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和談路漫漫

孫若怡


2016年12月23日晚9時,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第2334號決議,譴責以色列在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進行定居點活動;這是八年來安理會首次通過有關巴以問題的提案。當安理會宣布15名成員國中有14國投了贊成票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根據這一決議,安理會重申,自1967年以來以色列於東耶路撒冷在內的巴勒斯坦被佔領地上所設定居點,沒有任何法律效力,該行為公然「違反國際法」,嚴重阻礙「兩國方案」以及公正、持久和全面和平的實現。

安理會同時再次要求以色列,應立即完全停止一切定居點活動;同時呼籲立即採取措施防止針對平民的一切暴力行為,並籲請巴以雙方保持冷靜、克制並重建信任,為重建和平而創造條件,並請國際社會為此做出集體努力。

而在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上長期袒護以色列的美國,卻在這次投票中沒有動用否決權,罕見投了「棄權」票,這是安理會36年來首次通過了有關定居點決議案的主要原因。

2017年1月15日,由法國倡議的中東和平會議在巴黎舉行。此次會議旨在強調:解決巴以問題對實現中東地區與全球的和平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故法國試圖為解決這一問題添加助力。

近年來,美、以兩國政府因巴以衝突、伊朗核問題等議題屢生齟齬;況且,美國長期以來因袒護以色列的關係,也造成伊斯蘭世界對美國人的仇恨,以致總統奧巴馬不顧眾多政治壓力,在即將卸任前夕,就定居點問題態度鮮明的表達了反對立場。這樣的作為與法國的倡議,是否能為巴以間的和平帶來曙光?

當下巴以衝突的關鍵結點

定居點及其所牽涉的兩國疆界與相關難民問題,是巴以衝突的主要癥結。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開始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地區,大規模興建猶太人定居點,無形中掠奪了1967年所劃「巴勒斯坦國」邊界的土地。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所有猶太人定居點都屬非法,對中東和平的實現構成威脅,過去因美國一味偏袒以色列,不惜動用否決權,致使聯合國很少能夠通過譴責以色列的決議案。

2334號決議通過後,巴勒斯坦總統府發言人魯代納就指出:「安理會決議對以色列政策是沉重的打擊,是國際社會對定居點的一致譴責,對『兩國方案』的強力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秘書長埃雷卡特亦表示,「安理會決議具有『歷史性意義,是中東地區及全世界正義與和平力量的勝利,有助於推動在1967年邊界基礎上,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決議也向以色列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息,即佔領和定居點的建設不會帶來和平與安全,只有結束佔領並建立巴勒斯坦國才會有和平與安全。」

以色列總理內塔雅胡則發表聲明:「以色列拒絕接受聯合國這個令人感到恥辱的反以色列的決議,也不會遵守決議的規定。」聲明中還同時指責奧巴馬政府,不僅沒有保護以色列免受圍攻,反而在背後與敵人勾結。以色列能源部兼情報部部長尤瓦爾.斯坦尼茲也批評道:「美國放棄了以色列這個它在中東的唯一盟友」。

2017年1月13日,法國外交部長艾羅在其外交部網站上發表文章指出:「由於最近六年多來,隨著以色列推進定居點的建設與擴大範圍,巴勒斯坦人感到自己的土地面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縮小;同時,以色列人身處的地區環境,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動盪。迫於形勢緊急,中東的和平進程不能再拖延等待下去。另一方面,從敘利亞到利比亞、從也門到伊拉克,各種危機正在肆虐中東地區,給地區穩定帶來新的威脅。況且,在這些危機面前,只要巴以衝突不解決,就會產生新的摩擦,並加劇極端主義和暴力的惡性循環。……」進一步來看,中東地區動盪混亂的局勢,也導致法、德、義、奧、荷等歐洲國家,時時面臨著難民潮和恐怖主義的威脅。因此,法國乃積極斡旋巴以問題,不僅要在國際事務中有所作為,也是為減緩自身與歐洲各國所面臨的壓力。

15日,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了在巴黎召開、由法國倡議的中東和平會議,代表們將議題聚焦於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進程,旨在打破僵局,重啟以巴和談。各方表示,近年來巴以地區暴力衝突不斷,以色列持續推進定居點的建設,將不利於解決巴以問題。巴以雙方應立即開始有意義的直接談判;談判達成的解決方案應滿足雙方的合理願望,例如巴勒斯坦享有建國權利,以色列應完全結束自1967年以來對相關土地的佔領,但亦需滿足並關照到以色列的安全需求。同時,各方亦強調應以2002年阿拉伯和平倡議,作為解決巴以衝突的基礎。對國際社會對推動和平進程的努力,巴以雙方則各持不同的立場與態度。

以色列的態度 2016年12月初,以色列總理內塔雅胡即重申,以色列不會參加有關以巴和談的國際和平會議,因為這種會議無助於實現以巴和平。他並進一步地指出,如果沒有這次巴黎國際和平會議,他願意不帶任何前提條件,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直接會談。2017年1月3日,內塔雅胡在耶路撒冷表示,以色列政府將採取行動,確保聯合國安理會在巴黎國際和平會議之後,不會出現針對以色列的舉動,以防巴黎會議的成果有可能成為安理會的另一項決議。

15日,在巴黎會議召開當天,以色列外交部更針對這次會議進行批評:「這一國際會議和聯合國的決議,只會使得實現和平的期望越來越遙遠,……國際社會應向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施壓,推動他與以色列總理的直接談判。」內塔雅胡也在當天的內閣會議上表示,巴黎中東和平會議是「沒有意義的,它不過是法國和巴勒斯坦兩國聯合起來,旨在強制以色列接受與本國利益相違背的條件而已。」

