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果真身繫東北亞安全?

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一、前 言

北韓缺乏安全感,敵視西方國家對它圍堵與制裁,推行長時期的鎖國政策,自金日成以降,北韓領導人不斷要求全國上下基於「主體思想」,自力更生,獨立奮鬥,抵禦「帝國主義者入侵」。多年來北韓辛苦維持與體制相近的社會主義國家,如前蘇聯、中國、前東歐等穩定的交往,西方國家則難於認識北韓真實情況。東歐國家在1990年代之初民主化、蘇聯在1991年崩潰後,北韓孤立更甚。

威權或專制體制國家元首,個人行蹤經常諱莫如深。金日成、金正日時代對領導人行蹤保密到滴水不漏,金正恩時代更是如此,其個人特質也是重要因素,為維護個人安全,儘量減少行蹤曝光可謂勢所必需。北韓媒體對金正恩露面通常大幅報導,金正恩一旦多日消失,常引發國際騷動,各種揣測接踵而來。

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父親金正日的相關紀念日都是北韓的重要節日。2012年金日成冥誕時,北韓開始訂定每年4月15日為「太陽節」,為該國最重要的國定節慶。金正恩4月11日主持勞動黨政治局會議後,便突然消失在公眾平台。今年4月15日金日成108歲冥誕,但金正恩缺席。4月25日是北韓建軍88週年,金正恩仍未出席慶祝活動,他的健康情況引起各方熱議,謠傳和陰謀論相繼出現。

金正恩行蹤成迷,再次成為國際新聞焦點,他出現後又再度神隱,真相仍撲朔迷離。

二、金正恩神隱的諸多揣測

金正恩長期不露面,並非首次。2014年9-10月間,他長達41天沒有公開露面,缺席了最高人民會議、金正日就任勞動黨總書記17週年中央報告大會、勞動黨創建69週年紀念日,外界揣測是否金正恩患了重病。根據南韓情資,那時金正恩神隱,是為摘除腳踝上的囊腫,金正恩再次現身時,果然拄著柺杖。2019年9月10日金正恩出席超大型火箭砲試射後,約有一個月時間沒有公開露面,直到10月9日才出現視察部隊。時至2020年,1月25日出席新年紀念公演之後神隱約20天,2月16日與政治局成員參拜錦繡山太陽宮殿後,同月28日才又出現在視察協同射擊訓練。金正恩4月11日在勞動黨政治局會議之後未曾公開露面的較長時間裡,他的健康惡化傳聞甚囂塵上。

金正恩年僅36歲,據報有高血脂、過胖、糖尿病、高血壓、痛風,以及其他大小病症,肥胖尤其嚴重。金正恩身高170公分,掌權時90公斤,2020年已達130公斤。有美國智庫研究今年4月指稱,金正恩健康早已亮起紅燈,在不樂觀情形下,或許心臟血管手術失敗,或已成植物人。路透社甚至披露北京已派遣包括醫療專家在內的團隊前往北韓搶救金正恩。日本《時代周刊》也說金正恩已成植物人。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4月20日引述美國官員消息指出,金正恩手術之後病危。南韓政府官員和中共中央聯絡部官員立即駁斥CNN報導。南韓官員表示,他們並未偵測到北韓內部出現異常活動跡象,美國總統川普也在4月23日淡化金正恩病危報導,川普告訴媒體,他認為報導不正確,但川普拒絕透露是否和北韓官員就此事聯繫過,僅表示他和金正恩的關係良好,希望「金正恩沒事」。日本和美國在金正恩是否病重的發言亦步亦趨,顯示沉穩不妄加揣測。

南韓統一部長金煉鐵稱,金正恩神隱是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時赴外地避疫。金煉鐵說,北韓確實沒有異常狀況,南韓有足夠的情報佐證。韓國國家情報院5月6日(金正恩露面五天後)報告表示,金正恩沒有接受心臟手術,指稱心臟方面沒有問題,他未公開露面期間也正常施政。據首爾《東亞日報》說法,北韓雖自稱並無新冠肺炎確診者,但金正恩幕僚和高階官員感染疫情者眾,金正恩必須離開平壤,躲避新冠肺炎疫情。

