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華府戰術上又一次勝利

略論中共對台灣大選結果的應對

楊開煌
(銘傳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一、選後北京反應的兩種預測

台灣的選舉在孟加拉選後的一週也結束,雖然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般都認定就是如今的結局,但真正的結論確定之時,依然令人對多數台灣選民的集體抉擇感到震驚。大家好奇的是北京反應。一般不外兩大類的預測:

一種看法是北京必然憤怒,如英國《經濟學人》早已把台獨政客執政的台灣列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如今台灣人民依舊表現出要在虎口奪食「不怕死」的勇氣,所以接著西方媒體彷彿在等著看「台灣海峽何時爆發戰爭?」

另一種是中共的對台政策,在過往一段台獨政客掌權的期間裡已逐步形成了「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對「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理論、戰略和具體策略,均已有定見,有戰略;加上習近平亦曾告誡式地對中共的各級幹部提出過「底線思維」及「極限思維」的警告,將之置於「統一」政策來檢驗時,則「底線思維」是台獨政客宣佈「法理台獨」;「極限思維」是美帝國主義及其跟班小弟公然在法理上、行動上支持分裂中國的作為。因此,除非出現上述或其他極重大意外情況,否則北京應會按自己的戰略節奏,有序推動國家統一的作為,不受台灣政情變化而在他人的戰略設計中改變自己藍圖。

二、兩種預則的反思

兩類的預判都有其論據,也各有其不足處。

前一種預判,最大的問題是完全等同了今日的中共和上世紀的中共對台灣政局變化的應變作法,完全從象棋的戰術作為去研判北京,認定台灣一動,北京必然反應,步步回擊,包括大陸的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認為中共在面對台獨,已經把話說滿,現在台灣人再次明明白白地選擇了「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和兩次上榜的台獨分子,北京若不作出有效反應,兩岸之間全方位的脫鉤必成事實,而北京的「統一宣言」亦將食言自肥。

但是中共不是上世紀的中共,今日中國更不是本世紀之初的中國,如今的中國已然是走在「由大而強」路上的國家。「大」意謂著資源的增加,「強」意謂著手段的多元,加上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積累,養成北京處理棘手問題時總呈現不凡的戰略定力和耐力,面對挑釁必然依循自己的節奏,選擇適合自己戰略的「時、勢、理」出手。

後一種預判最大的問題是不習慣中共處理各種矛盾的辯證思維和多手準備的應變基因,從而忽視了北京常常掛在嘴上的說法,中共稱要在「中國和平崛起,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解決台灣問題的提法;這是「圍棋式佈局」和「象棋式出手」的結合。

所謂「圍棋式佈局」是以世界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思考中國和平崛起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中的所有變數和變量,作出統一的,先期的部署;所謂「象棋式出手」是面對「底線思維」及「極限思維」的現象時,毫不猶豫地出手,解決困難;從北京的角度看,解決「台灣問題」最大變數就是「中美關係」,因為兩岸關係在台獨政客的操弄下,已經使台灣完全臣服於美帝。「中美關係」和「台灣變局」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變數」,大陸201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共就越來越感知到「正不斷強大的中國」必須有了自己清晰的戰略規劃,以便因應一個新時代的開啟;而習主政的大陸自身經歷反腐、脫貧、中美博弈、新冠疫情等種種考驗,加強了民族復興的強大戰略自信,到2021年3月18日,中共外辦主任楊潔箎、外長王毅在阿拉斯加就直白地告訴美帝代表:「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的老毛病應該改一改」之後,中國開始真正平視美國與西方,並致力與世界各國及各方共議、共建、共享的合理的天下秩序新藍圖,同時直面美帝的挑釁和打壓,適時給予必要的反擊。在解決台灣問題更清楚地表現此一重點,所以,台獨政客鬧事只會有台海軍事演習。

北京正在審慎地避免在解決「台灣問題」上掉入美帝設計的「代理人戰爭」陷阱。不過,這絕不意謂著台獨政客可肆意撒潑,不搞「法理台獨」就可無底限的挑釁北京的耐心,那麼北京面對新情勢的台灣,和平統一的工作應何去何從?

