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建──後扁時期對馬英九的挑戰

陳建仲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研究員)


調查總統府國務機要費的陳瑞仁檢察官,終於在十一月三日正式起訴吳淑珍,並且直指陳水扁在接受偵訊時作不實陳述,有關國務機要費有流向陳水扁「第一家庭」成員私人口袋,涉嫌貪瀆。然而,此時民進黨卻由立委謝欣霓與管碧玲等死咬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特支費報銷行政作業瑕疵,硬指馬英九貪污,要求檢調偵辦馬英九。馬英九除表示,如被檢察官起訴,他將辭去台北市長及國民黨主席外;並且主動將自己提交國民黨廉能委員會審查,捐出八年台北市長任內特支費等值的一千五百多萬元。市府相關主管也請辭負責,台北市府如此明快而負責的處理危機,反而更加凸出陳水扁在國務機要費上的作假脫罪、遮掩事實與逃避司法。從北、高兩市市長選舉,民進黨候選人在打馬之後,支持度不增反減,正說明了民進黨企圖「打馬救扁」的動作,並未得逞。然而,民進黨打馬目的不僅在為陳水扁脫罪,實際上是所謂「台獨本土政權」勢力倒馬運作的一環,企圖阻撓馬英九順利代表藍軍角逐2008年總統選舉;另一股由李登輝發動,再扯上連戰的「推舉立法院長王金平組閣」的運作,也同時進行著。但這些政客明顯都小看台灣多數民眾的智慧,各方勢力打馬的結果,從各家媒體的民調顯示,馬英九的支持度不降反升,馬英九的清廉與能力仍是所有2008年總統可能角逐者中最孚人望的人選。

馬英九的台北市長任期即將屆滿,雖然因特支費核銷作業疏失,未能畫上完美的休止符,但卻不容馬英九自我陷入一己的榮譽得失而懷憂喪志。台北市長任內表現如何,自有民眾評價;但他身上背負更多、更龐大的民意壓力,逼迫馬英九必須盡速從台北市長的崗位上調整出來,全心全力做好最大反對黨領袖的角色,這才是馬英九必須時刻自我警醒愓勵,引領台灣走向復興的歷史使命,不容馬英九為自己的「政治潔癖」而拒絕接下改造國民黨、改造整個台灣的沈重責任。陳水扁雖然已是困獸之鬥,但國民黨的體質卻仍未改造完成、泛藍整合始終沒有成效,泛本土政治集團仍企圖裂解國民黨,馬英九面對著一個軍容未整的泛藍軍,這是他必須先解決的難題。

其次,在李登輝及陳水扁兩任總統的折磨下,台灣不僅整體競爭力減弱,資金及技術大量向大陸傾斜流失,更嚴重的是在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教育下,新生世代台灣認同紛歧,對政治疏離、對社會冷漠;公務機關在上層貪贓枉法、扭曲行政規章制度下,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高水平公務行政能力大不如前;更因權貴對司法與公權力粗暴的玩弄踐踏;對媒體輿論公然的威脅利誘;乃至最令人髮指的對族群矛盾的挑撥利用;擺在馬英九及泛藍軍所有有志之士眼前的,是一個破損的台灣、一個體質未變的國民黨。當國民黨追思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四十週年之時,眾人胸膛能不因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囑托而熱血澎湃?台灣即將步入後扁時代,馬英九是否準備好承擔如此沈重的使命?

後扁時代的挑戰:

對泛綠陣營而言,陳水扁的失敗不僅是個人的問題,民進黨政府呈現的集體貪瀆現象,嚴重打擊民進黨以往極力塑造的清廉與改革的形象;更糟的是民進黨整個黨內菁英被迫替陳水扁背書的「扈從」格局,喪失民進黨在黨外時期辛苦建立的自省能力,後扁時期的民進黨不僅有四大天王接班問題,更嚴峻的是民進黨的重建問題。民進黨新生代的聲音已經被陳水扁政團淹沒,新潮流林濁水、李文忠等少數仍勇於自清自省的力量,未能成為民進黨主流。民進黨繼續放任陳水扁胡搞惡整,沈沒的鐵達尼號會捲走所有遲疑不決不知自救的人。

