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是人類面臨的最大風險

胡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近來,美國對華政策話術出現顯著變化。華府先是矢口否認要與北京脫鉤斷鏈,然後言之鑿鑿地將中國定位為一種風險。4月,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時表示,「我們與歐洲主要領導人一致認為,我們支持去風險化,而不是脫鉤……從根本上說,去風險意味著擁有彈性、有效的供應鏈,並確保我們不會受到任何其他國家的脅迫。」5月,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委員會的民主黨首席成員克里希納莫爾指出:「和中國經濟脫鉤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尋求在我們非常依賴中國,或因某些原因而無法獲取的供應鏈領域降低風險。」

說到風險,美國霸權才是全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美國才是脅迫外交的始作俑者。長期以來,美國霸權令世界各國深受其害,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更是首當其衝,有時連其盟友、夥伴也難倖免。真正需要「去風險化」的物件正是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

一、天下苦美國霸權久矣

「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2022年10月,中共廿大報告描述了人類社會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霸權霸道霸凌行徑」說的是誰?北京沒有點名,但世人心知肚明。不過從那以後,美國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在霸權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023年2月,新華社發佈報告《美國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指名道姓批判美國謀求霸權、維護霸權、濫用霸權,進而貽害國際社會。5月,新華社再次發佈報告《美國的脅迫外交及其危害》,旨在讓國際社會進一步看清美國外交的霸權霸道霸凌本質。正可謂天下苦美國霸權久矣。

相較傳統上唯我獨尊的政治霸權與窮兵黷武的軍事霸權,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構成的更大風險是巧取豪奪的經濟霸權和壟斷打壓的科技霸權。美國的經濟霸權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元霸權。美國從二戰後逐步確立美元霸權,美元長期充當全球儲備、支付和定價工具。美國以一張成本僅約17美分的百元美鈔,就可從其他國家換取價值相當於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務。把持了美元霸權,美國就可以利用擴張週期,大量超發美元,助推通脹風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美聯儲實施「無上限」量化寬鬆,推升全球通脹至40年來高點,形成巨大資產泡沫,加劇全球經濟風險。受美元超發的影響,多國通脹加劇,民生堪憂。而大多數超發的美元通過進口他國商品、投資他國資產等方式輸出,收割他國財富。把持了美元霸權,美國就可以利用緊縮週期,在全球製造債務陷阱。自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已連續九次加息,當前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導致以美元計價借貸的國家清償債務壓力驟增。根據IMF資料,超過60%的低收入國家面臨債務困境。為此,中國多次敦促美國採取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避免激進政策調整產生嚴重負面外溢影響。

科技霸權是指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中國是美國科技霸權主要受害者之一。具體來說,近年來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華為,限制華為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斷供晶片和作業系統,在全世界脅迫其他國家禁止華為參與當地5G網路建設;策動加拿大拘押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近三年;無端禁止和滋擾中國學者赴美學術交流以及學生赴美留學,對在美華人學者開展大規模調查,排擠、打壓華人科研群體;圍追打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打壓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遊說荷蘭和日本限制對中國晶片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出口;打造「晶片聯盟」、「清潔網路」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籤,將技術問題政治化、意識型態化,為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藉口……。

二、美國的盟友夥伴也被霸凌

美國霸凌的對象何止是中國等非西方國家。奉行「美國優先」的政客是六親不認,只要有利可圖而對方又不肯就範,華府就會痛下殺手,日本、歐洲等盟友和夥伴也難逃。

早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消除日本經濟威脅,控制並利用日本為美國對抗蘇聯和稱霸世界戰略目標服務,美國憑藉其經濟霸權,施壓日本簽訂「廣場協定」,逼迫日元升值,開放金融市場,改革金融體制。該協議重擊日本經濟的元氣,日本此後進入「失去的30年」。同一時期,為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美國採取包括啟動「301」調查、通過多邊協定為雙邊談判製造籌碼、威脅將日本列為不公平貿易國、加徵報復性關稅等手段,逼迫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半導體企業幾乎完全退出全球競爭,市場份額由50%跌至10%。在美國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國半導體企業趁機搶佔市場。到了2021年,美國又向來自台灣、韓國、日本等地的晶片企業「勒索」機密資料,維持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主導權。

