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習近平談話應有的反思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


9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由許歷農、郁慕明所率領的20多個統派團體,近60人的團隊,此舉十分罕見。據說這是大陸領導人第一次、大規模、高規格接見台灣統派團體,重視程度直追對國民黨連戰、親民黨宋楚瑜的接待。更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會見時重申了大陸對台政策的重要主張。

習近平為何在此時高規格接見台灣統派團體?又挑在這樣一個場合,重申大陸對台的重要政策?內中深意值得玩味。

一、台港情勢變化

這次會見部分原因顯然與台港兩地的情勢變化有關。就台灣而言,在馬英九第二任後,兩岸關係因為雙方期待不同,大陸想開展政治對話,台灣則只想擴大區域經濟參與,腳步參差。雖然兩岸主管官署負責人建立了制度性的互訪機制,兩岸互設機構一事也正積極進行,但服貿協議在去年6月簽署之後,卻一直卡在台灣立法院中。今年3月意外爆發的太陽花事件,更徹底摧毀了服貿協議在近期過關的可能,連帶地貨貿談判進度也受阻。

馬英九任期只剩一年多,又要應付兩場重要選舉,兩岸關係看來只能維持現狀,不易向前推進。即使2016年選後,無論何人勝出,只要藍綠兩黨的糾結不解,政策不變,兩岸關係也難有突破。如此,大陸對台工作對像很有必要另起爐灶。台灣統派力量目前雖然很小,但卻是堅定支持國家和平統一的可靠勢力,需要多加鼓勵支持。

再看香港,「占中」事件醞釀了一年多,在外力推動下,勢不可躲。香港的騷亂雖然絕對成不了氣候,但是對於大陸想以香港「一國兩制」垂范台灣的期待畢竟是打擊。此時此刻,對一國兩制的堅持因此變得十分重要,北京必須明確表態,以防台港在此統一模式上做文章。

北京回頭尋找台灣統派,鄭重邀訪,親自接待,旨在搭建一個新的平台,在此嚴正重申北京對台灣的一貫政策。北京選在這個平台暢談政策,而不是在國共或親(民黨)共領導人會見的場合提出,主要是因為國共、親共對於統一都有程度不等的歧見。只有統派團體與北京,對和平統一無論是路徑或模式都有高度共識,習近平在會見中暢述其對台主張當不至於引發主客爭議,這個選擇可以理解。

二、習近平在會見台灣統派中的談話

這幾年來,北京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小心謹慎,盡量避免使用台灣敏感的詞彙,很少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部分用語若不是詞意模糊有彈性,如「九二共識」、「一中框架」、「和平發展」,就是訴諸感性,如「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等。

這次會見中,習近平除鼓勵並肯定台灣統派在島內對統一事業的努力,強調大陸與全球華僑都是台灣統派的後盾之外,並清楚說明了大陸一貫的對台政策。約而言之,有四大項。一、和平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大陸追求的目標,更是中國崛起的基石。統則強,分則亂。二、一國兩制是實現和平統一的最佳方案,大陸立場決不動搖與妥協。但是此制的落實可以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三、和平發展是通往和平統一的過程,是手段而非目的。四、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大陸絕不容忍。

這番談話的調門顯然與以前相當不同,高亢而堅決,引起台灣與國際媒體關注。其實這才是大陸一貫的對台政策,雖然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修辭與包裝有所不同,內涵始終如一。自1979年以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反台獨始終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核心。台灣不斷在統一立場上退縮,台獨與獨台的氣焰在島內不斷上揚,只有使得大陸反獨促統的立場更堅定,步調更急迫。

三、大陸政策趨緊的跡象

習近平在會見統派時強調,「兩岸和平統一是中國崛起的基石,台灣的前途繫於國家統一,台灣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台灣朝野也許並不認同這段話,但只要大陸一心繫念於中國夢,習近平就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鬆手。大陸不鬆手,台灣就注定要在中國統一與崛起的過程中扮演一定角色,由不得台灣偏安或獨立。

習近平說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並說,「在充分照顧台灣利益下,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吸收兩岸各界意見與建議。」那也就是說,一國兩制的內涵也許可以增補,但根本推翻是不可能的。台灣不承認、不接受一國兩制,一直拿香港說事,現在更想利用「占中」事件醜化一國兩制,強化其拒絕的正當性。

大陸對台港兩地讓利,不是沒有原則,那就是一定要在一國之內。脫離一國,大陸何必讓利?大陸對於台獨以及打著普選為幌子的港獨,絕不妥協。針對香港「泛民主聯盟」要求不設愛國條件、允許特首公民提名,並威脅「占中」等作為,8月底出台的「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首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一一予以拒絕就是明證。而在會見台灣統派時,習近平一席對台政策的嚴正談話,也證明了這一點。

四、台灣對習近平談話應有的反思

其實習近平的談話,無論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反台獨,都是老生常談,只是這幾年,除了反台獨,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較少提,台灣人都快把它忘了,以至於這次重提台灣為之騷動。馬政府直言決不接受一國兩制,蔡英文則說兩岸歧見甚多,需要溝通。

