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聯合對抗美日的國際戰略格局
儼然成形

趙國材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目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分離主義勢力蔓延,包括哈爾科夫、盧金斯克和頓內茨克在內的東部三州15座城市已為親俄民兵控制。盧金斯克和頓內茨克二州也已舉行公投,逐漸蔓延連東歐摩爾多瓦境內的「外德聶斯特」等俄語區也出現動亂和不安,會不會步克里米亞後塵,脫離烏克蘭,回歸俄羅斯聯邦。俄國總統普丁將作怎樣回應?烏克蘭是否將分離成事實上獨立的三國?烏克蘭局勢發展將往何處去?國際戰略格局大變化,東西方冷戰是否會重現?對亞太區域格局勢會有何影響?

若將烏克蘭劃分為中部和西部及東部和南部兩半,我們可以發現:中部和西部地區,說烏克蘭語、信奉天主教,受西方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價值觀影響較深的激進民族主義分子;與東部和南部地區說俄語、信仰東正教,受俄羅斯價值觀影響較深的俄裔分離主義分子之間的內部矛盾與衝突。因美國和歐盟外部勢力的先行慫恿介入「變天」,而俄羅斯外部勢力亦趁機介入,兩方勢力互相較勁,以硬實力對付暴動,爭奪利益及勢力範圍,遂釀成如今烏克蘭的危機。

烏克蘭的危機,表面看似與烏克蘭內部矛盾與衝突的激化相關,實質上根本就是美俄兩大強權爭奪東歐利益及勢力範圍的結果。自蘇聯解體,「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隨之瓦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持續東擴,不僅先後納入波蘭、捷克等前「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家,在東歐組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甚至進入外高加索和中亞地區,對俄羅斯的戰略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在科索沃、南奧塞梯、阿布哈玆及烏克蘭,都可看出美俄在幕後操弄的玄機。當1999年美國以公投方式促使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後,2008年俄羅斯普丁便出兵喬治亞,促成南奧塞梯和阿布哈玆獨立。2014年美國和歐盟又慫恿烏克蘭反對派和中部、西部親西方激進分子以街頭暴動手段推翻民選總統,俄國總統普丁與國家杜馬(國會下議院)欣然接納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回歸俄羅斯聯邦。各種跡象皆顯露藏匿在幕後的美俄較量。

烏克蘭情勢變遷不可能完全不對中烏之間的軍事合作產生影響。克里米亞的分離主義運動及俄羅斯的軍事干涉行動,使陷入經濟危機的烏克蘭更是感到雪上加霜,亟需要國際社會財政支持。2012年中烏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同烏克蘭有貿易、農業和軍事方面的聯繫。中國緊隨歐盟和俄羅斯之後,是烏克蘭第三大貿易夥伴。2012年中烏兩國貿易額超過80億美元。近幾年,中國與烏克蘭在農業投資方面合作頻繁。2012年5月25日,《中烏農業領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協議金額高達30億美元。中國還計劃在烏克蘭購買300萬公頃(合30,000平方公里)的烏克蘭農田,約相當於買下烏克蘭總耕地面積的近一成。倘這一投資最終成功,烏克蘭將成為中國在海外最大的農業中心。烏克蘭承諾加入「歐亞絲綢之路」的經濟建設。中國是烏克蘭武器的最大進口國,僅2012年,烏克蘭就向中國出口價值6.9億美元的武器和裝備。中國的軍事工業技術也與烏克蘭有關,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最初就是烏克蘭建造的「瓦良格號」。烏克蘭情勢變遷不可能完全不對中烏之間的軍事合作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將會是有限的。儘管中國仍然希望同烏克蘭新政府能夠繼續保持這些聯繫,但預測未來,頗不樂觀。

在東海、南海爭議上滋事,牽制和平發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胡錦濤襄助下,現已大權在握,成為繼鄧小平以後的又一位強勢領導人,除了地緣政治因素,觀察家認為他成長在毛澤東時期,從個人感情上來說,習近平更願意看到世界上多一個對抗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西方的領導人。在東海和南海的爭議領土上,改變「韜光養晦」,採取更積極的姿態。但是,烏克蘭危機考驗習近平的外交智慧。一些美國學者擔心,中國強硬派會倣傚普丁應對克里米亞危機為其今後處理東海、南海領土爭端的範例。華府善於利用國際場合,虛聲恫嚇,色厲內荏,暗中在東海、南海島嶼爭議上滋生事端,牽制北京的和平發展。