北韓中央通信社4月27日發出報導稱,為祝賀南非自由日,金正恩4月27日當天向南非總統拉馬福薩(Matamela Cyril Ramaphosa)發出一則賀電。南韓外交部長康京和也在國會答覆議員詢問,提到外國媒體對金正恩的近況有所臆測,她對此不以為然,表示在北韓內部並未發現異常跡象。康京和指出,北韓正值最高人民會議召開期間,南韓方面也密切注意與北韓對外政策是否有變化。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4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CNN記者發問,提到中國是否聽說金正恩罹病消息,中國是否派出醫療團到北韓治療金正恩,耿爽僅答稱他看到一些新聞報導,但不知道新聞報導的消息源何在,選擇低調模糊回應。

肥料工廠竣工剪綵儀式,讓先前大量懷疑金正恩健康的謠言不攻自破。但那天後,金正恩又有多日沒露面,讓先前對他健康的臆測再度浮上檯面。南韓當局研判,金正恩應該平安,躲避疫情是真,且為日後國際談判做準備。期間有人懷疑當天出席剪綵儀式的是否金正恩的替身,發現牙齒、耳垂、手上的痣及髮型均有差異。不過,北韓長期缺乏糧食,一般民眾營養不良的情況下,要找到如金正恩那樣身材的替身,恐怕也不容易。

三、強權對北韓政權的懸念

金正恩多日神隱,造成國際社會騷動,是極容易理解的。倘若金正恩突然死亡,或者他身染重病無法視事,北韓將立即面臨嚴重的領導人繼承問題。金正恩子嗣仍在幼年,無法繼承大統,倘若出現權力鬥爭,必將造成北韓權力轉移危機。

過去數十年,與中國東北毗鄰的北韓被北京當作應付敵對勢力的緩衝國,北京向來重視與北韓的「血盟」關係。1953年7月韓戰結束後,中共「抗美援朝志願軍」繼續留駐北韓,協助其國防建軍,基礎建設,直至1958年撤出。1961年7月11日,北京與平壤簽訂《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這是至今中國唯一與他國簽訂的軍事條約,至今有效,具約束力。在北京向來標榜「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強調「不結盟」的概念下,可謂意義重大。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奧斯林(Michael Auslin)提出警訊,如金正恩健康疑慮導致北韓政權弱化,中國會否因勢利導進而掌控平壤政權?他提到「如果危機等於機會」,習近平可能趁勢重構該地區的權力平衡;假設北京可孤立日本並弱化美國在該地力量,北京將可永久地改變東北亞的地緣政治版圖。奧斯林又說,外界對北韓事務瞭解極少,故僅有北京與北韓維持較佳互動,金正恩的健康困境,使中共擁有數十年難得之良機加強對北韓控制。

四、強權對北韓變局的可能作為

金正恩之後,究竟會怎樣,無人能預知。奧斯林最後警告,上述情況不見得很快發生,但即使金正恩仍活躍於政治舞台,平壤形勢發展依然不可確定。倘若繼承危機真的發生,美國必須準備可行方案以反制中國進入北韓。

奧斯林所言,是美國利益出發,他思索北京與北韓的傳統與現實關係,揣測北京對北韓的可能作為。他的諸多揣測與建議,建立在金正恩重病,北韓情勢不穩的背景下。其用意在警告美國執政者,倘金正恩罹病,北韓可能出現的各種形勢,北京對外作為引發的衝擊,包括日本、南韓的處境,和美國應採取的對策等。

美國關注朝鮮半島事務的重點,多年來依然是確保美國在朝鮮半島商業經濟利益持續發展,促成半島上兩韓體制的永久化、不讓北京對北韓全盤支配、不使南韓過分仰賴北京以傷害美韓關係。

