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共廿大看中國的政治哲學與體制
從中共廿大看中國的政治哲學與體制
10月16-22日,中共在北京舉行廿大,正可藉此時機談談中國的政治哲學與體制。
中國古代認知,是天覆地載世間萬物。天最為大,天就是神。「天神」是統治世界的主宰。
1.「天人感應」與「菁英治國」
漢武帝時期的大儒董仲舒,就提出了「天人感應」理論。他認為「天」與「人」是會互相感應的。
國家的統治者,是「天子」,也就是「上天之子」。「天子」是代表「天」來統治國家。
如果國家治理的好,就會「天降祥瑞」;如果國家治理不好,就會「天降異端」,發生大旱、地震等災禍示警。
皇帝知道上天示警,就需要虛心檢討,甚至下「罪己詔」,向上天認錯,改正錯誤。
如果皇帝不知道認錯,又不願改正,就會遭到「天譴」,甚至上天會依循「五德終始說」的理論,另行選擇有德的人來改朝換代。
春秋時期,諸國林立,互相競爭。國家治理的不好,就會被治理好的鄰國併吞。各國為了追求富強,就必須網羅人才,以英才治國。
戰國齊宣王時,在國都臨淄,有著名的「稷下學宮」,天下英才薈萃於此,進行學術討論,廣泛交流治國之道。人才各覓其主,君主各攬其才。
「菁英治國」是在各國所盛行的治國理念。
君主受命於天。君主的工作,就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以「菁英治國」。治國目的在於「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同時,「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如果有民怨,「上天」會知道的。「上天」會警告並且處理不適任的君主。
上天,君主與人民,形成一個「三元均衡」關係。君主受命於天,要好好照顧人民,人民的喜樂與哀傷會上達天聽。所以君主行事,不可違逆天意。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君主的工作,就是要選拔任用「菁英」。即「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求賢若渴,是後世君主的楷模。而如何建立一個「菁英治國」的機制,是中國千年來極為重要的政治課題。
在漢朝,實行「察舉制」,有所謂「州舉茂才」與「郡舉孝廉」,就是由地方官員察舉與推薦有才幹(茂才)、與有品德(孝廉)的人為朝廷效力。
如曹操與朝廷的關係不錯,20歲就被舉為「孝廉」,成為「郎官」,進入了仕途。
「察舉制」有明顯弊端,形成後來所謂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出身寒門子弟,無法得到有力人士舉薦。門閥大族壟斷了仕進之途。
南北朝大分裂後,隋文帝統一天下,建立「科舉制度」。尋常百姓,只要好好讀書,經過科舉,就有了做官翻身的機會。
隋朝之後的中國歷代,拜科舉制度之賜,出了不少平民出身的「布衣卿相」。
到了唐朝,以詩賦取士。有文學天賦的書生,不論出身,只要詩寫得好,就有機會「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了。
唐朝因此,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朝代。
史書記載,唐太宗曾親臨闈場,見考生魚貫而入,非常高興的說:「今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矣。」換句話說,唐太宗很高興,天下菁英,都能為他所用了。
科舉制度延續了一千三百年,日益僵化。到了晚清,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完全無法對抗。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1905年,中國廢除了科舉。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百餘年,中國一直在追求現代化的道路上,進行艱辛的探索。
2.蘇聯與近代中國革命
清末民初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於傳統中國政治體制完全失去信心,努力向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學習「先進體制」。
大批中國知識分子到日本與歐美留學。親美親日,成了社會主流。到1919年,一戰結束。在「巴黎和會」中,英美法等國議決要把一戰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移轉給日本,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爆發了「五四運動」,影響深遠。
巴黎和會的決議,是英法美日等國對中國的羞辱。一些中國知識分子眼光轉向,認為革命剛剛成功的蘇俄才是「中國革命」的楷模。
北大教授陳獨秀、李大釗,引進了主導蘇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他們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召開了中共「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一大)。
「一大」先在上海召開,後來為了避免特務追捕,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船上完成了會議。這條船叫做「紅船」,現在是嘉興南湖的熱門觀光景點。
1921年召開「一大」,全國黨員只有58人,與會代表12人。百年後,今天的「廿大」,全國黨員九千萬,與會的黨代表2,296人。
從「一大」到「廿大」,中國共產黨的成就斐然,變化巨大。
蔣介石時期,稱呼中共「共匪」,是對中共的污衊;也使得台灣民眾對中共產生嚴重的錯誤認知。
早期中國共產黨員,都是具有濃厚理想主義色彩的知識分子。當時也只有知識分子才可能去研讀深奧難懂的「馬列主義」著作。
中國共產黨「一大」的12位代表,都是國內各地區的知識菁英。
國民黨領袖孫中山,在當時,也受到了共產主義思想的衝擊。孫中山晚年,主張「中國革命,當以俄國為師」,並且說「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
1923年1月,孫中山與蘇俄駐華代表越飛發表《孫越聯合宣言》,宣佈國民黨採取「聯俄容共,扶植工農」政策。同年8月,孫中山派蔣介石赴蘇聯考察蘇聯的「成功革命經驗」。
