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戰略布局與金磚擴容
中國的戰略布局與金磚擴容
今(2023)年8月23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在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舉行;這是三年來金磚領導們的首次線下會晤,也是金磚會晤在時隔五年後第三次走進非洲,其中非盟組織的20餘國代表和70餘個聯合國會員國悉數參加,引發全球高度矚目。
8月24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中的特別記者會,會議後宣布邀請沙特、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亞六國,正式成為金磚大家庭成員;並於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是繼十多年前南非正式成為金磚合作機制第五個成員國後,金磚大家庭又一次擴員。
金磚機制成立之初推動的主要事務,側重會員國間相關經濟合作、氣候變化、能源經濟、糧食安全及金融發展等方面的議題。2017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上,提出了「金磚+」的概念,意指金磚國家應以合作為基礎,邀請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入,以尋求團結合作、互利共贏的事業,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的目標。在面對國際事務時,中國堅持的是開放而非隔絕,拆牆而非築牆,共商共建而非贏者通吃。同時,中國主張推動開放型的世界經濟,讓發展中國家也能融入世界分工,共享經濟全球化成果,進而促進各文明包容互鑑,交流超越隔閡。
去年6月23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習近平明確表示:「近年來不少國家提出希望加入金磚合作機制,引入新鮮血液將為金磚合作帶來新活力,也將提升金磚國家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我們在不同場合就擴員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應該推進這一進程讓志同道合的夥伴們,早日加入金磚大家庭。」在今年的峰會中,五國領導人更是圍繞著《金磚與非洲:深化夥伴關係、促進彼此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包容性多邊主義》等主題,就合作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彼此深入交換意見以尋求廣泛共識。
秉持謀發展與促合作的願望,開放包容與合作共贏精神,中國始終主張金磚機制應與發展中國家同氣相求,故而成為金磚擴員最積極的倡導者,扮演著引導者與推動者的角色。
歐巴馬就任總統後提出針對中國為核心、具有「西出東進」特色的「重返亞太」新戰略。2017年,川普上台進一步更把重返亞太擴大成了「印太戰略」。戰術上,美國以日、韓、澳、新、印度和東盟國家為中心,構建一個新月形,俗稱亞洲小北約的包圍圈,試圖以合縱連橫之勢圍堵中國。
軍事上則在東海和南海地區,頻頻進行軍演,威懾中國。有鑑於經濟發展而對能源和基礎原物料的巨大需求,中國不得不在拉美、非洲和中東地區開拓市場並進行經貿投資,美國和西方國家就以「新殖民主義」之名,在世界各地妖魔化中國的商貿活動。
2018年初,美國發表《國防戰略白皮書》,指出其國家的新全球戰略,將由「大國競爭」取代「對抗恐怖主義」;中、俄兩國成為其主要的競爭對象。而美國所實施的這個全球戰略調整,隨著「中國威脅論」的甚囂塵上,實際上其核心目標指向的就是中國。拜登上台之後,對這些政策不但蕭規曹隨,更變本加厲。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長期以來與美國維持穩定合作的外交關係,在其片面霸道的決策認知與執行下,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然而,隨著30年的埋頭苦幹與生聚教訓,中國自身的實力在積累,世界的格局也在變。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以及身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大國,也為了公平正義與全人類福祉的實現,中國自應拋棄幻想,勇敢戰鬥。
2021年3月18日在阿拉斯加,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洁篪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說:「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20年、30年前你們就沒有這個地位,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這次震聾發饋的發言標誌著中國當代外交的轉折;中國的外交行動與戰略思考,一方面持續穩步推進「四個堅持」:1.堅持以聯合國為核心、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2.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3.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4.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則積極在關鍵通道、地區與中國周邊和相關國家建立「區域共識與安全機制」,其中包括五大核心區:非洲之角與埃及、海灣地區與中東、伊朗、中亞地區與巴基斯坦、東盟與印度洋島國。試圖藉「圍魏救趙」的運動戰方式,另闢蹊徑,迂迴作戰,除要緩解美國全力東進形成的戰略壓力,還可確保石油物資的來源與管道暢通。
在金磚機制擴增的六國中,除了阿根廷外,其餘五國全在中國布局的區域共識與安全機制範圍之內。
埃塞俄比亞 在「非洲之角」的範圍內,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等國家,面積約18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1,500萬人。地區戰略位置優越,上守紅海地中海,中看阿拉伯半島,下攝莫三鼻克海峽與印度洋,是守望地中海-波斯灣-印度洋航線的關鍵結點,關係著能源和貿易安全的運輸。美國若要把中國堵死在西太平洋,自然不能讓這地區的國家與中國交好;況且,在鄰近的吉布提還有中國駐軍。
