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挺反服貿洩了挺台獨的底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日本打心底希望台灣離中國大陸遠一點、反中國甚至為台灣獨立吶喊的心態一覽無遺,在日前台北如火如荼展開的反服貿「學運」報導中,再一次大剌剌地體現。

這幾年,即使馬政府遭到反對黨「逢馬必反」與立法院「密室協商」的強力杯葛,兩岸關係還是向前進,民間來往熱絡。從2010年起,來台觀光旅客人次中,大陸同胞已超越日本觀光客了,此後歷年持續大幅成長,成為台灣最大的觀光客源。

2013年10月10日馬總統在國慶大會上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並以「和平常態化 交流制度化」論兩岸關係,說五年多來,在「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簽署了19項協議,實現了海空運直航、陸客來台、司法互助、經濟合作等交流,其中包括2010年6月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2013年6月簽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國慶的四天前,前副總統蕭萬長以我政府代表的身份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印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會談,行政院陸委會王郁琦主委也與大陸國務院台灣辦公室(國台辦)的張志軍主任會面,並互稱官銜。

王張會,日媒懼統一趨向

今年2月11-14日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第一次親赴大陸訪問,在南京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首次舉行兩岸部長級官員會談,更進一步拉近距離。那時,日本媒體即很注意兩岸的動態。

1949年兩岸分裂之前,南京是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首都,這次王張會選在南京,別有意義。2月12日王郁琦參訪了國父陵寢中山陵。會談具體進展有:雙方同意互設辦事處,因為兩岸經濟益發緊密,很多台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台商在大陸的人數約100萬,偶有商業糾紛,因此遭拘留,2012年兩岸為了處理商業糾紛,簽訂了「投資保護協定」,在大陸的台商如果遭到拘留,24小時內要通知家屬,可是由於沒有辦事處,作業上就很難做好讓家屬去見被拘留的台商。台灣鑒於貿易競爭對手韓國在半導體等領域的擴張,表達了擬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談判。

王張會還談到兩岸領導人見面、會談的議題,儘管就地點、場合未達成共識,尚為未知數,但至少已成為議題。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傑受訪時表示,馬英九不方便以總統的名義與習近平見面,但以國民黨主席的名義,應該是有可能的。凡此發展趨向日本《讀賣新聞》非常敏感,當時的報導分析裡,屢屢出現「中國著眼於統一攻勢?」「這次『中台(兩岸)』會談,鞏固進入第二年的習政府的權力基礎,會進一步展開統一台灣的工作」,文句裡掩不住對兩岸接近的「焦慮」,當然也有提醒島內「親日反中」勢力的效果。

2月17-19日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至北京訪問,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張志軍也有(4月)到台北回訪的計畫。

大引學生、懶人包說辭批服貿

未料,王郁琦訪南京、連戰訪北京後一個月,3月18日深夜台北發生學生無視法治,攻佔立法院的事件。日媒見獵心喜,日本放送協會(NHK)、日本共同通信社、《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重要媒體,從翌日起如實況轉播地連番報導。內容跟台灣的獨派媒體調調差不多,跳過從2013年6月簽了服貿協議以來,民進黨始終在立法院拒審服貿,也杯葛各種聽證會、說明會,導致議案停擺的緣由,像趁火打劫般直接批國民黨立委張慶忠的「黑暗30秒」——如果之前七、八個月朝野立委盡職、不虛耗時間的逐條甚至逐字、逐句審,會如此延宕?

日媒不管這些,用反服貿學生、學者、民進黨的說詞,甚至反服貿「懶人包」傳播的資訊,謂一旦通過服貿,「中國人」會大舉來台、台灣人會失業、……日媒也照樣唱和,還大加讚揚、肯定學生「民主」、關注「國家安全」而批全是馬英九「親中政策」的錯、馬英九「被孤立」、是「跛腳總統」。3月23日傍晚部分學生與暴民悍然攻進行政院,當晚至翌日凌晨遭警察強力驅離,結果馬政府罪加一項「暴力鎮壓」。

在日本立場較中立的《朝日新聞》,3月29日的社論竟來一篇標題為《佔領台灣立法院 應被保護的台灣民主》:

台灣大學生等仍然佔據著立法院。他們是在反對馬英九總統率領的國民黨政權強行推進和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協議。

除了對政權、現有政黨的不滿,背後似乎還有著與中國急速接近而帶來的不安。……

造成這次混亂的導火線,是馬英九政權去年和中國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雙方決定向對方開放金融、運輸、醫療等領域的市場。圍繞這一協議在立法院的審議,台灣執政黨和在野黨形成了對立。之後國民黨強行結束委員會的審議,惹怒了學生。

「中國是很重要,但是已過於親近了。」很多市民都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學生們的行動獲得了眾人同情,還得到大學教授的支持。……

