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之二
今日美國之二
美國人或以為大家可以同心同德,恢復到1970年代及1980年代之樂觀、興盛時期。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想法。因為今日美國是一個鬥爭頻頻,意見紛紛,零亂散漫的國家。再加上族群間的爭議,人們互責攻擊。於是左派中還有更左派,而稱自己為左左自由派。右派則有「超右」派。人們各走極端,不可終日。個人主義發展到最高點。
在如此紛紛擾擾時分,政治人物利用時機,煽動人們不滿情緒,誘使人們相互走向對立,放棄往日與國會中同僚和氣研商,而只爭長短,再也沒有「尊重自由之心態」。當然也不再有與人平等之理念。今日的政治環境完全不同於昨日。
國會中兩黨議員在互相對立之時,只看到對方之缺點,然後就否定對方。黨爭已成常態,極端主義在國會中已是正常方式。國會的議員們也各依派別,組成「黑塊」(形容穿黑西裝之議員們)。在眾多議員之中,白人至上主義者也慢慢出現,整個國會組成者與前大不相同。
美國民粹主義激進分子不但多聲勢也日有增加。今在「恨文化」籠罩下,人們反移民、排外、反國際化、反智等意識型態相當普遍。為何人們會如此痛恨彼此。一個正常人應該如此深度痛恨他人嗎?「恨文化」真的存在嗎?這些問題說明了今天美國社會之不安與紊亂。一個課題是這「恨」究從何來。
人與動物對恨有著不同之出發點,一般來說,動物之有恨是其對另一動物天生敵意,主要是在生死鬥爭前之恨意,恨也就成為生存之工具。對人類而言,恨多來自念頭。也許與生存有關,也許沒有。只是單純的認為恨是必須的。恨帶來恨人、恨事、恨不同族群之想法。這種恨也可能就是「一種責任」。
今天人們與恨已融為一體,恨來自不同地方,也流向四溢。必然對非我族群予以惡言,將他喻為惡魔,而自己也因此有了信心,看不起其他族人。將「外人」視為打擊之對象,就此有了以惡制惡之想法。
今日美國「恨文化」當道。川普曾倡言「美國將強大」(MAGA),文句響亮,成為川之頭號宣傳口語。然而與其對手而言,這一詞句具有挑戰性,不可取。同樣一個詞句出現不同的反應,正是今日美國社會現象之寫照。
有些右派分子的目標就是打擊猶太人,於是美國就有些猶太人考慮移民歐洲,以策安全。是什麼原因?原因很簡單,就是當今「白人至上主義者」威脅所至,「白人至上主義者」的核心思想就成為「族群威脅」觀念主體。
白人社會在早年流行一手冊,名為「錫安長老議定者,本手冊認為猶太人控制世事。」這歪說未得證實,然而確實令這些人的聲音四散。換句話說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運動不再,然而陰影仍時有所顯。根據「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之報告,2016年較2015年犯案數據多20%。
川普之反猶視情況而定,如他最好朋友之一就是以色列前總理內坦雅胡。
今日舉目所見,美國社會思想分裂,行為偏激。有極右者,必有極左者,他們均自認為最客觀最正派。然而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美國今日已進入社會分歧的境域,局面只會更嚴竣。恨已成為人們不可避免之陰影。人們無法除掉恨,也只好與恨「和平共存」了。
面對當今社會強烈分歧時候,要想再回到圓融時代,就是再過幾十年恐也不易達到。恨文化之點火者就是川普,他的「自我高傲」成為他自以為是之主因,當《經濟學人》記者萊辛頓(Lexington)問他,為何有這麼多追隨者,川普得意地回答,「沒什麼,就是這樣子。事實是,川普就是那位恨文化播種者。
恨文化的另一個肇致者,就是3K黨,該黨成立於1865年田納西州之普瓦斯基(Pulaski),正是南方總司令李將軍(Robert Lee)戰敗投降之時。六位南軍軍官成立3K黨(Ku Klux Klan, KKK, or the Klan),這名字來自希臘文(ring)。他們自製白色長袍,其首領自封「大祭司」,個個頭戴尖帽、白布掩臉,鎮嚇非裔。
政府曾在1870年前後三度立法解散3K黨,只是公文一紙,毫無成效。事實是3K分布南方各地,他們不但攻擊非裔,也攻擊移民,主要針對猶太人、天主教徒。他們堅信這些移民就是國際共產主義之先鋒。