附帶說明,1917年俄國紅軍推翻了沙俄政權,成立了「蘇維埃俄國」,是為「蘇俄」。1922年底,「蘇俄」進化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為「蘇聯」。「蘇俄」與「蘇聯」是不同歷史階段的國家名稱。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國家名稱是「俄羅斯」。
蘇聯在當時,幫助國民黨完成中國的統一。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建議下,成立了黃埔軍校。蘇聯提供了各方面的協助,包含槍支、彈藥、教材、經費與顧問。
1925年10月,蔣介石把自己的獨子蔣經國,送往蘇聯學習,也標誌雙方的情誼友好。
1927年,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翻臉成仇,蔣經國因而滯留蘇聯,成了人質。直到西安事變決定了國共二次合作,蔣經國才得重返中國。
蔣經國在蘇聯12年,對於他的性格形成與治國理念,都有很大影響。他後來治理台灣,就有蘇聯共產黨的風範。
3.中國共產黨的崛起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知識分子為骨幹的革命政黨。共產黨早期的總書記,陳獨秀、瞿秋白、博古、張聞天,都是憂國憂民的、「單純的」知識分子。
中共開國十大元帥也是以知識分子為主。現將中共開國的十大軍事將領,簡介於下:
紅軍之父的朱德,在科舉府試中榜,雲南講武堂畢業,書法甚佳。葉劍英是廣東梅縣客家子弟,青年時曾赴南洋考察,後畢業於雲南講武堂。聶榮臻是留法的「勤工儉學」學生。葉劍英與聶榮臻都擔任過黃埔教官。聶榮臻後來負責原子彈與氫彈等的高科技國防發展計劃。
陳毅是留法的「勤工儉學」學生,三野司令員,是個詩人,後來擔任中國外交部長。
徐向前是黃埔一期生,林彪是黃埔四期生,都是出身於國民黨的「革命搖籃」。
羅榮桓是武昌中山大學畢業生。劉伯承為人正派,是留蘇的優秀軍事理論家。韓戰司令員彭德懷,是農民起義出身的宿將。
十大元帥中與「匪」字勉強掛上鉤的,大概只有拿著「三把菜刀」起義的「賀鬍子」賀龍了。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早年都是留法「勤工儉學」的知識分子。鄧小平還特別喜歡吃法國牛角麵包。
總之,中共打天下的人物,是那個時代的社會菁英。 否則,也不可能快速擊敗當時擁有執政權、手上資源豐富,又有美國大力支持的中國國民黨。
以達爾文「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理論來看,共產黨能夠擊潰國民黨,就代表「共產黨的總體競爭力比國民黨強」。共產黨因而贏得了「治理中國」的權力。
4.中國皇帝不能隨意「獨裁」
很多人認為,傳統中國政治體制,是一個「獨裁」體制,皇帝可以任意而為。
有兩本書駁斥這種論點,一本是國學大師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書中敘述中國歷史朝代都有君權與治權相互制衡的機制。
另一本是黃仁宇的名著《萬曆十五年》。書中提到,明神宗萬曆皇帝,有個心愛的鄭貴妃,鄭貴妃生皇子朱常洵。萬曆皇帝一直要立鄭貴妃為皇后,或是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遭到群臣反對。反對原因如下:第一、萬曆已經有皇后,不可隨意廢皇后再立鄭貴妃;第二、朱常洵有個哥哥朱常洛。朱常洛雖是另一宮女所生,但是既為長子,就應被立為太子。因此,朱常洵不得被立為太子。
面對群臣反對,萬曆皇帝毫無辦法。
萬曆皇帝,就以30年不上朝,作為抗議。皇帝30年不上朝,朝廷竟然還能運作,沒有崩垮,也足以說明,中國的「獨裁」體制,有其「自行運作」的機制。
皇權的制約,有來自於對「上天」的尊敬,有來自於「祖訓」,有來自於社會的儒家思想,有來自於朝廷大臣的「公議」。
5.今天中國的體制
第一、中共的治國體制,延續了中國幾千年「菁英治國」理念。國家幹部,必須經過嚴格的選拔與歷練,逐步升遷。不像美國或台灣,譁眾取寵,鼓噪民粹,就可贏得治國名器。
第二、中共的治國體制,沿用了西方的政黨政治,摒棄了中國傳統「家天下」的做法。中國現行體制,是「一黨專政」,但是會致力於吸收菁英入黨,實行「黨內民主」。
換句話說,中共的體制是由一群「專業政治菁英」治理國家。「專業政治菁英」治國,還要搭配健全的內控機制,避免腐敗與濫權。
第三、中共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一套體系。如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就必須具備至少治理過兩個省,或是直轄市的經驗。
習近平任總書記之前,曾擔任浙江與上海最高領導。胡錦濤任總書記之前曾擔任貴州與西藏最高領導。
中國一個省的體量,相當於歐洲一個中型國家。換句話說,要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就需要具備治理過,相當於歐洲兩個國家的經驗。
在中國,不可能出現,像美國川普這樣的一個商人,一夕之間就成為總統。也不可能出現,像拜登這樣近乎老年癡呆還能當總統。
今天中國的政治體制,延續了中國千年來「菁英治國」的理念;引入了現代西方的「政黨政治」;也因應中國的特殊國情,做了諸多調適。
6.結 論
近年來,中國國力突飛猛進,舉世矚目。
中國的崛起,沒有依靠殖民地手段,掠奪他國資源;也沒有依靠武力威脅,迫使他國屈服,以獲得巨大的額外收益。
中共建國之初,一窮二白,資源貧乏,人口眾多,民智未開,科技落後,封建包袱沉重。要治理好這樣的一個國家,十分艱難。
中國的崛起,完全是依靠自己腳踏實地,自立自強。
中國的快速崛起,直接威脅到美國的世界霸權。這幾年,美國對中國的反擊,幾乎是用盡手段、完全不顧自己的大國顏面。
中國能有今天的成就,代表中國的政治體制與中央的領導確實有其優越性。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承受了「百年國恥」,一直到今天,中國終能與西方列強,平起平坐。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為今天中共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具體成就,由衷的感到欣慰與自豪。◆
社論
中共廿大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
紀念創辦人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