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入「文明衝突」第六年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後九一一時代」

我還清楚地記得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早晨和美國千百萬電視觀眾親眼在螢光屏上看到第二架被劫持的客機猛撞紐約世貿大廈南樓以及從那時開始美國陷入非常時期的情景。那以後,世界的確大變樣了。被人們稱為「後九一一時代」的今天,國際局勢的重心轉移到伊斯蘭「聖戰」運動與布希總統領導的全球打恐之間的「漢賊不兩立」樞紐上來。

九月十一日晚間黃金時段布希在白宮向全國(世界)電視廣播說:「我們現在還剛剛開始自由與暴政之間的(漫長)鬥爭。」他和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倫斯菲在最近的一連串演說中用了「伊斯蘭法西斯」來形容奧薩馬.賓拉登和其他反美「聖戰者」,把他們和二十世紀的「法西斯」、「共產黨」等美國的敵人等同起來。美國有人形容布希為「民主原教義者」,等於說他和那些反美的「伊斯蘭原教義者」一樣執著。

美國報刊評論布希這一講演時認為:布希有意避免「文明衝突」的字眼,卻把美國和伊斯蘭極端主義之間的衝突說成「為了文明的鬥爭」。其實這兩種提法說明的是同一個意思。布希為什麼要避免「文明衝突」的字眼,因為這正是伊斯蘭反美「聖戰」招募自殺人彈最響亮的號召。布希為什麼又把「文明衝突」改頭換面說成「為了文明的鬥爭」,因為「文明衝突」正是美國在「後九一一時代」全球戰略的指導思想。我看到北京《中國青年報》評論認為布希政權把反恐同「文明衝突」相結合是「反恐異化的第三部曲」,是布希從二○○二年將伊拉克、伊朗、朝鮮並稱為「邪惡軸心」開始,「美國反恐鬥爭偏離航向」的表現。實際上,「文明衝突論」的問世,「九一一」事件的出現,以及美國在二戰後發展為全球霸權主義的過程都是同一事態的發展,只不過現在越來越明顯地使美國陷入深淵罷了。

亨廷頓沒資格代表整個「西方」

這個問題的根源可以從「文明衝突」始作俑者哈佛大學亨廷頓的言論說起。他在《文明衝突》書中說:「西方現在是、而且在未來許多年中仍然是(世界)最強大的文明。可是與其他文明相對來說它的強力正在衰退。正當西方企圖伸展其價值觀念並保護其利益時……儒家與伊斯蘭教社會也企圖擴張它們的經濟與軍事強力來抵抗與『平衡』西方。」歐洲極少有學者贊成他的學說,亨廷頓沒有資格代表整個「西方」,他說的「西方」只能局限於美國。再有,他的這段話中有許多漏洞。第一,他並不懂「文明」為何物,他所說的美國作為世界最強大的「文明」,實際上並不是文明,而是非文明的霸權。第二,他說的美國要伸展其「價值觀念」實際上是要把自己的文化強加於人。第三,他把中國扯進「文明衝突」是代表了美國害怕中國會有一天和美國平起平坐,這是從美國霸權主義不能容忍「匹敵」的根上長出來的恐懼。「九一一」發生後,人們相信了亨廷頓所說的「西方和伊斯蘭文明衝突」,卻識破了他把中國「儒教」和西方文明推向對立面的陰謀。

美國是全世界所有文明中最年輕的小弟弟,不到三百年歷史,和中國、印度這些五千年歷史的悠久文明相比,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它比伊斯蘭文明也年輕一千多年,因此伊斯蘭世界的長者都看不起美國文明,特別對美國電影所宣傳的淫穢生活感到痛恨。其實,要說「文明衝突」,美國社會本身就是榜樣。它對個性獨立的無比強調、對「maximization of power/無限逞強」的執著追求、對人倫(特別是婚姻制度)的破壞、對金錢的崇拜、對權利享受的偏重和對義務犧牲的忽略,使得人們越來越自私,人性越來越商品化,社會犯罪率越來越高,社會(特別是少年女性)越來越不安全。美國統治精英像布希總統和亨廷頓教授這類人物是犯了「文明幼稚病」,自己很不文明卻自以為是世界的「文明領袖」。

美國選民是不是「白癡」?

