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機 開拓兩岸和平新局面

韓江
(旅加拿大評論家)


30年來,正確的說,應該是一個甲子以來,兩岸關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好!

曾被形容是東北亞甚至是亞洲火藥桶的台灣海峽,成了兩岸同胞經濟合作,文化交流,訪親探友的通途大道。

去年12月15日,實現了大三通,不僅航程截彎取直,更拉近了兩岸人心距離。有人將其比喻如抗日戰爭勝利,兩岸團圓的那般喜悅,有人則視如柏林牆拆除時的興奮和激動。縱有誇張,總是表露難掩的內心喜悅。

兩岸關係 揭開了新的一頁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2008年,是兩岸關係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這一年,在台灣結束了李登輝、陳水扁長達20年的分裂勢力統治,馬英九高票當選,國民黨全面執政。台灣有幸從台獨可能引發的戰爭危機中掙脫出來,為台灣重新出發帶來希望,也給兩岸關係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

4月29日,隔斷了60年的中國兩個最大,且是敵對情緒深重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他們的領導人胡錦濤和連戰兩隻大手,在北京緊緊相握那一刻,不僅標誌一笑泯恩仇,也展現兩黨將為共鑄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決心。

在5.20,馬英九正式執政的第一周內,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北京,中斷多年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在6月20日復會。大陸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11月3日訪問台灣,圓了當年汪道涵未圓之夢,接踵而來的大三通啟動,北京對台灣釋放出十項利多政策,熊貓團團圓圓落戶台灣,2008年辭歲之日,胡錦濤發表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性講話。

在八、九個月時間內,兩岸共同努力,做了30年來,想做,應當做,而做不到的事!

一一讓人們感受到兩岸正冰融雪消,春回大地!

2008年,是兩岸關係揭開新的一頁,走上和解交流,合作發展之路的一年;也是見證了台獨勢力敗落的一年!

當前,兩岸交流領域正在不斷擴大,兩岸和平發展趨勢在漸次展開,新的一年,把大好形勢引向深入,開拓兩岸新的格局,是兩岸同胞的殷切期待。

新的一年 期待新的跨越

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週年的講話,是大陸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回應台灣同胞期昐,對實現兩岸和平發展這一主旨的進一步闡述,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胡在六點意見之中提到的「合情合理安排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問題」,「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問題」以及「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特別提到了「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等等。都是極度敏感的政治問題。也是阻擋在兩岸面前的障礙,都要用新思維,務實態度一一排除,而增進政治互信,則是探討結束政治對立,建構軍事安全體制的重中之重。

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執政,台獨可能引發戰爭的引信己被拆除。從兩岸人民利益考慮,把握黃金機會,積極主動承擔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上軌道,是歷史付予兩岸領導人和國共兩黨的共同責任。

由於歷史、政治性問題的複雜性,有的問題需要更多更深入討論協商,如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的政治關係的定位問題。就需要兩岸政治家、學者、以及致力於兩岸關係的各界人士,站在歷史高度,以中華民族利益為重,在維護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和統一這一不可動搖的原則基礎上,就「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的歷史與現實,集思廣益,進行「結束政治對立」的思考與探討。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是兩岸走向穩定發展重要一年,在兩岸現有互動基礎上,除把經濟合作、文化交流推向新台階同時,海內外同胞也熱誠希望,政治層面上某些問題能有較大突破,尤其能讓台灣民眾,對一些看得到摸得著,能體現大陸和平善意的信任指標問題上,有所表現的話,肯定必將有助兩岸政治新局面的開創。

台灣今年可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撤減對台導彈兩事,是政治觀察家和海外輿論近來的評論熱點,論者基本均持樂觀態度。

眾所周知,台灣國際空間問題錯綜複雜,有的牽一髮動全身,對大陸來講,任何形式分裂中國,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活動,都為北京所堅決反對,如說有紅線,這就是踩不得的紅線。

之前,民進黨政府別有用心,以參加國際組織為名,行台獨之實,妄圖使「兩國論」、「一中一台」在國際社會合法化,讓法理台獨落戶國際組織。他們明知此路不通,也要訴之被打壓悲情,理所當然,受到北京和國際社會抵制。

事實上,台灣參加的亞太經合會(APEC)、亞銀年會、奧運會,用的名稱均是「中華台北」,也用了「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參加了世界經濟貿易組織,並運作多年。

