領提出的「台灣獨立」的口號,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也是至今阻礙對台灣共產黨歷史研究的重大思想障礙,還是造成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指導台灣革命這一黨史研究領域一片空白的主要思想障礙。該書認為,這一口號是基於當時的祖國大陸與台灣都同樣遭受帝國主義的欺壓與統治的特定歷史背景之下提出來的,台灣同胞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爭取台灣獨立,是全中國人民打倒帝國主義、收復台灣共同鬥爭目標的自然體現,這個共同目標就是收復台灣、實現祖國統一,這就是當時台共政治綱領提出「台灣獨立」口號之實質。台共成員用自己的壯麗言行甚至生命毫不含糊地證明了這一點。台灣共產黨根據日本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強行佔領台灣的實際情況,提出旨在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實現台灣從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獨立出來、以期回歸祖國的鬥爭目標,是適應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特定歷史任務的需要,是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必要步驟,它與今天台獨分子叫囂的「台獨」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從內容到實質都是完全不同的。台共成員的鬥爭史就是一部要使台灣從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獨立出來並回歸祖國的奮鬥史,歷史將永遠銘記住他們為祖國統一大業所作出的貢獻。

5、台共史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對台灣革命的指導緊緊聯繫在一起,關係重大。至今台共史的研究在大陸仍是一片空白,現在在台灣出版的有關台灣共產黨的書著基本上是台獨分子所著,對其綱領肆意歪曲,給台灣共產黨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今天我們必須加強對台灣共產黨歷史的研究,廓清在其焦點問題政治綱領上的思想障礙,恢復其本來的真實面貌,肯定其愛國革命的實質,以回擊台獨分子扭曲台共歷史的險惡用心。

該書所具有的原創性新觀點,得到了史界的好評和有關方面的關注。

福建黨史界權威、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研究員林強認為:「審讀了《翁澤生傳》書稿,總的感到該傳稿史料豐富翔實,觀點鮮明正確,結構嚴謹科學,評價公允客觀,文字通順流暢,可信可讀可教,是一部很有份量的成功之作。」他還說,這是目前大陸對台灣共產黨敘述篇幅最長最為詳細也最客觀的一部書稿。

廈門大學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孔永松指出:「作者在掌握了大量原始資料基礎上,勇於正視學術界比較敏感的台共政治綱領問題,對政治綱領中關於『台灣獨立』問題,作者以翔實的材料再現了歷史的真實,認為其目的是推翻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的殖民統治,其實質是將台灣人民從日寇的鐵蹄下解放出來,然後回到祖國的懷抱,是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民族利益的愛國主義英雄之舉,與台灣現領導人的『台獨』是完全不同的性質。等等,都具有開創性的見解。」

中共漳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鞏玉閩認為:「《翁澤生傳》的研究與發現,需要毅力,需要辛勤的勞動和敢冒風險的勇氣,它使這部書著充滿濃厚的學術氛圍,是一部很有份量的學術著作」。

傳主的兒子林江對該書的評價是:「作者所搜集的史料有些是十分珍貴和難得的,他鍥而不捨,十分投入,是一位文物考古專家。這部書內容之真實,材料之豐富翔實,篇幅之浩巨,人物評價之公允,效果之好,大大超過了我原先的預期。我十分滿意。」

去年九月該書出版之後,漳州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委黨校四單位聯合召開出版座談會,該書所提出的新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一致肯定。《廈門晚報》、《閩南日報》、《漳州黨史通訊》等報刊還以整版的篇幅報導了作者為撰寫該課題的辛勤付出與該書的現實價值。

該書首次披露出的以翁澤生為代表的台灣愛國青年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所進行的抗日鬥爭活動事跡及其遺址,引起了上海媒體及有關方面的強烈反響。今年7月23日,《新民晚報》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一群島內熱血青年在祖國大陸從事革命活動」的眉題下,以「上海,台灣愛國志士抗日的大後方」為大字標題,用幾近一版的篇幅,報導了這些上海人聞所未聞的台灣青年在滬開展反日鬥爭的悲壯史事,並配發了一組照片;上海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給該書作者寄來了專函,認為書中所提「要求保護台灣在滬革命遺址的建議非常重要。」並「已責成盧灣區文物保護部門對這些革命遺址進行認真核查,根據核查結果落實相應的保護措施」。盧灣區文物保護管理部門給作者發來電子郵件稱,已對這些新發現的革命遺址進行了實地核查,他們為該區轄內有這些與台灣革命緊密相連的文物深感高興,準備列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台盟給該書作者打來電話,稱書中所提台灣同胞在滬革命遺址尤其是台灣共產黨成立地點是一處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他們已向盟中央專題報告了此事;中共上海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聯合主辦的《上海對台工作》刊物八、九兩期連續刊發了何池根據該書史料撰寫的、以《不應忘記的歷史--台灣愛國青年在上海的反日活動記實》為題的長篇記實文章。

在最近剛結束的福建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活動中,該書還得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