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博弈的一個面向
中美外交博弈的一個面向
5月18-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並主持峰會。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應邀與會。「這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的主場外交活動,也是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在中國同中亞國家的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如是說。
《中沙伊聯合聲明》發布後,無論是在宗教派系、種族乃至政治互信方面,伊斯蘭世界都快速地進入了全面整合狀態;作為美國插入中東的楔子,儘管以色列火力強大,但終究陷入了以伊朗為首,包括阿拉伯世界所組成的一個二十餘國聯軍包圍。美國哪會甘心失敗,對中國的敵意更是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焦慮,除了對華開打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外,近期更積極利用台灣以及與日、韓、菲三國的雙邊同盟關係,強化第一島鏈的包圍圈,並在東海、台海和南海不斷製造爭端,企圖拱火亞洲版的烏克蘭戰爭,扼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此外,為了想方設法削弱中國的影響力,恢復對中東地區的控制力,對中國周邊地區和友好國家,不是積極拉攏,就是設法顛覆。中亞地區既是歐亞大陸的核心,更是中國一帶一路的起點與必經之地,故而美國滿血回歸之心始終不死。
只有混亂、暴動與戰爭,才能為美國軍工資本集團提供最大利益;中國強調互利共贏、融合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兩者的價值觀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當中,它已然發動並支持大大小小數十次的戰爭與顏色革命。沙伊和解後,一些對中、俄友好的國家,紛紛出現了顛覆其政權的群眾運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類群眾運動背後的境內外勢力,不無有效拖垮、制衡並包圍中國意圖。
一、此起彼伏的內部動亂
1.土耳其 5月10日,據土耳其媒體的報導,土耳其內政部長索伊盧指出:西方媒體為落實「美國的計畫」,正在運用各種方式操縱土耳其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扶持親美候選人凱末爾,要推翻不夷節制的總統艾爾多安。早在2016年,美西方就曾支持土耳其反對派人士居倫,搞起所謂「居倫運動」,還發動了一場未遂政變,目的就是要推翻艾爾多安政權。
這次如果美西方扶持的凱末爾一旦當選,必將全面聽命美國,執行與艾爾多安完全不同的內外政策。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的交匯處,又係北約成員國之一,在美、俄與東西方角逐的過程中,發揮著平衡緩衝作用;一旦政局為華府操縱,一如日本、韓國和菲律賓,那麼,國際局勢將會瞬間發生巨大的不確定性。
2.塞爾維亞 早先美西方以政治經濟的全面封鎖為由,脅迫塞爾維亞必須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必須一起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總統武契奇雖然頂住了壓力,但國內動盪始終不斷。5月3-4日,塞爾維亞連續出現兩起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20多人受傷。此後這一事件就從控槍問題引發了一連串的政治事件。8日,在首都貝爾格萊德和第二大城市諾維薩德,數萬民眾舉行「靜默遊行」,示威者除了提出控槍訴求外,還要求即刻叫停媒體對暴力內容的宣揚,解雇教育部長魯日奇、內政部長加希奇以及安全情報局局長武林,並呼籲國民議會召開緊急會議、追究政府責任的,同時對國家安全形勢進行評估,以確保類似慘劇不再發生。示威者聲言:如果不答應要求,將會採取進一步的抗議行動。 塞爾維亞是南斯拉夫聯盟的最後繼承者,一直都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後快。武契奇一直堅守著塞爾維亞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原則。一旦他失去政權,塞爾維亞這盞與中俄友好的歐洲明燈就要熄滅了。
3.巴基斯坦 身為反對黨領袖的前總理伊姆蘭汗多次組織示威活動,抨擊腐敗和政治迫害而遭到政府的打壓,導致巴基斯坦社會陷入持續的混亂。5月9日,伊姆蘭汗在參加涉嫌煽動叛亂案聽證會後被捕,隨後引發其支持者的示威遊行。抗議活動受到某些勢力的利用,和平示威逐漸演變成暴力打砸,甚至還出現了反對軍隊的口號。在愈演愈烈的抗議活動下,一些暴徒衝進米安瓦里的空軍基地,點火燒毀了一架停放在基地門口的中國產殲-6戰機。
巴基斯坦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不是盟友卻勝似盟友、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友好國家,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正處於關鍵階段,雙方在軍事外交領域的合作也越來越深入。在當前中美關係處於十分敏感、複雜、對立的狀態下,如果一些別有用心者或國外勢力利用這一事件,使中巴關係出現重大轉折如菲律賓一樣,必然對中國的戰略安全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二、空中樓閣的鐵路網計畫
