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於「紀念辛亥百年暨胡秋原先生101歲冥誕
學術研討會」
毛鑄倫
講於「紀念辛亥百年暨胡秋原先生101歲冥誕
學術研討會」
毛鑄倫
一、前言(《中華雜誌》30年的使命)
根據民國81(1992)年7月號的第348期《中華雜誌》所刊之「社論二」─《中華雜誌八月以後休刊》的聲明,它說,「中華(雜誌)創辦的宗旨,是要由三大尊嚴的立場,依據真正學問而非意識型態,研究中國人自己應有的前途,同時反對大陸的俄化主義和台灣的西化主義。由於大陸逐漸變化,最近十五年來,中華倡導民主統一,再建新中國。開放大陸探親後,訪問大陸者達二百五十萬人次,而兩岸貿易在去年達到五十八億美元。中華提倡的民主統一已經是一個不可違抗的潮流。就此而言,中華的主張之實現似乎已經不遠了。」但是它又說,「然最近三、四年以來,特別是民國79(1990)年國是會議以來,所謂『制憲』固然是要消滅中華民國,即所謂『修憲』,大多也是以修憲為名,毀憲其實。他們要總統直選,監察委員由總統提名,是根本改變中華民國憲法,其用心之險惡,且較制憲派為甚,即中華民國其名台灣國其實。另一方面,如上所說,和平統一是一不可抵抗的潮流,為了保持台灣的繁榮,必求兩岸合作與統一,……然從外國到台灣,阻止統一的力量也是很大的。當局以『國統綱領』為名,而將『遠程』『協商階段』推到河清之時。中華……呼籲國民黨人維護憲法,進行(兩岸)和談,以救黨救國,沒有什麼反響。一個創造中華民國的百年政黨,平日以孫(中山)先生信徒自任者頗多,於今此黨被人玩弄以謀害中華民國,竟無人起來為救黨救國之謀,豈氣數已盡耶?年來中華言之諄諄,聽者藐藐。今日要人有權能毀國,吾輩書生無力可回天。既不可理喻,就不必貽『失言』之譏了。」
以上所摘錄的文字,系民國81年5月間,《中華雜誌》創辦人兼發行人總主筆胡秋原先生對編輯委員會同仁的部分講話紀錄,大體上說明了在台灣社會上存在了30年的這份月刊,從開始到結束的理由。可是,這已是近20年前的往事了。今天因胡卜凱兄的號召和主持,我們參與這一場「紀念辛亥百年暨胡秋原先生101歲冥誕」的研討會,必須回顧《中華雜誌》走過的歷史,它在這段時間提出的主要主張,以及何以做這主張的意義。不過不能不痛心的說,做為胡秋原先生所高舉與全力保衛的,也是《中華雜誌》30年唇焦舌敝呼號的,中國人民族、學問、人格三大尊嚴,即便是在胡先生生前主持中華的時代,已備受輕慢,在中華休刊以至胡先生逝世之後,在台灣社會則幾乎已全然被踐踏拋棄,有如從不曾存在了。《中華雜誌》從民國52(1963)年8月創刊,以至民國81(1992)年8月休刊的30年,恰恰是台灣社會在內外勢力配合推動下,朝向「去中國化」路線發展的一個世代,而胡秋原先生則是以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學問與人格,領導這一份刊物力抗狂瀾的中流砥柱,於今回顧,台灣社會之沈淪異化,較之中華存在的那30年,已更為乖張惡化,我們在此時此地「研討」「《中華雜誌》與台灣社會」這一題目,同時感念胡秋原先生,如何才是持平真實之論?