三、大選確定下解決台灣問題

一、國台辦的評論

中共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於台灣選舉結果揭曉當日23時發表評論,重點有三:

第一、從民進黨與非民進黨的得票數提出,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強調選舉結果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也改變不了兩岸同胞交流的願望。

第二、祖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大勢。我們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的立場一以貫之,意志堅若磐石。

第三、強調了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則、作法不變。

由於我們可以聽出中共對此次台灣地區的選舉並沒有太大的驚訝,當然站在中共立場,毫無疑問也十分期待能夠一舉下架台獨政黨,但是民選政治並不是理性政見的對比,更多是感性的操弄,所以如今的結果,客觀而言,也並不是完全敵對的,因此,從台辦而言,給出了理性但不滿意的評論,即是依然孤立台獨政權,但對台灣民間、社會的工作不變。因此,今後一段時期的對台工作,依然是區分官民,以地方、基層、百工百業為重點。

二、國安部公開出手

中共國安部在選後第三天的1月16日,在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佈題為《〈反分裂國家法〉利劍高懸》的文章,通篇文章以劍自況,背後意為「斬妖除魔,安邦定國」之志,比較特別的不是解放軍出手,而是國安部,清清楚楚地代表針對台獨分子而發,最後針對台灣的情治工作者警告他們如果「搭上這輛『末路戰車』,甘當『台獨』分裂勢力的『馬前卒』『急先鋒』,大搞不義之舉,大行忤逆之道,結局只有一個,就是粉身碎骨、身敗名裂。」策反情治人員意圖十分明確。接下來軍警公教都有可能逐一出手,分別統戰,以求長效。

四、應對台獨政權的作為

由於今年適逢美帝選舉,所以今年美帝肯定嚴管「台獨政權」,防止其太過激進,目前看來美帝比北京更著急;當然,北京也不會坐視不管,必然出手打擊、孤立台獨政權。

首先,北京不再容忍台獨的首惡分子,因此,兩岸溝通完全中斷,兩岸關係繼續隔在勿溝通狀態的緊張;而且北京還會陸續公佈「終身追責」的台獨頑固分子,從「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政治結局來看,台獨政客作為美帝棋子,不可能沒時間及心理壓力。

其次北京不再容忍「吃大陸飯,砸統一碗」的兩岸經貿行徑,因此,兩岸的ECFA叫停也是預料中事,有可能就在今年之內,這時台灣面臨的情況與明、清時代「禁海令」完全不同,當年台灣可以從東北亞和南亞找到貿易替代,如今的形勢是全球區域經貿協議十分普遍,尤其是亞洲區域經貿協議,台灣完全不在其中。因此,台灣經貿在世界的各個區域貿易中沒有價格優勢,從而也缺乏競爭力。台灣想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困難重重,發展可能停滯,對台灣是「致命的」災難。

其三是進一步限制台灣的國際空間,由於美帝在全球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雙雙下降,國際影響力每下愈況,台獨政權忘圖倚美協助加入國際的可能更低,更難有所突破,美帝政客會發現自己成了台灣不稱職的代理人,台灣也會覺悟到美帝政客是「惡棍」,只會假借名義收錢不辦事;目前中美鬥爭的情勢,可能出現兩個有部分交集的全球化,然而在北京主導的全球化,台灣基本加入不了,美帝主導的全球化,台灣也很難成為會員,台獨的台灣逐步在國際上成為孤島;至於台灣現有的12個「邦交國」,對大陸就不是當急之務,正是所謂「得之無所加,失之無所惜」。如果這些國家自己有覺悟,願意建交,北京也不會拒絕。其實台灣選後兩天不到,已有諾魯政府宣布同台灣「斷交」,同中國復交。

其四中共繞台、圍台的各種類型海、空「演訓」也必然更加常態化、近台化、緊縮化,明顯而明確的準軍事「圍台演訓」的強化,兩岸關係必然更加緊張,更加不可預測。

其五中共亦將更進一步加大對台相關統戰壓力,如加大力度推動廈金與榕(福州)馬(祖)的同城生活圈,加大與澎湖的交流,加大對全球各國各地台籍華僑的工作,也加大在國際涉台統戰工作,進一步強化、夯實國際社會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一中原則」的認同,避免在中國完全統一時,引發地區或全球性的政治地震或意料之外的不安。

由是觀之,台獨政權能在國際上突破、突圍機率很低,但按以往的經驗,他們解決此一困境的方法,除向美、日求援,更慣於藉此困境轉為對內壓制言論自由,打擊台灣統派的工具,並藉以教育台灣人民更仇視北京,深化兩岸民間敵意,他們利用網路引導風向,唆使兩岸青年相互叫罵、敵視,醜化大陸;他們曲解歷史,離間「認同」,深埋仇恨的種子,而此種將「外部失利」轉為「內部得分」的操作,他們已十分嫻熟,而這種操作完全符合美帝和日本右翼政客的利益;當前北京從法理完全遏制台獨,應說已輕車熟路,隨著大陸自身的發展,應該有足夠實力,在無需用武的情況下封死台獨在島內,但在台灣內部欠缺著力點,也許需要一套「對台政策」的組合拳因應。

