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獨黨綱」到「美國優先」?

說說什麼是民進黨的「愛台」

方毓
(資深媒體人)


台灣九合一選舉前後至今,從國際社會、中國大陸到台灣本地仍好戲不斷,可謂世界已經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突顯的是各國與各地區領導人的眼界與格局。

美國統治集團續搞「抗中」

「習拜會」後,中美關係略見緩和,然而,美國仍視中國為「威脅」,其聯邦通訊委員會(FCC)2022年11月25日宣稱,華為、中興通訊、海康威視、海能達、浙江大華等五家公司的產品「對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禁止這五家公司的產品在美國銷售。

不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幾天後在同年11月30日的演講又說,美國應更努力、創新,提升競爭力,與北京維持「鬥而不破」的經貿關係,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會繼續跟中國做生意、貿易「來維持美國的就業市場」。講來講去,美國就是在構築「小院高牆」、「美國優先」,維持霸權優勢。

美國國防部同年11月29日公布的《2022年中國軍力報告》,則說大陸是美國和自由開放國際體系最重大且系統性的挑戰;北京計畫2049年擁有世界級的軍隊。解放軍現有的核武儲備有400枚核彈頭;美國國防部2021年的報告研判,到2030年會有1,000枚,這次的報告則說2035年將達到1,500枚(現在美國的核彈頭為5,428枚,俄羅斯5,977枚)。2035年解放軍將實現軍事現代化;大陸對台灣有四種軍事選項:海空封鎖、有限度武力及脅迫行動、空中與飛彈攻擊、登陸台灣等等。

美國國防高官不久前才說,沒有看到任何大陸要對台動武的跡象,但仍在「編故事、填數字、寫劇本」?這究竟是在加緊拉幫結派,還是在逼迫台灣改變軍事編制、加強軍購? 歐盟領袖訪北京改善中歐關係

所幸,中國沒有跟著起舞,定力十足,按照自身的節奏在開展對外關係。12月1日習近平在北京與來訪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會談,歐方頗期待中國能在俄烏戰爭中止戰議和發揮更多作用,米歇爾也表示願和中方繼續推進「中歐投資協定」,歐洲堅持一中政策,願做可靠、可預期的合作夥伴;習近平回應,中歐應共同反對搞「脫鉤斷鏈」,反對將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中方將向歐洲企業保持開放,希望歐盟排除干擾,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近期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有赴北京訪問的打算,顯示歐洲主要國家正從被美國鉗制、「割韭菜」中慢慢甦醒過來。

2022年12月7-10日習近平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進行國事訪問。9日習近平與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接連共同主持了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阿峰會)與「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中海峰會)。

習近平在中阿峰會上表示,中東地區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要共同反對(西方國家的)「伊斯蘭恐懼症」,開展去極端化合作,反對把恐怖主義與特定民族、特定宗教掛鉤。會後還發布《中阿峰會利雅德宣言》,宣示雙方是命運共同體,沙烏地阿拉伯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反對一切形式的台獨。

在中海峰會,習近平提出未來三到五年構建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推動金融投資合作新進展、拓展創新科技合作新領域、實現航天太空合作新突破、打造語言文化合作等五大亮點。會後發表《中海峰會聯合聲明》。

簡言之,這是中沙、中阿、中海「三環峰會」的大連結,是地緣政治的一次板塊移動,影響巨大,中國也會透過「一帶一路」持續增加在當地的影響力。

台積電在美增設先進製程廠

而在此差不多的同一時間,另一重大演變是台積電在美設廠所引發的連鎖效應。11月21日張忠謀在APEC領袖代表返國記者會上證實,台積電3奈米廠將來也要落腳美國,「3奈米是phase two(第二階段),5奈米是phase one(第一階段)」。他表示,台積電已有3奈米製程,在美國是「N-1」製程,N為最新進製程,-1就是最先進的後一代。換言之,台灣南科廠部分3奈米的產能就得縮減,而挪到美國廠去生產。這不是瘦台灣而肥美國嗎?