二、從1963到1992的台灣社會30年概況
1958年的823金馬炮戰平息後,中共向金門、馬祖猛烈轟擊的火力,使1949年因內戰敗北退守台灣的國民黨、軍、政高層務實體認到,反攻大陸、收復失土已是談何容易,但一方面由於已在1954年與美方簽訂「協防條約」,基本上不虞中共侵台而致覆亡,但另方面也更認識到被美國保護的攸關一己存亡。然而亦正因如此,國民黨層峰也更警覺美國利用此一國民黨在台的執政,遂行將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的「遠東戰略」。
人們可以因此體認到當年國民黨的困境及其所選擇或被迫接受的因應之道。簡要的說,蔣介石頑強的絕不放棄他堅認的中華民國中國法統合法地位,交換台灣擔任美國對中國大陸圍堵戰略的前哨基地,蔣對美的約制則為可能的與北京的和解,兩岸合而為一,美國二戰後保有與擴大其霸權的「第一島鏈」即出現缺口。美國只得容忍蔣介石「佔有」它認為應為自己從日本斬獲的戰利品--台灣。美國對蔣介石的隱忍包括坐視蔣在台掌權終老,甚至在他生前即接受由其子蔣經國接班繼位,做為安撫此一政權以不生異變。但美國的長期政策則是以驅策台灣「本土化」、「民主化」,來質變與架空蔣的國民黨政權與其統治的效力,培育由台灣產生的「非中國」政府,極大化它服從與服務於美國在此一區域的霸權主義利益,充當大陸中國之敵,卻以美國東亞軍事霸權的小卒自任。人們應能察覺到美國對台灣的「文火慢燉」手段。
美國對台灣社會長期與全面的「教育」,以及它能供應的被誇大美化的報酬,在那個30年間,一直是《中華雜誌》或胡秋原先生的強大對手,這一非常不對稱的關係,造成《中華雜誌》在30年的艱辛工作期中,大多時候是人微言輕而居於台灣社會的邊緣。
《中華雜誌》存在的意義或價值,在1979年之後,因大陸當局的國家建設與對台政策的巨大改變,得到證明,也開啟了胡秋原先生在台灣畢生對中國問題主張獲得實現的契機,從某一角度看,台灣因此而擁有前所未有的希望,可能在中國偉大的復興之路上,扮演一個更有建設性的積極角色,一舉超越國共與美蘇的二重敵對造成的分裂鬥爭格局,走出兩岸中國人自己的光輝道路。但它在台灣社會的現實卻是「台獨」、「獨台」論調與傾向益趨強烈,二者分工合作的將台灣社會推向以台島為國的歧途,自外於大陸中國的改革運動,病態自棄的將自己的前途交給美國的對中國戰略,台灣因之淪入全無方向目標的虛無墮落狀態,並在這一過程中,展開以「本土化、民主化」為包裝的「寧靜革命」,以1988年1月蔣經國之去世為起點,在2000年完成所謂「政黨輪替」,儼然取得「民主國家」的美制執照,建立令人無法理解的跟美、日親密依附關係的「新而獨立國家」自信,愚妄得意的仇視著中國,自我麻醉在「台灣國」的幻夢中。
重溫《中華雜誌》與胡秋原先生提出的忠告與勸諫,它無數次的指出,這是由於對中國歷史的無知與錯誤認識導致的麻木異化心態,驅動著台灣社會既分裂但又同趨的走上以中國為敵國、外國的自我否定與自毀的道路。人們如再讀《中華雜誌》,在這一段歲月中胡秋原先生所撰寫的論文,應能更清楚的理解到他的預見與警語,而其核心意旨則是不憚其煩的告知台灣社會,我們若失去人格的獨立自主與中國人立場,悲劇將如何荒謬與殘酷的在我們共同的家園中上演。
《中華雜誌》的30年,映照出台灣社會一步一步走上敗壞空洞,成為一個無目的無意義的存在,只是美國帝國霸權主義的工具與扈從,做為其「拆散中國」獨霸全球的樣板與工具。
我們希望,在紀念胡秋原先生與《中華雜誌》在台灣的生命過程,台灣社會終能最起碼的試圖反省它與美國關係之實質,以及找到美國究竟有一怎樣的對台「最後的安排」。我們認為,這關係中國統一後在重建與療愈台灣工作上的巨大成本付出與成效評估,也是台灣社會為1949年之後自己的歷史尋求意義和回歸中國的最後可能。
三、結語(《中華雜誌》與台灣社會)
台灣社會走向與呈現跟《中華雜誌》主要主張相異相反的方向與實際,說明近代以來中國民族150年自救運動的艱難。中華的工作或許不能說是成功的,胡秋原先生後半生的苦學痛論與愛國高熱赤忱,或許也沒有得到起碼的回應及效果,但是《中華雜誌》與它的對話對像台灣社會的30年互動史,仍然能清晰深刻的告訴任何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我們面對的是怎樣的敵人,以及中國的敵人能在一個中國人的社會台灣,製造出怎樣頑劣愚橫的反中國意識與行為,20世紀後期在台灣社會出現的一批中國人的面孔與心態,是多愚蠢與殘酷的在傷害自己的民族,也就是在進行自殺。台灣社會拒絕胡秋原的智慧教誨與他的仁慈救贖,粗魯的辜負了胡秋原對台灣這一中國人的社會的期許。胡秋原先生通過《中華雜誌》呼喚台灣社會起而肩負救中國的重任的悲願,至少在中華休刊與胡先生走完他艱苦的救國人生之時,是落空了。
我個人對胡秋原先生仍然鮮活的記憶,是他在2000年台灣社會「政黨輪替」後,便不再開口說話,或許可以說他那時已經年高九十,因太老而衰弱惜話,但我總感受到這位老人內在的深沈失望與悲傷。20世紀海峽兩岸最偉大的中國歷史哲學家,中國民族主義的巨人胡秋原,就這樣的長眠於台灣。台灣社會可能仍一點都不察覺它浪費掉多麼可貴的價值與歷史的機遇。
從1988年胡秋原先生出於大智大仁大勇的赴大陸訪問,到1992年中華休刊,胡秋原先生在《中華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主要已轉而對大陸(北京)與21世紀的中國青年說話,他應該已確定的認同中國將由大陸來承擔與完成救國復興的使命,也寄望大陸中國可以拯救台灣。《中華雜誌》與胡秋原先生是真愛台灣的。◆
社論
TPP國際政治
中華民族復興
馬英九與2012年大選
歷史與人物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