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投筆從戎的台灣公費留學生

閻崑
(文史工作者)


方舵、曾祥發、黃瑞霖三位台灣人,當年都在大陸高校就讀,抗美援朝前後,他們投筆從戎,且看他們的故事——

朝鮮戰場上的北大學生方舵

方舵,原名黃厚年,1926年出生在台北。其父黃石養是一位抗日志士,在瑞芳李建興的礦場作高級職員。瑞芳煤礦事件中,被日本員警抓入牢中,受盡酷刑,死在獄中。方舵的母親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腦溢血辭世。方舵和弟弟靠尚未成年的哥哥半工半讀養活長大。

方舵1946年考上首批赴大陸留學公費生,入北京大學學習,1948年參軍,投身解放戰爭,為建立新中國作出了貢獻。朝鮮戰爭戰火燃起,方舵隨所在部隊63軍在朝鮮前線浴血戰鬥。後來,被抽調到當時軍內最高學府--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名國防科技大學)學習並任教官。方舵在抗美援朝期間的事蹟少有文字記載,但關於方舵入軍校的經歷,卻有這樣一段故事留傳了下來--

1952年末的一個寒冷的黃昏,在西安近郊的第63軍速成中學擔任數理化組主任教師的方舵突然接到上級通知:「103部隊來人招募教師,領導要求你速去參加考試。」

方舵連夜趕到考場,才知道要考微積分和力學,他當時急得腦門直冒汗。入伍以來他一直隨部隊行軍打仗,後來又奉命籌建速成中學,哪有時間看書啊?過去在大學裡讀過的課程又統統忘光了,他只感到腦子裡一片空白。但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糊裡糊塗地答完考卷。事後,他索性把那個「103部隊」忘掉。

春節剛過,一封錄取通知書交到方舵手中,他萬萬沒想到「103部隊」看上了他。到了哈爾濱,他才弄明白,「103部隊」就是那個神秘的軍內最高科技學府。

方舵為自己能進入哈軍工而欣喜不已,可過了幾天,他的情緒慢慢冷下來:自己是台灣人,大學同學中絕大多數是日本人。這麼複雜的海外關係,學院能信任自己嗎?一種無形的抑鬱襲上心頭。

一天午休,校領導陳賡一個人「串門」來到助教隊宿舍,幾個助教忙站起來,陳賡在床邊一坐,招呼大家坐下,親切地聊起天來。

他問每個人的家庭和學歷,輪到方舵講完,陳賡興致勃勃地說:「你可是我們學院唯一的台灣同胞呀!聽說你念過的那個高等學校可以免試升上日本的帝國大學,台灣籍學生是很難考入的,你是怎麼進去的?又怎麼跑到大陸來了?」方舵說:「因為我的數學好,考分第一,所以那個學校錄取了我。」

他告訴陳賡,父親在煤礦當職員,因為仇恨日本霸佔台灣、侵略中國,秘密組織20幾位礦工和日本人暗中鬥爭,事發後父親和礦工都被日本員警抓去活活打死。殺父之仇時時戳著方舵的心。抗戰勝利後,他來到大陸繼續學習,北平一解放,他就報名參了軍。

陳賡聽罷,站起來,拍著方舵的肩膀說:「小方啊,你的路走對了!好好參加建院工作吧,把學生教好,不要揹什麼思想包袱,學院調你來當助教,當然是信任你這位台灣同胞嘛!」

方舵握住陳賡溫暖的大手,無語凝噎。校領導的話給了他信心和力量,他決心竭盡全力做好教學工作,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方舵後來成為著名的科學家,參加了我國第一代電腦的研製工作,為我國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做了電腦類比。1983年在億次銀河電腦的研製中,完成雙字長有效數字約30位元十進位的基本函數研製,其精度及計算速度均達國際水準。他曾榮立三等功,獲1987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91年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2010年去世,享年84歲。

航空學校的教官曾祥發

曾祥發1929年11月出生在屏東縣西勢村,五歲喪父,為減輕母親的負擔,他一邊幫助家裡做力所能及的農活,一邊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公學校畢業後,考上官辦的屏東中學,在本鄉本村創了先例,成了村裡人盛傳一時的佳話。

