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憲法未來的發展及其影響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


在今年五月底,法國人民以公投方式表決歐盟憲法條約,結果以55%比率予以否決。法國總統隨即撤換總理,使得法國原本在歐盟整合過程中擔任火車頭的地位受到重大挫折。繼之,在六月一日,荷蘭人民更是以62%的比率,給予歐盟憲法第二次的否定,使得該憲法已經面臨全面停擺的命運。

歐洲整合的特色

其實,區域性整合確實具有極為重要的內外因素。以歐洲整合的過程觀之,最早是以1951年德法等六國共組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al Community, ECSC)為起點,此乃計畫首先將德國得以引發戰爭的兩項基本資源予以國際共管,以防止德國再起與再戰,而這也就是目前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的起始。依照學者Balassa的區分,整合乃以最低階的經濟圈層次開始,進而才是自由貿易區,之後才會是關稅同盟、共同市場,而歐洲聯盟的這種經濟與政治聯盟,乃全世界整合程度最高的國家聯合體。

從煤與鋼的共管開始,歐洲整合的進程就開始大步向前邁進,雖然曾遇到相當的困難,但是在這幾十年的整合過程當中,尤其是在冷戰期間,西歐整合的發展,確實對該地區以及整個歐洲的和平與發展有重大貢獻,六○年代以來歐洲各國經濟快速發展可以證明。後冷戰期間,歐盟同樣以各種方式援助東歐鄰國,不但強化其民主機制,同時更加強了兩大地區的文經交流,同樣對於東歐地區的安定與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更對於該地區國家政治制度的轉軌以及市場經濟機制的建立,也產生了極大助益。

再者,以外在因素而言,這主要是自七○年代以來,由於土地、勞力與原料的優勢,東亞地區經濟的發展欣欣向榮,歐洲國家許多的傳統產業被取代,因而產生了嚴重的失業問題,造成了對於歐洲國家重大的威脅與困擾。因而,積極團結、一致對外,乃歐洲國家勢必得做的選擇。

歐洲各國對此情況知之甚詳,感受也深,大家團結一致的目標雖然無庸置疑,問題只是在於其手段與方法的毫無章法,使得歐洲整合的步調走走停停、時快時慢。究其原因,主權的讓渡以及權力的分配,乃其癥結所在。

自始,上述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就是所謂超國家組織(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藉由煤與鋼這些部分國家主權的讓渡,各國就必須要服從此一超國家組織的決議,因而其對於會員國具備法定的拘束力。但是,經由不斷整合過程的發展,各會員國的主權要讓渡到什麼程度?則各說紛紜、莫衷一是。比如英國就不願捨英鎊而就歐元,在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CFSP)方面,各國也是各持己見,不願讓渡主權。以美國攻打伊拉克來看,其贊成與反對兩方分歧與對立的情況,可謂空前,而讓美國官員怒將歐洲分化新(贊成者如東歐新會員國)舊(反對者如德法兩國)兩大部分。

再者,在整合初期,於1957年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當時只有德、法、義、荷、比、盧等六國組成,一致決的決策方式,理所當然。然而,在整合過程中,參與的國家日益增加,目前已經達到25國,再加上各國的實力甚為懸殊,德國的人口最多,已超過八千萬,而人口最少的馬爾他,則只有不到四十萬,如何在歐盟的行政與立法機關內,制定平衡的決策過程,也極為困難。

雖然如此,在九○年代以來,歐盟國家還是極力排除萬難,一步步地推動整合的進程,其中歐元的誕生,乃近年來的一大成就。繼之,從2001年底成立歐盟制憲委員會,積極進行制憲,直至2003年7月,歐盟憲草制訂完成,各會員國簽字。該草案中規定未來歐盟的盟歌、盟旗、盟慶以及共同使用歐元,還有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分立的機制,各國的權力分配,以及複雜的決策程式等等,將設置常設的總統與外交部長,歐盟整合的氣勢到達高峰。

