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原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座談會


時 間:2006年9月10日
地 點:北京人民大會堂台灣廳
發言人:
梁國揚(全國中華台胞聯誼會會長)
林佾廷(原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團長)
林 憲(原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顧問)
姜殿銘(台灣研究會名譽副會長)
林光輝(原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召集人)
林為民(台灣霧峰林家後人.定居大陸台胞代表)
王曉波(原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顧問)
張克輝(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譽主席)

緬懷過去目的是認識現在
梁國揚

各位領導、各位鄉親,朋友們、同志們:

歡迎大家出席紀念台灣光復致敬團赴大陸祭黃帝陵六十週年座談會。今天的座談會有幸邀請到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譽主席、全國台聯名譽會長張克輝先生,全國人大常委、全國台聯名譽會長楊國慶先生。

我們十分高興地迎來了來自台灣的「原『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一行,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團長林佾廷先生,團長夫人林巫芳枝女士,召集人林光輝先生,原「台灣光復致敬團」成員、年屆九旬的林憲老先生,台灣著名學者、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先生。其他就不一一介紹了。

我們還有幸邀請到台灣研究名譽副會長姜殿銘先生,台盟中央秘書長張華軍先生,中央統戰部三局副局長傅鐵生先生,國台辦交流局副局長賀之軍先生,國台辦新聞局副局長范麗青女士,全國台聯副會長史茂林先生,歷屆全國台聯的副會長和顧問也出席座談。另外還有部分居住在北京的台灣同胞。

六十一年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光復,重歸祖國版圖。那是一個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歡欣鼓舞、揚眉吐氣的時刻。這一刻對於飽嘗了太多的殖民統治的屈辱與痛苦的台灣人民,更覺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一年後,台灣部份社會賢達自發推舉出代表性人士組成「台灣光復致敬團」赴祖國大陸祭黃帝陵,以此表達台灣同胞認祖歸宗,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女兒之情。這一事件充分說明了台灣同胞有著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台灣和大陸人民的血脈相聯,同宗同源,不可分隔。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紀念台灣光復致敬團赴大陸祭黃帝陵六十週年座談會,希望通過對六十年前那段歷史的回顧,喚起我們更深的省思,共同面對兩岸關係的前途和中華民族的未來,為祖國的完全統一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緬懷過去,目的是認識現在,展望未來。「台灣光復致敬團」赴大陸祭黃帝陵的歷史告訴我們,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同胞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台灣人民與大陸人民之間命運相連、休戚與共的骨肉親情是任何人都無法阻隔的。一切試圖分裂祖國,割裂兩岸同胞的企圖都必將被歷史的滾滾洪流席捲而去。

讓我們海峽兩岸的全體中華兒女攜起手來,共同創造祖國光輝燦爛的明天,共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秉持先人遺志,疏通兩岸隔膜
林佾廷

各位領導、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這次「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祭黃陵團」推我為團長,個人深感榮幸,也實不敢當。家父林為恭先生當年追隨林獻堂先生參加「台灣光復致敬團」,我只有十來歲,尚處懵懂,僅知家父去過南京和西安。但林憲先生和光輝兄來找我參加這次的祭黃陵團,道出原委,我即欣然同意,能完成家父當年未能完成祭黃陵的遺願,作為子弟總是一件好事。後來,又翻閱了九月號《海峽評論》重刊的「台灣光復致敬團」史料,我才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家父和我都是中國國民黨黨員,我也歷任台灣省議會五、六、七、八、九共五屆省議員及省府委員,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國共內戰對峙期間,在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為民喉舌,建設台灣家園。但從未或忘我們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也是黃帝子孫。

一九四九年後,由於國共內戰,兩岸對峙,加上各種國際壓力,中國國民黨在蔣中正總裁和蔣經國主席領導下,從未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的堅持有過退卻,也從未主張過什麼「兩國論」、「一中一台」、「台灣獨立」。在台灣島上的台灣人仍然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台灣人家裡的神主牌位仍然告訴著子子孫孫的台灣人,我們是來自原鄉的原鄉人。日據下,台灣作家鍾理和還留下了這樣的文句:「原鄉人的血,必須留回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李登輝上台後,逐步以「本土化」分裂國民黨,甚至最後提出違憲的「兩國論」,以至二千年總統大選,陳水扁漁翁得利,以三成多的選票當選總統。事後證明,連戰、宋楚瑜都不是李登輝「兩國論」的支援者,只有陳水扁的「一邊一國」才是李登輝的繼承者。藍營以六成多的選票,因分裂而痛失政權。故陳水扁的當選,並不表示台灣選民多數選擇了陳水扁台獨,恰恰相反有六成多選民是反對陳水扁台獨的。

就算司法公正罷,二○○四年的大選,選舉官司打下來,陳水扁也不過以「二顆子彈」多贏了一萬多票而當選,仍然有半數的台灣選民是反對陳水扁台獨的。尤其是自去年陳水扁貪腐弊案的被揭發。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支援率都降到二成以下。