現在讓我們回到「九一一」五週年的話題上來。先談打恐,探討其來龍去脈。布希在二○○○年總統大選中得票比戈爾少,二○○一年靠了最高法院的決定進了白宮以後,一方面很不稱職、笑話百出,另一方面又長時間不在白宮而回農場度假貪玩,如果不是「九一一」事件發生,他早就聲名狼籍了。「九一一」慘案把全國都團結到他周圍,他那牛仔氣的打恐決心使他在民意測驗中支援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美國總統有史以來最高的。二○○四年總統大選他又打了「打恐」牌而連選連任,歐洲知識精英特別感到驚訝,懷疑美國選民是不是「白癡」(的確,按文化程度來看,布希在大學程度以上選票中是輸了的,贏的是那些沒有學位的和中學輟學的選票)。從今天的民意測驗反映,在「打恐」問題上信得過布希的選民比二○○四年要低落將近十個百分點,但仍然高於他在其他問題上的信任度。特別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超過半數的美國人認為布希拆了爛污。

在紀念「九一一」五週年之際,美國公眾議論集中到兩個問題上來,一是美國本土安全問題,二是伊拉克戰爭有沒有必要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又是緊密聯繫起來的。布希政權說:正是因為有伊拉克戰爭才把打恐戰場遠移到中東而使美國本土相對安全。這話他已經重覆了三年,起初人們相信。可是最近破獲的卡伊達恐怖分子企圖炸毀十餘架從英國飛往美國的客機以製造比「九一一」更嚴重的事故的陰謀說明美國本土並不安全。越來越多的美國政治家、包括共和黨議員在內,都認為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理虧了。本來說薩達姆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美國安全,現在完全沒有證據。本來說薩達姆跟「九一一」事件的恐怖分子有勾結,現在連政府也承認沒有。布希的最新策略是引奧薩馬集團把伊戰描寫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來把它和打恐對號入座,可是人們說,有哪個美國人相信美國正在打「第三次世界大戰」呢?難道打「世界大戰」了美國仍然能夠減稅、仍然能夠實行募兵制,行嗎?有人譏笑說,是前線的志願兵在打仗,美國人卻在忙於購物、度假。

美國在全世界空前孤立

當過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近年來變成「中國通」的布熱津斯基認為:布希政權利用了人們在「九一一」後的情感休克,制定了一種「冒險、單邊主義、具有毀滅性」的中東政策。他和許多美國明智人士都看清楚了兩點:一是布希肆意歪曲打恐的性質,玩弄美國人的恐怖心理;二是布希不懂策略、不擇手段,不努力也不知道如何努力去贏得阿拉伯街與伊斯蘭世界的人心,使得「九一一」五年後的今天,願意犧牲生命來毀滅美國的年輕穆斯林比五年前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使得美國在全世界空前孤立。

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大美國打恐前線都是惡耗頻傳。在伊拉克不但有三千多美軍喪生,因傷而殘廢的美國年輕人近萬。如果把盟軍的傷亡加在一起,在阿富汗死亡的打恐軍士已經超過伊拉克戰場。最主要的,五年前布希發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全球反美罪魁奧薩馬.賓拉登依然逍遙法外,還不時通過錄音帶、錄影帶向全球發出「殺死美國人」的號召。巴基斯坦退休將領阿里.穆罕默德.奧拉克札伊認為:要是能出動十五至二十萬兵力搜索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的大山,賓拉登是可以被抓到的。可是,由於賓拉登在伊拉克把美軍牽制住了,美國再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了。另外,巴基斯坦邊境的瓦吉利斯坦是賓拉登二十餘年前開始活動的地區,現在那兒又變成賓拉登領導下的國際縱隊的活動基地(有阿拉伯人、阿富汗人、俄國車臣人、烏茲別克人以及其他中亞國家人,還有新疆維吾爾人)巴基斯坦政府一方面不許美軍跨境清剿,另一方面派軍隊去打恐兩年犧牲了八百士兵,只好和當地代表簽訂停火協定,撤退了軍隊,釋放了俘虜,而且正在付出「賠償費」。這樣一來,賓拉登就更難抓到了。

最近從國防部洩露出一份來自前線的報告,就是伊拉克西部整個安巴爾省已經變成卡伊達的勢力範圍。那兒地方上親美的伊拉克官員都被殺死或自己脫逃。這安巴爾省約佔全國六分之一的地方,和敘利亞接壤,是阿拉伯與伊斯蘭國際「聖戰」志願者、武器、炸藥、金錢進入伊拉克抗美的通道。從薩達姆政權垮台之日開始,以退休將領為首的美國戰略專家就要求倫斯菲增兵看守伊敘邊界,不讓國際志願軍進入。倫斯菲的戰略被人批評為「便宜打恐」,他堅決認為投入十五萬美軍就已足夠了。一年以前,美軍在安巴爾省還不時對抗美據點進行較大規模的圍剿,可是美軍一撤,抗美勢力又恢復原狀。現在美軍在那兒只龜縮於一些據點,已經沒有力量去清剿抗美勢力了。當地的美軍司令員說,他的責任是維持秩序,清剿恐怖分子的任務將來由伊拉克政府軍隊來接收。這是美軍已經停止打恐的表現,從事實上否定布希政權關於美軍在伊拉克打恐的理論。

美國要製造多少敵人?

