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論近年來的中越關係
孫若怡
(元培科技大學共教會召集人兼通識中心主任)


對中國形成「三鏈一圈」遏制圈

2009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泰國訪問期間宣佈:「美國將重返亞洲,亞洲事務將在美國的外交議程上,處於更加顯著的位置。」今年7月23日,她又進一步於河內召開的東協區域論壇上指出:「美國在該地區及聯合國海洋公約(UNCLOS)框架內,和平解決南海島嶼及領土爭議上,擁有至關重要的利益」;隨後,在出席越南舉辦的亞細安區域論壇會議中,她更強調:「南海主權爭論不僅妨礙了這一海域的自由貿易,而且還違反了國際海洋法。」希拉蕊這一系列的談話,無疑印證了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已然轉向到亞洲太平洋地區。為了重新取回並鞏固在該地區的領導權,美國除將大量的先進武器移入該區外,更自印度、東南亞、韓國至日本,對中國進行了所謂滿月C形的包圍、形成「三鏈一圈」的遏制圈;〔注1〕其中越南所扮演的角色尤其值得持續觀察。

中越兩國山水相連,陸地邊界長達1,300多公里,因此領土問題主要包括陸地邊界劃分、北部灣劃分、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和海洋權益之爭等三方面。

2001年自中越陸地邊界第一塊新界碑揭幕,到《中越陸地邊界勘界議定書》、《中越陸地邊界管理制度協定》與《中越邊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協定》等法律文件,於2010年7月14日正式生效,象徵日後兩國將依照新戡定的界限,各自行使主權並實施管轄。2000年12月25日,中越兩國在北京正式簽署《關於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與《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此後雙方就落實情況逐年檢討,同時對共同開發的相關問題積極會商,以便找到適合的區域及相互接受的方式。2008年5月30日至6月2日,越共總書記農孟德應胡錦濤的邀請,至北京作友好訪問並發表《中越聯合聲明》。就北部灣劃分問題,雙方領導人達成除繼續穩步推進灣口外海域劃界談判外,亦積極開展北部灣漁業、環保、搜救及考察等項目的合作。此外,雙方同意恪守兩國高層之共識,共同維護南海局勢穩定,保持海上問題談判機制,堅持藉和平談判尋求雙方均能接受的、基本和長久的解決辦法。

中越爭執焦點:南海問題

一般而言,中越邊界問題固然複雜,但爭執難解的焦點則主要集中在南海問題上,不過,即使如此,這個問題在1974年以前,兩國也並未形成尖銳的衝突;越南的統一與美國的介入是重要的關鍵。1995年7月,越、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此後雙方關係雖愈趨密切,但主要仍以經貿發展為主。2008年3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丹‧普萊斯訪越;6月,越南總理阮晉勇訪美,並與布希總統發表聯合聲明,美國表示完全支持越南的領土完整。同年10月與次年6月,雙方先後舉行了兩次副外長級政治、安全和防務戰略對話。2009年9月,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訪越,10月,越南副總理兼外長范家謙訪美,12月,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訪美;顯示了雙方在戰略與軍事上的合作關係急遽升溫。

1973年1月,越美兩國在巴黎簽訂結束越戰的協議;1975年7月越南統一,是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統一後的越南對外採取民族主義與擴張政策,對內則不斷地藉媒體宣示其南海島嶼的主權。1979年9月與1982年1月,越南更先後兩次發表白皮書,聲稱其對中國的南沙群島與西沙群島擁有全部的主權。1993年,越南佔領24個南沙島礁,派守軍600人;2002年,再佔27個島礁,守軍增至2,020人。〔注2〕2004年,在南威島上修建機場、並進行石油的探勘工作;此後還將油氣開採權,分配給美孚石油公司及英國石油公司,致使該地區的問題更加複雜化。〔注3〕2007年4月11日,越南總理阮晉勇正式宣佈,在南沙群島設「長沙縣」。該年年底,越共於10屆4中全會發佈了《海洋戰略規劃》,明確宣示南中國海是其發展的戰略目標與生命線;12月9日,胡志明市與河內市發生了針對中國的抗議示威活動。2008年1月,中國海南省漁船在北部灣共同漁區作業時,遭越南武裝船隻搶劫。2009年4月,越南在將西沙群島改名為黃沙群島後,更以正式的儀式宣示任命「黃沙島縣」的人民委員會主席。5月7日,越南政府又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單獨提交了南海《外大陸架劃界案》。

為了要確保對南海的主權要求並提高自身近海的防衛能力,越南特別以佔全年國防預算半數的18億美金,向俄國購買了6艘「基洛」級動力潛艇,預計在2010年前交付。另外據英國《簡氏防務評論》稱,2015年之前越南海軍還將自俄國購入2 艘1161型護衛艦、一套配有「紅寶石」反艦導彈的岸基導彈系統。其中1161型在俄國屬於「獵豹」3.9級護衛艦,是俄國研製開發的最新型軍艦;排水量有1,200噸、配備一門76毫米主炮、6門30毫米艦炮、8枚射程130公里的kh-35「天王星」反艦導彈、一套防空武器系統。因此,該評論認為:中越海軍一旦在南海海域發生衝突,佔地利之便的越南海軍未必會敗給中國。〔注4〕