去年,國民黨連戰主席排除萬難,率團訪問北京,達成了歷史性的國共和解,民眾支援率達到六成以上。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後,更是口口聲聲「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並且向國際媒體宣示,兩岸統一是國民黨的終極目標。馬主席的支援率,不但未因此而下滑,其聲望反而如日中天,台灣政壇無人能攖其鋒。從連主席達成國共和解後,這二年內的島內選舉,國民黨的當選率也節節高昇。

我們這次組團祭黃陵出來前,馬英九主席還特來跟我們講話,要我們堅守「我們都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立場,要我們強調「兩岸和平」。他還說,很羨慕我們能來祭黃陵,他們馬家的原鄉來自陝西扶風,就在黃陵附近。

閱讀了六十年前「台灣光復致敬團」的文獻後,個人也有一些體會。

推動六十年前「台灣光復致敬團」的是我們台彎耆老丘念台先生。由於光復初期來台官吏不瞭解台胞,台胞亦與祖國有所隔膜。所以,丘念台說:「我為促成一項理想而奔走全省各縣市,就是籌組台灣光復致敬團,準備邀集各界知名人士到國內去訪問,讓他們瞭解中央和國內同胞對台灣實有深厚的民族愛,在這個大範圍之下,原諒部分接收人員的過失;同時也讓中央瞭解台民的愛國熱心,以及台民對政府的擁護與敬意;用以加強上下的聯繫,進而疏通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長期隔膜。」

丘先生的話雖然是在六十年前說的,但是,今天仍不無意義。一九四九年後,兩岸又隔離了五十多年,其中難免又有些隔膜。由於內戰時期兩岸長期的敵對宣傳,及兩岸政府的一些不當的措施,台灣同胞不免還有些人存有對大陸的刻板印象,甚至還有人在煽動,一旦兩岸和解而終極統一,又會發生「二二八事件」的慘劇。在大陸方面,也不免有人誤會,台灣老一輩受日本殖民統治都是「皇民化」,年輕一輩經李登輝、陳水扁又多失去民族思想而主張台獨。

所以,我們這次的祭黃陵團,不但是為了完成先人六十年前未能完成的遺願,也是負有疏通兩岸同胞由於長期分裂所遺留下來的隔膜。

一九四六年,國共內戰又起,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林獻堂先生抵南京即發表談話,婉轉的說:「又台灣同胞,懷於往轍,深信內憂為外患之媒,欲免外患,必先無內憂,同人願望全國,一致團結,同時序與中央充分發揮治權之力而放手建設,目前朝野主張軍事統一,政治民主,確為對症良藥,台灣同胞,因痛定思痛,願竭其全力以促其成。」

雖然,今天國共兩黨,兩岸形勢已異於六十年前,國共兩黨也已達成和解,唯兩岸和解猶未達成,國家的和平統一更有待努力。改革開放後,中華民族復興在望。唯無論任何原因,一旦再次爆發兩岸內戰,必引起外力介入,而破壞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灌園先生「深信內憂為外患之媒,欲免外患,必先無內憂,同人願望全國,一致團結」之語,至今仍能發人深省。

至於台獨問題,我們深信,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不斷進步,和台灣人民的覺醒,台獨終將成為歷史的泡沫。我們是六十年前「台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也必秉承先人遺志,疏通兩岸同胞隔膜,促進兩岸的和解,團結兩岸同胞共同為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復興而奮鬥。謝謝。

「台灣光復致敬團」的緣起與意義
林憲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及來自兩岸的同胞們:

我生於一九一八年,今年八十八歲了。早年先長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我是屏東客家人。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清廷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台民義不臣倭,組織「台灣民主國」抵抗日軍侵佔台灣,後來「台灣民主國」失敗了,又有義勇軍蜂起。

南台灣有林少貓的起義,林少貓有一個得力部將叫林添福,和我們同村,家父就是追隨林添福接受林少貓領導抗日的義軍。根據日本官方的記錄,林少貓所部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當然受到人民的擁護。一九○二年,林少貓在「後壁林之役」遭日軍殲滅。家父是少數倖免於難的人,翻過南中央山脈逃到台東,隱居起來,先做農,後經商,所以,我是在台東出生的,十歲才又搬回屏東。

日本在台實施民族差別待遇的殖民政策,在學校裡,我們台灣學生常被日本學生欺負。當時台灣所有的學生大概都有這種經驗。連日本老師也都歧視台灣學生。但也有比較好的。所以,當時台灣學生對日本人都有敵愾同仇之心,常常和日本學生打架。

高雄中學畢業後,我家貧,無法升學,後來,在同班的黃姓同學資助下,才到日本中央大學讀法律系,本來是想回台灣為同胞服務的。但當時中日戰爭已打得很激烈,我又認識幾位大陸去日本留學的同學,經常討論時局,因此想到後方去參加祖國抗戰。並且大家割破手指,共同飲血發誓以為證。

