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漏氣 國民黨解氣

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評析

耿榮水
(資深政治評論家)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牽動台灣2024年大選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於去(2022)年11月26日完成投票,因故延期的嘉義市長選舉,也在12月18日舉行,總計全台22縣市長改選,國民黨贏得14席,民進黨5席,民眾黨1席,無黨籍2席,其中最重要的6席直轄市,國民黨取得4席,民進黨只保有2席,國民黨可謂大勝,民進黨慘敗。這樣的結果如參照這三年來台灣政壇的情勢與氣氛而言,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是徹底漏氣,憋屈幾年的國民黨終告解氣,初試啼聲的民眾黨則是吐了一口怨氣。
民進黨中央執政不得人心

說民進黨徹底漏氣是有所本的,不僅較現在地方執政的七席縣市少了兩席,而且丟掉的是一席直轄市桃園市、兩席重要縣市的新竹市與基隆市,只換來微不足道的離島澎湖縣,堪稱得不償失,尤其長期執政的屏東縣還差點翻了盤,只小贏一萬多票而已,原本民調看好的台南市,也贏不到五萬票。

若與過去幾次地方選舉相較,此次民進黨也創下自1986年建黨以來最慘紀錄,上次最不堪的紀錄是1993年的六席縣市長,當時雖還包括有高雄市、台北縣和台南縣三大縣市,但黨主席許信良仍因結果不符理想而辭職,民進黨也從此立下敗選即辭黨主席的慣例。

選後民進黨內一片撻伐與檢討聲,身兼檢討小組主席的卸任桃園市長鄭文燦,雖接連開了三次會議,似乎仍不得要領,輿論說是要抓敗選戰犯,卻也遮遮掩掩,不了了之。實則在筆者看來,此次民進黨慘敗,主要在三年來中央施政跌跌撞撞,毫無章法,不得人心所致,尤其長期執政以來的傲慢心態與怠疏於民怨,更令選民反感,最大戰犯其實就是蔡英文自己,她的「傲」與「疏」心態若選後仍不思改正,勢必會如骨牌倒下般,一路輸到2024年大選。

民進黨中央施政不得民心,可從三個較大的面向來加以檢討:

其一是三年來對疫情管控不力,未能長保優勢,在前一年尚能維持國際前段班良好佳績和聲譽,當時的衛福部長陳時中甚至發出豪語「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其自滿狂妄心態暴露無遺。到了去年中期後疫情失控,尤其疫苗的採購與供應出了問題,不僅需要美、日大國贈送,連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等小國也捐助施惠於蔡政府,以致堂堂已步入開發地區之林的台灣,竟也淪為「疫苗乞丐」,令多數台灣人情何以堪?陳時中所謂提前部署之說,更是不攻自破,傳為笑柄。

民怨尚不止此。在疫苗短缺之際,衛福部門竟想方設法阻止工商界和民間如慈濟、永齡基金會、佛光山等採購或捐贈疫苗,心態十分可議,後來才驚爆原來是為掩護特定生技醫療廠家--高端疫苗的上市才出此下策,其中涉及採購合約與權錢交易勾結弊端,可說是疑點重重,亦難掩瓜田李下之嫌,執政當局自然不免普遍為社會詬病和猜疑,最後累積諸多不滿情緒反映到選票上,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再者,疫情嚴重影響庶民經濟生活,表面上景氣仍維持GDP成長3%左右不錯的榮景,百工百業卻是發展不平衡,高科技電子產業一枝獨秀,影響有限,餐飲、旅遊、觀光等多數中小企業、服務業則苦撐待變,底層升斗小民普遍生活艱困,難以為濟,幾乎都在靠吃老本度日,則選民將怨嘆與無助發洩到執政者身上,也是極其自然之事。

「抗中保台」牌嚴重失靈

其二是平時中央大唱高調的政見,無法落實到現實生活。一向被民進黨視為選票萬靈丹的「抗中保台」牌,在此次選舉中嚴重失靈,甚至還發生反作用。主要是在歷經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高調訪台,中共進行封島軍演衝擊後,一般社會大眾猛然驚覺,原來政府面對對岸武力威脅之際也是束手無策,所謂「抗中保台」之說根本是一場騙局,平時政府大內宣的結合民主價值理念相同國家的外交策略,也是不切實際,禁不起現實考驗,人民的不安全感普遍提升,不願在兵凶戰危陰影下生活的中間選民的態度,也經由選票表達出來。

今年2月爆發的烏克蘭戰爭,表面與台灣無關,卻因美國的壓力與台灣內部多年的國防政策,使得延長兵役一事成為熱門議題,反對此議的國民黨等在野人士適時提出「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有感口號,讓年輕一代重新思考是否還要繼續支持民進黨,終至造成年輕選票的大幅流失。

一般估計,此次民進黨在全台各縣市得票總和與2020年蔡英文的817萬票,差距竟達350萬票之多,除了投票率低至60%以下之外,主要就在於流失了中間選民與年輕人的票源之故。