埃塞俄比亞(又稱衣索比亞)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大國,亦為該地區內最大的國家。2018年5月,在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州阿伊薩鎮那廣袤的戈壁上,中國東方電器集團國際合作有限公司,承建了該國東部唯一的發電站項目:「阿伊薩風力發電站」,其總裝機容量達120兆瓦。如今,項目已累計完成32台(套)單機容量2.5兆瓦風電機組的安裝調試,部分機組也已開始發電。待全部48台(套)風電機組投入使用後,每年預計可提供4.67億千瓦的清潔電能,並能為亞吉鐵路及沿線的經濟走廊、德雷達瓦工業園和鄰國吉布提提供穩定的電力。
非洲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因此,開展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是極有助於其帶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福祉之事。從光伏電站、風力發電到水利電站等各種項目,無論是在技術或能力建設上,中國已竭盡所能地向非洲國家,分享了綠色發展的經驗與支持,以助力非洲國家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埃塞俄比亞斯雅貝巴大學教授科斯坦蒂諾斯表示:與中國合作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開發非洲豐富的綠色能源資源,非洲國家還能自其中學到清潔能源的發展經驗。中國在風電和水電方面擁有先進設備和成熟技術,埃塞和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可以說是潛力巨大,意義深遠。
2021年,為了獲得控制本地區,美國突然對埃塞俄比亞連續發動多輪經濟制裁,策劃多起未遂政變,想以此來威懾並崩解埃塞政府。期間因中國的運籌帷幄與支持,而使該國得以屏蔽自美國的介入。與此同時,埃塞國內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反美示威,強烈抗議美國對其主權的肆意踐踏與內政的粗暴干涉;最終,美國的顛覆企圖在內外壓力下未能得逞。
去年1月6日,王毅走訪了位於非洲之角的五個國家以及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科摩羅等地,並提出《地區發展倡議: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2月22日,中國外交部任命薛冰為「非洲之角」事務特使,隨後啟動《非洲之角的緊急援助計畫》,以協助地區國家抵禦美國的滲透與進攻。到了3月21日,非洲之角五國領袖先後會見了薛冰特使,均表示讚賞並堅定支持中方提出的《地區發展倡議: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願同中方一道共同推動構想的落實。至此,地中海-波斯灣-印度洋的航道通行,已然獲得了確保與安全。
正是有此淵源,金磚會議期間在會見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之際,習近平主席特別表達:中方願同埃塞方一塊兒,推進落實《地區發展倡議》,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埃及 背負著文明古國的帽子也是非洲傳統的大國;自2014年6月,政權由代表軍方的塞西出任總統以來,逐漸擺脫了因流血衝突、分裂對立所造成的社會動盪局面。自2013年開始連續八年,中國不但保持與埃及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而且已成為近年來對埃及投資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16年,埃及正式啟動新首都的建設。2021年,在美聯除加息的影響與摧殘下,埃及硬是挺住了沒有倒下;11月,正式宣布和美元脫鉤。
俄烏戰爭後歐盟為了緩解天然氣荒,進口了大量的埃及天然氣,這使埃及成為歐盟天然氣的輸出國;天然氣還可以發電,由此埃及又成為中東重要的電力輸出國。那麼,埃及是怎麼做到的?眾所周知,天然氣是原物料,只有通過電力的轉換才具有高價值。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和命脈,有了電力的支撐除足夠自用還能出口。2021年10月5日,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能建)、中國西佃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西佃)和埃及吉薩電纜工業公司組成聯合體,簽約埃及-沙特的《電力互聯工程》;這是一個線路總長335,000公尺,包含500千伏特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是中東北非地區發電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直流輸電項目。
此前,埃及的電力主要只賣給利比亞和約旦,一旦和沙特的電力也可以互聯開通,電力就可以賣到沙特。為了工程儘快完工,沙特專門為這個電力互聯工程募集了36億美元。由此沙特出錢、中國企業出技術和工程建設,配合當地國家的資源和人力,形成一個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如今這個模式目前正在一帶一路沿線複製。
在中國協助下完成了天然氣的電力轉換,埃及已經成為中東和北非地區,重要的電力和能源樞紐。沒有這些實力埃及哪裡來的底氣建新首都,更不可能宣布和美元脫鉤。中國在關鍵國家與節點上,推進一帶一路深層次的戰略;對相關國家藉由雙贏的合作,既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同時也增強了這些國家的自主能力。如今,埃及亦被引入金磚組織之中,這不是拉誰選邊站隊,更不是搞陣營對抗,而是要與第三世界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打造一個和平發展的大格局,埃及實為一個典型的範例。
沙特、阿聯酋與伊朗 2021年在阿拉斯加對話之後,王毅旋即於24-30日,應沙特、土耳其、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及阿曼等六國邀請,前往訪問。2022年1月,他在非洲提出《地區發展倡議》的同時,也邀請了上述國家組團訪華。12月7-9日,震懾人心的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在利雅德召開。這次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被視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面向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外交行動;而雙方對未來發展的擘畫藍圖,必然會為地區和世界和平帶來煥然一新的面貌。至於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的召開,則說明了中國與這一區域國家間的互動緊密,也必然會為進一步的發展,奠定劃時代的里程碑。