歐憲失敗的原因

依照憲草的規定,這還必須25個會員國各依其國內立法程式予以通過,才能算是制憲成功,而這就牽涉到是以公民投票還是國會表決等兩種不同方式。後者比較簡單,因為各國政府在國會中都佔有多數席次,可是,人民是否支援,那就另當別論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歐洲,政府與人民的觀點與角度確實差異很大,這也就是法荷兩國公投失敗的主因。其實,前述的觀點,比如消弭戰爭、團結合作與一致對外等等,都是歐洲各國政府極為重要的共同政策與目標,可是這卻與一般民眾產生了相當的距離,尤其當經濟情況不佳與失業率提升之際,民眾自然首先擔心切身的生活與生存問題,而當上述那些高層次問題使民眾感到遠水救不了近火時,他們當然捨遠而求近,選擇歐盟則將可能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還不如向地方政府或各國政府求助,還可能發揮更大效果。其實,這也與歐洲議會選舉時的情況相類似,當候選人在面對選民時,還多半是以向歐盟爭權或避免其侵權的行動為依歸,而一味地向布魯塞爾傾斜者,是無法當選的。

再者,當政府領導人在極力推銷歐整合的計畫之際,上述的問題與矛盾卻一直未能處置適當,退一步言,政治人物還並未能有效地說服百姓,同時並未能成功地將歐盟憲法推銷出去,使民眾一知半解,自然無法認同。質言之,憲法那是一般民眾所能完全理解,依照當地的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的法荷兩國民眾,對於公投的憲法都不知所以,就連法國總統在事後也承認,這五百多頁的憲法大作,實在艱澀難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國家主權不斷讓渡給歐盟之後,各國政府對於其各該國人民的利益,就愈無法積極維護,歐盟布魯塞爾總部的權力,已在日益擴大,並給民眾一種大而無當的感覺,其與一般民眾之間的距離遙遠,民眾又好似無法發揮其影響力,比如歐洲議會的權限雖然在擴大中,但仍十分有限,其行政與立法機關之間運作又極不透明化,致使民眾不敢寄望,自然減少其對於歐盟憲法的認同與支援的力道。

還有,自2004年5月起所加入的東中歐新會員國,其經濟發展都較原會員國落後,當法荷兩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荷蘭的外籍移民不斷在增加之際,他們自然擔心其工作機會被這些新會員國的移民所佔據,因為他們的專業條件不見得差,可是要求的薪水卻比較低,這對於僱主而言是一項福音,但同時也增加了一般民眾的不安全感。尤其,歐盟還決定與土耳其展開入盟談判,因為土耳其是回教國家,宗教信仰與生活方式與以基督教文明為主的歐洲人民相去甚遠,這更造成不少民眾的排斥與恐慌。

直至目前為止,歐盟25國當中已有10國予以表決,除法荷兩國,其他八國均已通過,還有15國在準備當中,若是再有一些國家否決,歐憲的情況豈不會變得更難處理?因而,為避免歐憲再度受挫,歐盟高峰會議在6月中旬作出暫停表決的決議,無限期延長2006年11月1日的歐憲表決最後期限,主要目的是爭取時間,給於歐洲人民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在會中,歐盟輪值主席盧森堡總理戎克(Jean-Claude Junker)曾表示,歐盟目前不只是面臨危機,而是面臨嚴重的危機。因為,在此次高峰會中,各國對於2007年以後的預算也未能達成協定,由其英法兩國各執一詞、相互指責,更增加歐盟的裂痕,而這也多少受到法荷兩國未能通過歐憲的影響,因為這真的給於歐盟整合的運動一記重擊,使得各國都對於歐盟的前途產生了高度的疑慮。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案

與此相關的,則是歐盟對於解除中國大陸武器禁運措施的態度。在高峰會召開的前三天,歐盟舉行外長會議,會後,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索拉納(Javier Solana)以未形成共識為由,將該案予以保留再議。其實,歐盟早在去(2004)年底作出決議,今年上半年解禁,但由於美國的壓力,以及日本與俄羅斯的反對,再加上三月中旬全國人大所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最後再受到法荷兩國公投的打擊,歐盟對中國軍售解禁的時間又得往後延。