後來,我決定和一些中國同學到上海,再到後方參加祖國抗戰,但結果後方沒去成,只好留在上海,共同辦了一個小雜誌叫《河山》,並把岳飛題的「還我河山」印在封面上,以喚起淪陷區同胞的愛國心。也算是自發的做一點地下抗日的宣傳。

勝利後,丘念台先生經上海回台灣,經我友人介紹認識丘先生,他說要回台灣去建設新台灣,我被他的愛國和誠懇感動,就無條件的追隨他了。

光復後,一些來台的外省官吏,不瞭解台胞在台灣作亡國奴與日本殖民主義英勇鬥爭的歷史,和在殖民統治下台胞的痛苦和無奈,拚命罵台灣人「皇民化」、「奴化」而歧視台灣人。其實除了少數人之外,多數的台灣人仍懷抱民族大義,用文武各種方式抵抗殖民統治,殷盼早日回到祖國懷抱。光復後,還受到如此的歧視,實在很令人傷心。

丘念台先生有見於此,所以與林獻堂先生商量共同協力,刻意要組織台胞來祖國大陸表達台胞的心聲而表明台胞對台灣光復興高彩烈的感情,同時向大陸同胞為解救台灣同胞的殖民痛苦,經過八年抗戰而犧牲上了三千多萬生命死傷及八、九億美金財產損失深深表達感恩。原先是想稱為「謝恩團」,後來改稱「台灣光復致敬團」,我們還為抗戰陣亡將士的遺屬募集了一些撫恤金,戰後台灣經濟淍蔽,大家情況都不很好,但許多老百性都慷慨捐輸。並於我們晉見當時的國民政府蔣主席時懇請轉達台灣同胞哀悼慰問之意。

「台灣光復致敬團」先到南京,因蔣主席在廬山不克返京,故決定先往西安謁黃陵,再返南京晉見蔣主席,唯至西安因雨阻隔,又值國共交戰,不克直達黃陵,只能在耀縣遙祭黃陵而返,空留歷史的遺憾。

後來,我淡出政治赴日本經商,結識同為台灣客家人的鄉親又是深研台灣史的史學家戴國輝教授,跟我提及「台灣光復致敬團」之歷史意義。一九八七年,台灣當局開放大陸探親,兩岸對峙趨和緩,但可惜戴教授也先我而逝,我由戴教授而認識王曉波教授。一九九九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二○○○年,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勝選執政。

二○○一年,又有小林善紀的《台灣論》,記述了李登輝等一些皇民化台灣人對過去歷史的扭曲,我就向王曉波教授提起,我想組「台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重新前往黃陵,除以完成當年未能完成的祭黃陵的心願外,並可藉機喚起兩岸同胞的愛國家民族的熱情。昔日「台灣光復致敬團」的故人已都不在人世,後人亦多不知散落何方。我近年只找到前光復致敬團同行的林淑桓與葉榮鐘的後代與陳炘的公子陳盤固,他們亦認為很有意義,欣然同意,這些年來尋尋覓覓,我亦年老體衰。

去年有幸,經由王曉波教授介紹,我認識了霧峰林家的後人,也是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實際團長林獻堂的曾侄孫林光輝先生,在光輝先生的奔走協助下,我們今日終於能組團,以彌補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的歷史遺憾。

現在大陸在改革開放後蒸蒸日上,各項建設突飛猛晉,漸與世界各國比肩,一洗百多年來貧窮落後之國恥;去年,國民黨連戰主席率團至北京已達成國共和解。兩岸中國人皆黃帝子孫,理應攜手共創雙贏,團結起來為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的復興共同奮鬥。

唯今天,台灣的歷史遭人有意湮滅,年輕人無法能知昔日之事,什麼「兩國論」、「一邊一國」、「台灣地位未定」,實在令人遺憾憤慨。

當年林獻堂先生率台灣各界組成的「台灣光復致敬團」抵南京即發表談話說:「如交通便,並擬前往西安,謁黃帝陵,拜告以台灣六百萬炎黃子孫,二千三百餘方哩版圖已歸祖國,藉表台灣同胞拳拳之誠,是為本團之唯一任務。」六十年前,由全台各地台灣人民代表組織的「台灣光復致敬團」已在耀縣祭告軒轅始祖,見證了台灣人民與土地「已歸祖國」,又何來「兩國論」、「一邊一國」、「台灣地位未定」等等來扭曲台灣民意、歷史,真是胡說八道。

我這次在耄耋之年能陪同「台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再次前往西安謁黃陵,除了完成當年心願和告慰故人外,也希望台灣同胞能恢復歷史的記憶,並祝願祖國早日和平統一,兩岸同胞攜手共創雙贏,現在不但是我們兩岸的中國人而全世界的人都已經看到中國已經崛起,並將在二十一世紀中,不論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中國人都對世界文化的向上和全人類的發展負起責任,同時能做出最大的貢獻。我們做為一個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即是黃帝的子孫的一員,將覺得無上的驕傲與光榮。謝謝。

