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馬英九挺香港「占中」
評馬英九挺香港「占中」
馬英九在國慶「以民主為傲,以台灣為榮」為題的演講中,評論了最近台灣政治,尤其是太陽花學運和民進黨立委霸佔主席台。他說:
「當然,回過頭來,我們對於台灣民主發展在近年來所面臨的問題,也應該坦然面對,民主很可貴,卻也非常脆弱,它需要珍惜與呵護,更需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表達,否則可能會倒退。
最近這一、兩年來,出現了一些激烈非法,甚至霸佔政府機關的抗爭手段,否定了不同意見者的合法權益。這樣不民主的行為,不僅讓社會出現不必要的對立,也讓不少法案在國會受到少數杯葛而無法審議。當世界各國快馬加鞭進行經貿結盟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時候,台灣卻在原地踏步,甚至被國際媒體認為是『自甘落後』,實在令人心焦。」
文革的幽靈在香港上空徘徊
相信台灣的人聽了都心有同感,這種場景最近又搬到香港重演,並且正在上演中,根據香港《亞洲週刊》(10月19日)的報導云:
「不到香港,不知道文革還在搞。這是不少香港人、遊客對香港形勢的最新的驚歎。當他們看到警察運輸糧食的車子到特首辦時被反對派截停,要上車檢查。而救護車要進去特首辦搶救一個受傷的警察時,也被群眾刁難。他們彷彿看到文革的幽靈正在香港的上空徘徊。
一種文革時期的無政府主義氛圍正在瀰漫,旺角、銅鑼灣、金鐘幾個『佔領區』,已經不是『占中三子』和學聯所能完全控制,『造反有理,革命無罪』的文革論述,成為了今天反對派的主旋律──只是改為:『民主有理,佔領無罪』。反對派認為,為了香港的民主,我可以佔據了馬路,不惜違反法律,而其實這不是違法的問題,而是『公民抗命』,是『抗命不認命』。」(頁20)
一個是霸佔政府機關,一個是霸佔政府道路,同樣是霸佔,同樣是非法,但馬英九卻說:
「對香港民眾最近為爭取特首普選的行動,我也要再次表達堅定的支持。大陸與香港的民主發展,取決於領導人面對改革的智慧與度量。30年前,鄧小平先生在推動『改革開放』時,曾說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名言;今天的香港何以不能比照辦理,『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充分實現17年前大陸對香港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50年不變』。果真如此,這必將化危機為轉機,讓大陸與香港雙贏,同時台灣人民也必然樂觀其成,大大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衷心期待,不論是港澳,還是大陸,都能一步步實現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民主理想。」
香港占中,特首普選不是問題,比當年中華民國以國民大會選總統還要「普」,是由1,200名各界代表選出兩至三位特首候選人再由選民普選選出特首。這正是「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是英國殖民統治155年所未有之事,也是香港的「一國兩制」。
當年中華民國的總統選舉制是根據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制定的。國民大會直接選舉總統,而香港各界代表只能選特首候選人,特首還得由選民從特首候選人中普選選出。
也是「歷史的終結」
如果孫中山的民主理想是民主,又為什麼香港特首普選制就不是民主呢?
其實佔中反對的不是普選,而是人代會為特首候選人加了一個條件「愛國愛港」,要「愛國」就不民主,打港英旗才最民主。這是為美國或西方的「顏色革命」開路。
馬英九是中國國民黨主席,應該還曉得,孫中山主張「革命民權」,不能把民權賦予反民國之人,就是要防患帝國主義利用漢奸搞顛覆。
中共從來沒有反對過「民主」,並且,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蔣介石在大陸的政權,後又自稱「人民民主」,他們反對的是「資產階級專政」(西方民主),而自稱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民主」。
西方民主真的是永恆的普世價值嗎?蘇聯瓦解後,以為西方民主制度從此可以萬歲,而以《歷史的終結》一書名噪一時的福山,在最近一期《外交雙月刊》(9-10)撰文——《衰敗的美利堅——政治制度失靈的根據》,文章中說:
「美國政治制度日漸腐朽,因為分權制衡的傳統越來越嚴重和僵化。政黨分歧尖銳,分權體制越來越無法代表大多數人利益,而是給了利益集團和政治活動組織過度的話語權,未能體現美國主權公民的意志。
美國政治體制如此分化、虛浮,並非歷史上首次。19世紀中期,美國遲遲未能解決邊疆地區的奴隸問題;19世紀末,美國面對農業國和工業國兩種道路也遲疑了很久。麥迪遜式的分權制衡,以及政黨體制的裙帶關係,適用於治理封閉的農業國家,但無法解決奴隸制或治理大國經濟、適應現代化交通和通訊技術。
如今,美國再度被本國政治體制所困。美國人不信任政府,不願意讓政府做決定。其他民主國家也經常發生這種狀況。不過,美國國會制訂了許多複雜的規則,削弱了政府的自主性,導致國家決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於是,政府表現不好,民眾就愈發地不信任政府。在這種條件下,民眾不願意增稅,他們覺得政府在浪費錢。但政府財政捉襟見肘,也就不可能運轉良好,最終陷入惡性循環。」(譯文見觀察者網2014-10-12)
2040年中國人的GDP
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