對獨派而言,依附在民主化下的台獨運動也走到了盡頭。所謂台灣是新興民族、是不同於漢族的混血種;或是所謂台灣在1991年修憲後已經實質成為新的台灣,台灣國民意識已然確立;台灣要住民自決、要公民投票建立新台灣等等主張;都因無法克服美國反對的壓力而無法推動。在倒扁期間傳出的制憲建立內閣制、更動中央政府架構創造台灣第二共和的把戲,同樣是在原地打轉,矇混獨派支持者的花招。在後扁時期,台獨行不行,已經到了獨派無法迴避閃躲的地步。陳水扁整日叫囂著要制憲建國、要改國號正名,如同江湖術士賣藝:「天橋把式光說不練」,群眾必定走光。然而,不論是理論面或現實面,民進黨清廉與台獨兩大法寶,都被陳水扁糟蹋了,擺在民進黨眼前的是要坦白面對陳水扁說的:「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輝做不到、我也做不到」的事實;還是繼續整頓殘兵游勇,傚法唐吉訶德繼續向「台獨大風車」前進?而舉黨陪著陳水扁走向敗亡?

依目前選情評估,國民黨非常有機會收復高雄市長寶座,並且繼續贏得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選後倒扁風潮勢必再起。陳水扁為求自救,極有可能啟動制憲進行法理台獨的冒險,並以此裹脅民進黨立委,以2007年立委選舉製造事端。民進黨在台獨綠旗前,將被迫繼續喊著「反統一」、「反併吞」的空洞口號,再次陷入無意義的台獨遊戲裡而無法改造。更因為明年適逢「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紀念,泛綠陣營勢必把握此良機,藉題發揮,製造省籍仇恨。尤其是如台北市長由郝龍斌當選,民進黨非常可能訴求國民黨外省勢力復辟,挑起本省人士的不安,屆時,台灣藍綠對立的現象也可能被導向新的省籍矛盾。正因為陳水扁個人及第一家庭都陷入貪瀆案,極可能在陳水扁卸任後即舉家面對司法偵辦,從而將台灣大權交在陳水扁手中,最後任期陳水扁動作充滿高度不確定的風險,如果他執意以硬闖中共反分裂法紅線來交換美國或日本給他政治庇護,藉此逃離司法的制裁,整個台灣將陷入混亂的危局。這是身為最大反對黨主席的馬英九必須正視的課題,甚至是他必須扛起的重擔。

馬英九的第一課:重建國民黨

但時間不等馬英九。馬英九必須即時從台北市長特支費核銷的泥沼中走出,將一切交給司法;全力投入國民黨黨主席角色。台北市政府爆發市長特別費核銷瑕疵後,民調顯示仍有五成八的民眾相信馬英九操守清廉,六成五認為馬沒必要辭市長職務。和九月中旬調查相比,馬英九聲望不降反升,由五成三增為五成六,不滿意比率降為二成四。分析民調上升原因,主要是反貪倒扁期間,泛藍支持者對馬的不滿升高,本次則回流力挺。事實上,滿地倒扁紅衫軍早為泛藍的重新執政打下厚實的基礎,問題是馬英九能否把台灣的青天白日找回來?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國民黨身上。

國民黨改革了嗎?沒有,國民黨看不到讓民眾滿意的改革。黨產爭議依舊存在,如果翻開鎖在黨庫中黨產清冊裡黑鴉鴉的爛帳,以往國民黨高層的腐敗即無可遁逃。所謂的青年團搞到最後又變質了,遭致外界非議。紅衫軍中雖然也有大學生身影,但校園中竟然仍是綠營佔優。民進黨去中國化教育與國民黨多年來失去台灣論述的影響,在救國團文化退出校園後,國民黨就找不到良好的形象與方式重返校園,培養生力軍。青年工作最不應讓家世與派閥力量介入,偏偏國民黨反向操作,被外界批評為是另一幫新太子黨,外界看到的國民黨新生代是圍繞著連勝文打轉的另一幫新太子黨,青年團反而更令青年止步。類似民進黨新生代論壇那樣的動力,在國民黨不僅不被鼓勵也難以存活。黨務系統反淘汰,新的進不來,舊的退了又返聘,換血卻換不掉依賴派系的舊習。從一次又一次黨中常委當選的名單即可說明,國民黨與外界的期許有多大的落差……。一項又一項民眾難以認同的陳痾,專任黨主席之後的馬英九都必須扛起全部的責任。在馬英九眼前的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訴諸民意,大力改革黨務;另一條是先與黨內山頭妥協,求得2008年總統勝選後再來改革,現實的馬英九似乎走的是第二條路。