台灣同胞認祖歸宗的重大事件
姜殿銘

六十年前的1946年,在抗戰勝利台灣回歸祖國一週年之際,以「台灣文化協會」負責人林獻堂等十五位台灣各界知名人士組成的台灣光復致敬團,懷著對回歸祖國的無比喜悅的心情,對祖國大陸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參訪活動。

這是一次極具象徵意義的參訪活動,反映了飽受日本帝國主義五十年殖民統治的廣大台灣同胞,對回歸祖國是多麼歡欣鼓舞,對於身為中國人是多麼自豪,這是任何人也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致敬團在為時三十七天的參訪過程中,無論在南京、上海、西安,都受到了大陸同胞的熱烈歡迎和當時的中央政府各部門的熱情接待。致敬團在中山陵深切緬懷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在耀縣遙祭黃帝陵活動,都給大陸同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幾年來,在李登輝以「兩國論」、陳水扁以「一邊一國論」試圖否認台灣同胞是中國人、否認台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事實的情況下,我們回顧台灣光復初期在台灣發生的這一真實反映台灣同胞心聲的重大事件,不僅具有尊重歷史的意義,更具有現實的意義,尤其對台灣光復後出生的兩岸中老年和年輕一代都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任何謊言和欺騙,在歷史事實面前都將不攻自破。致敬團從籌備組團到在大陸完成使命全過程,都證明台灣同胞對回歸祖國、認祖歸宗的一片赤誠,都生動而感人地說明台獨分子妄圖讓台灣人民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完全是違背台灣同胞的本意和心聲的。這正如六十年前率團來訪的林獻堂先生當時所說的那樣,「應知台胞在過去五十年裡,不斷向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前赴後繼,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我們六百三十萬台胞,雖然在日本壓迫之下,但沒有一天忘記祖國。」「沒有一天忘記祖國」,這是多麼貼切地反映出了台灣同胞真正的心聲。林獻堂先生在遙祭黃帝陵祭典上的講話中還說,「光復後已覺得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永不願再見到有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面對兩岸關係與台灣島內的現實,獻堂先生這番語重心長的期盼難道不更是值得發人深省的嗎?無論對大陸同胞也好,港澳台同胞也好,海外華僑也好,維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反對任何分裂行徑,都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我們深信,無論在前進的路途上還會有多少阻礙與困難,身心裡共同流淌著中華民族血液的骨肉同胞,一定會化解疑慮,捐棄前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緊密團結起來,共同迎接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明天。

台灣人沒有忘記祖國
林光輝

尊敬的領導們和朋友們:

在台灣省一九四五年光復後一週年,我們的先輩們組織了一個致敬代表團,渡過海峽,來到當年的首都,向中央政府致敬,表達被日本帝國主義強佔五十年的中國版圖台灣,從此重歸祖國,台灣六百萬中國人內心的歡欣感謝;致敬代表團更重要的一個行程,則是親赴我們民族先祖軒轅黃帝在陝西省的陵墓,要代表全體的台灣同胞致祭,在老祖宗的陵前祭拜稟告,這支血脈在飽受異族強敵統治凌虐五十年之後,再又回到骨肉兄弟的親愛擁抱之中,這是何等值得慶幸,讓人感動落淚的一劇,這是必須告慰於民族先祖的光榮大事。

必須指出,六十年前的這一光復致敬團的組成與行動,完全是自發性的,因此,它也是完全可以代表台灣人民的。

時間過得很快,六十年過去了。我們中國在這六十年期間,確曾經歷了很多風浪險阻,但是,由台灣光復所開端的國家民族自強發展的主流,卻從未被挫折扭曲,它堅定穩步的前進,它所取得的成果,是包括我們兩岸中國人在內,全世界人們所共見和肯定的。可以認為,這是比六十年前,我們的先輩來到民族先祖陵前,他們內心的慶幸感恩之外,我們所多了一份的自信和自豪。我們見證了中華民族振興的啟動。而做為民族的一分子,我們也深深的感受到天恩祖德的垂知眷顧,是何等慈悲真實。

在六十年前台灣光復致敬代表團中,唯一碩果僅存的九旬耆宿林憲老先生奔走號召下,我們再組了這個代表團,成員主要是前個代表團成員的後生晚輩,它說明了雖然六十年過去了,台灣人沒有忘記祖國,台灣人崇敬先祖的心,是沒有改變的。在六十年之後的今天,由我們這群人,在林老的率領下,再度肅立於軒轅黃帝陵前行禮祭告,意義應無遜於六十年前的那一次。

