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美軍撤離「帝國的墳場」
評美軍撤離「帝國的墳場」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積極擴充海軍,強化海防戰略,最終美國承接了西方近500年來海權發展的旗幟,發展成世上最強大的海上霸權。然而,要跳脫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1947)「心臟地帶說」中「美洲作為大陸邊緣孤立陸地」的宿命,發展海權的同時,自當有效掌控歐亞大陸局勢,才能實至名歸坐穩全球超級大國的霸主地位。
1942年,有「圍堵政策教父」之稱的荷裔美國地緣戰略學家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1893-1943),提出了「邊緣地帶論」。他認為:無論以武力或和平方式,能統一或整合歐亞大陸東西兩端邊緣地帶者,就能掌握世界最有潛在價值的地區;誰掌握了世界最具潛在價值的地區,誰就是主導歐亞大陸的世界強國。因此,從海權力量擴張的角度看,美英、美日、美澳結成密切的同盟,作為包圍、平衡到遏制陸權國家的發展,自是一個明確、有效的全球戰略。
1991年蘇聯解體後,曾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地緣政治學家的布里辛斯基(1928-2017),就把眼光再度投向了歐亞大陸。1997年,他在《大棋盤》中指出美國在國際秩序安排上的首要任務,是防止在歐亞大陸出現一個敵對的超級大國,以威脅美國的利益或福祉,尤其要避免中、俄與伊朗的結盟。美國菁英階層不但要能主導並駕馭歐洲、亞洲和中東的關係,還要以最後仲裁者的角色與主要戰略夥伴分享全球責任。為維持美國的獨霸地位,任何手段的運用都屬合理;尤其該制定一個全新的中亞地緣戰略目標。
回顧自冷戰迄今的70餘年裡,美國霸權的崛起與建立,除代表海權君臨天下的極致,也發揮著對陸權的分割、打壓與圍堵戰略。因此,作為世界霸權的美國,可說是一個曾達到了掌控海陸兩權、道道地地的全球超級大國。然而,隨著「俄敘兩伊聯盟」的穩固、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推進、中歐班列帶來的經濟驅動,使歐亞經濟一體化的需求、互補與發展愈發強烈而明顯,加上美國在大中東戰略上的失敗,遂使其世界霸權有漸趨衰頹之勢。
7月5日,在未知會阿富汗政府,美軍趁夜自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完全撤離,距9月11日的撤軍時限,整整提前兩個多月。美軍以打擊恐怖主義名為入侵阿富汗20年,華府口中的恐怖組織猶在,美軍卻丟盔卸甲,倉惶撤離,留下的是個亟待收拾的爛攤子。人稱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葬送了大英帝國與蘇聯,如今,美軍撤離,真能甩脫開戰亂,迎向希望的遠方?
二次世界大戰後,藉由冷戰意識型態對峙和阿、以間的五次中東戰爭,美國在中東成功地扶植以色列、分裂了阿拉伯世界、建立起石油美元霸權,進而擠走前蘇聯,造成美國獨霸的局面;幾乎是完美控制了這個東西往來的通衢,成功阻斷歐亞大陸國家間的直接聯繫。
新時代的美國地緣戰略 小布希掌政時期(2001-2009)進一步提出所謂「自由-前瞻戰略」的「大中東政策」:全力支持以色列,拿下伊拉克,發動顏色革命,最後還要幹掉伊朗,完成掌控中亞的布局。但要幹掉伊朗,就必須拿下阿富汗,以做好合圍之勢。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同年10月7日,美軍就以「持久自由運動」為名,打著反恐旗號出兵阿富汗,趕走了1996年塔利班建立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扶植了一個親美政權「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阿富汗的地緣關係 阿富汗是個內陸國家,地處西亞、中亞、南亞與中東地區交會處,分別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中國、巴基斯坦和伊朗接壤,戰略地位尤其重要。阿富汗又是中華、俄羅斯與伊斯蘭三文明的匯聚點;美國若要幹掉伊朗、染指黑海與波斯灣地區的能源,進而裂解並遏制中、俄兩國,就得以阿富汗為制高點。
中亞五國雖然自蘇聯解體後各自獨立,但在經濟、文化與政治上與俄羅斯仍有極深聯繫,故俄國視之為外交戰略的重點國。對中國來說,阿富汗鄰近新疆,也是中國「一帶一路」西向中東與歐洲的起點,一旦伊朗與阿富汗都被美國拿下,西部門戶洞開。自阿富汗向東行經新疆、蒙古、從東北橫跨亞洲大陸,美國還可和位於大陸邊緣地帶的日本、澳洲、菲律賓甚至南亞的印度,形成一個包圍圈,將中國牢牢箍在其中。阿富汗南鄰巴基斯坦,不但是南亞次大陸的地理屏障,更直接影響著中巴經濟走廊的安全。
