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與衝突:諾貝爾和平獎帶來和平?

李本京


顧名思義,和平獎應為世人帶來和平;然而擺在你我面前的這一獎項,卻常令人興起莫名所以之感。因為它不見得就為世人帶來和平,卻可能引起多層次的矛盾與衝擊,這一現象值得重視,也值得嚴肅地予以評鑒。

諾貝爾獎之所以令世人重視,其原因首在於高額獎金,也由於各項獎金之得主均是一時之選,為萬眾所崇敬,得獎人之獲獎實至名歸,也彰顯了其對世人之實質貢獻。然而令人萬分遺憾的是就這一點來看,和平獎間或頒給了對世界引起更多紛擾的人物,例如季辛吉與黎德壽在1973年共同獲得和平獎,同年美軍兵敗撤退,北越橫掃南越,可憐的南越人民也因而傷亡纍纍。另一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便是2009年將此獎頒給了歐巴馬,他初登總統大位,尚未對和平作出貢獻之際便得此成就與殊榮;除了令歐巴馬不知所措外,未曾帶給他任何實質之光榮,也由而成為國際大笑話。

然而也有一些和平獎頒得卻是合情合理,為人所稱頌。例如1917年國際紅十字會(The Red Cross Society),1919年美國威爾遜總統(Woodrow Wilson),1952年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1977年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近年則尚有無國界醫生等單位或個人獲獎;就此以觀,可知和平獎的頒與並不見得保持住其一貫之精神及原則,有時反成為爭議之泉源,其中最引人爭議的厥在過往曾有幾屆和平獎頒與反對政府者,而這種方式卻不幸的讓某位反對政府者與其政府更形對立,而受到更多壓制,例如緬甸之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便是一例。

和平獎有其存在必要,然而應對和平有貢獻者優先,例如頒與慈濟顯然較頒與劉曉波為宜;事實上和平獎不宜頒與政治理念過於激進者。雖然劉曉波之力主人權可圈可點,然而他卻認為中國應該由西方先進國家先做三百年之殖民統治,如此中國才能走向西方文明化及國際化,他並且全面否認中國文明、傳統之價值;這種偏激想法不但是政治性,也帶有社會性及文化性,其影響深遠,並非外國人所能體會,遑論代表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諾貝爾和平獎。就此次頒獎以觀,都是過分重視西方文化之超越性,而無視中國文化的價值,這才是令人再三遺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