接著彭博社率先曝光,台積電在蘋果等美國客戶的要求下,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興建的晶圓廠,引進的製程將從5奈米升級為4奈米。的確,台積電5奈米製程已逐步發展出同一系列的4奈米製程,4奈米實際上就是5奈米的微米版,其晶片會比5奈米跑得更快、更省電。新廠都尚未投產,美方就已提出一堆「要求」,壓著台積電。12月5日,台積電正式宣布將擴大投資美國達到400億美元(原是12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案之一。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狄斯透露,台積電承諾打造第二座、當前最先進3奈米製程的晶圓廠,2023年動工,2026年投產。原本的5奈米製程亦可推進到4奈米製程。白宮晶片法案特別執行顧問查特吉表示,這可以滿足美國先進晶片的所有需求,美國不必再向其他地方籌集高階晶片了。

「美國製造回來了」!?

12月6日台積電鳳凰城廠的首批進機典禮上,冠蓋雲集。台積電邀請來政府代表、客戶、供應商和學界人士,拜登、雷蒙多、孫曉雅、蕭美琴、龔明鑫、蘋果執行長庫克、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等人出席。拜登得意地宣稱「美國製造回來了」,過去美國高科技客戶須從海外購買晶片,未來則可從本土的供應鏈取得更多。

原先不看好台積電在美設廠的張忠謀,改口說這實現了他在美國創設晶圓廠的夢想;但他也直白地說「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也幾乎已死」。世人不禁要問,這是誰造成的?瞧瞧美國前後川普、拜登兩任政府搞「美國優先」、「美國製造」及對國際經貿一連串的制裁、打壓、切割就可得到答案了。

蔡政府經濟部長王美花竟表示,拜登親自出席台積電設備進廠典禮,可知美國重視台積電的程度,也可預見台灣會和美國形成良好的供應關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說,到美國去的工程師只有500人,而台積電有五萬名工程師(實際是7,500名),沒有人才外流的問題。乍看好像人數比例不多,然而,去的可都是熟知5-3奈米最先進製程的工程師,是眾多工程師裡的菁英。甚至反過來說,台積電送到美國的工程師,如果不是先進製程的,美國會要嗎?

半導體「去台化」是現在進行式

連民進黨的英系立委陳明文都證實,美國雖是在搞半導體「去中化」,但「去台化」也是現在進行式,台灣半導體上中下游業者都不會再在台灣擴廠,而是要轉移到海外。台積電既然赴美設廠,則眾多台積電的供應鏈也會跟進到美國設廠,如長春石化、李長榮化工、崇越、勝一、關東鑫林,甚至得早一步去。12月1日,台積電供應商之一、全球第三大矽晶圓製造商環球晶,其投資的全球第一座12吋矽晶圓廠在美國德州謝爾曼市破土動工,將打下環球晶圓在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地位。

不過,因台積電當初決定赴美設廠,欠缺整體規劃,沒將供應鏈的優惠及租稅獎勵包裹跟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談判簽約,其他供應商須自己與美方商談,優惠恐遠不及台積電。 美國是一舉數得,擁有更多本土半導體供應鏈、獲得就業機會(一萬個科技高薪工作、一萬個建築工作)、培養儲備工程師等未來的人才,原屬台灣的名額、產量自然就減少了。 奇怪的是,綠營媒體、學者非但不罵從台積電去美國鳳凰城的工程師不愛台灣?反而痛罵質疑台積電赴美的人。民進黨面對大陸時,甚麼都「嚴防」,面對美國時卻是「和盤托出」,甚至「要五毛給一塊」。

從常識、常理來說,這些都是掩飾不了的疑慮:美國正在運用各種手段「備份」台積電最尖端的製程,建成之後,美國還會保台?難道不會炸毀台灣的台積電廠?美國其他的晶圓代工廠(如Intel)難道不會高薪挖腳台積電美國廠的工程師?

