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評朱高正60自述《允執其中》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朱高正是台灣政壇知名人物,曾連任四屆立法委員,在解嚴前後80年代期間衝撞戒嚴體制,被譽為「台灣民主戰艦」,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做了很大的貢獻。但也由於他異於常人的言行表現,備受各界爭議,目前他在屆臨60歲生日之際,發表自述大作《允執其中》,都76萬言,堪稱煌煌巨著。

與胡適《四十自述》前後輝映

胡適在不惑之年曾發表《四十自述》,旨在敘述他的出身背景、留美經驗和思想形成過程,以其成名之早,仍有意藉此書讓世人瞭解他的心路歷程,兼有自我宣傳作用,朱高正的「60自述」可與胡適前後輝映。

已屆耳順之年,甚至已從政壇退休,這本書其實就是他的回憶錄;雖然10月18日新書發表會場上,尤清半開玩笑慫恿他再去大陸組黨,李慶華也用台語祝願他「呷百二」,唯基於生理與智力的局限,他要再創人生另一個歷史的輝煌,恐怕已時不我與了。正如他的好友林深靖所導讀的「透過此書,有人可能讀到的是一個政治人物的自剝,有人可能發現一個當代思想家的上下求索」,此書也會令細心的讀者「發現激情的年代中有過一位那麼真性情的人物」。

一般社會大眾對朱高正的印象,大體還停留在當年他跳上立法院主席台拔麥克風、掀桌椅的激進一幕,或者語出驚人「政治是高明的騙術」、「五通電話」等突出言行,甚至有以「政治頑童」稱之者。這實在是誤解甚至是低估了朱高正的內心世界,也可說是小看了朱高正背後用心良苦的政治能量。

筆者洞察台灣政界人物凡30餘年,一言一行很難逃過我的檢驗。整體的感覺是:刻薄的多,忠厚的少;虛偽的多、真誠的少;膚淺的多、深奧的少。要言之,就是政客多,政治家少。朱高正庶幾是少數能讓人折服的政治人物。

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

以言他的跳桌行徑,在那老立委與老國代長期不改選的年代,若不透過這麼激烈的肢體語言,誰會重視「萬年國會」的荒謬性與不正當性?毛澤東在國共鬥爭中曾說過:「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現在不是革命的年代,但在戒嚴時期追求民主,就不能太過於溫、良、恭、儉、讓。朱高正自剝他是用非暴力的手段,「完成在人類歷史經驗當中,幾幾乎只有用暴力革命才能完成的政治改造工程。」

1986年9月28日民進黨組黨過程中,朱高正則表現得有勇有謀。依他的回憶,當時在圓山飯店聚會本來只是組黨的籌備會,朱則舉雷震當年組黨的前車之鑒,提議立即正式宣佈成立新政黨,「組黨靠的是決心,勇氣與行動」,「看蔣經國敢不敢賭這一把!」果然,當時的國安局長宋心濂事後告訴他,蔣經國忍下來了,默認民進黨成立。一如當年許信良帶頭到高雄橋頭示威,聲援余登發,研判國民黨也不敢抓人一樣,都需要很精準的判斷才能成事。

朱高正雖對創黨有鉅大貢獻,卻在民進黨建黨20週年的紀念圖片展中,看不到支言片影,完全被抹殺,一如林彪在中共黨史中的遭遇。「孫立人事件」發生後,台灣軍史館中歷任陸軍總司令的照片也獨缺孫立人。兩岸同是中國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權力或理念之爭成了政治單幹戶

世人對朱高正最大的爭議與不解是,他何以一再跳槽,從被民進黨開除,到自創中華社會民主黨,到與新黨合併,最後又離開新黨,成了政治單幹戶。他在自述中有詳細的追述,主要是權力與理念之爭,特別是台灣海島型的多數政客,其能容納像朱這麼有才華者幾希?黃爾璇何德何能,堪與朱相提並論?新黨又是個大斗魚缸,小廟那能容得下大和尚?燕雀又焉知鴻鵠之志?