美國當然不願歐盟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一則因為美歐雙方有高度的武器與科技合作,歐盟解禁則無異於美國自己解禁。再者,美方聲稱,若兩岸發生衝突而美軍介入,歐洲的武器是不是會被解放軍用來對付美軍?還有,1989天安門事件之後,美國乃第一個實施禁運的國家,若歐盟解禁,美國政府如何對國內武器供應商自圓其說,歐洲人可以賣武器給中國,為何美國人不可?因此,繼歐盟在去年底宣佈即將解禁之後,包括布希總統在內的美國高級領導人,都紛紛赴歐遊說,可見美方重視的程度。

近年來由於中日關係不睦,日本也是堅決反對歐盟對於中國的解禁政策,日方並認為,若歐盟解禁,中國則將如虎添翼,危害東亞的和平與穩定。其實,日本才是東亞的亂源,靖國神社事件以及教科書事件,日方難辭其咎,再加上釣魚台周邊海域爭執事件,以及其與韓國獨島之爭等等,此乃日本右翼勢力高漲之故,值得各方關注。

俄羅斯與以前的蘇聯乃中國常年以來的武器供應國,目前乃解放軍80%以上的軍備來源,一但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第一個受害者就是俄羅斯。因而為保障俄國在中國的武器市場,俄方積極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雙方並計畫今年下半年在中國境內舉行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聯合軍演,此乃中俄關係實質性飛躍的一大證明。由此可見,歐盟對於中國武器禁運的政策尚未解除,可是效果卻已明顯展現了。

可是,主張解禁最力的德國,卻產生變化。在五月份,德國最大的北來茵西伐利亞邦舉行選舉,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慘遭滑鐵盧。由於該邦乃社民當的大本營,因而為避免歹戲拖棚,施若德總理則採取斷然措施,提前在今年9月舉行聯邦議會選舉。以目前的情勢觀之,在野黨聯盟勝選的機率甚大,而他們則已經宣告,一但勝選,將主張維持對於中國的武器禁運,一改現任政府的政策。

屋漏偏逢連夜雨,繼德國政府的失敗之後,另一個主張解禁最力的法國政府,也因公投的失敗而聲勢重挫,因而這也影響到其對於解禁政策的主張。其實,目前法國乃中國在歐洲最佳夥伴,在解禁問題上法國最為積極,這當然也受其長久以來對美政策不睦的影響,但是,以此項交易來增加中法雙方的貿易額度,並減少法方的貿易逆差,可能才是更重要的考量。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之後,歐盟表達了高度的關切,但是法國政府卻背道而馳,對此表達支援與理解,由此可見中法關係發展融洽之一斑。

為此,中國近年曾採購數以百計歐洲空中巴士的客機,但是,目前歐盟軍售解禁的政策,可能要拖到明年以後了。因為,英國是下一屆的歐盟輪值主席國,基於英國與美國的特殊關係,前者自然不願在其任內得罪美國。而明年上半年則是由奧地利接掌輪值主席的職位,屆時情況如何,還在未定之天。

結 語

總之,自後冷戰期間以來,歐盟整合的步調確實比較快,從單一市場到歐元,再從歐盟東擴到憲法,實在讓一些民眾適應不良,因而法荷兩國人民的反彈,其實可以理解。歐洲學界現在十分流行的一個詞彙:危機,他們自認歐盟已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可是危機當中包含了危險與機會,危險過後,機會到來。從整個歐洲整合的進程來看,比如1965年法國的暫時退出歐洲經濟共同體,但隔年卻又重返;以及1992年丹麥公投否決馬斯垂克條約,但隔年卻又贊成等等事例,危險與機會確實相伴而行。

因而,雖然歐盟憲法遭法、荷兩國公民否決,可是歐洲整合的精神尚存,這次的挫折,將更可以引起歐洲各方對於歐洲未來發展的重視與討論,未嘗不是轉機。目前,是要讓那些未通過憲法的國家沉澱一段時間後再舉行公投;還是施行歐盟雙速政策,意即,未通過憲法的國家先不加入,一但通過之後隨時可以歸隊,就像是英國也尚未加入歐元的行列;或是舉行全歐的一次性公投等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向。英諺有云: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竟成),由於歐洲內外大環境的驅使,整合的進程是一條不歸路,方向已定,只是方法與步驟有待商榷,我們相信歐洲人民的智慧,他們必定可以替自己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