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日本掀起被美國拋棄的危機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美日間有當前世界少見的「安全保障條約」軍事同盟;今年6月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訪美,獲得遠優於其他國家領導人的高規格待遇;7月5日北韓試射飛彈,美日在安理會聯手提案制裁;駐日美軍9月參加東京都綜合防災訓練,比以前只是幫日本防衛多了一項義務;10月9日北韓核試爆,美日有更緊密的情報合作,美軍且應日本防衛廳的要求,在東京外圍部署「愛國者3型(PAC3)」攔截飛彈,以保護大首都地區。光看這些事例就可知道美日關係的密切程度了,誰會杞人憂天地擔心或懷疑美日關係?

有意思的是,偏偏日本就是很沒有「安全感」,是美國保護、照顧不周?當然不是,而是在中國日漸崛起的當兒,日本深怕在美國面前「失寵」!

美家庭用品滿是「MadeinChina」

上述的那些事情都是兩國政府刻意推動、營造出來的,但是如果從民間自然的發展來看,日本會醋勁兒越來越大是有其道理的。

首先,美國國內到處充滿「MadeinChina」的產品。現在的美國家庭,從衣服、廚房用具、家電、玩具到耶誕節飾品幾乎全是「MadeinChina」(有些是歐美日廠牌,中國製造)。勢頭比80年代日本的電器產品、汽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並非過去一般人印象裡的劣質品,現今的中國產品是「價格便宜品質好」。

美國學外語的學生中,修西班牙語者最多,占70%。儘管中文和日語、韓語、阿拉伯語並列為四大最難學的語言,但開中文課的學校、修中文的學生越來越多,如哈佛等著名學府、公立學校皆興起「中文熱」,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不僅美國政府,連中國政府也加以支援,搭擋籌設「孔子學院」,派出教師、編教材等,並兼及中國文化,施展了各種語學戰略。

美國校園幾十年前曾興起日語熱潮,目前公立學校仍是開日語課的多,但正在籌畫或預定近期要開中文課的學校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中文熱潮已經凌駕日語,未來說不定還會追上法語、德語。現今美國著名大學的學生,研究日本的是「鎌倉文化」、「源氏物語」等古典的東西,研究中國的則是「想住在上海」、「想在中國做生意」。

「中日逆轉」日本不安

再來,1980年代,就算美日經濟貿易摩擦激烈,美國境內就算有濃濃的「日本威脅論」,美國媒體還是很關注日本,不僅是東京的政治、經濟,連文化、社會風潮都吸引美國人的注意。可是,最近美國媒體有關日本的報導劇減,對日本的關心下降、減少。美國報紙駐東京的分部,有的縮小編製,有的乾脆關門大吉。對美國媒體來說,日本似乎已不再是個具有魅力的亞洲國家。

相反的,報紙、電視新聞報導中國的消息壓倒性的增加,美國人的中國觀,正在快速轉變。以前美國社會對中國的印象是負面的居多,民調問「美國最大的敵國是哪一國?」中國一向都排在前面。然而,這幾年出現很大的變化,現在大體上三個美國人中,就有兩個人對中國有好感。

對美國人來說,日本的存在已經沒有吸引力和興奮,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凡此各方面浮現的「中日逆轉現象」均令日本焦躁與不安。

05年9月日本國會選舉,小泉的自民黨獲壓倒性的勝利,但美國報紙都沒有什麼分析或選舉議題的報導。倒是10月小泉去參拜靖國神社,便忽然湧現大篇幅的報導──因為「中國因素」,很多報導都是談中方的反彈。

美會以「國家利益」做選擇

今(06)年4月,胡錦濤和布希在白宮舉行「中美高峰會議」,日本媒體「習慣性」的用一些帶有負面、酸溜溜意思,凸顯中美差異的標題如「不顧摩擦合演協調戲」(『每日新聞』)、「伊朗、貿易(問題)沒進展」(『產經新聞』)、「雖有摩擦但避開對立」(『日本經濟新聞』)

中美間是有「貿易不均衡」、「人民幣升值」、「台灣」、「人權」、「北韓、伊朗核武」等一大堆麻煩,而且是很不容易解決的棘手課題,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未必能抓到本質,中美間也不見得真有這麼大的扞格。

日本的書店裡,擺滿了很多跟中國有關的書籍,絕大多數是「中國是沒有自由的獨裁國家」、「中國是小偷國家」之類專事抨擊中國的,其作者都是支援台灣獨立的。可是,日本再怎麼煞有介事地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批評,中國還是以驚人的氣勢持續發展經濟,增加在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力。2003年,中國的GDP為1兆4000億美元,居世界第7;而2005年就突破2兆2000億美元,超越法國、英國,居世界第4位。

美國國家情報會議2005年3月的報告估計,中國的GDP在2017年會追上日本,居世界第2位,2042年會追上美國。儘管現階段美國以中國增加國防費用又不夠透明,和日本的保守派齊聲嚷嚷「中國威脅論」,然而,未來中國趕上日本,進而拉近跟美國的差距時又會怎樣?美國是個講究「國家利益優先」的國家,因此,到時候會不會捨棄日本,和中國結合呢?其實,美國國內已出現這種徵兆了。

中國正朝向大國發展,相反的,日本正回復到小國化的命運。由於少子化、高齡化,日本的人口已經開始減少,而消費人口、勞動人口減少,經濟力必然會下滑。將來如果美國被迫要在中國、日本之間做選擇,不一定會「硬梆梆」地挑日本,選擇中國的機率也不小,因為從現階段的趨勢觀之,中國很有可會成為世界的超大國,那麼對美國來說,建立和中國的友好關係,有極龐大的利益。相對的,日本似乎沒有像中國那樣和美國交手的外交力、政治力、軍事力。

