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70年中日關係未來的走向

以國民外交為主軸
黃頌顯
(明道大學日語系助理教授)


日本的NHK新聞台,在2015年1月以「戰後70年中日關係未來的走向」為題,訪問了2006年至2010年的駐中國大使宮本雄二,以 及國際部編輯記者佐藤文隆。宮本雄二主張中日關係於2014年底能夠獲得改善,主因之一是雙方維持中日關係人士互訪的溝通管道。例如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會長李小林、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都對去年中日雙方領導人見面有重要的貢獻。(NHK國際報導2015特集,「徹底討論 どうなる戦後70年の日中関係」 http://www.nhk.or.jp/kokusaihoudou/archive/2015/01/0107.html)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1月5日發表對於歷史問題,將繼承「村山談話」的內容,研擬「新談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莎琪立即表態歡迎安倍的談 話。因此,從美國的立場希望中、日關係能夠在歷史問題上有共識,不希望因為歷史問題而擦槍走火,導致戰爭。此事件的背後,不可諱言也隱含中、日關係的國際 政治角力。中國不斷給日本壓力,終於使安倍退讓。

此外,在去年12月8日中日雙方召開第八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就有中日政經關係將獲得改善的徵兆。主要是節省能源、環境議題的會議。 中、日雙方雙贏的利基在於中國期待日本的技術,日本方面則需要中國的市場。如日方山下和人董事長的公司是日本研發污染物質測量機器的翹楚,對於中、日雙方 關係也表示應綜合地面向來交流。而日本的經濟界,也對於中國的商機充滿期待。日本對於中國的環境、醫療、食品等相關產業,都能提出改善的對策,當然這也提 供日本擴大中國市場的機會。因此,記者佐藤文隆提出中、日關係應邁向競爭與合作,宮本雄二提出以國民為主體的長期合作關係。若中日關係改善,更可做為兩岸 合作關係改善的借鏡。惟有從國民外交友好交往為主軸,方能共構和平發展的契機。

在2015年雙方重要工作的規劃中,5月中國將和俄羅斯共同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週年紀念。8月15日安倍首相將發表「新談話」。 日本的2015年對中外交,在年初很快地提出一個確實可行的和緩中、日關係的「外交夢想」。此外,世界對戰爭反省的活動不僅是今年5月即將由中國和俄羅斯 共同舉行的活動,去年6月6日在法國舉行的諾曼第登陸70週年紀念也是一例。中國正依據「國際準則」規劃國際外交活動,展現了東亞外交大國之姿。

安倍在國內政權穩定之後,調整外交上的強硬姿態。如此一來,反而能更增加其在國內穩定的執政態勢。中、日關係今年是否進一步獲得改善,8 月15日即見分曉。因此,兩岸關係在2015年邁向保持穩定、和平發展,乃大勢所趨。「中日關係改善-兩岸關係改善-台日關係改善」良性的三角關係循環模 式,有利日本與兩岸關係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