要知道當時中國正面對西方國家與媒體,炒作港獨、新疆棉花「強迫勞動」與對維吾爾人「種族滅絕」的指控。然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特別表示:反對個別勢力挑撥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對任何涉及新疆與香港的立論,沙國堅守不干涉中國內政的立場。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阿美公司」總裁阿敏‧納瑟爾,更聲稱確保中國能源安全與穩定,是該國未來50年或更長的時間內,最高且優先的目標;這真是一個「給力」的表態。
另一方面,自中、沙雙方關係日趨密切後,沙特亦開始積極推進石油本幣結算的工作。去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3月2日,就在中國啟動非洲之角援助計畫之後第二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致電沙特外交大臣費瑟,要求期也加入對俄羅斯的制裁,但是這個要求被沙特拒絕了。同時沙國和其他波灣國家,對於美國限價限量石油生產的呼聲,除明確予以反對且堅持至今,還與俄羅斯採取同一步調:減產石油。
2021年3月,中國和伊朗曾簽訂了為期25年價值高達4,00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在25年的合作期間,中國將在鐵路公路、網路通信以及港口設施等100多個項目上,對伊朗的基礎建設進行投資建設。這使長期受美國經濟制裁的伊朗,逐漸擺脫了經濟上的侷限與困境。
2022年底,在中、阿與中、海兩峰會以及中沙會議召開期間,阿方對當前世界正面臨分裂對抗的危險,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依然存在橫行,表達了高度的重視與擔憂;並認為深化阿、中戰略夥伴關係,才能有利於更好實現公平正義,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發展。
筆者深信在雙邊的高層對話中,如何建立「區域共識與安全機制」,以避免區域衝突緊張的問題,必然是溝通的焦點議題。因此,穆罕默德王儲兼首相小薩勒曼在歡送習近平主席離境時稱:我相信這一次的峰會將成為阿拉伯國家與中國、海合會國家與中國,在更高層面開展機制化交流的新起點。2023年3月10日,沙特、伊朗兩國在中方的見證協調下,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之後,在極短的時間內,整個伊斯蘭世界就呈現出一片合作、互信與和諧。
沙特、伊朗的和解只是冰山一角,中國為什麼能促成沙特、伊朗和解,重塑中東的新格局?地緣經濟決定地緣政治,發展才是硬道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視天下為一家,感知人類命運與共禍福相倚的真心罷了!
阿根廷 是南美洲的主要國家,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也是該國未來發展的基礎所在。工業體系門類較齊全也很多樣,是拉丁美洲的第三大經濟體。不過,由於不穩定不持續的經濟政策、過低的儲蓄率和高通貨膨脹,使阿根廷的經濟發展總是跌宕起伏。加上美聯除加息剪羊毛的影響,致使近幾年來通貨膨脹嚴重民生凋敝。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的巴西,在經貿往還上已與中國達成本幣與人民幣交易的合作協議;為了能與阿根廷在經貿互惠上取得合作,巴西成為極力支持其加入金磚機制的推手。
事實上,中國在拉美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與製造國,而且還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是任何國家都不能忽視的存在。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是實體經濟的根生、工業化能力的提升和基礎設施的完善,而這些美國一樣也提供不了。 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敢於對美國說「不」,除了美國自身失道寡助,也是因為這些國家看到了自身新的發展前景,也期待構建起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中國從本國歷史傳統和國情出發,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破除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迷思,提供了廣大發展中國家追求獨立自主,走出自身現代化道路的信心,也促進了「全球南方」國家的覺醒。與美國搞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危害世界的做法相比,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認同中國所主張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以及兼顧全體利益、開放公平的世界經濟秩序。
金磚合作機制根植於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歷史中,代表了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發展走向。17年來金磚國家順勢而為,加強團結合作,倡導公平正義,謀求共同發展,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架構。在六國擴容的基礎上,日後必將成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展南南合作實現聯合自強的典範。◆
社論
巍巍華為
帝國的黃昏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灣島內
青年看兩岸
連載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