林老之所以不辭病弱之軀,奔走號召,主要是心憂於近幾年台灣政治與社會上所出現的一股逆流歪風,簡單的說,就是「去中國化」,把國家民族的認同加以虛無化或異化,它直接的對中國人優美的傳統與文化精神中的慎終追遠、敬天法祖等德性加以破壞摧殘,其可怕的影響是不堪想像的,它其實也是為異族敵國對台灣的野心開路。因此,雖然說六十年前,台灣的人與土都已重歸中國,但在這六十年間,由於兩岸的分隔對峙現況,卻提供異族敵國勾結利用不肖台灣子弟,聯手在台灣進行數典忘祖禍國殃民的罪惡行徑,災難在醞釀中,我們也因而更有一份憂心和痛心。我們認為,這一反常的情況,不可以再惡化下去,應該予以有效的遏制與糾正。

這也使我不禁緬懷起我個人的家族史。我出身於台灣霧峰林家,在今天是林家嫡系子孫傳人。關於我的先曾祖、先祖的事跡,以及我們林家的許多長輩的遭遇,已經有若干專書和影集作了紀錄和評述,無用多說了,但我想指出的是,這些林家的祖祖輩輩,他們所想的和所做的,把身家財產以及生命慷慨的拋灑出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保衛台灣做為中國人安身立命,經營發展的國土,而在面對威脅危害時,挺身而起,毀家紓財,組織武裝力量,在第一線和敵軍拚殺。歷史殘酷的告訴我們,台灣的林家三百年來都是失敗的,這不能怪我的先人,這是整個國家民族的衰弱無力的結果。國家或說政府無力無能守土護民,要由老百姓自力救濟,固然悲壯,但後果往往悲慘。我們林家也在這百年中嘗盡了家破人亡的滋味。我身為林家嫡孫,在林老和同行各位先進的愛護下,被委以召集人之銜,領隊向黃帝先祖祭拜致敬,心中不能沒有感慨,也就藉此機會向老祖宗說出內心的話。

時在二○○六年,台灣人民的代表回到原鄉祭告民族先祖軒轅黃帝的六十週年,第二個台灣人民的代表團又來到黃帝陵前,所祈禱、祭告的內容已大有不同,但我認為,精神上是沒有差別的,同樣是禱告列祖列宗,祈求保佑子孫勉勵後人,能團結奮鬥,衛國守土救民利民,中國人在全中國的土地上,過著安和樂利的生活。而在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兩岸的統一了。台灣問題,只有再統一,完成國家的完全統一,才可能解決。

謝謝大家。

民族主義與「台灣光復致敬團」
王曉波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在二○○○年底,日本出版了一本暢銷的漫畫書,書名叫《台灣論》,著者是小林善紀的日本人,思想傾向是右翼,肯定日本軍國主義。

《台灣論》的內容是小林善紀到台灣去訪問了一些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接受「皇民化」的老台灣人,主要有李登輝、許文龍、金美齡等人,都在歌頌日本對台的殖民統治,稱日本的殖民統治是「最有良心的統治」,甚至稱抗日義勇軍是「流氓」、「土匪」。

次年初,《台灣論》的中譯本在台發行,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林憲老先生的電話,說有事要來台大看我。林老已年高八旬,爬上哲學系館三樓來看我。原來是他對《台灣論》有意見,要我把他老人家的意見發表出來。於是,我拿出錄音機,作了一次錄音訪問,並整理發表在《海峽評論》,即《訪抗日義勇軍之後談〈台灣論〉──林憲先生駁小林善紀和許文龍的誣蔑》一文。

認識林老是一九八四年夏天,我經日訪美,到東京看戴國輝教授時介紹的。對林老我所知不多,經過訪問才略知一二,直到後來林老由日返台定居,才漸漸熟悉。

錄音訪問結束後,林老有感於年輕一代對台灣過去的歷史所知不多,又經李登輝等人的扭曲,而民族觀念模糊。所以,他還說,希望晚年作二件事,一是重新組織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完成當年未能親臨黃陵祭黃陵的遺憾;二是組織一個「鄭成功協會」,以恢復台灣人民族精神。

我教學研究已工作繁重,又多雜務,難以分身。林老的心願,我只能聽在耳裡,記在心裡。後來,霧峰林家的光輝兄參加我們《海峽評論》社委會,並且,去年台灣光復六十週年率領台灣抗日志士的後人到北京參加紀念活動。今年又是「台灣光復致敬團」六十週年,當年的實際團長林獻堂也是霧林家光輝兄的長輩。於是,我跟光輝兄提起祭黃陵之事,希望他負起組織的責任。當年的「台灣光復致敬團」有名單,無地址,更沒有通訊電話,這些人的後人散落何方,如何去找?光輝兄在林老的指導下,找遍全省,終於將這個祭黃陵團組織起來,可以完成他們先人未能親祭黃陵的遺憾了。