烏克蘭危機對習近平的外交利大於弊。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蕊制定的重心向亞太傾斜戰略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歐巴馬於2011年宣佈,美軍要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出,專注亞洲,對付中國崛起。美國強調關注亞洲的理由是因為意識到中國正在亞太區域擴大影響力。

歐巴馬政府內部分析認為,戰略中心轉移亞太的策略,如今因內政、外交困擾已經失去了很多能量。美國內政關注的重點在應付期中選舉,槍枝管制、醫保、失業率、換俘等問題;外交關注的重點仍在對付基地組織、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埃及、伊朗核問題、以阿中東和平協議及烏克蘭危機、東歐和中歐不安穩、國防預算緊縮,美國既不能專注於把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也難以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中國採取低調不介入衝突的立場。中國對於遠離自身勢力範圍的衝突,總是秉持「和平共處五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在烏克蘭問題上,也不例外。首先,中國不支持公投獨立。俄羅斯利用公投讓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違反了「和平共處五原則」,中國不支持以公投和分離組織方式謀求獨立。其次,北京保持不介入衝突的立場。雖然俄羅斯尋求同北京加強關係避免受西方孤立,但北京反應特別謹慎,保持不介入衝突的立場。其三,北京外交的新作為是小心謹慎和左右逢源。當克里米亞事態迅速升級為激烈的國際政治較量時,中國的立場備受關注,北京外交的新作為是小心謹慎和左右逢源。例如:在聯合國安理會於2014年3月14日討論烏克蘭東部局勢時,中國沒有和西方國家一起譴責俄羅斯顛覆烏克蘭東部地區,但也沒有表示支持俄羅斯。中國代表對暴力升級深表關切,呼籲各方保持克制。

就烏克蘭問題中俄繼續進行密切接觸。烏克蘭危機是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的首要議題。他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兩國外交政策部門的領導人通過電話,交換雙方對烏克蘭問題的看法,在這一問題上的觀點基本相同,雙方同意恰當解決這場危機對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並同意就烏克蘭問題繼續進行密切接觸。俄羅斯希望能得到中國的支持或默認。王毅表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一貫秉持客觀、公正、負責任的立場,將繼續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王毅再次重申,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初期就提出三點主張:(a)盡快設立國際協調機制;(b)討論政治解決的各種途徑直至達成共識;以及(c)在此過程中,各方都不採取激化局勢的行動等。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俄羅斯干涉克里米亞的問題投了棄權票的選擇。在克里米亞公投前夜,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就美國起草的烏克蘭克里米亞公投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該「共同利益」決議草案重申對保證烏克蘭「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承諾,敦促各國不要承認克里米亞公投結果。作為常任理事國的俄國行使否決權,決議草案未獲通過。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俄國是投反對票的唯一國家,中國則秉持中立,投了一張棄權票,其餘13個成員國紛紛投了贊成票。

中國對外一貫秉持「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中國是世界上真正支持領土主權完整的國家,自從民國以來,有過外蒙古、「麥克馬洪線」的外藏、錫金、釣魚台和南沙島嶼被外國肢解或侵佔的苦痛與無奈,卻從未肢解或侵佔過任何一個國家。在克里米亞公投問題上,中國表態上的兩難是擔心新疆、西藏、台灣等地區都有成為「中國的克里米亞」的潛在威脅。中國不便表示「支持」或「不支持」。

盡快通過對話尋求政治解決途徑。除了希望穩定烏克蘭的局勢,北京還有其自身利益的考量,提出希望盡快設立國際協調機制,並增加對烏克蘭的財政援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克里米亞公投使用外交辭令正式表態:「希望各方保持克制,盡快通過對話尋求政治解決途徑,在尊重各方合理關切和正當權益的基礎上,實現克里米亞問題的妥善處理和解決。」

烏克蘭危機讓北京意識到,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可能是美俄長期對抗的開端。習近平展現出兩面勸和的姿態。與普丁視訊時,習近平說「烏克蘭情勢偶然中有必然」這句話,暗喻西方支持烏克蘭反對派未能見好就收,才陷入如今的窘境。他又對歐巴馬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強調「政治解決爭端」的必要,並指出對推動政治解決的方案持開放態度,有助於緩和局勢。

兩軍關係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高度重視此一關係。會見拉夫羅夫時,習近平強調中方高度重視俄中兩國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雙方要繼續保持高層交往和戰略溝通,加大政治互相支持,以及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加強協調和配合。