越南成美國進入亞太的著力點

越南外交工作的方向之一,就是要把南海問題國際化,以便謀取最大的利益;隨著美國戰略部署轉向亞太地區,並對南海石油與其他權益積極染指的考量下,越南成為美國進入亞太地區特別是東南亞的著力點,而越南也把握機會提升與美國的關係,做為對付中國的籌碼,雙方互為所需直可謂一拍即合。8月中旬,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羅伯特‧威拉德司令宣稱,中國的舉措已引起區域內國家的「擔心」,美國將長期在南海維持軍事存在,以保證南海的「航道與空域安全」。隨後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抵峴港、林肯號駛入馬六甲海峽,美國與東協盟邦先後進行了「環太平洋演習」與「聯合海上戰備和訓練演習」;而配合美韓「反潛艇演習」、美日「安保條約」的強化,10月美越也舉行「南海演習」,一系列的動作可真是項莊舞劍呀!中國危矣乎?!

自1991年以來迄今,中越兩國領導人始終保持頻繁互訪與接觸。1999年初,兩黨總書記更確定了以「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作為兩國面對新世紀關係的框架;2000年,兩國更發表了關於新世紀全面合作的「聯合聲明」;對南海問題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就和平解決爭議、共同維護地區穩定、展開南海合作達成共識。

2010年7月美國積極插手南海問題後,中越兩國高層間的互動並未中斷。9月14日與16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分別會見了《中越人民論壇》第二次會議代表、越共中央對外副部長阮孟雄,就推動中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進行討論。

2010年10月,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多次表達域外勢力不應介入南海爭議的觀點與態度。10月下旬,國防部長梁光烈與總理溫家寶,先後出席了首屆東盟防長擴大會議、第13屆東盟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及第五屆東亞峰會。梁光烈明白表示,美國的軍事力量應離開這個區域。28日,溫家寶在河內會見越南總理阮晉勇;阮晉勇表示:越方高度重視發展越、中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將此做為越南對外政策的優先方向。

溫家寶強調:妥善處理南海問題,對維護中、越關係健康穩定的發展至關重要。中、越之間已經建立了解決南海爭議的談判機制,希望日後能早日商簽關於指導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的協議。對此一立場,阮晉勇表示贊同。最後,「南海問題」並未成為個別會議的議題。11月2日,中國在南海舉行代號「蛟龍2010」實兵實彈檢驗性演習。11月5日,溫家寶於會晤農德孟時表示:雙方要本著友好協商的精神,堅持通過雙邊談判,尋求解決南海爭議的辦法;農德孟表示贊同。

中國未因南海問題對地區國家施壓

南海主權問題事涉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四國,除越南外其他三國也都各佔了南沙群島中的一些島嶼;然而,只有越南宣稱:他不僅擁有整個南沙群島的全部主權,還具有目前中國所控制的西沙群島的領土主權。因此,涉及與越南有主權爭議的國家,其實不只中國而已。就這次的危機處理而言,中國未落入越南與美國欲使之國際化、多邊化的陷阱與困局裡,而成功的將其縮限在雙邊關係之內。長期而言,在爭議解決之前,「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也符合相關國家的共同利益。菲律賓總統艾奎諾應邀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演講時就指出,中國並未因南海問題對地區國家施壓;是公允之詞。

總括來看,美國之所以高調突顯南海爭議,旨在藉挑起周邊國家與中國的糾紛,以尋求切入亞洲事務的著力點,遂行其重返亞洲再掌霸權的目的。美國自伊拉克與阿富汗地區撤軍後,就傾其全國之力對付中國;越南則成為美國全球戰略中遏制並圍堵中國的盟友與棋子,其他如韓國、日本與印度等國,亦可如是觀。如今,美國在東亞地區進行聯合軍演的作法,猶如「用洋槍大炮來壓人」,十足的霸道文化。

近代自孫中山以來的中國先行者們,都始終表達了中國要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以「不稱霸、堅持和平」作為自立自強發展的道路,要與「周邊國家營造穩定良好且共創雙贏的環境」,這不但是我們建國的神聖誓言、立國的根本精神,也是東方傳統「王道文化」的傳承與體現。

俗話說:「國無外患者國恆亡」,當下中國人應體會「韜光養誨」、「臥薪嘗膽」的深刻意義,張牙舞爪、眥牙裂嘴無濟於事,小不忍則亂大謀。但短期內南海地區冷戰不冷也冷不下來,熱戰不熱也打不起來;除非美國真有要和中國一戰的決心!因此,如何抓緊時間好好自我建設與充實,才是民族文化復興的根本之道。

不爭朝夕只計百年

雖說歷經法國人的殖民統治與西方狹隘民族主義的洗禮,基於國家利益越南與中國時有衝突;但雙方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民情風俗、政治體制與經貿發展上的關係,畢竟千絲萬縷。遠親還不如近鄰呢,就共存共榮的生活空間而言,美國只是個過客,這個簡單的道理越南人也必然懂得。中國人應該把眼光放遠看,不爭朝夕只計百年。所謂「不以鄰為壑」,在中國軍力逐漸強大的同時,面對東南亞諸國因西方國家的挑撥離間而產生的無端恐慌,中國人應當以謹慎謙遜的語言、誠懇務實的行事化解並去疑。媒體、外交與文化的工作尤其應細緻縝密,「如履深淵、如履薄冰」也,此亦霸道與王道文化之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