日本投降,台灣光復,曾遭受過日本人欺辱的曾祥發跟所有台灣人一樣歡欣鼓舞。二.二八事件發生,血氣方剛的他與同學們一起投身到這場鬥爭中。他組織屏東中學的同學到屏東縣郊外的國民黨軍隊彈藥庫奪取槍支後,趕到市區參加起義活動。起義雖然被殘酷鎮壓,曾祥發卻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讓廣大台灣人民過上和平民主富強的生活,必須尋求一條真理之路。

1948年,曾祥發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台灣升學內地大學公派生,進入北平師範大學數學系學習。在校期間,他通過在北平的台灣人接觸到台盟,瞭解到台盟是以實現台灣之民主政治及地方自治為宗旨的革命組織,於是遞交了申請,1949年初成為台盟一員。

沒多久,北平和平解放。10月1日,他與北師大同學一起,在天安門廣場見證新中國的誕生。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他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到第四航空學校擔任教官,培養空軍飛行員。

1954年,曾祥發轉業到山西臨汾一中任教,由於教學成績優異,被評為優秀教師,擔任數學教研組組長、工會組長等職務,他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

文革中,曾祥發受到不公正對待,批鬥、下放……。1973年,被調到成都市34中任教,1979年調到成都市教育學院。1976年還擔任了成都市第十屆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1986年開始籌建成都台盟小組,1989年成都市台盟小組正式成立,他出任負責人。他還曾擔任成都市客家協會副會長。1996年9月,曾祥發意外去世,享年67歲。

報軍校未被批准的黃瑞霖

黃瑞霖的父親黃朝生早年追隨蔣渭水參加抗日活動,先後參加過台灣文化協會和民眾黨。黃瑞霖的母親陳招治曾留學日本東京上野音樂學校,回台灣後在台北當音樂教師。黃朝生與陳招治在文化協會創辦的「北京官話學習會」上相識相戀,結婚後回到台南鄉下行醫。黃瑞霖是1929年在台南鄉下出生。黃瑞霖從小就聽村裡人說,當年日軍侵佔台灣時,村裡的成年男子紛紛參加抗日義勇軍,他的祖輩就有幾人戰死;他也曾聽過姑婆等身上帶著長針、小刀護身,支持前線的往事。

黃瑞霖是在台北上的公學校,親身經歷了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歧視與侮辱,憤怒之餘,他發誓努力學習,要在學習和體育上勝過日本人,決心長大後到大陸去,加入抗日的行列。父母親也經常勉勵他,而且讓他學習中國文化,打下文化的基礎。

黃瑞霖的父親是醫生,有自己的醫院,他原打算學醫繼承父業。但台灣光復後,他的認識有了大轉變,產生了工業救國的想法,立志當一名工程師。二.二八事件爆發,黃瑞霖的父親被國民黨特務帶走,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連屍體也無法找到。家庭出現如此之大的變故,經濟上也日漸拮据,他一度想放棄學業,以幫助母親分擔家庭的負擔。但他的母親卻堅定地鼓勵他繼續學習,不但變賣了醫院的醫療設備,甚至把自己心愛的鋼琴也賣掉了。

1948年,黃瑞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來到大陸學習。一年後,上海解放,黃瑞霖取得了「人民助學金」,兼做家庭教師,繼續自己的學業。那時,黃瑞霖已經是學校學生會的一名幹部。沒多久,抗美援朝開始了,他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於是報名參加軍事幹校,但未得到批准,並被要求繼續做學生會組織部的幹事。多年後,在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筆端還流露出遺憾。

1952年,黃瑞霖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上海電機廠工作,此後歷任設計組長、主任設計師、設計科長、總設計師以及設計開發部、技術部、和交直流電機(事業)部的部長,並於1998年從負責企業交直流電機設計開發、標準化和品質管制的副總工程師崗位上退休。他曾擔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大型電動機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並被授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的高級會員,曾被授予上海五金工業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還曾擔任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和台盟上海市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