美國現在是需要台積電的先進製程,聯邦政府、國會、州政府等都以各種優惠誘導,而一旦台積電「入甕」之後,美國政府或州政府會不會變更政策、法規,掏空、拖垮台積電,那就完全看美方怎麼「玩」了。

日本也跟美國一樣,在向台積電要能生產高階晶片的第二座廠。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理事長劉兆玄,2022年12月20日在大陸廈門受訪時透露,台積電南京廠的二期擴產計畫,「受到一些非商業因素」已暫時喊停;他指出,兩岸在半導體領域的合作,主要取決於中美關係的大環境,「台灣現在選邊站」一定會受到影響。言外之意,不就是台灣企業也靠向美國,全部的投資都「美、日優先」,很可能會打斷台積電原本要在台灣本地高雄及在南京的擴展計畫。無論如何,這對台灣日後的產業布局與發展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立陶宛貿易辦事處 的「台灣」不見了

回過頭來看看台灣本身的幾件「政事」。首先是幾乎被刻意遺忘的台立關係。當初東歐的立陶宛向台灣示好,被台灣當局、綠營媒體吹噓成「外交」突破。事實結果卻是:立陶宛首位駐台代表盧百利(Paulius Lukauskas)2022年9月初已抵達台灣,因辦公室裝潢未如期完工,延宕到11月7日才非常低調的揭牌,但沒有領務功能,跟之前外交當局、綠營媒體大張旗鼓誇稱幾乎有外交層級差別很大,它的名稱為「立陶宛貿易辦事處」,沒有台灣、台北等字眼,由立陶宛經濟創新部設立,不是該國外交部(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是由外交部設立,有領務、政務功能,也可負責經貿),因此不具外交簽證、領務功能。當天外交部僅派了歐洲司長姚金祥出席,簡單祝賀了事。虎頭蛇尾混過去。至少該給買了立陶宛蘭姆酒的綠營民眾一個交代吧!

九合一選舉結束,民進黨落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原先積極爭取主席的鄭文燦,因碩士論文涉及抄襲遭台大撤銷學位,其指導教授又是陳明通,口試論文審查委員則是林佳龍。加上被撤銷的林智堅兩個碩士、蔡適應的博士學位,更暴露出民進黨、綠營在學界已從過去的相互標榜、提攜,晉升到「官官相護」。公、私立學校很多「在職」班,都是他們相互掩護、鍍學歷的溫床。陳明通是要在民進黨另立「明通」派系?

而更顢頇的是,大陸2021年4月公布食品進口新制,對全球各國與各地區業者一視同仁,凡擬進口食品到大陸者須完成註冊,並向世貿組織(WTO)通報新制;該新制2022年初生效,台灣約三千家食品業者須註冊,依規定其中有18類食品得由所屬國家、地區主管機關統一送件,台灣是由衛福部食藥署負責,可是至6月底仍有眾多業者沒完成註冊,大陸海關8月初、12月8日陸續「暫停進口」各類台灣食品,水產品(午仔魚、秋刀魚)影響最大。

日本2021年就在輔導業者,其他國家與地區也都照辦。蘇貞昌領導的行政院及相關部會明顯失職,食藥署甚至搞烏龍誤列事項,卻仍在個別操作「抗中保台」、認知戰,官員大肆宣稱大陸歧視,嚴苛刁難台灣、竊取台灣商業機密(配方、製程)等等。其實,大陸要求的食品註冊填寫資料,台灣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藥署頒布的管控HACCP(危害分析及關鍵點控制)認證也有類似要求,根據台灣的《食品及相關產品輸入查驗辦法》,海外食品要進口,同樣也必須申報原料來源、成分比例及詳細製程。

值此歲末年初之際,在中美競爭中,無論美方如何惡搞,中方不僅都能堅定立場,出招在歐洲、阿拉伯世界廣結善緣,突破華府的圍堵,展現大國逆勢上游的風範和能耐。

民進黨口口聲聲愛台,做的全是賣了台灣(民進黨可是把台積電當「護國神山」的)還幫拜登政府數鈔票的勾當,這樣的政府在殖民時代是司空見慣,現世不敢說絕無僅有,但民進黨在世人眼中絕對是最「亮眼」的一個!上世紀台灣出現一個「五一俱樂部」,努力要讓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今天看來,這個俱樂部至少要個「明媒正娶」,民進黨連這個俱樂部都不如,心甘情願做拜登政府一個「夜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