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美國時代」vs.「新中國世紀」

後美國時代中國的角色與挑戰(下)

石齊平
(香港鳳凰衛視資深評員)


至於G7,成立於1970年,由當時全球七個最大工業國其實也是七個GDP最大國聯合組成。但時移勢易,進入新世紀後,中國快速崛起,並在2010年GDP超過日本成全球第二。在上個世紀末世界大事由G7開會說算的時代已成過去。2008年美國華爾街爆發世紀金融海嘯,G7自知自己解決不了,不得不以新成立一個G20的方式拉中國入夥,自此之後,G7的光彩就被G20逐漸地蓋了過去,而在G20中,說到底,真正的核心或話事者其實唯中、美兩強。

與此同時,上世紀末,中國參與並主導了「上海合作組織」,及進入新世紀後同樣也有中國參與的「金磚國家組織」,均無任何G7成員參與,卻發展得相當順利,近年來開始擴容,一些中、大型有分量也有潛力的國家如伊朗、沙特、土耳其、印尼、阿根廷等不是已經加入就是在排隊等候加入。不同國際組織的興與衰,同樣折射的也是「後美國時代」與「新中國世紀」的雙雙浮現。

三、太平洋版圖的退與進

美國霸權在20世紀的表徵之一,就是美國勢力全面覆蓋並控制了整個太平洋,並視其為內海或禁臠。對中國而言,在第一島鏈內側,中國家門口的黃、東、台、南四海,美軍勢力橫行霸道,如入無人之境,卻也無可奈何。

同樣的,在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中國國力崛起,中國專門針對美軍「介入」的「反介入」軍事手段與能力越來越多也越強,正逐漸將美軍勢力擠出第一島鏈,美國不得不將重兵自第一島鏈後撤到以關島為核心的第二島鏈。

不僅如此,中國似乎還正在將軍力嘗試投向第三島鏈。4月,法國總統訪華,中、法發表聯合聲明,其中第四條指出,中法兩國同意深化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與法國軍隊太平洋海區之間的對話。法國的太平洋海區指的主要是中南太平洋中的玻尼尼西亞相關的海域,相對於第一、第二島鏈而言,此地已屬第三島鏈了。美國原本的「內海」,不但在前緣受到擠壓後撤,未來可能連中腹亦將被中國「打入」,這樣的形勢與趨勢明顯也折射了中、美勢力在太平洋版圖上的進與退,或長與消。

四、外交實力的弱化與強化

美國霸權在上世紀也體現在其對國際事務的全面介入能力上。介入,有時是製造矛盾與爭端甚至是戰爭,有時是進行斡旋與調解甚至是促和。然而自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雖發動數次戰爭,但最終是無力收尾,甚至倉惶而遁。

中國與美國截然不同,從不在國際間製造矛盾或發動戰爭,反而是積極扮演調節或促和的角色。2023年3月10日,中國成功促成了一個高難度的外交和解,讓長期以來彼此互為世仇的沙特與伊朗實現復交,互派大使。整個過程美國均被矇在鼓裡,充分顯示了在國際形象與國際影響力方面,美國勢力的弱化與中國實力的強化。

五、科技、軍力、太空

中、美實力競爭此長彼消的現象,同樣出現在科技、軍事、太空和其他更多領域,倒退30、40年,甚至10年前,相關領域美國領先中國的態勢還是相當普遍或相當明顯的,但如今大多差距已明顯縮小,甚至基本追平,少數還出現反超,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同樣加速了「後美國時代」與「新中國世紀」的浮現。

參、中國的角色與挑戰

最後來談談在「後美國時代」已悄然而至的情況下,中國將如何面對與迎接,並當仁不讓地去建構塑造出一個「新中國世紀」。這可以從「內聖」、「外王」兩個方面來談。

一、內 聖

「內聖」的意思是要持續優化自己,一方面是強化自己,二方面是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國家治理模式。

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方方面面的進步與成果有目共睹,但客觀地說,仍存在者不少可以改進優化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個方面:

1.思想解放

一部中國改革開放史其實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整體制而言,兩大改革中的「價格改革」基本早已完成,惟「產權改革」仍未竟全功,後者主要指混合所有制中關於公有與民企的角色定位及其間分際的拿揘問題。

自從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時不時就會出現一次有關民企的爭議,並通常對民企經營造成相當的衝擊,也讓中國經濟的增長與發展付出了許多無須付出的代價。最近雲遊海外兩年的阿里巴巴馬雲突然歸國,引發高度關注與推測,折射的就是當前廣大民企的處境。

這個問題,有賴中國理論界展開一次全面深入的論證與辯論,務必在思想和理論上捋出一個頭緒來,從根本上去除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必要的折騰。

2.體制優化

最近中國執政當局正式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說法,以示區別於「美國模式」或「美國式現代化」的概念,折射的是更大的自信。

「中國式現代」確實展現了很多優點,而且其中不少是讓歐美各國相形見絀的,有形的如基建和扶貧,無形的如效率和速度。何以致此,具體看,就是國家治理能力的突出。

但如果進一步細究中國國家治理的模式,也許可以再劃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大部分,前者宏觀指的是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這方面,無論就內政、外交、國防、經濟、社會、軍事、科技等等領域,表現基本出色、甚至可圈可點;後者微觀指的是地方政府的管治能力,這方面,則良窳不齊了,有待改進優化之處不少,舉例而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地方政府官員的素質及管理水平頗受詬病,有待提高強化之處甚多;又比如地方財政缺乏紀律,導致地方債問題嚴重,甚至反過來影響到宏觀調控政策的運作;至於各種住房、教育、醫療、環保、公共交通等公共政策的設計與執行,普遍而言,有待提升優化之處甚多。

「中國式現代化」如能在微觀管理上深化改革,優化素質,那就更有底氣讓「中國式現代化」成為國際社會的示範,也更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了。

3.兩岸統一

實現兩岸統一毫無疑問是圓滿成就「新中國世紀」或「中國治世」最大的挑戰課題,北京當局也一再強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追求兩岸的和平統一,本質上,兩岸統一問題屬中國內政,不容外人置喙,但也必須看到,當前的國際輿論與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對兩岸問題的解決形成了某種「道德牽制」,以美國為首的一眾追隨國家口中雖都不否認「一個中國」原則,但卻又同時反對北京以非和平手段處理台灣問題,甚至還有不少國家強調台海維持現狀的必要性,所有這些主張或論點,對北京之處理兩岸統一問題無形都構成了一種制約,憑添不少困擾。

針對這樣的「道德制約」,北京很有必要從論證邏輯上找到一條出路,化解壓力,甚至找到辦法對西方的制約給予反制約,俾為最終之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創造最有利的形勢。

二、外 王

「外王」的意思,是指本身內在修為完善之後,將其延伸於外,推行王道,這方面又可分理論與實踐。

從習近平執政的新時代開始,中國已對一個理想的大同世界嘗試描繪勾勒:核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體現在大方向上,則是「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及「全球文明倡議」的三大主張,這樣的大框架,跟上個世紀以來美國霸權時代的霸道風格已迥然不同,故為「王道」。

美國霸道有霸道之下的國際秩序,今後中國王道,自然也有王道之下的國際秩序,比如,針對一個已己然鬆動甚至已走向瓦解的布列敦森林市體制,中國必須號召一眾國家就:1.新國際貨幣(本幣交易畢竟只是權宜之舉);2.成立亞洲貨幣基金及新的「國際貨幣基金」;3.將「亞投行」擴大為「世投行」;4.改革已形同癱瘓之「WTO」為一個有新生命力的GTO(全球貿易組織)……等等人類共同課題進行深入研究、論證與擘劃。

三、大變之變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今看來,的確是都在變:中國在變,從「潛龍勿用」變向「見龍在田」;美國在變,從「飛龍在天」變向「亢龍有悔」,世界當然在變,從「單極霸權」到「群龍無首,吉」。

「後美國時代」已悄然而至,「新中國世紀」正蓄勢待發。【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