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台灣光復致敬團
記台灣光復致敬團
今年9月12日到陝西黃帝陵謁陵的主要成員,是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會員,而其中又一半是1946年「台灣光復致敬團」15名成員的後人,外加台灣抗日先賢先烈的後人。
10年前,2006年9月,一夥彼此未必熟悉的男女老少在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協助下到了西安,再到黃帝陵,祭拜中華始祖黃帝。這一行人是為了完成1946年「台灣光復致敬團」成員的祭黃陵遺願。60年才完成一個先人遺願,一甲子前去的成員,只剩秘書林憲在世,卻垂垂老矣。
「憲老」--同去的後輩如此稱林憲先生,一路娓娓道來:當年他們想去黃帝陵,因為各種因素,止步於耀縣遙祭,敬告黃帝老祖宗「台灣光復了,回到中華民族的懷抱了。」60年後,剩憲老率領光復致敬團成員後人,到黃帝陵前祭拜並立碑紀念,碑一面鑴刻當年葉榮鐘所寫的台灣光復致敬祭黃帝陵文碑;背面刻2006年後人立碑之碑記。願足矣!
憲老腹中有部活歷史,此後數年中,告訴後輩:當年籌組「台灣光復致敬團」的是丘念台先生,有三個目標:
1.謁中山陵。因為沒有國父就沒有台灣光復。2.晉見蔣委員長,為在大陸台人和台灣兵請命。3.恭祭黃帝陵。
1946年8月29日,台灣光復第二年,一團成行15員,團長林獻堂、團員李建興、姜振驤、鍾番、林為恭、黃朝清、葉榮鐘、林叔桓、張吉甫、陳逸松、陳炘。另顧問丘念台,秘書林憲、李德松、陳宰衡。他們萬里迢迢,從台灣到上海,再到西安,卻去不成黃帝陵。憲老為當年15位成員不能到黃帝陵前而遺憾;也為終能帶小輩於60年後成行而興奮。
後輩們原以為可以慢慢向憲老討教一甲子中各細節,誰知在2011年年梢憲老也走了,再也無法繼續向他老人家請益。
2006年去黃帝陵,當年「光復致敬團」所有成員的後人也沒有全到齊。
李建興的孫子李正倫、姜振驤的孫子姜文滉、林為恭之子林佾廷夫婦、林叔桓之女林素英與曾孫女林毓玲、陳逸松的女兒陳星吟、丘念台的姪女丘秀芷(筆者)、葉榮鐘之子葉蔚南、陳炘外孫高兆新、林獻堂姪孫林光輝、林銘鐔、外加抗日小說家楊逵之子楊建、呂赫若之子呂芳雄、史學家戴國煇之妻林彩美及憲老,此外還有召集我們這些後輩的朋友王曉波、方守仁。
過五年,2011年,我們又去黃帝陵,又加些「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其他成員:羅秋昭(羅福星之孫女)、蕭開平(蕭道應之子)、李力群(李友邦之子)等,但陳逸松之女未前往,林叔桓之女林素英身體不好沒能去。又五年整,今年加了歷史學者林德政、抗日台灣民眾黨員廖進平的孫媳婦李秀綺、林叔桓之孫林育琦。霧峰林家外孫郭憲文,外孫女蔡慧卿和她夫婿。最高興的是葉蔚南帶妻子女兒也去了。今年我們原希望復刻70年前光復致敬團10多位先人走過的路線,先去上海,再去南京,再去西安,但是,有些改變,原則上,不變的是9月12日到西安,我們第三度去先人未能到的黃帝陵。
很多事過了就過了,無法復刻。台灣光復次年致敬團去西安回來的成員也各有遭遇,第二年陳炘就於二二八事件中莫名被抓死亡。再幾年,林獻堂遠走日本,老死日本;鍾番建了台灣第一品牌醬油--「金蘭」,遠離政治,他後人近年來竟然有名起來,卻是為了金蘭醬油經營權。有些成員則失聯,或後人不願參與。
幸好我們的立意不變,我們--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成員--在第一任會長林光輝積極推動下,終於在2010年將有碑無文的台北中山堂前台灣光復紀念碑刻上碑文,此後年年在馬英九先生、郝龍斌先生以及中時報系和許多單位協助下,紀念台灣光復,這些年,筆者繼任會長,也在所有成員協助下完成甲午120週年台灣抗日圖片巡迴展,也編出《破碎山河誰來補?》《甲午風雲寶島悲歌圖片集》等書。
此外,協會成員無私無我,近年提供許多珍貴文物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台灣館。如李力群捐李友邦先生文物;蔣朝根、廖繼斌、蕭開平、林光輝、筆者、羅秋昭……大家在填補歷史上相當的盡心。
這些年,儘管有人不願提「光復」,而屈從日本人的意思「終戰」。甚至有所謂學者有失史學風骨,硬歪曲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成員的美意,真是夏虫不可語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要知李建興一家72口於日據繫獄達五年,其弟、婿皆死於日人手中,70年前去大陸時,一路賦詩感懷。如姜振驤之父姜紹祖1895年即死於日人手中。《親和第一莫相仇》專輯封底裡就有丘念台邀他參加光復致敬團的信函。又多位成員皆不屑為日本人國民,無懼斧鉞加身。台灣光復致敬團成員,除丘念台一光復後就是監察委員,及短暫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晚年奔波日本勸留滯日本許多台獨迷途者,而倒於東京街頭。其他人無意於官場謀一官半職,反而有屈死或鬱鬱而終者,有的則轉到大陸工作。其餘各自就本位、本業發展。各有不同的際遇,不同行業。後人好不容易於2006年會聚在一起,這其間動力源自中華台胞聯誼會協助甚多,王曉波與方守仁更全力促成。所以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又陸續歸隊。「台灣光復致敬團」15位先人之意旨,我們後人是不會忘記的。
今年是當年先人籌組致敬團70週年,我們20位後人,再回大陸,除了9月9日到抗戰紀念館台灣廳看我們所捐贈之先人遺物,更於9月12日到黃陵晉謁。那一天,一向少雨的陝西一直下小雨。似先人在靜靜流淚。
我們帶了行前印就的紀念專集《親和第一莫相仇》。這本書除了簡單的前言及「紀念光復致敬團70週年」祭文,其餘全是先人遺作。
先人中多能著書,我們將林獻堂先生、葉榮鐘先生、李建興先生及當年召集人丘念台先生著書中關於當年致敬團行程記載,採集摘錄,頗具歷史文獻價值。書名借用李建興先生所作古詩「親和第一莫相仇」為書名,希望能夠彰顯先人的精神。◆
社論
杭州峰會
國際政治
中華民族復興
兩岸事情
國民黨往何處去
台灣光復致敬團謁黃陵70週年
海峽短評
編後
封面封裡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