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復史不容閹割和竄改

兼評陳水扁「反光復」史觀

王曉波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近日由於台灣光復六十週年,又有一些有關台灣光復的歷史論述出爐,其中的閹割、扭曲、捏造,不容不予以澄清,有道是「是上帝的還給上帝,是愷撒的還給愷撒」。歷史是已然的存在,只能有不斷的真相發現,而不容有以閹割,扭曲、捏造的手法掩蓋真相。「予豈好辯哉」,不得不辯也,茲僅澄清三項,讓史料自己說話。

(一)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安籐利吉向中國代表陳儀投降是否主權交接。有李筱峰謂陳儀僅是代表何應欽,何應欽代表蔣介石,蔣介石代表盟軍,故陳儀接收台灣是代表盟軍接收,而非代表中國,且當日也有同盟國代表在座,有同盟國旗幟在場。但是,論者卻把另一段史實給閹割了。就在當場陳儀代表中國政府宣佈:「從今天起,台灣和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此一極有歷史意義之事實,本人特向中國同胞及全世界報告周知。」且在座各盟國代表無一異議。再者,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二日,國民政府訓令:「查台灣人民原系我國國民,以受敵人侵略致使喪失國籍,茲國土重光,其原有我國國籍之人民,自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起,所有台民、台僑,應即一律恢復我國國籍。」訓令公佈後,亦無一同盟國異議。

或謂「中日和約」未訂,中華民國已被推翻,故「台灣地位未定」。可是,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政權雖被推翻,但在台未被推翻,故有一九五二年的「中日和約」。後又因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故又有一九七二年的「中日建交聲明」。承認轉換,並未改變台灣重歸中國版圖的主權和地位。

(二)有陳水扁謂「台灣光復絕不等同於回歸中國」,因「不管是割讓或是光復,其實都沒有經過二千三百萬台灣這塊土地主人的同意」。這又是對這段台灣歷史的閹割。日本投降至台灣光復,二個月另二十日,台灣同胞歡欣鼓舞,並於光復前,九月九日,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何應欽投降,有林獻堂等台灣代表參加。另,十月十日,又有台胞在台北大會堂熱烈慶祝雙十節,親歷者記憶猶在,史跡亦斑斑可考。

並且,一九四六年,林獻堂代表台灣人民組織「台灣光復致敬團」前往南京晉見蔣委員長;另又在九月十二日前往西安,在耀縣遙祭黃陵,「僅以心香祭品遙祭於我民族奠基遠祖軒轅黃帝」,曰:「台灣六百五十萬同胞,脫離日寇統治,重歸祖國版圖」。

其詞云:「八年戰爭,民族更生,舊恥盡雪,舊土重享,自由解放,全台歡慶,察功祖德,日月光明,時將週歲,特向告祭。」這是不是「台灣這塊土地主人的同意」呢?

台灣光復「重歸祖國版圖」,「祖國」難道不是中國嗎?「台灣光復致敬團」今尚存的林憲先生可為歷史見證人。

(三)李友邦是「左獨」還是「左統」。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民主國」成立的理由之一是「恐日人向朝廷饒舌」,希望獨力抗日成功後,「再請示中朝,作何處理」。日據時期的「台獨」還不止「台灣民主國」,還有柯鐵虎鐵國山的「天運元年」,余清芳的「大明慈悲國」,李友邦的「台灣獨立革命黨」,羅福星的「台灣自主」,台灣共產黨的「台灣共和國」,陳其昌在蔣渭水逝世後在廈門成立的「台灣獨立聯盟」。為什麼要「台灣獨立」,李友邦在《台灣要獨立,也要歸返中國》一文中說得很清楚,當時台灣是日本領土,積貧積弱的中國自救猶不暇,根本沒有能力光復台灣,故唯有台灣獨力從日本獨立出來才能歸返中國。

所以,美濃人黃玉齋(漢人)在《台灣革命史》中言「台灣獨立派」,「說他是『台灣光復派』也無不可」。史跡昭昭,文獻可考。日據時期的「台灣獨立派」就是最激進的「台灣光復派」,驗諸後來的歷史亦鐵案如山。「七七事變」後,第一個主張收復台灣的就是李友邦!抗戰勝後,第一個反對廖文毅台獨或台灣托管的就是「二二八」流亡在香港的前台共領導人謝雪紅;臨終時猶榮任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的就是陳其昌。

台灣獨立或為言論自由,或為政治鬥爭,但台灣光復的歷史是已然的存在,不容閹割,也不容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