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海情勢觀察與分析
近期南海情勢觀察與分析
面對當前新冠疫情籠罩之下的亞太情勢發展,與台灣相關的政策事務約有幾個可以進行觀察的議題,包括了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連帶而起的技術爭奪、台灣問題和南海議題等,本文即就目前的南海爭端進行檢視。
南海爭端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中國與東協會員國已經進行多年的「南海行為準則」談判,截至去(2019)年下半年為止,針對此一文件的談判進展可稱順利,在2019年年中完成「一讀」,開始邁向「二讀」的程序。雖然在協商過程中,仍然由於相關各方之國家利益及基本立場的糾結,使得談判的進展出現若干遲延。但就整體而言,南海爭端的發展似有因為「準則」的談判而有正面的期待。不過這種樂觀的期待,到了2020年時似乎有些負面的因素產生。
由近幾個月的發展來看,中國農業部3月5日發佈南海海域休漁令,執行效期由2020年5月1日至8月16日,歷時兩個半月,休漁範圍自北緯12度以北至福建省和廣東省之間的海域,包括北部灣和黃岩島。依據中方的說法,此一休漁措施係中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權權利,履行相關國際義務的正當舉措,其目的在利於南海漁業資源養護和可持續發展。
2020年3月20日,中國科學院島礁綜合研究中心永暑站和渚碧站正式啟用。兩個工作站均設有生態、地質、環境等多個功能實驗室,可支持保障科研人員駐島開展現場調查取樣等科研工作。中方表示,預期將進一步發揮區位優勢,打造熱帶海洋環境和島礁科技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在海洋酸化、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微塑膠污染和海洋災害治理等方面產出更多海洋科技公共產品,服務中國及南海周邊國家。
2020年4月18日,中國民政部公佈在三沙市轄下設縣級的「西沙區」(含中沙群島)和「南沙區」,並成立區政府,分別設在永興島及永暑礁。翌日,中國民政部進一步公佈了南海的25個島礁和55個海底地理實體的標準名稱和經緯度,在公告中註明「請社會各界規範使用已公佈的標準名稱」,目的在進一步規範有關地名的使用,但應也是在為主張有效的行政管轄作出安排。
北京以上的積極作為,明顯地具有彰顯對南海島嶼和海域執行有效管轄的意涵,這當然是持續其相關主張的必要作為。休漁令的實施特別值得觀察,雖然此一政策的目標在管理南海北部海域的漁業資源,而且也行之有年,但是休漁令的涵蓋範圍卻包括了越南和菲律賓的經濟海域,這當然會引發這兩國的反對,其中反應最烈者要數越南。
越南是東協今年的輪值主席國,同時又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非常任理事國,可以在區域及國際事務上發揮作用,至少可在議題的選擇和推動上有所表現,因此很可能在南海議題的發酵上作出若干反應。不過此時全球正被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在會議的召開與議題的討論上不易推動。相對而言,提早脫離新冠肺炎牽絆的國家則會較具有對議題的主導權。
另一值得重視的南海爭端議題是東沙島。日本媒體共同通訊社5月12日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計劃於8月時,在靠近中國南部海南島的南海區域,舉行設想奪取台灣有效控制的東沙群島的大規模登陸演習。該報導評論中國軍方對美軍在南海的軍事活動日益活躍感到焦躁,該演習有可能導致與美國、台灣之間的緊張加劇。此一報導當然引發台灣的高度重視,也有立法委員呼籲政府應當重視此一議題發展,並要求蔡英文總統巡視南海諸島,宣示主權。不過,中華民國持續主張擁有東沙群島,而且持續派駐軍事或海巡人員在東沙島,這些在國際社會已經是眾所皆知之事,並無主權紛爭的情形,自然沒有必要經常性地宣示主權。
東沙島的地理位置極佳,正好座落台灣海峽南端、巴士海峽西側以及南海的北方海域,因此無論是空中航路或是海上運輸航線,均可由東沙島進行掌控。如此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一個小島,由北京軍事發展的需求看,若能夠擁有,當然可以發揮更多的價值。但是,解放軍真有可能攻佔東沙島嗎?
若論在軍事上的需求,近年來中美之間在南海海域的對峙乃至於低度的衝突已經成為常態,中共的海軍或執法船艦也會經常性地出現在南海海域,因此擁有東沙島不僅可以緩解軍事行動被監視的焦慮,甚至在經過如同南沙島礁的吹沙造島建設之後,還可成為支援的基地。不過南海四沙中的任何一個島礁原則上均有「易攻難守」的特性,既使花費了資源完成奪取任務,但在後續的建設和防衛上必定還會有更多的成本需要投入。
除了前述軍事考量外還有政治因素。所以會有解放軍奪取東沙島的傳言,往往是植基於台海兩岸關係的惡化,特別是有針對台灣持續委靠美國與日本,進而有尋求獨立之趨勢,所以中共以奪取東沙島做為警示。但此種推論基礎並不嚴謹,因為若是為了警告台獨而發動奪島,則反而會激化台灣內部的反中聲浪,進而更加合理化「中國是敵國」的論調。同時,既然東沙島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對於此島發動軍事攻擊必然會牽動國際社會的關切,屆時又會引入外國涉入。這對面對當前急需解決或平緩新冠肺炎流行所帶來負面影響的中共來說,此時以軍事奪取東沙島並不是一個好時機,更不是一個適當的政策選擇。
但是,在檢視中共是否會出兵奪取東沙島時,更不能忽略會有此一假設的非和平狀態發生背景,即由於近年來兩岸關係惡化的結果。不可否認,當前民進黨內部不斷升高的台獨聲浪,如最近發生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蔡易餘提案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憲法增修條文》中「國家統一前」文字,明顯在往台獨的方向推進,後雖撤回,但進一步拉大與加深了兩岸的距離。
不管中共是否真會將演習內容實際套用在奪取東沙島,蔡政府更需避免此一極端狀況發生。最後回歸本文於開始所探索的南海爭端議題,蔡政府的南海政策幾乎沒有對此議題著力,無論這是因為推展新南向政策時所作出的妥協,或是在意識型態上本就刻意忽略,但是若將台灣整體利益加以思考,明顯可見蔡政府在南海爭端上的袖手,絕對無法給台灣人帶來利益,甚至造成鉅大的損害。◆
社論
國際視窗
中美關係
南方國家新冠疫情
海峽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