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供需及價格波動之現況與展望

陳贊煌
(旅美地質學者、老保釣,現從事於石油探勘研究)


自從二○○三年三月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世界石油價格一路上漲,直到去年夏季。許多人都認為侵伊之戰主要是為了布希和他的金主石油商與軍火商,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在回憶錄中承認曾在伊戰之前對白宮說過移除伊拉克的沙丹.胡珊對確保世界石油供應攸關重要的話。侵伊之戰打到今天,美國軍費龐大開銷不但造成財政的沈重負擔,而且使美國經濟嚴重衰退。高居不下的油價,造成民怨載道,恐怕是布希政權始料所未及,並成為去年美國大選重要的一個議題。

由於石油與民生的密切關係,全世界多數人民,都能感受到油價高漲對生活帶來的重大壓力,因此,我們不得不正視油價的問題。本文擬就石油供需及價格波動之現象,申述影響油價的因素,並嘗試瞭解近期和長期油價變動的趨勢,提供關心讀者參考。

石油是有限的資源,關係國家安全

我們開採和提煉,供做一般燃料和石化工業原料的石油,是千百萬年前地球上的動、植物長久掩埋在地下轉化而成的,因此,它是一種有限的天然資源。雖然全世界的石油蘊藏量尚不易精確估計,但常被引用的探明儲量概估約為一萬億桶。假定這一萬億桶石油可以全部開採出來(事實上,一般油田限於儲集層巖性的孔隙度和滲透率,大都只能開採到油藏的40%以內),若以每年最保守的250億桶石油消耗計算,四十年內地球上可用的石油資源也幾將枯竭。

美國的石油在1970年日產10.4百萬桶達到高峰,此後一路下滑,至2007年日產約只有5百萬桶,減少一半以上。同一時期,石油淨輸入從每天約6.3百萬桶,增至13.5百萬桶。以2007年而言,美國每天的石油消耗,超過一半需依靠國外輸入,若石油的輸入中斷,美國戰略石油貯量約七億桶也只能維持50天左右的供應,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視石油問題為國家的安全問題,保證油源的不斷,可以說是小布希入侵石油外銷第二大國伊拉克的重要原因。

石油消耗快速增長

目前全世界每天約消耗85.9百萬桶石油,預測到2030年將達到每天112.5百萬桶。2030年之後,可能進入所謂的油峰期(peak oil),即產油能力的頂峰,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tration)估計將出現在2031-2068年間,若沒有新的能源開發出來取代石油供應的話,能源的爭奪預見將極為激烈。以美國而論,石油消耗從1983年的每日15百萬桶持續上升,至去年每日超過20百萬桶,石油進口也由每天5.1百萬桶增加到10百萬桶以上。

石油需求增加的原因是經濟發展,尤其是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明顯的世界石油供需關係的變化。2010年以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集團(OEDC)對能源的消耗高過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集團(Non-OEDC),但2010年以後預計情況將相反,這充分表明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不但中國與印度對石油的需求大增,其它包括南美洲的新興國家對能源的需求也將大大的提高。由於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集團的油田逐漸老化,以及一些油田開發項目推遲,一般展望明年(2010)對石油輸出國聯盟(OPEC)的石油依賴可能更高。

油價上升的因素

雖然如此,但從1986年伊朗與伊拉克戰爭以後直到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十多年間,原油價格大致維持在美金20.5元(2006年幣值)上下波動,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後,石油價格持續攀升,並在去年七月份超過147美元高峰是前所未有的。

石油資源既然是一種有限商品,其價格自然是供需關係的反映,所以石油產量和消耗是基本的兩個影響油價消長的因素;產量減少,不論是油田的耗竭或人為的減產,將導致油品緊俏,而需求增加,也能造成油品的供應緊張,價格提高。石油資源的不斷開採,總有引起油田耗竭的一天,是無法迴避的,而人為的減產,則常是政治因素造成的,即使能維持穩定的生產,但因需求增加,終將引起供應緊張。

除了供需的變化影響油價之外,2007下半年以來油價的急速上漲,還有其它因素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大致而言,首先是美元貶值,對於咬緊美元之國家,油價因此相對上揚,其次,一些國家,例如印尼、中國等對國內油價的控制和補貼,多少扺消這些國家國內油價上揚的壓力,因此民用汽油耗量並未明顯降低,供需的緊張關係就不易緩和。另外,避險基金對油價的操作求取暴利,目前全球原油一天使用量為85.9百萬桶,但期貨市場的成交量曾暴增到25億桶,氣候變化和政局變動也都影響到油價的波動。每一次颶風通過產油的墨西哥海灣,煉油廠發生事故,油價就上漲,以色列和鄰國關係緊張(例如近日以色列轟炸加薩走廊),或非洲產油國政局混亂也都會干擾油價(見圖一)。

從上面原油價格變動圖(圖一),我們看到1970年以來,除了1990年八月二日發動的波斯灣戰爭因只打了六個月,油價反而下降外,1973的以阿戰爭和石油禁運,1979年伊朗革命趕走巴勒維國王,1980年兩伊戰爭,1999年產油國的石油減產,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2003年侵伊之戰和亞洲經濟茁長的影響,都造成油價的急遽上漲。反之,1974年和1981年美國對油價的控制,1997年產油國的石油增產和亞洲經濟危機,都有穩定和降低油價的效果。一般說來,由於產油能力瀕臨飽和,石油儲備降低,所以任何涉及產油國的戰爭或政局動盪都有影響石油供應之虞,也會引起油價波動,達到風吹草動,甚至疑神疑鬼的心理,所以徹底解決石油的供應是問題的根本。

油價短期和長期變動趨勢

去年油價自七月觸及147美元/桶高峰後已因美國經濟持續走弱而頓挫,以每天2-3美元/桶的跌幅下滑,最近美元又開始轉強,然而,全球能源供應的緊張平衡狀況沒有改變,數個月來,因為全球不景氣,經濟衰退,導致油價驟跌,預期大約兩年內或可觸底。這段經濟衰退時期油價可能在55+/-30美元區間變動。

筆者利用能源情報署資料,以2007年幣值為基準,對2030年以前世界長期油價變動趨勢繪製原油價格預測圖(圖二),顯示2008年油價高峰達到平均99.08美元/桶(2007年幣值)之後2009年下滑至60.89美元/桶,然後緩步持續上漲。

解決石油問題根本之道

解決石油的供應問題根本之道是新能源的開發和使用,例如日光能、風力和水力,甚至核能等,其次是減少石油的消耗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因為石油天然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不早做應變,十年或二十年之後油價上漲到每桶接近200美元之價位恐怕也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