最近幾個月來許多人要求倫斯菲辭職,許多退休將領公開出面,實際上代表了廣大服役將領的意見。反倫斯菲的國會議員中不但有民主黨人,也有共和黨人。公眾輿論也傾向於逼他下台,看來他在五角大樓的日子不會長久了。一般認為,倫斯菲曾經是副總統切尼的上司,有堅強的靠山,布希不敢動他一根毫毛。也有深知內幕的人說,倫斯菲實際上是按照布希的意旨行事。在一九九一年老布希總統時代,倫斯菲和切尼都是堅決反對美國進軍巴格達的。現在布希一方面要表現自己「堅決打恐」,另一方面又不敢使美國公眾歌舞昇平的興致發酵。真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倫斯菲當這樣的馬兒也煞費苦心了。打恐對全世界的政治領袖來說,都是新的課題。美國究竟應該怎麼打恐,沒有現成的章法可以遵循。有人認為是個治安問題,應該靠公安部門對付。布希卻是抱著攪干繁殖恐怖沼澤的目的,動用軍隊、搞「先發制人」打恐。即算如此,伊戰也打得太盲目了。伊拉克在薩達姆統治下並不繁殖反美恐怖分子,在美軍佔領下卻大量繁殖。「美國能夠殺掉多少敵人而又製造多少倍的敵人呢?」一位美國評論家這句警語道出了布希仰仗強大的美國威力來對付他心目中的「文明衝突」對美國的挑戰只能是自己讓自己失敗,最終沒有勝利的希望。可是布希卻堅持不「change course/改變方針」。

布希率先不遵守《日內瓦公約》

布希不久前在他「堅決打恐」戰略上碰到一大釘子:最高法院判決布希國防部「私設公堂」──軍事法庭──審訊從國外抓獲的恐怖嫌疑犯不符合憲法精神,認為只有國會立法授權政府以後才能這樣做。兩月前,布希政權已經請國會制定新法令,布希又於九月十四日親自到國會山莊去動員議員,可是受到像約翰.麥克因、約翰.瓦爾納爾這樣的資深共和黨領袖的堅決反對。更重要的,背後有數十退休將領支援的前國務卿鮑威爾發表了公開信反對這一立法,他在信中說,美國在國際上的信譽已經受損。民主黨人當然更不贊同。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時,軍隊律師也認為美國作為民主國家,不應該侵犯人權、秘密審訊恐怖嫌疑犯。軍事委員會在主席瓦爾納爾帶領下,於九月十四日以壓倒多數通過一項對政府起束縛作用的尊重人權的審訊法令提交國會通過。他們主要反對的有兩點。第一,布希政權建議的秘密審訊、不將起訴的詳細內容及證據(因為涉及秘密情報)公開告訴嫌疑犯及他/她的律師(判了他/她死刑他/她還搞不清原由)是違反美國憲法人權基本精神的。第二,《日內瓦公約》第三款嚴禁審訊時「損害受審者的尊嚴」,而布希卻要求使用「強烈的審訊方法」(美其名說「不上刑」),這會引起其他國家也不遵守《日內瓦公約》,將來對美國戰俘不利。現在事態仍在發展。

伊朗有天會變成伊拉克的老大哥

美國進入「後九一一時代」第六年,伊朗變成布希政權最大的挑戰。懂得伊朗實情的專家知道:和中東的阿拉伯人相比,歷史上伊朗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的敵對相對少些,現代伊朗人更傾向於和美國親善。「九一一」發生時,伊朗曾經向美國釋出善意而布希不加理會,卻變本加厲地在二○○二年國情咨文報告中把伊朗稱為「邪惡軸心」之一。布希原來的計劃是收拾了薩達姆以後立刻回轉頭來打伊朗的,沒想到腳陷進伊拉克以後再也抽不出來了。美軍在伊拉克戰場受挫使得伊朗政府膽大妄為、敢於公開向美國挑戰。伊朗原來是兩面受敵:東面受到阿富汗的塔利班,西面受到伊拉克的薩達姆制約的,現在布希把兩者都打垮了,等於在客觀上幫助雄心勃勃的伊朗內賈德政權翹尾巴。布希的簡單頭腦中只有「good guys/好漢」和「bad guys/混蛋」兩種人,正當布希在講演中稱讚伊拉克總理為前者、咒罵伊朗總統為後者時,這兩位什葉派領袖卻在德黑蘭親切商談今後合作。一個對美國最頭疼的前景正在展現:如果伊拉克政府穩定了,它就會請美軍撤退,伊朗就會變成伊拉克的老大哥,使華盛頓更難對付──這樣的發展會比薩達姆在伊拉克執政時對美國更為不利,布希進軍巴格達簡直是白費心機,賠了夫人又折兵。

總而言之,布希打恐五年可謂「越打越恐」,美國的情況大好而不妙。十一月初國會改選如果眾參兩院、或者有一個院的議員多數被民主黨奪走,布希要一意孤行繼續「stay the course/朝原路走」說不定還會遭到國會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