日只會挾美國「虎威」,意義變小

日本除了美國,在世界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前首相小泉只關注日美關係,使得日本在亞洲孤立,發揮不了大國的作用,反而令美國不快。

在今年10月8日胡錦濤和安倍會談之前,連著四、五年中日關係持續惡化,最大的問題是日本「不知如何跟大國化的中國相處」。日本媒體反覆報導中國內部的問題,灌輸人們「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崩潰」的印象,固然中國內部確實有很多問題,但如果認為由於那些因素就會崩潰,若非別具用心就是懷有類似於戰前的傲慢。快速發展經濟的中國,政治、社會都進入轉換期,的確會冒出各種問題,但中國也在認真面對、解決這些問題。日本對中國採取傲慢的態度,倒不是日本政府擁有本身的外交戰略,而是借助於美國的「虎威」。

日本只會一味地追隨美國,完全沒有思考到要和亞洲人民建立感情、和整個區域友好的外交利益,當然得不到亞洲國家的信賴與尊敬。而偏偏日本是一方面對亞洲國家傲慢,一方面卻對美國卑屈。美國駐琉球(沖繩)海軍陸戰隊搬遷到關島,美方要求日本負擔全部費用102億美元中的75%,日本政府起初看起來還挺有骨氣地說「不同意這個數字,不能負擔超過30%以上」,但是美國一施壓,日本就乖乖同意負擔59%。

台灣或許是日本在亞洲唯一的朋友,但台灣島內除了獨派不顧釣魚台主權、漁權的爭議而向日本一邊倒之外,大多數的人民都只是不反對跟日本和睦,但還不至於積極支援。

而日本再怎麼暗地支援台獨,台灣還是漸漸跟中國融合。現在有50萬以上的台灣人住在大陸或在大陸工作,台灣人和大陸人結婚的也增加了,台商在大陸的投資額上達1500億美元,雙方在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皆有密切的關係。跟其他國家的意圖和盤算無關,台灣人和中國人正在進行交流,朝著自然重新融合的方向發展。

如果日本不跟中國好好相處,失去了對中國的影響力,則日本對俄羅斯、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影響力也會日趨下降。日本一旦只受美國信賴,日本對美國的發言力也會下降。僅只有一個選項的國家,其意見極可能是不會受到尊重的。「美日同盟」固然有其本身的價值,但因為歷史問題等,日本只能跟美國說話的話,對美國來說,日本的意義就變小了。

美涉中外交人員倍增

今年3月,在美國國防部的秘密會議上,關於中日問題有過激烈的論辯,美國的日本專家說「中國誇大了歷史問題」,而中國專家反駁「不,使情況惡化的是日本」,當時的會議裡有不少人批評小泉首相、麻生外相和幾乎篤定會接小泉位置的安倍晉三。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只有國務院會關心這種事情,現在國防部也開始重視日本的歷史問題了。顯示美國政府內部起了微妙的變化。由於「靖國問題」中日關係惡化的同時,中美關係倒是日漸變好。10月胡安會以前,中日間領導人會談中止了一年半,中美間領導人則頻頻見面。2005年9月,布希在紐約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後表示,「雖然美中關係很複雜,卻是非常重要的兩國關係。希望和在各方面有顯著成長的中國加強合作」。

美國社會隨處可見「輕視日本、重視中國」的趨勢在萌芽,官方也是這樣。

日本方面擔心,美國政府、經濟界、大眾傳播媒體的相關人員之間,認為「日本」是亞洲最重要的夥伴的人正在銳減,認為是「中國」的人快速增加,而這也會影響到美國的外交政策。雖然美國政府表面上以「日本是同盟國,美日關係本質沒有改變」的說辭否認,但是在外交機構裡面增加了一倍負責中國事務的職員──這是一種「看得見的變化」。

日本雖然是同盟國,美日關係也沒變,但中國漸成為大國是個事實,美國國務院否認「輕視日本」,卻承認了「重視中國」,隸屬於美國國務院的外事服務研究所(ForeignServiceInstitute)是一個專門培育在外交領域工作的聯邦政府官員語言能力的機構,過去5年訓練日語學員的人數大致差不多,可是中文受訓學員增加了一倍。各國語言受訓學員的數額是根據國務院的需要來決定的,一般是每隔個兩、三年加加減減一次,像學中文這樣大幅膨脹的情形是絕無僅有的特例,這對美國外交政策、智庫影響不小。

加之,美國政府裡的「知(親)日派」──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寫過建構未來美日同盟計畫的「阿米塔吉報告」)、前助理國務卿凱利、做過白宮國家安全會議資深亞洲部長的葛林(有留日經驗、日語佳、閒熟美日安保問題、在日本政壇有豐富人脈、是布希政府對日外交最重要的腳色),相繼離開政府部門,好像少了通風報信的管道、少了內應一樣,亦令日本若有所失。

問題在日本的心態

數月前卸任的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曾說,「中國跟從前的「日本股份公司」不一樣。會搞出口,也會進口,不會堵住外國企業的門戶。中國不單賣東西,也會買東西」。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很多,但進口著實也不少。從貿易收支來看,美方是有鉅額的貿易赤字,儘管如此,中國進口的還是比日本增加得多。

中國崛起,帶動了周邊國家的經濟,東南亞、澳洲、歐盟,巴西、阿根廷等的中南美洲,還有俄國、印度也都受惠,即使是日本自己,其停滯十年的經濟復甦,亦是靠與中國貿易劇增拉起來的,很明顯的,中國的繁榮、發展,對日本也是個機遇,而不是「威脅」,如果連中美關係好轉,日本都要醋勁大發,惶惶不安,那應該是日本本身的心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