馬英九在雙十國慶文告中不僅仍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回應習近平對和平統一及一國兩制的談話,反要求「中國大陸走向民主憲政」,表態「堅定支持香港人民爭取特首普選的行動」,呼籲大陸讓香港「先民主起來」,直戳大陸痛腳。國台辦發言人隨即強硬回應「希望台灣方面尊重大陸13億人民的選擇和追求」,對於香港政改「台灣方面不應說三道四」。

其實無論台灣或香港,在面對大陸時都應該瞭解一下區域國際情勢,自身政經處境,與大陸的實力對比,不能肆意而為。

台港第一個該反思的是政治價值觀。他們都以西方民主為普世價值,作為對抗大陸的武器,但是為什麼大陸這個他們口中專斷不民主的政權,最近30年能夠快速崛起,使得一半人口的人民快速脫貧?各項建設飛速成長,人均所得大幅提高?大陸的政經體制真像西方說的那麼不堪嗎?為什麼西方民主大國的民主與經濟也面臨了絕大的困境?為何傚法西式民主的台灣,民主突變為民粹,造成經濟的持續下滑?為何香港經濟也問題層出?難道不該檢討嗎?

第二個該反思的是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大陸成為世界強權,已經成為事實。基於地緣政治、經濟需要,台港都不可能與大陸斷絕聯繫。限於篇幅,香港問題按下不表。就台灣而言,政治上台灣是中美東亞博弈的焦點,大陸絕對不可能放任台灣向東靠,也絕不會坐視台獨有任何進一步的作為。這一點,美國也很瞭解,美國利益只在尋求維持現狀,不會支持台獨,因此不會與大陸衝突。換言之,台灣如因獨立與大陸爆發衝突,很難寄望美國。

經濟上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很高,僅以2013年為例,該年台灣對大陸進出口約占總量的29%,如果只算對大陸出口則更上升為39%,但更驚人的是台灣對大陸出超高達1,160億美元。如果台灣以為,這樣的數據顯示台灣對大陸經貿依賴已達危險程度,應該減少。那可樂了其他國家,如韓國對大陸整體貿易依賴去年也達到26.1%,但還積極推動與大陸的FTA,希望能擴大份額。如果東協、美國、歐盟、乃至俄羅斯、印度及其他開發中國家都積極想進入大陸市場,我們卻以莫須有的「安全」考量為由,拱手讓出此一市場,那不是自殘是什麼?

第三個該反思的是一國兩制真的不能接受嗎?一國兩制是在政治體制上,務實解決國家統一政治難題的創新方案。台灣以兩岸制度不同為由拒絕一國兩制,難道是要一國一制嗎?在實力論輸贏的現實中,一國一制下,只有台灣接受大陸社會主義制度的可能,斷不會由大陸來接受台灣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那台灣就真的被大陸吃掉了。台灣不是要維持現狀嗎?現狀依據兩岸各自的憲法,不是已經各自實施不同的制度了嗎?問題只在如何將此一現實上的一國兩制,納入法制化的一國兩制。實際上制度之爭只是藉口,台灣反對的自始就不是兩制,只是一國。自兩蔣以後,台灣無論藍綠,都在追求兩國兩制,差別只在民進黨又說又做,國民黨不說只做。任何一位大陸領導人都不會在此一問題上鬆手。

第四個該思考的是台灣準備好為獨立而流血嗎?獨立必須付出代價,陳水扁執政八年裡有很好的機會獨立建國,為何舉步不前?因為外有美國壓力,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內有人民的反對,更重要的是台獨支持者沒有做好流血準備。當時不可能,現今更不可能。

五、結 語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手不壞,但困難逐漸浮現。台灣島內台獨與獨台的氣氛濔漫,六年多來交流頻繁,讓利不少,兩岸距離並未因而縮小,大陸對台工作的挫折感油然而升,耐心漸失。加以外力在東亞給大陸的壓力,香港一國兩制遭有心人士插手攪局,使大陸對台港兩地一改以往體諒、配合、妥協的做法,轉而採取堅定態度,以免台港誤判。

大陸對台仍有期待,即便是對主張台獨者仍然喊話既往不咎,望其迷途知返,對馬英九就更不用說。台灣當下應該做的是:一、避免刺激大陸。像馬英九的「支持香港民主」,蔡英文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等挑釁說法都可休矣,以免兩岸關係更受衝擊。二、避免台灣經濟邊緣化,盡快收拾民粹,通過服貿協議,加速貨貿協議談判。如果不及時糾錯,一旦陸韓自由貿易區簽署並生效,台灣前景恐不樂觀。三、在陸美之間,若不能採取親陸友美政策,至少也要維持平衡,若一味倒向美國,則今日烏克蘭,可能就是明日台灣。四、趁大陸仍希望展開政治對話,台灣還可討價還價之時,主動出擊。主動出擊對朝野兩黨都有利:執政黨再強打一次其支持度唯一超過五成的大陸牌,可以爭取已經心冷的藍軍選民支持;在野黨如修正其僵化的「中國政策」,將有助於其邁過通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問鼎2016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