因此,只要美國控制了阿富汗,那麼,也就預示了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強權,在丟失中亞要地之後,再有餘力去整合歐亞大陸國家,如此歐亞一體化也就形同泡影。
美軍入侵阿富汗後的作為 中亞五國因蘇聯解體而獨立,美軍入侵阿富汗時正值俄國衰敗、中亞權力真空之際,因此藉地利之便積極進行兩方面的布局。
1.幹著支解俄羅斯的工作 美國大力加強與中亞五國的軍事安全合作,如推動其加入北約的「和平夥伴關係計畫」、與中亞國家進行聯合軍演、訓練,並向各國提供軍事援助。之後,分別在阿塞拜疆、塔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各國,藉反恐名義完成駐軍,佈建基地,填補蘇聯留下的權力真空。2003年,格魯吉亞爆發顏色(玫瑰)革命,建立一個親美政權;爾後,與車臣共和國先後出現與俄羅斯的戰爭,將戰火直接燒到高加索地區,高歌猛進,繼續幹著支解俄羅斯的工作。
2.CIA中東攪動顏色革命 自突尼斯、伊拉克、埃及、利比亞到敘利亞,美國中情局(CIA)推動所謂「阿拉伯之春」的顏色革命;期間還支持一個隨伊拉克海珊政權倒台而崛起的「伊斯蘭國」。這個發展迅速,手段殘忍的恐怖組織,表面上是西方要打擊消滅的對象,實際情況不全然如此。2011年敘利亞發生顏色革命,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不但以金錢物資與武器裝備,支援反對派對抗政府軍。英、以、美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還提供「伊斯蘭國」資金、武器,夾擊政府軍,導致敘利亞一度喪失廣大土地,阿薩德政權岌岌可危。
大國角力與美國的失敗 美國的大中東政策以及入侵阿富汗後的作為,直接威脅到了中俄與伊朗的安危。在這個大背景下,俄羅斯遂積極與中國展開合作。
1.上海合作組織 2001年6月15日,以中俄兩國為核心,致力於經濟合作、確保中亞地區安全為目標的「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在「上海五國會晤機制」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中國藉著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各國進行項目合作,有鋪設油氣管道、修建基礎設施與網路通訊等,同時分別與這些國家締結戰略夥伴關係。美國則因屢次干涉中亞國家內政,為相關國家所不滿;在俄羅斯的運籌帷幄與支持下,美國的軍事基地先後遭到關閉。2015年,美國提出「C5+1計畫」,試圖與中亞五國建立外交多邊對話平台,以保持其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但收效甚微。
2.裡海峰會 2018年8月12日,裡海五國領袖共同簽署《裡海法律地位公約》,除授予每個臨海國24公里領海的管轄權、16公里的水面專屬捕魚權外,尤其阻斷了美歐等西方國家在裡海周邊的能源開發權;美國菁英階層原先在哈薩克斯坦設立的能源補給據點遭到關閉。至此,華府欲掐死伊朗、掌控裡海周邊與西亞能源的企圖破滅,其主導由中東銜接中亞的能源補給線,也遭到斷絕;駐紮阿富汗的美軍,實際上已陷入四面楚歌。
3.俄國出兵敘利亞 2008-2009年,俄羅斯分別結束了車臣與格魯吉亞的戰爭。在經過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後,2015年9月30日,應敘利亞政府的正式請求,並在什葉派主政的伊朗與伊拉克支持下,俄羅斯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出兵敘利亞,開展了「俄敘兩伊聯盟」的合作。他們於敘利亞境內啟動了摧枯拉朽的空襲行動,短短數年內相繼消滅13萬恐怖分子,收復被「伊斯蘭國」佔據的95%土地。CIA在中東的顏色革命,在敘利亞遭到遏制,伊朗還順勢壯大;過去由美國統治菁英獨霸的中東板塊,已然出現鬆動跡象。
2008年,因次級房屋信用貸款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自美國、歐洲蔓延全球,重創了美國的經濟與金融資本,影響長達10年。為有效緩解危局,華府多次實行量化寬鬆,美國國債因此由當年的10兆美元,快速增加到如今近20兆的關卡。2018年初,華府發表《國防戰略白皮書》,指出美國國家的新全球戰略,將由「大國競爭」取代「對抗恐怖主義」;同時,華府提出「西出東進」的新中東政策。此後,中、俄兩國才是美國統治菁英主要的對抗目標,自阿富汗撤軍已成為日程表上的事。
華府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入侵阿富汗,聲稱要為該地帶來自由與民主;然而,20年過去了,美軍士兵付出了上千名死亡、兩萬餘人受傷的代價,耗資美國納稅人兩萬多億美元。
美國統治菁英是如何助使阿富汗成為孳生極端恐怖主義的溫床?