1月3日晚間,巴勒斯坦總統府發言人魯代納發表聲明,表示即將召開的巴黎國際和平會議是中東地區「實現公正和平的良機」,同時抨擊內塔亞胡當天發表的言論,是「不利於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以推動實現公正的和平。」

埃雷卡特則發表書面聲明,指出會議已向以色列傳達出一個信息:「如果不結束佔領,巴以就無法實現和平與安全。」

參加巴黎中東和平會議的各國,基本上支持以「兩國方案」解決巴以衝突;與會各國呼籲巴以雙方應「正式重申他們對『兩國方案』的承諾」,期間巴、以雙方都受邀聽取會議結論部分,但以色列拒絕參加。

近期以來巴以地區衝突頻繁、暴力襲擊事件頻發,彼此間互信基礎薄弱,也是造成雙方和平進程推進延宕的原因。據統計,自2015年10月以來,已經有約230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安全部隊打死,以色列方面則有40多人在襲擊事件中喪生。另一方面,以色列政府一直沒有停止猶太人定居點的擴建;尤其2016年上半年,約旦河西岸修建的定居點急劇增多。儘管被認為違反國際法,以色列並未停止行動。在這些定居點上居住著近60萬以色列人,其所在土地皆為巴方主張的國土範圍。因此,非法猶太人定居點的持續擴張,勢必葬送解決巴以問題的「兩國方案」。

另一方面,根據2016年的一項民意調查,有51%巴勒斯坦民眾和59%以色列民眾是支持『兩國方案』的。然而,自1991年迄今,巴以歷經13次和談;2014年和談中斷後,雙方間的和平進程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由於以色列持續在約旦河西岸擴建定居點,巴勒斯坦民眾反以情緒高漲,間接也增加了對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陣線權力當局的不滿情緒,無疑也將迫使其採取不輕易妥協的立場。

美國新政府的立場與挑戰

奧巴馬政府在巴以問題上,採取的是「兩面手法」;一方面支持巴以和談,另一方面仍不斷對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確保其軍事優勢。在中東和平會議結束後,據法國媒體報導,奧巴馬政府的國務卿克里在會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會議達成的最後聲明表示祝賀,認為各方達成一個較為平衡的結果,並以積極的方式向巴以雙方傳遞了信息。然而,在總統競選中立場嚴重偏向以色列,表示當選後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並要把美國駐以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的特朗普,又會對中東特別是以色列採取怎樣的政策?巴以和談能否重啟,關鍵要看美國和以色列的態度,那麼,特朗普政府中親以色列人士,是否會推動美國改變巴、以問題的立場?

親家與內塔雅胡的私交 特朗普的女婿賈瑞德.庫許納(Jared Kushner )一家與以色列總理內塔雅胡,有著非比尋常的情誼。1998年內塔雅胡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活動上發表演說,台下數千名猶太人揮舞著國旗,其中就包括年僅17歲的賈瑞德.庫許納。1998與1999年內塔雅胡先後兩次赴美,都居住在庫許納父親查爾斯.庫許納(Charles Kushner)位於新澤西州的宅第;他並以其祖父約瑟夫.庫許納命名的猶太中學,與學生們踢球喜戲。此外,庫許納一家不但是內塔雅胡選舉時的金主,還向猶太社區、定居點、以色列的醫院與學校,捐贈數百萬美元款項。

內塔雅胡訪美之行 內塔雅胡在2334號決議通過後的當天深夜發表聲明,措辭強硬地拒絕接受安理會通過的決議內容,並稱以色列期待與特朗普及美國國會的「朋友們」一起努力,消除這決議「對以色列的損害」。

2017年1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雅胡通電話,他於電話中除強調對以色列安全史無前例的承諾外,並邀請內塔雅胡於2月訪問美國。特朗普同時表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和平,只能靠雙方談判,但美國會與以色列合作以實現這一目標。

2月14日,在特朗普會見內塔雅胡前,一名白宮高級官員告訴記者,美國依舊會致力於中東和平這一終極目標。但「目標在於和平,不論是否通過『兩國方案』的實現、是否符合(利益)相關方的預期。無法帶來和平的『兩國方案』,不是我們想要的解決辦法。」

上述觀點就極具顛覆性,因而有媒體評論:「『兩國方案』被認為是美國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基石,也是美國斡旋的核心立場。如果現任總統不公開表態支持,那麼美國政府無疑背離了多年來在這一問題上所堅持的一貫立場。」

巴以談判涉及耶路撒冷的地位、邊界、難民回歸和定居點等問題,巴方希望未來重啟雙方談判時,能夠拿出解決問題的時間表,否則不同意重啟談判;以方則堅持雙方直接談判,不得附帶任何先決條件。內塔雅胡多次表示,如果沒有巴黎中東和平會議,他願意不附帶任何前提條件,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直接會談;巴方卻不接受直接談判的建議。巴以政府雙方對於國家發展的形式、目標、立場、態度與認知,迥然不同,其間矛盾實難以調和。

長期以來,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具戰略夥伴關係的盟友,特朗普的親家又與內塔雅胡私交甚密。然而,國事畢竟不僅是私情,況且2334號決議翻案也不易;美國若只在考慮以色列立場的前提下,力促雙方達致和平目標,那麼重啟巴以和談,無異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