當年的「台灣光復致敬團」除了引起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有怕他們到中央去告狀的疑慮外,還有人攻訐林獻堂是大地主、皇民化,還當過日本貴族院議員,而使得「台灣光復致敬團」在名義上沒有團長。這一個歷史的公案,我們不能不有所說明,其中有殖民統治下台灣人的痛苦、委屈和無奈。

日據下的台灣人大致可以分為四類階級。一是傳統的地主階級,二是傳統的農民階級,三是引進日本資本主義後新興的市民階級,四是依附殖民統治的「皇民化」階級。

在傳統中國的農業社會,知識份子幾乎無不出身於地主階級,「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非地主階級又何能脫離生產勞動十年之久?中國知識份子亦自有一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的養成教育。

在馬關割台之際,有丘逢甲等台灣仕紳奮起組織「台灣民主國」抗日,後又有吳湯興、姜紹祖、徐驤毀家紓難,身先士卒,戰死沙場。

「乙未之役」後,霧峰林家下厝林朝棟將軍奉旨撤回漳州,鬱抑而終。其子林祖密(季商)後又潛返台灣,從一九一二年後的「羅福星事件」、「張火爐事件」、至一九一五年「噍吧哖事件」無一沒有林祖密的身影。「噍吧哖事件」後,見事不可為,在「欲台灣革命成功,必先祖國革命成功」體認下,林祖密又回福建,資助孫中山軍費六十萬兩,並被任命為閩南軍司令,於一九二五年八月被反動軍閥張毅殺害,壯烈成仁。其子林正亨,子承父志,又由台返回祖國,投考中央軍校,參加祖國抗戰,在滇緬之役殘其左臂。台灣光復後,又在中部參加「二二八起義」,最後犧牲於「白色恐怖」。

自林祖密離台後,霧峰林家在日本高壓殖民統治下無人再敢言及林季商,並由三少爺林獻堂主持家族事務。但台灣抗日民眾的心目中無不推崇林季商,謝雪紅回憶幼年,其母告之「我們台灣人的救星是林季商」。

在日本高壓統治下,一九○二年,林獻堂不能不受命為霧峰區區長,但第二年就辭職,到一九○九年,又不得不再任區長。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明治元老闆垣退助來台成立「同化會」,林獻堂就不得不策略性的參加,其侄林幼春則不以為然,但「同化會」也只維持了二個月又七天,就被總督府取締了。

一九二一年,林獻堂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第二次請願後,一九二二年,林獻堂在壓力下,只好放棄領銜連署,但前往東京請願團的經費仍由林獻堂負擔,且事後又恢復領銜連署。

在殖民統治下,林獻堂家大業大,只能謹小慎微,不時在壓力下讓步,而作不得已的妥協,這是事實。但又有誰能體諒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苦衷呢?

一九三六年,林獻堂率台灣新民報的「華南考察團」,到上海在一次華僑的宴會中,興奮得脫口而出「祖國」二字,即引起總督府當局發動輿論圍剿,指責其為「非國民」,並於是年六月十七日,唆使日本浪人賣間善兵衛在台中公園門口當眾毆辱林獻堂,史稱「祖國事件」。

「七七事變」後,全島進入戰爭體制,林獻堂仍堅持民族文化,回到「櫟社」創辦詩刊,猶作詩批評日本殖民曰:「施政每偏重,不脫愚民策」,「民權重自由,言論加壓逼」。

戰爭末期,日本開始在台徵兵,為籠絡台灣人,而於一九四五年四月四日,任命林獻堂為貴族院敕選議員。但林獻堂從未出席會議,八月十五日,日本即宣佈無條件投降。

在日據下,我們不否認有些地主階級賣身投靠,甘作殖民統治的走狗和傳聲筒,但也有奮起保鄉衛國,有「書生殺敵渾無事,再於倭兒戰一番」的吳湯興,更多的是不得已「茍求性命於亂世」,只得「身在曹營心在漢」,以待時機再奮起。正是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至南京,林獻堂所言:「應知台胞過去五十年中不斷向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壯烈犧牲,前仆後繼,所為何來?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

「沒有一天忘記祖國」
林為民

各位鄉親、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生活在北京的台灣霧峰林家的後代林為民。去年我們在這裡紀念台灣光復六十週年,今年我們在此又座談紀念「台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六十週年。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重溫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回祖國大陸祭拜黃帝陵的歷史壯舉,不能不為台灣同胞和那些具有強烈民族情感的先賢們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情懷所感動。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回歸祖國。一年後,由「台灣文化協會」總理林獻堂實際任團長、各界知名人士組成的台灣光復致敬團一行十五人,赴祖國大陸進行了祭拜黃帝陵等一系列活動。林獻堂曾在致辭中激動地說:「應知台胞在過去五十年中,不斷向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壯烈犧牲,前仆後繼,所為何來?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我們六百三十萬台胞,雖然在日本壓迫之下,但沒有一天忘記祖國。」