把朋友變敵人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淖之際(1979年12月-1989年2月),CIA培養了包括賓‧拉登在內的許多阿拉伯青年,籌組「聖戰組織」並提供其大量的武器、裝備、金錢與訓練,支持他們以「自由」之名, 遠赴阿富汗與蘇軍作戰。蘇聯戰敗撤出後,陷入混亂的阿富汗則由塔利班取得統治權。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美軍以制空、制海與制電子等多方面優勢,對伊拉克發動了一場新型式的現代戰爭。身為虔誠瓦哈比派宗教信徒的賓‧拉登,對美軍以其祖國沙烏地阿拉伯為基地進攻伊拉克深感憤怒,因此籌組「基地組織」,遊走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之間,開啟了他反抗美帝國主義的事業。此後,那些曾被美國統治菁英暱稱為「自由鬥士」的「朋友」以及他們的組織,瞬間成了「恐怖主義」的代名詞,並成了他們要緝拿、剿滅的對象。
把支持者變對手 塔利班崛起於抗蘇聯戰爭之際,成立初期的成員皆宗教學校的學生,因此塔利班又名神學士。這是一個來自於社會底層,草根性極強,又帶有虔誠信仰的組織,創始人扎伊夫與領導人奧馬爾,都是在抗擊蘇聯入侵時的「聖戰者」,故而獲得百姓的認同,發展的十分迅猛。在阿富汗內戰期間(1990-1996),塔利班曾受到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基地組織以及CIA,在資金、兵源、武器與訓練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1996年9月,在打敗了以地方軍閥合組的「北方聯盟」後,入主喀布爾建立新政權。
2001年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向塔利班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交出賓.拉登,但遭拒絕;10月7日,美國出兵阿富汗,趕走了塔利班。為了剿滅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成員,美軍採取了「空襲圍剿」戰術。先以空中轟炸的方式,將藏匿於山區的人員圍困在一個狹小的區域內,然後再對其集中轟炸、搜剿並消滅,導致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勢力受到重創。即使如此,塔利班的組織系統依然保存完好,他們退到巴、阿邊境地區,進行修整,積蓄力量,等待時機。2005年,趁美國將兵力重心轉移到伊拉克後,捲土重來的塔利班,成員不斷擴大,戰鬥力猛增。根據華府2008年6月的估計,此時塔利班的成員已增至兩萬人上下,控制了阿富汗10%的土地。
不當的體制與管理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政權在華府安排下,實行民主選舉總統制,這在種族複雜又屬部落社會的阿富汗,窒礙難行。阿富汗人視這個政權為美國統治菁英的魁儡,政府官員又貪腐無度,胡作非為,美軍則聽之認之,束手無策。
肆意濫殺的反抗 美軍與北約駐軍往往在暗箱作業下確定攻擊名單,進而執行特別或具有針對性的定點清除軍事行動。期間肆意逮捕,實施酷刑,施虐平民,粗暴對待民兵,乃至與一些部族集團結盟,進而捲入地方派系的鬥爭,這些都令阿富汗人民深惡痛絕,起而反抗以美軍為首的西方軍隊與其扶植的阿富汗政府。此外,美軍常進行無差別的狂轟濫炸,造成大量無辜民眾失去家園與親人,逼他們投奔塔利班。
華府明面上主張消滅恐怖主義,實質上對相關組織的勢力,採取培植和利用並進的兩面手法;一旦沒有利用價值則絕然拋棄。另一方面,美國的反恐政策也是作為控制周邊國家,以確保自身大中東戰略的一種手段。2018年7月,當俄敘聯軍進剿「伊斯蘭國」戰事最緊張之際,華府曾協助萬餘名恐怖分子轉移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境內;不僅為當地的治安帶來極大的破壞,也為中亞各國、一帶一路沿線以及俄國的穩定埋下了地雷。
象徵中歐經濟深化的《中歐投資協議》,雖然在歐盟議會中遭到否決,但歐洲許多國家試圖在經貿發展上與中國保持密切往來則是一不爭的事實。今(2021)年4月16日和7月5日,中法德三國領導人先後兩次在視頻峰會中,分別就氣候變化、中歐關係、抗疫合作以及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中歐是全面戰略夥伴,彼此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合作遠大於競爭,共識遠大於分歧。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面對疫情,中國率先恢復了經濟增長,這對世界是好消息。德方重視中國『十四五規劃』給德中、歐中合作帶來的重要機遇。」法國總統馬克宏說:「法方願與中方一起,推進法中、歐中經濟關係進一步發展。」7月12日,路透社報導,在歐盟外長會議中通過《全球基礎設施計畫》,並於2022年正式啟動;該計畫主要致力於歐洲與亞洲基礎設施的聯通。
美國除了在中亞戰略布局以失敗告終外,中俄伊三國還真正走到了一起。作為「地緣戰略棋手」與「地緣戰略樞紐角色」的德法兩國,在布里辛斯基的眼中,具有足以改變現有地緣政治和美國統治菁英利益的影響力。只要歐盟堅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秉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歐亞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美軍一騎絕塵,揚長而去,完全不顧秩序維穩與和平進程的困境,這不但給戰亂頻仍深陷苦難的阿富汗,留下了新的問題;同時,也給區域內國家和歐亞大陸,挖了一個大坑。
