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梁家河與我

陳思源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還記得那是2018年的12月,兩岸青年、榕台青年一同到陝西延安一起學習、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我們一行人從福州長樂機場出發到西安咸陽機場,再從咸陽機場後換乘客運巴士前往延安,約300公里,接近四個小時的車程,中間還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稍作休息,終於抵達延安的飯店入住。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陝西延安,延安位於陝西省的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中南地區,北連榆林市,南接咸陽、銅川、渭南三個地級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的臨汾市和呂梁市相望,西鄰甘肅省慶陽市。

隔天早上,我們兩岸青年聆聽楊延虎教授《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的精彩講座,深度感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在講座提供的冊子上寫到的「堅持正確的治理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已過多年我仍記憶猶新,也經常用這段論述跟許多在榕(福州)台灣青年共勉。

接著,我們到梁家河村的「學習書院」參訪,梁家河村是典型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傳統農耕小村莊,北宋開始,這個村落有著梁姓人家依河而居得名梁家河村。梁家河村整體為長方形,沿河分別有窯洞、民居等西北建築。

窯洞是中國北部黃土高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居民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堅固耐用,冬暖夏涼。

通過解說員的全過程解說,我進一步知道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總書記當年從北京到梁家河,生活環境、物資條件與今天有著天壤之別,但總書記不怨天尤人,不斷調適自己,讓自己真正融入這個小山村。

在梁家河的艱苦歲月裡,春耕秋收的勞動強度很高,他和本地居民一起耕田種地,一起攔河打壩,一起吃玉米麵窩頭,一天下來疲憊不堪,又經常吃不飽肚子,但他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白天利用勞動空閒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繼續學習到深夜,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在梁家河知青舊址的實地考察中,正值12月寒冬,居民房排出的水都已結冰,就是這個天寒地凍中,我們深入習總書記的舊居,看到總書記睡過的棉被、深夜看書時的煤油燈,不禁感慨到一個人只有苦過才會深刻知道生活的美好,也讓我回憶起在高中語文課本讀到陳之藩先生文章的一段話,「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的過往,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勤勤懇懇、艱苦奮鬥,才能夠開創美好的未來。

晚上,我們兩岸青年夜遊寶塔山,寶塔山位於延安市區中心,是延安市的地標建築,寶塔山上的延安寶塔是重點文物保護建築,塔高44公尺,屬於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始建於唐代宗大歷年間(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寶塔外還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樓、嘉嶺書院、古城牆等文物古蹟及古今名人詩詞碑、紀念林等景觀。寶塔山下以范仲淹題刻的「嘉嶺山」隸書最著名,有「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等題刻。

隔天,延安革命紀念館的研學讓我知道中國共產黨「小米加步槍」的抗日事蹟。步槍代表當時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手中的主要槍械,而小米是陝西當地老百姓的主要糧食。

八年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為切斷山西西北與陝西甘肅戰區的聯繫,1938年調集重兵向黃河河防發動大規模進攻。1938年3月至1939年12月,八路軍留守兵團在邊防區軍民的配合下,進行了黃河河防保衛戰。

最後一天,我們走訪了延安楊家嶺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西北約三公里的楊家嶺村,有著毛主席的菜園、毛主席舊居、中央會議廳遺址等歷史文物區。

這裡的中央大禮堂舊址在1945年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的大會迎接了八年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我們榕台青年們在這個精神堡壘親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上下團結、萬眾一心,要為人民謀幸福,要為中國謀發展的責任與使命。

我一直在想,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有這麼多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為中華民族披荊斬棘,開創未來,兩岸同胞都要飲水思源,心存感恩。

2024年1月3日寫於華南女子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