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輯要
G20杭州峰會輯要
何謂G20與其功能
所謂G20是一個國際論壇。 雖表面說是「20國集團」,但實際是由19個國家與歐盟(EU)組成。這19個國家中既有世界上發達國家也有新興經濟體。它們共同佔有了全球GDP(國內經濟產值)的85%以及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該組織於1999年成立時,集會僅由各國財務部長與中央銀行總裁代表參加。但在2008年歷經雷曼兄弟公司倒閉而引起華爾街崩潰後,當年在華盛頓舉行的G20改由國家元首與會。嗣後其集會不但由以前兩年一次改為每年一次外,還升等為各國元首出席,故名為峰會。其宗旨仍是靠研究、檢討與高階層諮商,以求達到促進國際金融與經濟穩定及發展之目的。
這次於9月4-5日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不但是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也僅是在整個亞洲的第二次而已。所以,有人稱之為一件里程碑大事,足以代表國際上對中國大陸發展成功的一種默認。
G20與G8相較有何差異
G8(八國集團)其實在l976年成立時本來只有七個國家,故當初稱之為G7,在1998年俄羅斯加入後方改名為G8,包括了世界上八個工業發達國家。但由於2014年俄羅斯兼併了克里米亞(Crimea)故其在G8的會籍被擱置。G8的專注是工業發達國家間的經濟合作。而G20則須兼顧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二者更為廣泛的關切。
在2008年G20集會改為由元首參加的峰會後,該會的領導們於次年9月25日曾宣佈此後G20將替代G8作為兼顧富有國家之主要經濟協商會議。
東道國中國的準備工作與方便
中外一般媒體對此次杭州峰會準備的報導,似乎均集中於兩方面:即中方如何注意維護杭州的安全(譬如嚴禁外來車輛進入杭州城)以及環境清爽(譬如勒令附近工廠停工,以減低空氣污染)等。我這裡所謂的「準備工作」並非在這些方面,而是很少人注意到的那在G20峰會前所舉行之一連串次型會議。我統計了一下,至少有七個之多。包括:1.G20第三屆的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總裁會議(7月23-24日於成都);2.G20勞工與就業部長會議(7月12-13日,於北京);3.G20能源部長會議(6月29-30日,於北京);4.G20可持續與平衡發展框架工作小組會議(6月24-25日,於廈門);5.G20第三次財政部與中央銀行副手會議(6月22-23日,於廈門);6.G20第四次綠色財政研究小組會議(6月21日,於廈門);7.「20國集團工商峰會」(7月3日,於北京;號稱B20峰會)。
由於這些次型會議已將較專業與聚焦的議題分別討論與達到結論,所以等到9月4-5日的正式G-20峰會召開時,與會的元首們僅須商談較大與原則性的議題。
我所謂東道主的「方便」實際是指身為東道主的某些「特權」。主要有二:一是東道主掌控了決定開會的議程,所以諸如人權以及南海糾紛等問題,統統沒有列入正式議程。另一個「特權」就是東道主有首先發言的權力(見下)。
由於東道主掌控了議程(意即開會應該發生的先來後到的項目),所以中方安排了於會前一天在杭州西湖國賓館先舉行一次習歐正式會晤。這也是會外有會的一部分(另外還有金磚五國的峰會等)。習歐會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建立兩軍互信機制、打擊網路犯罪、應對非洲埃博拉疫情、推動伊朗核問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美兩國領導人並共同參加了由聯合國秘書長見證下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繳存儀式。
習近平開幕式上提四建議為峰會定調
習近平以東道國主席的身分,在開幕式上首先致辭。為20國集團發展提出四個方向的建議:第一、與時俱進發揮引領作用;第二、知行合一採取務實行動;第三、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第四、同舟共濟,發揚夥伴精神。其最終的號召,乃在為全球推廣一個新型發展模式。 雖然以上提到的B20峰會(即20國集團工商峰會)在頭一天也提出了20項政策建議,但還是習近平的四個建議為整個G20峰會做出較權威性的定調。在習近平提出的框架下,與會代表圍繞了以下四個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創新全球經濟增長方式」、「推動更高效的經濟金融治理」、「實現強勁國際貿易與投資」,與「促進包容和聯動式發展」。
一般媒體的報導,似乎關於這些討論議題只是引用了官方的用詞與字眼,而對其背後雖不顯眼但含有深刻涵義的部分,似乎涉及未深。而官方媒體的報導,也許不便明言其中奧秘,故也嫌平淡無奇。也許是我多心,不過我認為在中方相當技巧的安排下,所謂推廣一個新型發展模式,似乎為的是要不見形跡地達到以下的認識:
1.有必要糾正西方(尤其是美國,包括目前總統競選人在內)對後冷戰時代經濟全球化的反彈,以致保守主義抬頭,甚至企圖利用關稅做武器以挽救自己經濟之衰退與不振。
2.為了提高世界經濟活力,不能僅靠盲目強調「西方普世價值」;全球化並非西方化。
3.世界治理必須多元化,但其規則之制定,不能僅靠某單一制定者的壟斷;而應兼顧新興經濟體之參與,並藉以調動它們的積極性。
4.世界集體的領導們,應注意對失衡的發展加以糾正。更不能只注意生產而忽略了社會正義(包括財富的適當分配)。
以上數點,如能潛移默化地建立起來,也許我們可以稱之為「杭州共識」以遙遙相對那赫赫有名的「華盛頓共識」(?)
結束語
自G20升格以來,中國大陸一直是其堅定的支持者。在北京看來,這是一個新興經濟體能夠以平等身分參與具有實質影響世界性經濟機制的機會。中國大陸在聯合國,因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次故而擁有政治和安全的話語權。而由於G20,則使中國獲得了經濟事物的大國地位與話語權。這次主辦2016年G20的經驗,更突顯了它具有如此的身分。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言曾用以下語句做其結尾:「讓我們以杭州為起點,引領世界經濟的航船,從錢塘江畔再次揚帆起航,駛向更加廣闊的大海。」 此語足以表達大國如斯的氣度與關懷。◆
社論
杭州峰會
國際政治
中華民族復興
兩岸事情
國民黨往何處去
台灣光復致敬團謁黃陵70週年
海峽短評
編後
封面封裡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