美國獨立革命,而成為近代世界第一個民主國家,也是以民主為其政治制度的。20多年後,這次福山也是「歷史的終結」,「終結」的竟是西方民主制度。
馬英九為台灣民主政治下的經濟「心焦」,但台灣宜蘭人、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卻為沒有實行西方民主的大陸經濟發展充滿了信心。在他最近發表的《〈中國的奇跡〉出版20週年序》(觀察者網2014-10-10)中說:
「1990年,中國GDP總量在世界上排在第10位;1995年,中國超過加拿大、西班牙和巴西,排在第七位;2000年,中國超過義大利,晉陞到第六位。在本世紀10年中,中國又依次超過法國、英國和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僅位於美國之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GDP總量,將從2011年的11.3兆美元增長為2016年的19兆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8%。而此期間,美國則從15.2兆美元的經濟總規模增加到18.8兆美元,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下降到17.7%。根據世界銀行最近公佈的統計,按預估的中國和美國在今年的增長速度,中國的經濟規模按PPP計算,將可在今年年底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比重接近五分之一,在人均收入仍然較低的條件下經濟總量排在第一位,並不是值得洋洋自得的事情。
其實,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必然帶來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長。1994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為460美元,仍處於低收入經濟體的行列。2002年,中國人均GNI為1,100美元,進入下中等收入經濟體(下限為人均 GNI 1,005美元)的行列。2010年,中國人均GNI為4,240美元,進入上中等收入經濟體(下限為3,975美元)的行列。2012年,中國人均GNI為5,720美元,如果2020年中國人均GNI能在經濟增長和人民幣升價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比2010年翻一番,中國人均GNI有可能超過12,476美元,而跨入高收入經濟體的行列,並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繼韓國、中國台灣之後第三個從低收入上升到高收入的經濟體。
一些經濟學家對中國未來人均GDP的預測同樣是相當樂觀的。例如,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福格爾預測,2040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總量將高達123.7兆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40%。人口按14.6億計算,中國人均GDP將高達8.5萬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和美國人均GDP的80%。」
人民解放軍保衛台灣民主
大陸沒有實行西方民主,卻經濟日益繁榮,民生日益富裕,馬英九「以民主為傲」的台灣民主,卻無益民生經濟而令人「心焦」。且,台灣「民主很可貴,卻也非常脆弱,它需要珍惜與呵護,更需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表達,否則可能會倒退。」
這種台灣民主,一碰到太陽花學運和民進黨流氓就「可能會倒退」,「倒退」了的台灣民主還「可貴」嗎?
台灣民主「非常脆弱」,不能碰,不能摸又令民生經濟「心焦」。這種民主除了做裝飾品供著外,又有什麼用?而且,還挺「占中」,要香港也「民主」。這不是要害死香港嗎?馬英九還要將這種台灣民主與大陸「分享」,大陸敢「分享」嗎?
老實說,台灣民主還能留存至今,還是靠人民解放軍的保衛,李扁不敢台獨,否則,中華民國老早就被「正名制憲」了,沒有中華民國,又哪來中華民國的台灣民主。
馬英九為什麼要挺「占中」?林中斌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說,是說給台灣島內人聽的;《中評社》(2014-10-12)的快評也說:「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台灣內部政黨競爭和選舉的需要」。所以,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桂宏誠在范麗青要台灣不要「說三道四」之後,在《聯合報》(2014-10-13)投書云:「北京和大陸同胞應多加體會馬總統使用『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攜手合作』和『共同探索』等詞彙的意義,並不是『外國人干涉內政』。」希望大陸方面能夠理解。
這也就是說,馬英九挺「占中」是為了和民進黨比賽誰比較不「親中」,以免又被扣上「親中」的帽子。選舉到了,馬英九不能不說一些昧於事實、言不由衷和自相矛盾的「政治語言」。
同樣是「霸佔」,同樣是「非法」,但馬英九卻不能不挺「占中」,這不是「以民主為傲,以台灣為榮」,而是台灣民主的悲哀。 ◆
社論
國際與外交
習近平與台灣統派
兩岸事務
香港占中
台灣事情
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