問題是妥協能成事嗎?年底北、高兩市市長勝選後,國民黨難得有如此良好的基業東山再起,馬英九更應乘勝追擊,強力主導國民黨。太多的例證說明,泛藍的支持者不願見到的是左右顧盼的馬英九,民眾希望見到的是展現強力領袖魄力的馬英九。長期以來,國民黨立委問政令外界詬病,在野之後雖然情況好轉,但吃相難看的立委國、民兩黨仍大有人在。明年立委選舉,馬英九的第一課就是如何提出令外界耳目一新的藍軍戰將,重振黨團紀律。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必須把黨中央打造成戰鬥隊伍而不是等待官位的黨官。黨中央各工作會必須與社會力結合,到民間去訪才,舉薦新人,而不是在舊的黨務系統大醬缸裡挑比較不爛的充數。馬英九也許也應反自審視自己的問政風格,僅僅只有清廉不足以為台灣領袖;大開大闔的放下身段、廣納各方英雄的氣度、善於用人的謀略佈局等等,馬英九都尚有努力的空間。目前馬家軍成員是否同質性過高?是否吸納足夠的本土代表性?這些都是馬英九專任黨主席後必須思考的課題。

國民黨必須更多的面向民眾,走入基層,組織隊伍,動員幹部的自發性。馬英九似應將自己直接面對民意,面對大是大非,而不是顧慮黨內政治生態,受到人情包袱的束縛,國民黨新的領導團隊的組建是不應也是無法推遲的,如此才能展現新的形象,新的意圖,黨才有力量與方向。過去論資排輩的作風、以往依靠派系的操作,如果在馬主席任內仍無建樹,這樣的國民黨照樣可能再度被能征慣戰的民進黨撂倒。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國民黨必須找回黨的信仰,重振黨的理想。國民黨在政權台灣化後,不僅不應自我放逐在本土化的浪潮中,相反的,國民黨必須重新審視戒嚴統治時期的所有功過。馬英九雖然多次代表國民黨向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及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受刑人致歉,但國民黨的本土論述仍未能令本省籍同胞廣泛認可。雖然李登輝卸任後諸多爭議言行令人難以苟同,但國民黨也曾在他主政期間,提出過廣為民眾認同的「新台灣人」論述與建設新中原的口號,正是在那些年代裡營造出來的省籍和諧與合作,將國力推向最高點;也正是這些李登輝丟棄的理想,造成台灣如今直速向下沈淪的後果。國民黨必須重建的是新的本土論述,國民黨必須帶給台灣民眾新的願景:一個藍綠和解的願景,一個統獨休兵全力追求台灣共同利益的願景,一個能與對岸和平共榮,開創兩岸中國人雙贏的願景。

推動藍綠和解、召開政黨領袖會議

從而馬英九眼前應做的,不是計較於個人因特支費報帳風波使自己不沾鍋的形象受損,而是應即著手提出明年立委選舉的主訴求,迎戰民進黨可能採取的台獨冒進戰術。面對歷史傷痕,展現更大的決心並能以具體的行動促進不同省籍間真正的和解與合作。欲如此,馬英九誠宜以更大的氣度,與綠營展開對話,甚至吸納綠營人才,在統獨中尋找中間路線。實際上不論是藍軍主張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或民進黨說的「中華民國是台灣」,同樣指向當前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困境,而此一困境唯有藍綠攜手合作,才有可能為台灣開創新局。民進黨不敢進行中國政策辯論,但馬英九卻應與獨派進行對話。現實的台灣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先求經濟復甦、朝野合作,才可能迎接兩岸進入三通之後的挑戰。兩岸不可能也無法長期拒絕三通,相信越來越多的綠營中人能理性面對台灣的困境與機會,務實的迎接挑戰而不是自欺欺人死搞台獨。從而在實際作為上,馬英九應可在北高兩市市長選舉後,主動發起政黨領袖會議,朝野各黨共商國是,不要讓台灣因陳水扁的涉及貪瀆案陷入空轉。並且應尋求朝野各黨的支持,建立一個健全的政黨政治運作空間,經由朝野合作修法甚至修憲,將現實矛盾的體制與不合宜的法規、制度一次大翻修。這樣的台灣改造運動,不必等2008年改朝換代才做,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即能發動,而且應廣為民眾肯定。

展望未來台灣的需要,馬英九必須重新審查當前的法令有無重大缺失,為迎接兩岸關係的挑戰,規劃三通後的兩岸交流秩序,當前的兩岸關係條例未來還能適用嗎?或者應另立類似「兩岸關係基本法」的新法規重新規範?教改造成民怨已深,全民健保缺失、醫療體系陳痾仍未根除,治安敗壞,弱勢團體求告無門……,太多的事等著馬英九去做,陳水扁留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政體與政局,馬英九要做的就是「補破網」,將整個被民進黨扯破的網補上、補好,一個推動台灣再造的重責大任橫在眼前,馬英九實不必計較於個人一時間的小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