二戰之前,白人至上者與德關係密切,曾經在1939年2月於紐約麥迪遜廣場召開兩萬人大會,會中並高呼“Hail Hitler”(希特勒萬歲)。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親德風才漸消失。到了1950年代麥加錫主義橫掃美國親共潮流。至此,共產主義已成美國人之公敵,再也無法立足發展。
到了1950年代,黑白問題在南方仍嚴重萬分,至1960年代仍未見起色,阿拉巴馬州長華萊士(Geurge Wallace)公然聲稱「永久隔離」,白人稱他為民族救星。
這一黑白歧視問題到1995年發生突變,那是因為一名麥克維(Timothy James McVeigh)者居然開了飛機轟炸奧克拉荷馬市,大眾均感這太過了。克林頓痛責,並疾呼「……在死亡威脅下,我們應該尊重生命」。
老布希登基後(曾是步槍協會,NRA之會員),也聲稱這種犯罪殺人是「邪惡的」,然而這一歪風卻不易斷根,不定何時又再發生。人們的呼聲引起對槍枝控管的注意。
美國極端右派之一大特點是一定要配槍。他們各有宗旨,各有方式,是一群一群的帶槍之徒,如「守誓者」就大量吸收警員或工兵。「布加洛男孩」(Boogaloo Bois)偏好吸收與法界有關者。驕傲男孩,則多為街頭浪子「人民權利」亦與法界有關。他們雖均為右派,各有宗旨,且多與川普有關。
「人民權利」偏向聚會,他們堅信人民有權使用公有土地。是以在公有土地上就可放養牛隻,號稱「山艾樹」(Sagebrush)的這些人反對「新工地使用法」,2014年執法人員沒收牛隻引起大爭議。許多人都同情此派,並且全力支持群眾反抗。他們之中並有人參加2021年1月6日攻擊國會。並且堅信政府就是「侵略者」,他們多有武裝配備,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一個是「專業傭兵」。問題在真要作戰,這些傭兵能上戰場嗎?事實是政府對此一再禁止,然而仍有不少傭兵。芝加哥大學政治研究所曾公佈保守派中38%人員宣稱也許有一天真會與政府作戰。
極右派人員利用Covid-19疫情,認為政府強迫人們戴口罩就是剝奪自由。
一般而言,右派社團之所以成立均各有一番道理,如「守誓者」(Oath Keepers)及「3%」(Three Percent)分別於2008年及2009年成立。他們之中就有多人參加1月6日之國會暴行。1月6日暴行對右派激進分子而言,意義重大,有關單位逮捕嫌犯達226,其中有些還被判坐牢。
整體右派人員日有增加,根據IREMR之2022年8月報告,在全美聯邦及州議會共和黨員中約有22%與右派激進組織有關係。2022年6月自稱「愛國前線」部分會員在愛達荷州被捕,罪名是圖謀攻擊以同性戀變性者等團體集會之場所,他們堅信這樣作是對的,因為小學教科書就以父母為主,他們這樣作就是為了維護以家庭父母為主之價值觀念。
同樣是以右派「西方領先」為名,擔心美國未來可能有缺水現象。有些右傾,甚至也有左傾者對環境特別注重,而就是「環境主義」。他們認為與政府好言無用,將來內戰難免,也許一場內戰可以解決好多問題。
「人民權利」在丹佛總部經常討論與環境有關問題,更關心農業生產問題,因為他們準備打內戰時必需解決之糧食問題,正所謂「大軍出發,糧草先行」。
今日美國社會風氣十分崇尚自由,言論及行動以完全自由為準。因此各人均有一把號,專精獨奏,再也無能合奏一曲好音樂,這是事實,隨著此一風潮,人們也有志必伸。派別眾多,各抒其志。事實是今日美國已是一個不再聯合之國了。人們面對的是一個紊亂無章的超級強權。每個人的心中仍盼望這一事實將永恆存在,然而當前美國人的目的應該是如何整理已見分歧之社會,以及已現裂痕之民主機制。
有專家認為美國也許應專心作好各人應作之工作,即或有困難,也應該去除當前之社會亂象,名記者史塔羅蘋其大作「美國之後」中力言美國人應記得當前面對之困境,決心來整治已有問題的國家。
一個言論完全自由,無拘無束的行為可能為社會製造困境。也許人們應該作一反省,是否完全自由才是治國之道。美國社會雖然已走在夕陽照射的路途上,仍然可以毅然努力回到康莊大道上。◆
社論
中共廿大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
紀念創辦人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