為了抵銷沙伊和解後的影響,並找回自身「在中東失去的影響力」,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國務卿布林肯先後出訪沙特。據美媒的報導:5月14日,美國、沙特、阿聯酋和印度四國的國家安全顧問,討論一項重大聯合基礎設施項目,這個名為「巨型鐵路網計畫」項目的內容,主要是藉鐵路網路將黎凡特和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連成一氣,並通過海灣港口與印度銜接,預計將成為「21世紀單條最大的鐵路工程」。
美國國內的鐵路交通都已經是年久失修,肇事頻傳了,這會兒又怎麼有力量為中東造鐵路網啦?事實上,這樣做不過是想藉修鐵路建設進行經濟和政治捆綁與訛詐而已。更有甚者,美國不甘心在中東的失敗,乃利用其軍事、情報、資本和輿論等方面的手段,進行滲透、破壞甚至威脅相關王室的安全。
中亞五國總面積400.8萬平方公里,地處俄羅斯、中國、阿富汗、伊朗和裡海之間,是整個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該地區的政治走向直接關係著中、俄、美三國在亞歐大陸的影響力。自阿富汗撤軍後,美國勢力被迫離開中亞地區;但俄烏戰爭爆發後,俄國對此一地區的影響力逐漸減弱,美國則無時無刻的想再佔有一席之地。
一、美國的積極經營 早在2022年初,美國就已經為重返中亞而動作頻頻。2月28日,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哈薩克斯坦,並參加了中亞五國加美國的C5+1部長級會議;會後並表示:哈薩克斯坦在解決世界問題上具有特殊地位,美方支持托卡耶夫總統的大膽改革,特別是在保護人權、消除腐敗和總統任期方面的措施。3月1日,中亞五國與美國又以視頻方式舉行了C5+1外長會談,在這次會談上除了討論烏克蘭問題外,布林肯還提出了美國軍事基地或中轉基地,返回中亞地區的可能性,意圖十分明顯。隨著西出東進戰略的調整,美國又計畫重返中亞,以牽制中俄兩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4月11日,負責美國民事安全、民主和人權的副國務卿澤雅訪問哈薩克斯坦,兩國舉行了關於人權和民主改革的高級別對話,並討論了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框架下的合作、宗教自由、哈薩克斯坦的政治改革、保護弱勢群體的權利、打擊人口販運等議題。澤雅稱美方支持托卡耶夫總統的政治和經濟改革進程,美方今後願意繼續對哈國的民主化進程提供支持。25日,美國財政部負責恐怖主義融資和金融犯罪的助理部長羅森伯格飛抵哈薩克斯坦,以哈薩克斯坦幫助俄羅斯平行進口為名,威脅要「摧毀」曾協助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的該國銀行和公司。
羅森伯格離開後,哈薩克斯坦對俄的態度立即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宣佈大幅提高哈俄兩國平行進口門檻,實際上是等於關閉了兩國間的貿易渠道。5月4日,哈薩克斯坦國有鐵路運營商宣佈,8日起禁止向俄羅斯塔曼港運輸石油產品。
羅森伯格何許人也?身為美國國防部中國戰略工作小組成員,迫使各國禁用華為5G的計畫,最早就是出自此人之手。
去(2022)年5月11-16日,美國中央軍司令先後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進行軍事訪問。同年8月10-20日,再與上述四國、巴基斯坦與蒙古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美國以對中亞國家實施制裁相威脅,並試圖切斷哈薩克斯坦等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關係,同時美軍也在為重返這一地區積極準備;這些舉措表面是針對俄羅斯,真正的目的是在圍堵中國。一旦哈薩克斯坦受到美國威脅而屈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發展將受到重大阻礙。中亞的安全穩定及政治走向,關係著中國西部核心區和亞歐大戰略的整體安全。
近期美國正藉由攪動菲律賓在南海,韓國和日本在朝鮮半島與東海,蔡英文當局在台海,印度在南亞和印度洋等多個地區牽制中國,當下又在中亞和巴基斯坦,以軟硬兩手策略與支持反對派的方式,企圖構建起一個環中國周邊的包圍圈,中國的周邊可說是險象環生。
二、亮眼的中國建設 蘇聯解體後中亞地區一直受到俄羅斯的深刻主導,但在過去二十餘年裡,中國與中亞國家在經濟、能源、安全與基礎建設上,形成了深度融合。
1.基建設施惠及各國:中國在烏茲別克斯坦,建造了中亞最長的「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徹底改變了上千萬人的出行方式。當地人稱讚「中國建設者奮戰900天,成就了火車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蹟」。
哈薩克斯坦北部阿克莫拉州風電項目一期30台150兆瓦發電機組,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發電,讓清潔能源造福千家萬戶。
吉爾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二期已竣工,這個由中企承建的項目對改善道路交通,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中哈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吉烏公路、中烏鵬盛工業園、中塔烏公路等互利共贏的合作項目,也都在持續推進中。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助於改善民生、推動貿易,進而促進各國家間物聯網的互聯互通。
