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的挫敗在美國政界、軍界和民間都投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但美國各界普遍沒有認識到美國不正義濫用武力的錯誤,於是大多數時候迴避提及韓戰。1959-1975年的越戰在1982年有了紀念碑,然而1950-1953年的韓戰雖然早於越戰,卻直到1995年才有紀念碑以及驚恐失措的士兵雕塑像群。
美軍主導的聯合國軍在韓戰的失敗是美國各界那時候難以解釋的事情。以物質力量而言,1950年中國大陸工業和農業產值不到美國的4%,鋼鐵產量僅約美國的1%。美國軍事工業技術水準更是各方面都遙遙領先。美軍即使步兵師也有編制內的坦克,然而最初進入朝半島的志願軍六個軍卻完全沒有坦克。在部隊機動和後勤運輸的汽車數量方面,美軍是志願軍的百倍以上。除了戰事中期之後的「米格走廊」以外,美軍享有絕對制空。那時的美國海軍大於全世界其他國家海軍的總和,何況「其他國家」還包括了美國的同盟者。那時除了美國陣營,沒有別的國家擁有航母。但是,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最終被志願軍從鴨綠江岸驅趕回到38度線附近。
中國大陸高層在韓戰停火之後總結中國軍隊的特點是「氣多鋼少」,美軍則是「鋼多氣少」。前述的「鋼」是物質力量,「氣」則是精神力量。解放軍的精神力量並不是法國福煦元帥提倡的那種神秘主義式的不講究戰術和戰法的愚勇,而是以靈活有效的戰術、戰法為基礎的智勇。志願軍即使在物質力量明顯不利的情況,仍然有韌性進行長時間堅定的戰鬥,而且在必要時不惜犧牲小我來換取大我的成功。在戰役和戰爭全局的層面,志願軍精神力量的優勢,就是比對手更高明的戰役和全局戰略的部署和執行。
美國越戰戰敗之後,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校對於美陸軍在二戰的表現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研究者發現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時候,美軍即使步兵、炮兵、坦克對德軍佔有三倍或更大一些的優勢,大多數戰例仍是美軍戰敗。另外,稍知二戰戰史的人都知道,太平洋的海戰其實就是艦載航空力量的對決。
所以,從二戰時代起,空中力量是美軍物質力量的絕對前提,現在則是航太空力量。但必須注意的是,美軍海基航太力量不只是艦載機,還要包括水面艦和潛艦搭載的飛彈。若是航太力量不佔有巨大優勢,美軍要打贏只有碰運氣。在某些戰場,即便美軍擁有壓倒式的航太優勢和地面火力優勢,美軍也打不贏,如阿富汗、伊拉克。
在東風-17、東風-21D、東風-26B、長劍-100等飛彈,還有殲-20隱身戰鬥機等武器系統批量服役之後,美軍在第一島鏈已經待不下去。駐琉球的美海軍陸戰隊後撤到關島,但關島也不是安穩的基地,儘管美國正在加強關島的反飛彈力量。
美軍現在面臨冷戰之後從來沒有遭遇的情況:競爭對手擁有性能超過美軍的航太武器,也就是已經公開的東風-17高超音速武器、055驅逐艦搭載的不明型號的高超音速武器。中國大陸的空對空飛彈研究院發表了一種用於維修高超音速武器的耐濕氣、耐鹽分、抗黴菌的密封材料在航母通過測試。這種材料在航母通過測試,意味著解放軍的航母艦載機將會具備搭載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美軍現有的任何反飛彈系統對於高超音速武器的攔截成功率都是幾乎無用的。如果陸基的轟-6系列轟炸機也能搭載那些武器,即使美軍水面艦隻位置在第二島鏈之外數百公里甚至一千公里仍然會受到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脅。
美第七艦隊司令宣稱台海沒有散兵坑,比喻解放軍海軍艦隻將會受到台方軍隊的攻船武器威脅。但是,第二島鏈以內同樣沒有散兵坑,美國海軍也會受到大陸攻船武器的威脅,以至於很難對台灣軍隊進行支援或者海運物資。這還沒考慮台灣軍隊的攻船武器怎麼在解放軍大量的無人機、巡弋飛彈等武器的威脅之下生存和戰鬥。美國方面於是出餿主意,要在台灣囤積大量軍備,把台灣變成大武器庫。事實上卻有可能是美國先賺軍火錢,屆時拋棄台獨,任其自生自滅。
在工業產能方面,美國軍工企業現在甚至不能足額補充烏克蘭軍隊的彈藥消耗量。俄羅斯的GDP只和廣東省差不多,烏克蘭消耗的彈藥已經這麼大。中國大陸的工業產能遠大於俄羅斯,美國軍工產能缺口將會更大。美軍甚至有可能變成「鋼少,所以氣更少」。美國的「鋼多」有數量優勢和技術優勢兩大維度,但是在面對中國大陸時美國難以保障數量優勢。在美國原本自命領先世界的高超音速武器、電磁彈射技術(福建號航母)、忠誠僚機(殲-20率領3架攻擊-11無人機)等先進技術方面,中國大陸都追平甚至可能超過美國。美國海軍驅逐艦以上的作戰艦隻數量仍比解放軍海軍多,但是美軍大多數艦隻船體結構老化、雷達技術陳舊,而且解放軍海軍新艦隻服役速度快過美國海軍。中國大陸的太空站建設正在快速推進,美國重返月球的火箭卻出現故障,必須將發射時間從9月推遲到11月。美國航太體制的效率和工作嚴謹度似乎也不再明顯高於中國大陸。
美國焦慮之餘,提出幾個對策。一是要求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必須在2025年服役。二是計畫在美海軍艦隻部署戰術核武進行核訛詐。三是企圖在中南半島、南亞次大陸到中亞這一段弧形地帶煽動並支持某些替死鬼與中國大陸發生軍事衝突。
美國競爭行為的特點是:當美國依仗物質力量優勢攻擊了好幾次仍不能撼動對手的時候,美國就會氣餒。這將是未來10年中美競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
社論
中共廿大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
紀念創辦人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