2013年,美國動用《反海外腐敗法》,逮捕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並誘使其簽訂認罪協議,據此套取更多對阿爾斯通公司不利的證據和資訊。到2014年,為了向阿爾斯通施壓,美國當局至少又逮捕三名皮耶魯齊的前同事,以「經濟人質」作為談判籌碼。在各方遊說和施壓下,2015年,阿爾斯通公司不得不接受美國通用電氣的收購要求。《經濟學人》就此指出,美國司法部的調查扭曲了阿爾斯通出售資產的流程,為潛在的美國買家創造了優勢。自此,阿爾斯通公司從世界500強行列中徹底消失。

此外,美國還濫用科技霸權開展無差別監聽竊密。包括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法國多任總統在內的盟國領導人,無不在其監聽範圍之內。「稜鏡門」、「髒盒」、「怒角計畫」、「電幕行動」等美國網路監控和攻擊事件,印證了美國的盟友夥伴都遭美國的嚴密監控。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對歐洲趁火打劫,令盟友們忍無可忍。據國際天然氣進口商組織的資料,2021年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僅有三分之一出口到歐洲,2022年歐洲LNG價格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美國70%LNG出口到歐洲,而對歐出口價格逾國內售價的四倍。一艘LNG船在美國的裝船成本約6,000萬美元,到了歐洲價格高達2.75億美元。法國BFM電視台稱,拜登採取了一系列補貼美國電動車等製造業的措施,目的是爭奪製造業和搶佔國際市場。此外,美國藉烏克蘭危機迫使德國購買35架F-35戰機,使德國減少對德法合作的歐洲未來空戰系統(SCAF)的投資。報導還稱,歐洲擔心未來美國經濟霸權因烏克蘭戰爭而增強。

三、對美國霸權去風險化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尼克森政府財政部長康納利曾得意洋洋卻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美元霸權的真相。儘管世界仍未擺脫美元霸權,國際結算和國際儲備依然以美元為主,但深受美元霸權之害的各國已看到風險並掀起了「去美元化」浪潮。2023年4月,印度外交部宣佈,印度和馬來西亞已同意用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作為美國重要的「印太戰略夥伴」,印度此舉無疑是對美元在全球霸權地位的一次「釜底抽薪」。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在美國「後院」的拉美,還是美國打壓的俄羅斯和伊朗,或是中東能源大國以及希望打造區域合作發展典範的東盟各國,甚至歐洲國家的能源巨頭公司,紛紛公佈計畫或採取行動,尋求用非美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

隨著多國開始「去美元化」,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進一步提高。2023年3月28日,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與中海油公司完成一筆LNG交易。這是中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LNG採購交易。俄羅斯、伊朗、阿聯酋、沙特、委內瑞拉、土耳其、印尼……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在貿易結算或投資中轉向使用人民幣。用中國經濟學家陳文玲的話來說,去美元化進程一旦開始就不可逆轉。除非美國放棄霸權霸道霸凌,按照國際規則辦事,解決美國的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和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起正向作用,否則美元的主導地位將難以保持下去。

與此同時,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科技霸權,中國也在尋求去風險化。近年來,中國努力減少對美科技依賴、加快科技自主創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增強抵禦經濟風險的綜合能力。2022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達30,870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30,000億元人民幣大關,比上年增長10.4%。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即研發經費與GDP之比)達到2.55%,比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繼續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總之,當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美國霸權才是世界最大的風險,並有能力開啟對美國霸權的去風險化後,美國霸權霸道霸凌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2023年5月19日初稿於滬上「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