2.中歐班列的快速增長:中歐班列被稱為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2011年成功開行首列,迄今已達6.5萬列。2021年,過境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數量同比增長24%。僅2022年,中歐班列就開行了1.6萬列,發送160萬個集裝箱,為國際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暢通提供了有力支撐。
越來越多中亞國家的城市,既是中歐班列的「中點」又是「終點」。今年前三個月,由浙江義烏始發的「義新歐」線中歐班列去程班列,數量和發送集裝箱最多的就是中亞五國。其所運輸的商品種類從最初的小商品,擴展到現在的汽車配件、機械設備和五金建材等。
建交31年來,中國同中亞五國貿易額增長一百多倍。2022年,中國從中亞國家進口農產品、能源產品、礦產品同比增長均超過50%,對中亞國家出口機電產品同比增長42%;雙方貿易額達到創歷史新高的702億美元。1-3月,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同比增長22%;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50億美元。
中國-中亞峰會在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舉行;我們深信峰會必將有助各方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在發揮跨境鐵路優勢前提下促進各個國家間的合作,並徹底摧毀美國要圍堵中國的意圖。
5月17日下午到18日晚間,習近平主席分別與中亞五國元首會晤;之後,並在第一個呈現全方位盛唐風格的國家園林式公園「芙蓉園」中,以傳統文化之禮歡迎遠道而來的貴賓。
習近平在會議中向國際社會,完整、集中、全面又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對中亞地區的外交政策;隨後,五國元首發言。會議期間,六國達成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等六份雙、多邊文件,簽署了一百餘份包含各領域的合作協議;習近平還發表了《攜手建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有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講話。主要的內涵有以下三大方面:
1.「四個堅持」:習近平主席期許六國,務必要做到:堅持守望相助、堅持共同發展、堅持普遍安全、堅持世代有好。
2.「八點建議」:世界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繁榮、和諧與聯通的中亞;民族衝突、宗教紛爭與文化隔閡,都不是中亞地區的旋律,團結、包容、和睦才是中亞文化的主要追求。那麼,未來要建設一個怎樣的中亞?面對中亞國家的發展問題,中國提出了八點建議作為完整規劃的藍圖:1.加強機制建設;2.拓展貿易關係;3.深化互聯互通;4.維護地區和平;5.擴大能源合作;6.推進綠色創新;7.提升發展能力;8.加強文明對話。
藉由這些建議,我們可以清楚瞭解到,中國對中亞地區安全認知的用心與態度。任何人都無權在中亞製造對立,更不允許自其中謀取政治利益;這裡只有和諧共處與融合發展。
3.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演講中一再表明,深化中國-中亞合作,是當代中國領導人著眼於未來、順應世界大勢、符合人民期待,所做出的戰略抉擇。 2022年1月25日,在中國-中亞建交30週年視頻峰會上,雙方宣佈同意打造命運共同體,使彼此的關係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並開啟了一個相互發展的新時代。在這個基礎上,雙方為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做好謀劃,不斷進行戰略對接、政策協調,並積極推進各項領域的務實合作。而在這次峰會中,在中國-中亞各國成為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中國尤其期許自身,要與各國群策群力、共商共建,在中國-中亞機制的平台上,努力推進六國間的深入合作與發展,強化地區的安全與和平。
會後,各國簽署了《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並共同會見記者。習近平代表與會者宣布:以主辦這次峰會為契機,正式成立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每兩年在中國、中亞國家間輪流主辦一次。為了彰顯同舟共濟的心懷,六國元首共同種下來自中亞的石榴樹(石榴樹花是西安市花),象徵中國與中亞國家像石榴種子一樣的緊密團結。
十年來,習近平先後七次到訪中亞各國。通過多重的互動推動中國-中亞國家間的關係,從睦鄰友好到戰略夥伴的共建,代表了雙方互動有著飛躍式跨越。此次峰會,堪稱「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是情誼真摯猶如兄弟般的相會。彼此會見時,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稱習主席好兄弟,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則稱習主席為「親愛的兄長」;而習主席尤其不忘為5月17日生日的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貼心的致上:「今天是你70歲生日,祝你生日快樂」的祝福。
此次中國-中亞峰會,代表的不但是中國與中亞兄弟國家的一場盛宴,更是絲路再起、精神煥發與重整的一場盛會;兄弟齊心,其力段金,共同努力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社論
美債違約風險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島政情
原鄉人的故事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