馬英九的彈性務實、低調,參與國際組織及國際活動的思維是實事求是的。如無害於一個中國原則,而有益於台灣的合理要求,理應為大陸所接受。則今年五月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台灣在北京贊同支持下,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此舉如成功,無疑是皆大歡喜的事。

最近有媒體報導,大陸軍方已就撤減對台導彈取得共識。有可能在年內展開的兩岸軍事交流時,減少瞄準台灣導彈數目,以表達大陸的善意,為兩岸營造更多的和解和平環境,創造良好氣氛。

大陸在撤減對台導彈方面如有行動的話,就正如胡的六點意見中所說的,顧及台灣同胞感受,有利於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應該是新時期兩岸關係的一大突破。

雖然北京一再說明,部署在大陸東南方向的導彈,不僅僅是針對台灣,而是根據國防需要,因應美日針對中國的軍事條約,日本在琉球周圍新設的一系列軍事設施,尤其他的「周邊有事」挑釁政策的出籠,而採取的國防安全措施。當然也是威懾台獨必要手段,但不是針對台灣人民。

但無論如何,始終是懸在台灣頭上一把利劍,難使台灣民眾消除對大陸的恐懼不安。

台海形勢已有較大變化,逐步撤減對台導彈條件也已出現,協商撤減對台導彈,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也是時候。台灣既對此有強烈願望,就要真正拿出善意誠意。例如,總不能一方面要求撤減導彈;一方面向美國大量購買針對大陸的進攻性武器。

歷史滄桑,世事變幻,幾多風雨,幾番夢迴,兩岸關係正從迷途中走了出來!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新時期兩岸都要牢牢把握的主軸,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大陸和台灣都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在新的一年,有新的積極作為。一方面加強良性互動,在穩定發展基礎上拓展新局面;同時,為未來無法迴避,涉及主權、治權、和政府定性、定位,這些政治歧見最集中問題,先多做交流、溝通,協商工作,用新思維、大智慧,為找到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最佳解決方式作準備。

政治互信 成敗關鍵

應當承認,兩岸開拓和平新局,最終實現兩岸融合統一,既是目標,又是一個長期過程,難免出現曲折、反覆甚至走彎路,因而政治互信,對兩岸關係的進退成敗便具有特別意義。

歷史經驗值得注意,兩岸過去在一些交往中,由於缺乏政治互信,許多事不但意見無法交集,反而動輒以「陰謀論」視之,善意當詭計。

半年多來,兩岸在互動中,由於政治分歧形成的觀念差異,在台灣社會,不就有怕和平發展變為「和平消化」的疑惑,以及大吞小,強並弱,請君入甕等憂慮。

兩岸至今未能統一,「是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所造成」,胡錦濤的六點意見中,特別強調指出:「這種對立,並無改變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沒有造成中國領土和主權分裂的事實」。不用說,分裂主義者對此不會痛快接受,就是台灣的領導層中,也有一個承認歷史現實和轉彎子問題。

馬英九一再提及的 「承認現實」,說白了,胡錦濤上面所說的那一段話,就是兩岸最大現實。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離不開結束政治對立,政治對立這一難關突破了,祖國統一之時也就到來。

兩岸經過半年多互動,一方面高興看到兩岸關係終於進入和解合作新時期,並談及軍事安全機制,結束敵對狀態和政治對立這些關於國家民族興衰末來大事;另一方面,也由於立場觀點原因,政治互信不足,出現了一些政治見解有待深入討論,澄清的問題,因為它深深涉及解決政治對立的核心與兩岸的前途。諸如:

一中各表的表述,不能背離一個中國共同原則。

「不統不獨」,作為選舉語言尚可一時接受,作為台灣對大陸基本政策,則可能滑向「獨台」或「台獨也是選項」的邪路,也背叛「終極統一」信言。

「互不否認」,絕不能引申為承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台灣內部和大陸,海外媒體,近日發表了一些對馬英九上任後某些政治語言的質疑和批評,無論如何,自是對中國命運的關心。至於馬英九是不是在玩弄兩面手法,機會主義者?只是一家之言。

應當肯定,馬英九在推動發展兩岸關係方面,畢竟做了不少有益工作,走出了新路。在對他寄以殷切期望同時,也要給他較多時間思考和實踐。

從全局看,兩岸關係倒退的可能不大,搖擺、折騰可能性難免,所以增進政治互信,多做協商磨合工作極為重要。過度樂觀期待複雜政治性分歧,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首先就忽視台灣實際。

兩岸政治對立,六十年要解決的事,千頭萬緒,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應該沒有解不開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