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在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的前夕,日本首相野田佳彥11月11日宣佈,決定參與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談判。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事前數月日本媒體頻頻慫恿加入。10月16日,經產相枝野幸男上NHK節目說「落後世界潮流,結果會被塞給對日本更不利的條件」。日本政壇,執政黨內就是否推動參與談判分成「贊成」、「慎重(反對)」兩派,據瞭解,「慎重」派雖居多數,但帶頭贊成者都位居要津,如首相野田、民主黨政調會長前原誠司、幹事長輿石東,加上前幹事長岡田克也、上述的經產相枝野;反對的是,前農相山田正彥、前農水副大臣篠原孝、眾議員川內博史。所以,黨內的多次協調會僅是聊備一格,野田首相早就有定見了。
美國主導亞太政經的敲門磚
今年APEC輪到美國在夏威夷舉辦,但重點全調換成歐巴馬總統推銷TPP,且替TPP「選擇性」的招兵買馬。TPP原為2006年5月,新加坡、紐西蘭、智利、汶萊四國在APEC框架內簽訂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影響甚微。但2008年美國加入後,至今,創始國已遭美國晾在一邊,主導權完全被美國搶去,並作為其重返亞洲、擴張在亞太地區霸權的工具(美、日媒體的宣傳卻說成可用以阻擋中國「霸權」)。
過去美國經貿、軍事一向「重歐輕亞」,這些年歐洲債務危機重重,美國怕被拖下水,避之唯恐不及,除了要求歐洲自築「防火牆」外,不曾伸出援手(美國本身也有巨債,最大債主就是中國),同時,看到亞洲的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經濟持續成長、發展,潛力雄厚,便拿TPP當敲門磚,其經濟的目的是,在全球少數可維持高經濟成長的亞太地區撈取經濟利益,政治的目的,目前看來有濃郁圍堵中國的味道。
美國時間2011年11月11日(台北11月12日),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夏威夷的記者會上,聲稱「我們21世紀的世界戰略、經濟重心在亞太地區。……美國今後十年著實增加外交、經濟、戰略的投資很重要」,擺出重視亞洲、太平洋的姿態,說TPP「朝正確的方向前進」,稍早APEC部長級會議,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正式宣佈日本將參加TPP的談判,恰似預作呼應。
豎立美規「國際規則」
明年美國大選,恢復景氣、就業是歐巴馬總統爭取連任最重要的課題。他高揭「2014年出口倍增」與創造就業,那麼,目標就得擺在復甦因反恐戰爭而疲憊的美國經濟,而可打的現成王牌正是TPP。能深入亞太市場多少,直接左右著美國的就業和經濟成長。美國認為,從2001年「9‧11」恐怖攻擊之後,忙著打反恐戰爭,造成「失落的十年」,中國乘隙在東南亞等地影響力增大。美國對亞洲的貿易一旦落後,在亞太地區,不光是經濟,連「安全防衛」方面,中國都一定會份量大增。於是,美國要透過擴大TPP,主導確立經濟、貿易上的規範、規則,逼迫在保護智慧財產權、貿易習慣、透明性等問題較多的中國遵守「國際(美國)規則」,希拉蕊‧柯林頓強調「必須建構一個植基於開放、公平且自由、透明的系統」。
美國政府盤算,拉進世界第三的經濟大國日本加入談判,再促成加拿大、墨西哥(這兩國11月13日也宣佈加入談判)和韓國參加,即可形成「包圍中國」網。最後的標的自然是逼中國也遵守「國際規則」,那就可以實現美國主導的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圈了。
日本是TPP最大勝利者?