應該說,朱高正的幾次轉台,不是他的投機善變,或遇人不淑,而是台灣狹隘的、淺碟型的政治環境限制了他的發展,他的水土不服是可以想像的,也是必然的結局。已逝的黨外元老黃順興,就曾向筆者感歎,台灣政壇多的是「剃刀型」的政客,缺乏「斧頭型」的政治家,剃刀削皮剃髮銳利有餘,砍樹劈柴則不足。誠哉斯言!

所幸冥冥中自有定數,人才終究不會被埋沒。1998年連任立委失利後,上天又為朱高正開了一扇大門,那是對岸的祖國大陸,億萬同胞,千里江山,任憑龍騰虎躍,對朱而言,應是如魚得水。尤其得悉他還是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第26代裔孫,更加強了他傳承朱子學說與弘揚中華文化的信念,並以此為終生職志,宿願得償,可說是因禍得福。

兩岸交流的頂尖與傳奇人物

朱高正轉往大陸發展,許多在台灣無法實現的理想,反而在大陸開花結果,而其接觸中共黨政學層級之高,影響層面之廣,令人匪夷所思,堪稱兩岸交流中最頂尖與傳奇的人士。

依其所述,他所創社民黨主張建立「生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已被大陸吸納調整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寫入中共黨章與憲法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念,也被放入1997年的十五大黨綱中,目前習李體制正大力提倡宏揚中華文化,也正是其「文化國」理想的實現。

從事兩岸交流的各界人士,常以在大陸見到了誰或被誰宴請了相互標榜,自抬身價。朱高正早已超出這個層面,而在實際上方方面面影響了中共的人事與政策。他與汪道涵、王兆國、陳雲林、李慎之等人都有公誼私交。十五大前朱向汪老建議下任總理的人選,應以壓得住地方諸侯經濟為首選,後來果然朱鎔基雀屏中選。以筆者所知內幕,當時北京確有一派主張由李嵐清接任,唯李在中央委員選舉時僅得800多票,與朱得近2,000票的聲望不成比例,朱乃脫穎而出。

至於2001年以易經學者身份與另兩位大陸學者應邀進中南海,為江澤民介紹易經,終而形成大陸不斷強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觀念,並成為中共十六大的主旋律,更令人嘖嘖稱奇。興建上海浦東機場敗部復活案,則突顯了朱高正對大陸實際政策的影響力之大,決非一般泛泛台胞所能望其項背。

唯筆者擔心,類如這些私密接觸,特別是與中共高層互動來往,朱竟然白紙黑字予以公開,可能犯了政治禁忌,以後是否仍有機會再接觸,不無疑問。

朱高正特別強調要瞭解大陸,必須要多到老(區),少(數民族)、邊(疆)與窮(困)等四大地區,這樣才能真正深入基層,看到大陸的全貌,他自己就走遍了大江南北。此項觀點,筆者頗有同感,蓋大陸乃廣土眾民,情況複雜,決不能像瞎子摸象般,率爾即憑一時一地的感覺來評斷。

高度評價鄧小平的貢獻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朱高正除表沉痛哀悼外,並給予高度評價,稱他的改革開放政策「為中國邁向21世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中山在實業計劃、建國大綱、三民主義中所規劃籌謀的國家建設,「在鄧小平手上已完成百分之七十以上」,甚至有些是孫生前未能想見,或未及想見的。朱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定義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提升綜合國力,增進人民福祉,達成共同富裕的理想,而採行的廣為人民群眾所接受的政策的總稱」,如此要言不繁又客觀深入的闡述,堪稱公允。

對於中國大陸政改的方向與內涵,朱高正沒有太多的著墨,可能還未思慮周全,不敢草率發表看法。唯受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啟發,他認為大陸也可朝「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方向思考,此點與習上台後,一再強調要走中國自己的路,「鞋子是否合腳,自己最清楚」,確有若合符節之處。

相形之下,台灣對大陸的瞭解就顯得浮面又一廂情願,如馬總統在今年的國慶談話中,竟引用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說法,自以為很有創意的提議「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這不但比擬不倫,還是引喻失義,這麼龐大的政改工程,豈是隨便囫圇吞棗就可以解決的?筆者建議,在沒有提出更周延務實的方案之前,不妨先強調兩岸應相互尊重彼此的制度與生活方式,不要儘是老王賣瓜,自我感覺良好。