我們可以理解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同胞心中的最痛就是失去祖國,在他們心中同時也萌生了最大期盼,就是推翻日本殖民統治,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一信念是支撐著他們奮鬥下去的力量源泉。所以,當台灣光復,回歸祖國的那一天,台灣民眾歡呼雀躍之情難以言表。如何向中央政府和祖國同胞表達台灣同胞回歸後的欣喜和愛國的民族感情,是台灣社會各界共同的意願。一年後,由台灣知名人士自發組織,公推作為台灣代表參加日本受降儀式的「台灣文化協會」總理林獻堂等知名人士十五人,組成「台灣光復致敬團」來到祖國,他們以赤誠的心意完成了一件對國家民族有意義的事,充分表達了台灣同胞歡慶台灣光復。認祖歸宗,重歸祖國懷抱的喜悅心情,成員們所到之處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國親人熾熱的民族愛和同胞情,心中無比感激,感到無限光榮。台灣光復致敬團祭拜黃帝陵的史實再次說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同胞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這段史實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台灣光復致敬團長林獻堂正是我的曾叔祖父,我作為林家的後代,每當回想起祖輩轟轟烈烈的愛國壯舉和民族情懷,就會在內心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出身於霧峰林家的林獻堂,曾經領導台灣民眾在日據時代開展過轟轟烈烈的非武裝抗日運動。而其中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是日據時代鬥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非武裝抗日運動。

以林獻堂為總理、活躍在非武裝抗日舞台的台灣文化協會,針對日本總督府對台胞實行的愚民政策,在全島開展舉辦演講會、讀報社、話劇演出、電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啟蒙活動,提高了廣大台胞的思想文化水準,啟迪了民族意識,為他們積極投入抗日運動,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日本當局在台灣推廣皇民化運動,採取不准台胞說中國話、認中國字、開中文學業校、辦中文報紙等許多去中國化措施。強令台灣人學日文、說日語、改日本名字,企圖從根本上把台灣人改造成任其擺佈的二等皇民,達到永遠霸佔台灣之目的。林獻堂反其道而行之,他創辦了台灣唯一中文報紙《新民報》、台灣第一個中文學校台中州立第一中學。可以說,林獻堂為在台灣島保存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使台胞不忘祖國之情,殫精竭慮,費盡心血。

六十年前,林獻堂先生和台灣光復致敬團各位前輩的愛國壯舉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台灣是中國人民的台灣,兩岸人民血脈相連的親情和實現祖國統一的期盼是任何人也割斷不了、阻攔不住的。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紀念「台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六十週年座談會,為的是讓兩岸更多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瞭解這段歷史,知道歷史的真相。我想我們在重溫「致敬團」民族精神、愛國情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繼承這種精神,弘揚這種情懷,揭露「台獨」分子妄圖分裂祖國、分裂民族、分裂兩岸情感的醜惡面目。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北京、居住在大陸的台胞後代來說,我們身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我們有理由、也有義務在反對「台獨」分裂勢力、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事業中,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貢獻自己更多力量。

我們現在生活在大陸,台灣還有我們的親人,歷史和現實已向世人表明,台灣和大陸同屬於一個中國,海峽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我們的前輩為了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惜前赴後繼,英勇犧牲。到了我們這一代,也決不能讓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不能做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的事。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霧峰林家不屈不撓的抗日鬥爭和愛國情懷,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兩岸子孫後代要繼承和弘揚這種精神。讓我們重溫林獻堂先生在代表「致敬團」發表談話時提到的那句話:「光復後已覺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永不願再見到有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

謝謝大家!

台灣光復了,台灣人回來了!
張克輝

各位同志,各位鄉親,各位朋友,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台盟中央、全國台聯,代表身在祖國大陸的三萬六千台灣同胞,向來自故鄉寶島的「原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的全體鄉親表示熱烈的歡迎。大家辛苦了!

今天,我們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召開的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座談會。剛才,幾位的發言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的經過,高度肯定了當年發生在海峽兩岸間的這件大事,是台灣同胞心向祖國的具體體現。同時,對時隔六十年之後的今天,原致敬團的後人組團謁陵,完成先人遺願的壯舉給予了高度的讚揚。