TPP以世界最高水準的貿易自由化規則作為理想。日本和美國組合的話,就能在亞洲形成對抗中國經濟力的勢力,迫使中國不得不向美、日學習。對美國來說,日本市場很有魅力,對日本來說,亦可獲得已跟美國簽了FTA的南美等新市場。此前TPP的九國談判是較容易的領域,此後則也得展開難度較高的項目。每個國家都有禁臠商品,美國是砂糖,日本是米,美國專家勸日本無需過分擔心,米到零關稅,經過時間至少十年,這期間日本可以進行改革,擬出各種對策,那麼種稻米的農家即可繼續生存。
11月14日美國《華爾街日報》馬上刊文灌迷湯論說,日本是「TPP最大的勝利者」--日本加入的話,TPP將占世界經濟的35%,會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定的雛型。……雖然日本出口產業在世界具有競爭力,但國內產業受到很多保護,因太多的規定而持續停滯。……如前首相菅直人所說的「第三次開國」。19世紀伯裡的「黑船來航」是第一次,二戰後的美國佔領是第二次,這是第三次,但不同的是,這次是日本自己做的決定(預藏日本自行負責的伏筆)。
TPP為了追求高度的自由貿易,原則上,最終是要撤銷所有關稅。日本迄今與13個國家、地區所訂的經濟合作協定(EPA),米等490個項目沒有一項撤銷關稅。特別是米還保有778%、奶油360%的超高關稅。日本想要加入TPP,固然可再靠近美國,但也得先付出代價。過去日本自己設下的形形色色關稅、非關稅壁壘必須廢掉,則美國、澳洲及其他TPP會員國的農產品就可以長驅直入日本市場,日本業界受得了嗎?其實,日本業界對可能的「門戶洞開」戒心很重。
美鎖定汽車、保險、牛肉
美國貿易代表柯克(Ronald Kirk)11月12日指出,日本市場牛肉、汽車、(郵政公社的)簡易生命(人壽)保險三個領域非常封閉。美國對日貿易赤字,汽車業就佔了七成,日本市場裡,包括美國車在內的進口車市占率僅僅只有4%,美國汽車業對日本不滿的程度可想而知,屆時鐵定會催促日本銷售美國車,密西根州底特律選出的參議員拉賓早先就批評,「日本是個完全封閉的巨大市場」,拉賓主張,不只是關稅,關於汽車市場各種規定和限制等非關稅障礙都應該當作問題。當前日本車商還假惺惺地說「請具體指出封閉了什麼?」
美國政府認定,日本簡易生命(人壽)保險是日本政府在背後提供信用保障的大事業,批評「競爭條件跟民營公司比是不公平的」,可以想見,隨著TPP談判的進展,日本臨時國會審理中的郵政改革法案一定會受影響。美國當然也會要求日本更改嚴格的限制牛肉進口規定。2003年美國發生狂牛症,同年12月,日本為了防範人、畜、牛感染狂牛症,禁止進口美國牛肉,2005年12月,允許進口美、加(拿大)兩國牛只月齡20個月以下的牛肉。不過,美國已八年沒再發生狂牛症,決定國際家禽、家畜安全標準的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認為美國是合格的牛肉出口國家,並與牛只月齡無關。日本政府原只打算稍稍放寬,讓牛只月齡30個月以下的牛肉進口。然而,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包克斯(Max Baucus,蒙大拿州、民主黨參議員)很可能會施壓要日本全面撤銷限制。--從野田宣佈參與TPP談判的那一刻起,美日即進入21個領域「攻守」交錯時期,美國國會議員、各業界人士都開始摩拳擦掌了。
中國與亞太經濟的密切遠高於美國
日本反對派認為,參加談判與其說有利於日本,不如說是有利於美國;日本官員也知「國內未取得共識,跟美國談判是不會有成果的」。美國工商界也是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美國商會會長唐納修(Tom Donohue)認為,這是「建設性的訊息」、「市場朝向開放,所有問題都攤在桌上,重要的是繼續進行強力的改革」(符合美國商業利益的改革?)但也要求「米等不能例外」。換言之,就是要日本就美國在乎的幾個領域改革;美國三大汽車廠組成的「美國汽車商業政策評議會」亦反對,評議會代表布蘭德表示,擔心「會讓有利於日本的商業行為正當化」。
根據2010年的貿易資料,該年中日貿易額為3,020億美元(中對日出口1,530億美元、日對中出口1,490億美元),中國與東協貿易額為2,930億美元(中對東協1,380億美元、東協對中1,550億美元),美日貿易額為1,850億美元(美對日670億美元、日對美1,180億美元),美國與東協貿易額約為1,780億美元,顯然中日、中國與東協的經濟密切度高於美日、美國與東協。
由此可知,美國的作為,擺明是在亞洲已逐漸成形的經濟貿易圈框架--「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東協(ASEAN)加中日韓FTA」之外,另組一個貿易圈,切割、重疊以打亂原本的架構,納進日本之類的主要經濟體,並藉由規則排擠(中國等)其他國家,這對TPP加盟國及被排除國家都不是好事。
日本及部分東協國家如果既要站在美國那邊,又要沾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利益,這種腳踏兩條船的戰略,中國、美國大概都不會接受。
TPP是否成局,言之過早
儘管有如此一說:中國一直不參加TPP,直到美、日、韓等完成協定的話,中國參加的門檻必定很高,會付出更多的代價。不過,基於TPP才要開始談判較困難的項目,又有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的角力,日本長期鞏固的關稅、非關稅壁壘豈容輕易棄甲曳兵?原本的經濟結構豈願徹底改弦易轍?而冠冕堂皇的「改革」又會引起何種困難?TPP談判究竟是美國說了算?照美國設想的標準?還是公平地依全體談判國家的利益來定?……都還有待觀察。
由於TPP開放的層次甚高,各國發展程度落差大,實際上真能「利大於弊」加入的國家應該不多,如今參與談判的國家增加,「國多嘴雜」,不容易取得大幅的進展。TPP是否成局,目前尚言之過早,中國及其他未受邀的國家、地區實不必急著隨之起舞。 ◆
社論
TPP國際政治
中華民族復興
馬英九與2012年大選
歷史與人物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