首先,美國的商業利益已面臨中國極大的競爭壓力,南韓已加入北京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亞洲基礎建設開發銀行(亦稱亞投行)重要會員國,南韓以中國為最大貿易夥伴,是中國最大的直接投資國,美國與南韓的經貿固然持續增加,但不如韓、中經貿亮眼。其次,現在美韓安保條約依然有效,但川普總統催逼南韓增加美軍駐韓軍事費用的攤派,南韓不堪其擾,韓國人眼中,美國已是為富不仁的象徵。在文在寅政府的刻意經營下,兩韓關係日益改善,基本上已無韓戰再起的空間,和平解決雙方爭端成為主流趨勢。兩韓領導人經過多次峰會釋放善意,改訂1953年的停戰協定成為永久和平協議只是遲早的事,一旦和平協議簽訂,朝鮮半島南北韓並立的形勢即將固定,其三,美國如何使北韓心悅誠服地推動無核化,進而不再進行軍事冒險,才是美國自身必須突破原有窠臼而成功的關鍵。美國怎樣保障北韓不受侵犯,敦促聯合國放寬對北韓的經濟制裁,和北韓建立穩定的關係,以及最終兩國建交等,這是美國當做卻未做到的。

至於不使北京對北韓全盤支配,不使南韓過分仰賴北京傷害美韓關係,以及堅持美日韓與中俄朝兩陣營競合態勢,則並非美國意志所能單獨決定。

美國有智庫研究指出,川普的北韓政策是失敗的。川普2018年6月與金正恩舉行新加坡首次峰會,自詡和金正恩建立密切私人友誼,卻在2019年2月河內失利,使美國、北韓關係退至僅剩「川金私人關係」。惟美國拒絕帶領安理會放寬對北韓經濟制裁,以致美朝峰會停擺,北韓無核化原地踏步。平壤除不再試爆核子裝置,仍不斷進行飛彈試射,擾亂周邊國家神經。在北韓無核化議題上,原本美國與中國有許多合作空間,但自從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迄今未息,2020年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川普加重對北京的抨擊,使任何華府與北京合作空間壓縮殆盡。

美國與南韓軍方曾針對北韓爆發突發事件擬定「0529軍事行動計畫」;不過,若中共認定美韓聯軍係以武力片面介入北韓局勢,為挽救北韓政權,亦不能排除北京依據《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採取軍事行動。

五、結 論

金正恩過去曾多次離開平壤或媒體平台,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眾人關心的是,金正恩子嗣年幼,一旦金正恩健康無法恢復,北韓這個全球唯一的共產王朝將面臨領導人繼承危機。2020年4月長達20餘日,金正恩的神隱引發諸多揣測,這些揣測充斥知名國際媒體,不同陳述有不同消息來源,但內容差異極大,益增其紛亂,這是典型的情資超載,最終不知何者為真。

對於金正恩個人來說,他過去消失在新聞報導,主要是為了個人安全,再者是營造領導人個人氣質與魅力,再其次是爭取更廣泛的矚目作為宣傳題材。他這次神隱理由較為單純,僅僅是為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中避疫去了。不過金正恩的神隱受到各方關注;他的重新出現,再受廣泛報導,北韓的目的已然收效,而且其效益已被極大化。

夾雜激情與浮動的不確定訊息當中,東美國和亞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小心謹慎,不隨媒體起舞。以此看來,南韓與中國對北韓所做情報工作紮實可信,川普可能應有檯面下管道,他有可能知道金正恩的確實情況。

某些國際觀察家認為金正恩健康議題可能造成美中衝突,對此也存在不同意見,有謂中國即將運用機遇加強對北韓影響力,以與美國抗衡,甚至「重構」朝鮮半島及其周邊的權力平衡,「永久改變」東北亞的地緣政治版圖。

類似說法,似從美國利益出發的「想當然」論調,不惟失之武斷,更難取信各方。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固然相對下降,但不表示中國有意把美國勢力從半島趕走,北京更不樂意朝鮮半島「生事、生亂、生戰」,破壞它所嚮往的「安鄰、睦鄰、富鄰」國際環境。尤其是朝鮮民族主義下要求排除外力,自主統一的願望沛然莫之能禦,北京不會無視此趨勢而破壞國際秩序。

金正恩的神隱居然還牽涉朝鮮半島周邊強權的競合懸念,複雜程度遠遠超過僅止猜測金正恩是否安好。金正恩今後還有許多次的「神隱」;經驗能說話,本區域內有識之士,多數仍期望他「健康一些」較好。

金正恩「重見天日」之後第三天,南北韓邊界非軍事區突然爆發槍戰,雙方各發射了幾十發槍彈,幸無人傷亡,雙方在事件中均展現了節制,相信那是擦槍走火。可見南北韓間,永遠有可能出現「驚世之舉」,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