六十年前發生的那件事情的確非常了不起。台灣同胞剛剛掙脫了日本長達五十年殖民統治、回歸祖國一週年,為了表達台灣回歸祖國、台灣同胞重回祖國懷抱的民族感情,就自發地組織了「台灣光復致敬團」。從致敬團的組成人員來看,幾乎都是當時台灣的縉紳士族、知名人士,足以代表社會各界。從致敬團為自己制定的幾項任務來看,拜謁中山陵是為了向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表達崇敬之意;參訪當時的中央政府,是為了促進兩岸同胞上上下下的溝通和瞭解;遞交捐款是為了撫慰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的遺屬、救濟災胞和發展教育事業;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陵,則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表達「台灣六百五十萬同胞,脫離日寇統治,重歸祖國版圖」,也就是認祖歸宗之意。這些設想,非常的人性化,非常務實,也非常「中國」。說它非常「中國」,是說它完全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謁黃帝陵這件事,最能體現這一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慎終追遠」、「知所從來」歷來都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堅持,也是身為炎黃子孫為人立身行事的一個基準。試想一個人如果連他的祖宗都不認,都不敬重,又如何能夠保證不會幹出數典忘祖的事情來。我們中國人,遊子羈旅異鄉、浪跡天涯,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祖宗的神位前告訴祖先「我回來了!」當年致敬團拜謁黃帝陵就是要代表台灣人民向我軒轅始祖祭告:掙脫了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台灣光復了,台灣回歸了,台灣人回來了!這是台灣人民認祖歸宗的宣言。赤子之心,可昭日月。

遺憾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再加上時間跨度之大,這件當年曾經在兩岸間造成轟動的大事逐漸被人們淡忘了。這是一段不應被忘記的歷史,是我們台灣同胞可以引以為榮的事情,值得大書特書。今天,原「台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們,在時隔六十年、也就是一個甲子之後,又組成了「謁黃帝陵團」,要代自己的先人完成當年留下的那個遺憾,要續寫那段未完成的歷史。其情切切,同樣感人肺腑。各位鄉親這樣做,於家是在盡孝,於國是在盡忠。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視忠孝報國為一種美德,如今在各位身上,我們又高興地看到了這種美德的薪火傳承。各位今天的所作所為,同樣值得褒獎,值得大書特書。

在這裡,我願意借這個機會,談幾點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第一、大陸政府堅持「寄希望台灣人民」的方針是一貫的,這一點不會因為兩岸政治形勢的變化而有所改變。近年來,特別是去年春天以來,兩岸間發生了許多大事情,大陸政府因應兩岸形勢,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我台灣同胞的政策,使台灣同胞無論是在大陸投資經商、求學就讀乃至旅遊探親等方面都更加便捷、簡易、有保障。還通過對十多種農產品進口大陸零關稅的措施,使台灣農民兄弟得到了實惠。去年四月,胡錦濤總書記就曾對廣大台灣同胞作出了莊嚴承諾:「只要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維護台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總書記一諾千金,對此,台灣同胞理應深信不疑。

第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獨」勢力分裂祖國的行徑不可能得逞,而且注定要以失敗而告終。在台灣島內,長期以來存在著一股主張「台獨」的逆流。李登輝、陳水扁執政以來,這股逆流更加囂張。加上執政當局的推動,目前已經成為分裂祖國的最大危險。近年來,他們通過一連串的行政措施「去中國化」,肆無忌憚地推動「法理台獨」,刻意毒化兩岸關係,把台灣推到了危險的邊緣。對此,兩岸同胞必須密切關注。當前,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已經是兩岸同胞的頭等大事。

第三、為反對和遏制「台獨」,加強兩岸同胞的相互瞭解,加強兩岸同胞的感情,密切兩岸經濟文化關係,走向兩岸雙贏,反對「去中國化」,我們要繼續大力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加快推動「三通」,這是兩岸同胞攜手共創繁榮的必由之路,也是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四、台灣同胞具有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我們要發揚這一傳統,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從一八九五年割台到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我們的父兄在孤絕的環境中同日本殖民主義者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抗爭,先後有六十五萬人捐軀殉國。台灣人民的鬥爭事跡驚天地泣鬼神,他們的鬥爭融入到中國人民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之中,並最終贏得了勝利。可以說,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沒有台灣回歸祖國。台灣的光復是海峽兩岸中國人民長期奮戰的結果,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體現。台灣同胞為反抗日本侵略,為維護祖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去年,我們隆重紀念了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六十週年。在紀念大會上,賈慶林主席高度肯定了台灣同胞具有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下,台灣同胞堅持和發揚這一光榮傳統,則顯得尤為重要。

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在大陸一月有餘,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所到之處,受到了大陸各界民眾的歡迎、媒體的重點採訪和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場面之熱烈,情景之感人,留在了致敬團成員的記憶中,也留在了相關的歷史文獻裡。致敬團團長林獻堂曾在不同的場合感慨地表示:「光復後已覺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永不願再見到有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林先生講的是他的肺腑之言,更是我台灣同胞的心聲。

今天,原「台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為完成先人遺願,彌補歷史缺憾,再次組團謁黃帝陵,並將當年的祭黃帝陵文勒石刻碑樹於我軒轅黃帝陵寢之側,藉以昭告中外及千秋後世:六十年前台灣重歸祖國版圖的歷史不容篡改;並祝願祖國早日和平統一,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如此義舉,再一次彰顯了台灣同胞的愛國主義傳統,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在此,我願再一次向「原『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的全體鄉親致敬,並祝願這次活動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