其六對福建省兩岸融合示範區之再思考。示範區設立以來,比較著力在經濟、社會層面建設成台灣青年登陸的第一家園,針對台獨政權屢屢將「外部失利」轉為「內部得分」的操作,示範區就可在「身分認同」上尋找突破,進一步利用示範區的優勢強化「閩南認同」:閩南人、閩南語、閩南歌謠、戲曲、閩南人遷徙史、閩南人文化等,藉以挖掘古漢文化的精髓,當然也包括客家人、客家語、客家歌謠、戲曲、客家人遷徙史、客家人文化等的中原連接,閩南與客家的比較研究等,全面以閩南、客家人的史觀與台獨作鬥爭。為此福建省在兩岸閩南文化融合的工作,必須承擔無可推卸的責任,綿綿發力,久久為功,用台灣青年的「母語」,喚醒其「基因」中最原始的認同,最原始的民族情感的追求,特別運用現代工具傳播閩南文化,因此強化福建閩南的青年之閩南文化素養,以便使福建閩南的青年成為兩岸文化融合最有力的推手。

福建作為兩岸融合示範區,不能只依據現代化的建設規劃,按「未來化」家園建設規劃。

福建省融合示範區不應只有兩岸空間想像,更應有世界的想像,不僅國家統一的時間概念,更有長治久安的時間關懷,比照這樣的標準去規劃,先從一個村,一個鄉試點,逐次修正、擴大、推廣,使之不僅是政治上、社會上兩岸融合示範區,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融合示範區,吸引台灣青年的回歸。

五、持續不穩定地國際政治

2024年開年以來,持續動亂不安,日本地震,以炸加沙,伊朗遭恐襲,朝韓互掐,美菲挑釁,隱隱透露極端不穩定的開年。

從地緣政治看,今年也是相當不確定的一年,預計全球將有近70個國家或地區的數十億人民將舉行近100場選舉,選舉其領導人或國會議員;原應象徵西方民選制度「民主政治」勝利的一年,然而此一曾被福山教授捧為「歷史終結」的「民主選舉」制度,在短短30年後,《經濟學人》在2023年11月23日的文章中就直接打臉,稱「民選政治」在事實上恰恰相反,「因為許多選舉將使非自由體制的統治者地位更加牢固;另一些選舉則會獎勵腐敗和無能的人。」前者有人稱之為「民選專制」,一旦選上,任內往往為所欲為,幾無制衡;後者往往將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帶向錯誤方向,步向衰退,甚至戰爭,禍及周邊,傷及國際。今年各地的選舉,其實是對民選制度的一次重大檢驗。烏克蘭的澤倫斯基、南韓的尹錫悅、阿根廷的米萊、台澎金馬的台獨政權,加上美帝的川普都是明證。

我們不知民選政治制度還會走多遠,而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仍有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的局限,制度本身也待進一步改正、充實、鞏固和提高;但治理效能上已初現「東升西降」,面對國際極不穩定的年代,中共如何利用其制度優勢,成為全球穩定前進的主導力量,今年是關鍵一年,中共常說「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民族復興」應不僅僅是硬實力的支撐,必須有軟實力的影響,而政治制度的影響力又是重中之重。

六、結 語

台灣領導人的選舉總是「一場台灣政治前途的豪賭」,每次選舉都加深了台灣自身的地緣安全與政治安全的矛盾與對抗。縱使經濟關係有所和緩,政治關係並無根本變化,近八年來,台灣的掌權政客面對兩岸關係不僅政治方面製造敵意,更不斷在社會層面營造「仇中」氛圍,全力推動「去中」的中學教育,蓄意在兩岸青年間挑起敵意;對外關係上,只能枉顧台灣利益,甘為美帝政客的利益奔走,淪為美國政客的鷹犬。以致兩岸關係完全地依附於中美關係,成為中美關係的依變項。從大格局來看,客觀而言,台灣選舉會引起關心,但不重要,因為選舉結果影響不了國家「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台灣的選舉結果左右不了台海的和與戰,「和戰」受制於中美博弈,主動操在北京,北京不打,美國的代理人戰爭就不會得逞。

如今台灣人民就「選擇」了焦慮,「選擇」了放棄「發展」和「自主」,台灣發展受制於大陸,自主受制於美帝。而剛剛走出疫情,迎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軸依舊是中共中央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歷史第三份重要決議案,「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提出的「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2024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