李登輝是台灣由盛轉衰的關鍵

對於近10多年來的台灣政局發展與前途,朱高正顯然極為悲觀。早先他對李登輝成為第一位台灣人總統確有相當期待,唯李不斷藉修憲擴權攬權,大搞個人崇拜,甚至自詡為「民主先生」,朱視為是對台灣民主的羞辱,尤其將憲法改得面目全非,他所追求嚮往的內閣制精神蕩然無存,乃發表一封給李登輝的公開信「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引經據典,頗多創見,引起廣泛共鳴,被譽為是批李之最佳文章典範,我也從此對朱的文彩另眼相看。

朱認為自李登輝以後,台灣不論是政治風氣或經濟實力即由盛而衰,李是台灣進入衰世的關鍵,他對衰世的定義是:「大道不行也,私慾橫流,鄉愿當道,賢能隱退,凡事沒是沒非,無可無不可,若真有問題,先拖一陣子,拖到大家懶得再追究時,問題就算解決了。」如此文白夾雜,藉用「禮運大同篇」予以反諷,堪稱傳神又有創意,確是不拘之才。

對於台灣政壇檯面上其他政治人物,他也是少有好評的。2000年3月陳水扁僥倖當選總統時,他對妻子裘曼如說:「等著看笑話吧!」2008年3月馬英九當選總統,他也說「台灣災難的開始」,對宋楚瑜、郁慕明等人更不在話下,後來事實發展,幾乎都應驗他早先的評斷。兩年多前,筆者看到他在電視上難得為吳敦義說好話,說他「若要貪污,早在高雄市長任內就發包高雄捷運了,那是幾百億的工程,隨便就可搞個幾十億,怎麼會看上林益世的幾千萬呢?」如此說法,極具說服力,堪稱是最佳的辯護。

早熟又有深度的學術胚子

朱高正初中就研讀三民主義,高二就接觸易經,對論語、孟子產生興趣,大學研究康德哲學,畢業後遠赴德國波昂大學深造,獲博士學位,還成為國際公認的康德專家,說明他是個早熟又有深度的學術胚子,印證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恰在朱高正身上重現,而能將易經與康德哲學鑽研如此之深,領悟如此之澈,東西哲學結合的如此綿密,誠是兩岸學界所僅見,說他是學貫中西並不為過。

難得的是,不同於一般膚淺媚俗留洋學者,朱高正不因他出自德國的名校,或所研究為西方哲學界的泰斗人物,就挾洋自重,甚至貶低中國固有傳統文化地位,反而因鑽研甚深,得以窺其堂奧,比較高下。他說「如果《易經》是博導,那康德只是中學生,黑格爾與馬克思則是小學生」,這些話,即使在大陸他也照說不誤,大陸政學界也予充分尊重,可見他直率與敢言個性一以貫之,若非他有特權,實也印證大陸政學界仍有一定的思想言論自由空間。

朱高正有一篇駁斥余英時的力作,題為《而今舉國皆沉醉,何處千秋翰墨林》,是借用國學大師陳寅恪詩句,嚴厲批判余英時過度美化西方民主,歌頌1996年台灣直選總統的成就,讀來令人通體舒暢,愉快無比,這是需要功力與底子的,非一般泛泛之論就能駁倒這位大師級人物。不久前,「唐獎」將漢學類頒給余英時時,筆者渾身不舒服,很希望能看到一篇鏗鏘有力的大作來批判余英時,想不到18年前朱高正就批判過了,真是相見恨晚。

吳大猷高度肯定與期許

吳大猷在20餘年前即結識朱高正,對朱的才華相當讚許,說「朱先生治學之勤勉,問政之純真,在在使得筆者深信他的思想一定會對21世紀的中國產生極大的影響!」以吳大猷的個性和在學界的地位,能說出這麼肯定的話是很不容易的,當非溢美之詞。對後輩的朱先生而言,這番話更是一種鞭策與期許,至盼他未來自信還有30年的歲月裡,能更加精進,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必可超過政治上的貢獻。

過去世人對朱高正或僅以狂士視之,看了這本60自述,應該徹底改觀才對!朱高正實是橫跨兩岸當代的國士、高士,更是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