其三是投票前三個月引發的林智堅論文抄襲風波,不但重創林智堅的個人形象與政治前途,更因民進黨的危機處置失當而造成選民的普遍不滿,終而以選票教訓民進黨。此其中涉及到此次民進黨提名制度的嚴重缺失,也與蔡英文權力傲慢的心態有關。

原先林智堅在爆發論文抄襲事件之初,若能在中華大學撤銷其碩士學位之際,迅予承認錯誤,並向社會道歉,改提名其他適合人選,或可立即停損,如此可將傷害減至最低,甚至當台大也再度撤銷其國發所碩士學位之際,若處理得宜,快刀斬亂麻,也還可亡羊補牢,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民進黨不思此圖,竟然硬拗到底,一路護航,甚至「全黨挺一人」,是非不分,置學術倫理於不顧,等於與全台知識分子為敵,其權力傲慢與道德無底線心態,令人無語。

蔡英文沒收初選後遺症

民進黨此次在提名制度上,一改往昔作法,基本沒收初選制度,賦予黨主席蔡英文徵召之權,造成諸多後遺症與無可彌補的損失。若仍維持初選,林智堅或不可能越區跑到桃園去參選,後來也不致發生鄭寶清違紀脫黨競選之事,甚至也可能不致於爆發論文抄襲風波,因有各種跡象顯示,由於林智堅指定副市長沈慧虹接班參選,經蔡英文認可,乃引起新竹市民進黨內部不滿而提供資料,予以揭發,才會一發不可收拾。

蔡英文在徵召過程中不僅心態獨霸,還師心自用,好處盡給自己英系人馬,台北市的徵召就是一例。她評估自認綠軍在台北市因「三腳督」而較有贏面,因而堅持提名嫡系的陳時中,迫使形象與能力皆優的林佳龍轉戰新北市當砲灰,結果人算不如天算,陳時中仍以慘敗收場。論者以為,若民進黨在台北市提名林佳龍,即使因遇到強棒蔣萬安而不一定當選,至少不至於大輸近14萬票之多,選後細加盤點,這應是持平之論。

國民黨地方諸侯實力超強

至於國民黨的大勝,源於地方諸侯本身就實力超強,加上黨中央態度公正公平,提名策略彈性靈活,不失穩健務實,基本上就先立於不敗之地,相形之下,民進黨提名人不論是形象或政績,大多皆不如國民黨。

以尋求連任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新竹縣長楊文科、彰化縣長王惠美、雲林縣長張麗善、嘉義市長黃敏惠、花蓮縣長徐臻蔚、台東縣長饒慶玲等人而言,其平時政績有目共睹,多數民調支持度都很高,最後也皆獲選民高票肯定連任,可說一點都不僥倖。

即使選前已被檢調偵查終結而提告貪污罪嫌的宜蘭縣長林姿妙,也獲得縣民高度肯定,仍大贏對手兩萬多票,蔡政府意圖以司法手段壓迫干預選情,最後仍不免折戟沈沙、無功而返,可為民進黨引以為戒。

在新獲提名的縣市長名單中,也多為形象良好、基層實力雄厚的一時之選,如台北的蔣萬安、基隆的謝國樑、南投的許淑華、台南市的謝龍介等人。 吳敦義、朱立倫前後輝映

尤其最能表現黨中央提名策略有膽有謀、慧眼識英雄一面的是,朱立倫力排眾議,徵召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在內有爭議、外有強敵的惡劣環境下,最終竟能成功整合地方派系山頭,殺出一條血路,大贏對手14萬多票,可說是藍軍在本屆地方選舉中最大亮點所在。設若當時朱立倫拘泥於黨內初選機制,或在輿論壓力下不得不辦理民調初選,張善政 未必能夠戰勝擁有高網路聲量的羅智強而出線,也就不一定能締造如此佳績了。此役差可與四年前吳敦義堅持在新竹縣不辦初選,採行地方公議而徵召楊文科參選,終告高票當選之往例相提並論,兩者前後輝映,足堪為未來藍軍選戰策略之典範。

可惜朱立倫並未因總攬兵符操盤大勝而提高他自己的聲望與支持度,可見選民並未將此役之功勞記在朱立倫身上,情況類如四年前的吳敦義一樣,兩人可說是難兄難弟了。

朱立倫在此次提名過程中,最大的失策是在苗栗縣排斥有刑事前科的議長鍾東錦,勉強提名並無地方基礎的謝福弘,原因竟說是黨內有排黑條款,不能破了先例。實則地方政治講究的是實力原則,若囿於黨內規章而致以名害義,亦非善戰之時者,若不堅持提名而改採開放競選方式,如同馬祖之連江縣一樣,黨內即使有競爭,誰當選了也都算是國民黨的勝利。所幸鍾東錦仿「王金平模式」,已向法院聲請暫時保留其黨籍的司法救濟行動,相信未來在雙方都願意達成和解之後,鍾東錦恢復黨籍應是指日可待,屆時國民黨的勝選席次自然又多了一席。