論說得很浮面、片面。

日本不僅媒體、記者參與學運,日本網友、留台學生、日本本部的學生也參一腳。3月30日,受日本洗禮的台灣留日學生和日本學生、民眾一塊兒約500位,發起「330東京青空教室」,聲援太陽花「學運」,在東京代代木公園,與立法院、京都、福岡等地的抗議學生連線,表達退回服貿重啟談判、先立法再審服貿、反對暴力鎮壓、政府須正視民意等訴求。

《讀賣新聞》3月31日在國際版用了個很強烈的標題《被中國併吞 台灣學生抗議對中協議》。兩岸服貿協議屬經濟事務,《讀賣新聞》跟此地獨派媒體一樣,蓄意扯上政治的「統獨」,以「被中國併吞」說法來刺激、撩撥部分台灣民眾「仇中」、「恐中」的心理。

「心照不宣」的台獨實踐

這次反服貿「學運」活動的過程,雖然沒明講「台獨」字眼,但唯有獨派組成的團體才能加入佔領立法院、傾獨媒體才能輕易進出立法院採訪(非此族類的媒體相對困難、被排擠,如有評論批評「學運」的媒體如中天新聞,甚至電視台被圍,記者被羞辱、採訪被干擾),「學運」領導指揮高層,過去都曾個別在公開場合、網路資訊,有過支持台獨、兩國論的聲明、言論,這群未獲得一張選票而自詡代表「民意」的學生,所推動民間版的「監督條例」有明顯兩國論意識,且設了重重嚴苛的關卡,根本意圖就是在打掉服貿協議,而不是在審服貿。因之,整個反服貿「學運」,其實是一群「心照不宣」的台獨,以反服貿為工具的意志實踐。原文全以日文資料撰寫《台灣人四百年史》的台獨大老史明,4月2日攜帶炸雞進入被佔領的立法院鼓勵學生,與「學運」總指揮林飛帆熱絡互動,學運與台獨運動的關係可說「真相大白」。不過,這種跡象對日本媒體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本來就喜歡台灣民眾反中、台獨,一嗅到台灣有這種味道的活動,都會大加讚揚、報導。

於是,在日媒筆下,違法佔據國會變成神聖的「民主」,反商變成就業生存之爭,「反中」變成「國家安全」。

當反服貿「學運」壓著馬政府長驅直入、無往不利,造就林飛帆、陳為廷、魏揚等幾位獨派政治新星之際,對岸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2日至4月1日,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接著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尤其是3月31日拜會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雙方發表《共同聲明》,大陸還獲得歐盟(EU)支持中國大陸加入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Trade in Service Agreement)的談判,使得兩者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也就是說,當大陸勇於屏除貿易障礙、發展全球化時,台灣這裡卻有一批學生挾著「反中」、「台獨」意識反服貿,這是多麼諷刺的對比。

美國看法迥然不同

當林飛帆得意洋洋地說:「我們學生已實質佔領了國會,現在這個國家是由我們年輕人領導,……」之際,美國幾位對台工作的重量級人物發聲了,只是美國對學運的看法,跟日媒對學運的看法迥然不同。3月30日,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卜道維(David Brown)在《尼爾森報導》撰文說,學生霸佔立法院或立委霸佔發言台都是非法,……民進黨在學運裡(挺學生)的作為是為了年底的選舉,不認為民進黨阻撓(審服貿)的策略是具正當性的民主行動。AIT前理事主席、現為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的卜睿哲(Richard Bush)來台也發言肯定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質疑民進黨在「學運」背後的意圖,提醒美國應採取行動,免得台灣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的引爆點。

《尼爾森報導》的主筆尼爾森(Chris Nelson)也以學運過來人的身份直指,學生打著「民主」之名霸佔公署,……本質上就是專制。前國務院發言人、現在是華府「史汀生中心」東亞部門主任的容安瀾(Alan Romberg)也投稿表示,不贊成學生各種干擾政府的舉動,無論是對立法院或是行政院,……破壞(談好的)協議,對台灣未來對大陸或其他國家的談判會產生惡劣的影響。每一位話都說得很重。自學運啟動以來,風聲鶴唳,在台灣,誰講學運的不是,誰就成了學生批鬥、圍攻的對象,大家噤若寒蟬,但美方人士看得更透徹,也敢講,拆穿學生和民進黨的西洋鏡,這下子日本大媒體可就收斂了,後來只報「學運」撤退的事實,較少起哄、鼓動而唯恐台灣不亂之論。

太陽花裡有日本意志

美國到底是「管」全球事務的老牌霸權,有其國家整體利益的諸多考量,踩到其紅線,美國是不會客氣的。

日本媒體及其民眾在太陽花「學運」的前半段,一邊倒吹捧學生的行為,可謂沒有觀察美國老大哥的意向,自行從日本國家戰略的立場--支持台獨、分化兩岸、打擊中國發展,替「學運」叫賣,卻「心直口快」再次洩漏了日本一直以來的企圖,然而,由這個角度來看,與日本太陽「旗」一字之差的太陽「花」「學運」,在一句句乍看顧慮台灣的瑰麗言詞下,其實正是當了「日本意志」的打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