久經戰亂的破敗經濟與巨量難民,使貧困的阿富汗成了孕育極端主義的溫床。隨著美軍的撤離,原本蟄伏的地方軍閥、部落領袖、激進分子、政府軍以及塔利班等各種山頭勢力,為了爭奪政權,極易再度陷入混亂的內戰;而苟延殘喘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與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亦可利用地利伺機而起。因此,如何儘可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讓阿富汗政權能平穩過渡,自然是地區國家最大的期盼。
中亞五國的原則 5月12日,中國外長王毅與中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五國外長,在西安舉行「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會後發表關於阿富汗問題的聯合聲明。其中特別提出了幾點原則:
1.作為阿富汗的友好近鄰和重要夥伴,中國和中亞國家高度關注阿富汗的局勢走向,希望看到一個和平穩定、發展繁榮、與周邊國家和睦友好的阿富汗,並願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2.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阿富汗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得到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利必須得到尊重,各方支持阿政府和人民為此所作的努力。
3.政治協商是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唯一途徑;支持一切有利於凝聚阿富汗內部各派政治力量的共識,期盼國際社會特別是聯合國發揮建設性作用。
4.在雙多邊層面支持阿富汗的和平重建;增強與阿富汗的經貿往來,協助阿富汗增強自主發展的能力,吸納阿富汗參與具有前景的地區經濟項目,以促進阿富汗和本地區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5.各國共同致力於提升地區互聯互通的水平,開啟阿富汗經濟和過境運輸的潛力;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之心」伊斯坦堡進程框架內,推進具有前景的基礎設施項目,以促進中亞國家和阿富汗更好地融入世界市場。
6.阿富汗領土不應被破壞,做為用於威脅或攻擊他國的基地。各方願意繼續藉由雙多邊途徑,推進與阿富汗政府的執法與安全反恐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等三股勢力,以及毒品走私和人口販賣等跨國犯罪活動。
中國的立場與態度 6月4日,中國《外交部網站》的消息,王毅在貴陽與阿富汗外長阿特瑪律、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舉行第四次中、阿、巴三方外長對話時,進一步表達了中方對解決阿富汗問題的主張和建議:
1.堅持「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根本原則:阿富汗屬於阿富汗人民,我們希望阿國內的和談各方,能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共同探索符合國情的治理模式和發展道路。我們支持阿國各方共同在未來,打造一個廣泛包容的政治架構;對內奉行溫和穆斯林政策,繼續堅定打擊恐怖主義,對外全方位推進和平外交,尤其是與鄰國友好相處。
2.保持阿人內部談判勢頭:中方樂見阿國談判團隊跟塔利班代表恢復談判,希望這一局面鞏固持續下去。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正處在關鍵關口,和談機遇不應錯失、和解進程不容逆轉。希望和談各方排除干擾、互釋善意、聚焦共識,儘快明確實現和解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設定現實可行的短期和中長期方案;中方願適時為推進對話提供一切便利和支持。
3.推動塔利班回歸政治主流。國際社會和已達成阿國談判的各方,均應嚴格遵守聯合國安理會第2513號決議。希望阿富汗政府堅定和談信心,提出具吸引力的和談方案,鼓勵和帶動塔利班摒棄前嫌,相向而行。
4.國際社會與地區國家,應予阿富汗全力支持:在未來一段時期,美國仍將是影響阿問題的最大外部因素,防止阿富汗安全局勢惡化,以避免恐怖勢力藉機回潮。
5.要加強中阿巴三方的精誠協作:巴基斯坦自去年以來,在促成開啟阿富汗內部談判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期待巴方繼續用好自身優勢、作出新的建設性努力,也希望阿方積極看待巴方顯示的誠意和作出的貢獻。
由以上中國與中亞五國的主張可知,與阿富汗接壤的域內國家,無不希望看到一個和平治理與穩定發展的阿富汗;各個國家都願意在其和解重建的過程裡有所貢獻。衷心期望飽經戰亂的阿富汗渡盡劫波,勇敢地迎向希望的遠方!屆時歐亞大陸將再度成為塑造世界新秩序,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而奮鬥的中心。◆
社論
美軍撤離阿富汗
中美關係
百年中共與中國
國際視窗
防疫與政經
台灣事情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