至於藍軍提名的金門縣長楊鎮浯連任未果,讓無黨籍的陳福海東山再起,成敗應無關藍綠,屬於地方宗親性質的內戰。澎湖縣長賴峰偉也連任失敗,就得檢討個人政治承諾跳票引發的因緣果報後遺症了。

王鴻薇、徐巧芯不讓鬚眉

此次選舉中,藍軍出現了兩位戰鬥力超強的女將,一是台北市資深市議員王鴻薇,一是僅新進一屆的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兩人都尋求連任,也都各自發揮旺盛的鬥爭精神,堪稱女中豪傑,不讓鬚眉。

王鴻薇先是率先揭發林智堅的論文抄襲事件,不僅重創林智堅個人形象,也對民進黨起了重大認知作戰上的破壞作用。之後又與民進黨側翼網軍交戰,她與被藍軍稱為「媒體敗類」的周玉蔻激烈舌戰,兩人相互直球對嗆畫面,堪稱精彩絕倫又經典,也為藍軍支持者出了一口鳥氣,對提振藍軍戰力與士氣厥功至偉。

徐巧芯則是後起之秀,她屬於有勇有謀、善於製造議題的空戰好手,試看她揭發陳時中緊扣友人妻之手的辛辣兼帶顏色影片之打擊力度,勝過千言萬語之宣傳效果,網民讚她為「空戰皇后」,可說當之無愧。她又身穿高中制服,化身清純女學生,在台上又唱又跳,跑到台南為謝龍介助選,繼而在訪談節目中,為謝的傑出表現而淚流滿面,其至真至情至性流露,也為藍營爭取不少選票。

選後王鴻薇獲黨中央徵召,補選蔣萬安空出的立委席次,徐巧芯立刻表態全力支持,雙姝又化解四年前的選舉恩怨芥蒂,更為政壇留下一段佳話。

應該說,藉此次選舉,國民黨打出了自信與士氣,又陸續培養訓練出善於選戰的高手,已足可與民進黨過去之強項匹敵,甚且是棋高一著了。

蔣萬安是藍軍明日之星

林耕仁在新竹市的敗選,應歸咎於自身形象不夠突出,地方型的政客形象,已無法吸引科技城市高水準選民的注意與青睞,而最後一週發生的同黨籍副議長率同70多位里長倒戈一幕,只能說是變生肘腋,防不勝防了。

再者,此事其實也引爆出一項敏感政治話題,究竟在藍綠白對決中,藍軍為防止綠軍當選是否應予自動棄保,而有如趙少康所謂「藍白合」之倡議?此事在未來2024年大選中,可能還會出現,國民黨和民眾黨都須坦誠面對,早思良策,千萬不可迴避。

就長遠目光而論,國民黨在此次勝選之戰中,於解氣之餘,更應未雨綢繆,重視未來政治人才之培育與安排。以蔣萬安為例,他無疑是國民黨的明日之星,很有當年馬英九的影子,若在兩任台北市長之後,可能有更上一層樓的潛力,假以時日或能擔起更重大責任,當務之急,黨中央就應為他提供儲備可靠幕僚,加強歷練,提升領導能力,不可僅以台北市長為滿足。目前就他公佈的小內閣名單而論,大體還說得過去,也集結了老中青三代專才菁英,理應有一番作為才對,只是文化局長由蔡詩萍擔綱,有如當年馬英九啟用龍應台一樣,是否會在理念與執行業務上產生扞格不合現象,值得深思。

至於國民黨因此次大勝,讓支持者重燃2024年大選的期望與信心,是否可視為重返執政之一線曙光?目前聲望最高的侯友宜,有無機會獲國民黨提名而登上權力頂峰?仍是在未定之天,世事難料,台灣政局詭譎多變,國民黨內部也波濤洶湧,只能再觀察了。

民眾黨還有很長路要走

民眾黨在建黨兩年後首度亮相,竟能取得新竹市長寶座,得票率45%,殊屬難能可貴。黃珊珊雖未能延續柯文哲的台北市政,但在藍綠兩大政黨夾擊下,猶能得到25%市民的認同,也算是雖敗猶榮。筆者前此曾在本刊預言,黃珊珊要當選台北市長很難,但得票至少應在20%以上,如此可保住民眾黨的基本盤,也可維持住民眾黨基層士氣,對2024年大選仍有所寄望。如今不僅黃珊珊得票超過20%,高虹安甚且當選新竹市長,已遠遠超出筆者預期,對柯文哲未來的總統之路,自然更有加分作用。只是以目前全台縣市長選舉民眾黨僅得40多萬選票,地方公職也僅獲有14席,顯示基層實力太弱,民眾黨欲成長為台灣具有實力的第三大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柯文哲除非要有特殊奇策的合縱連橫,經天緯地的選戰謀略,否則就不要作太多妄想,此事或有玄機存焉,容筆者有機會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