中國歷來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中國始終堅持的外交基本方針。中國也認為,烏克蘭局勢有著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因素,處理起來需要全面權衡和考量。中國不贊成採取對抗的作法。但中國「不贊成對抗」,亦不會加入西方制裁俄羅斯的行動。制裁不但會影響中俄的經貿關係,而且中國在21世紀的大國關係中,與俄羅斯的戰略關係「是一個亮點」,中國不會因克里米亞問題而使中俄關係受到影響。

烏克蘭局勢發展將往何處去?提到烏克蘭情勢和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的制裁問題時,歐巴馬表示,美國希望看到烏克蘭領土及主權完整,並希望習近平在處理烏克蘭問題時堅守這項國際法原則。針對烏克蘭局勢,歐巴馬總統表示贊同,也重視中國的作用,更促成聯合國大會通過不承認兼併克里米亞決議案。

中國要俄羅斯節制進一步威脅烏克蘭獨立和領土完整,可能對中國國內局勢造成的影響。但認為烏克蘭戰略意義並不像中亞與中國接壤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那般重要。北京肯定不希望這些國家改變政權,特別是西方外部勢力支持下的變天。同樣,對於克里姆林宮企圖繼續充當前蘇聯勢力範圍的保護傘,北京也肯定不會漠視。

俄羅斯在中亞地區設有軍事基地和駐軍,而這些國家都希望與中國發展經濟合作。中國在中亞地區努力推動能源合作項目,以便減輕對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程度。中國也許會採取行動保衛其已經在中亞獲得的能源。直至目前為止,中國採取耐心、和平的方式,以俄國難以抵擋的貿易優惠,在中亞地區勢力範圍爭奪戰中逐漸獲勝。中國一半天然氣供應來自中亞,會對中亞地區可能出現的動盪感到非常不安。北京擔心,俄羅斯干涉烏克蘭所取得的勝利有可能會鼓勵莫斯科逐鹿中亞,重新奪回其在中亞地區的勢力範圍。一些美歐國際事務分析家認為,如果中亞地區發生動盪,有可能出現「烏克蘭中亞版」,莫斯科藉口保護俄國公民和俄裔居民的利益而進行武裝干涉,中國也可能陷入與歐盟相同的處境。

中、俄合作層級將大幅提升。2014年3月15日,正值烏克蘭危機不斷升級的敏感時刻,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訪問北京,讚揚了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表現出沒有偏見的立場。多數國際觀察家認為,烏克蘭危機是拉夫羅夫的首要議題。拉夫羅夫手中握有一張令中國保持緘默的王牌,那就是雙方已歷多年的天然氣供應價格談判。為了爭取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天然氣要降價30%對華出售。鑒於俄國積極尋求中國支持,5月20日,普丁總統訪華,一項重要的議題就是雙方簽署天然氣供應協議,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俄氣集團將於2018年修建一條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國出口38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由於俄羅斯擬將其所供應的天然氣市場多元化,以便降低對歐洲能源市場的依賴。如果西方加大制裁,俄羅斯可能會進一步與中國結為經濟夥伴,允許中國參與投資能源和原物料產業等俄國的基礎建設。

國際戰略格局大變化。這次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中國一直不肯表態,至為尷尬。緣以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皆為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小麥農糧和經濟貿易供應國,新式武器和重工業技術來源地,很難做抉擇取捨。降至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習近平意識到這可能是俄美長期對抗的開端,美俄矛盾激化後,俄羅斯為中國分擔來自歐美的壓力,美國為鞏固與歐盟的結合,亞太再平衡戰略部署會延宕,反而改善了中國的戰略地位,迫使俄羅斯與中國更加靠近。

美國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原本希望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互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平合作、不對抗。但超強獨霸者既不以平等地位對待莫斯科,亦蔑視北京的實力。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華府以其「次要利益」糾合併支持南海周邊諸國衝撞北京的「核心利益」,惡化中美關係,驅使中國進一步同俄羅斯結盟。5月20日「在中俄海上聯合軍演— 2014」在釣魚台西北舉行,開始儀式上,普丁說「兩軍關係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冷戰期間,白宮外交戰略策士如季辛吉、布裡辛斯基之流,尚知「合縱」或「連橫」的策略,而今卻背道馳騁,促成俄中結盟對抗美日安保。最新跡象披露,中俄合作層級將大幅提升,俄羅斯有意向中國出售Cy-35戰機、C-400型防空導彈系統等尖端武器。俄中聯合對抗美日的國際戰略格局已經儼然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