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0)年春天以來,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在全球掀起人類生存大戰,雖各國已開始接種疫苗,但詭異的是,迄今疫情並未緩和,反而因變異病毒株不斷衍生,而有升溫復燃現象。
曾經對疫情管控良好的台灣,爆發社區感染,加上疫苗政策錯誤,至今全台疫苗不足。在確診與死亡人數快速增加下,5月19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全台升級為三級警戒,許多行業或被迫調整營業模式,或暫停部分商業活動,內需消費相關行業,立即陷入愁雲慘霧,部分商家甚至被迫關閉。
主計總處6月4日公布的最新經濟成長預估顯示,民間消費成長由2月預估的3.74%下修至2.75%;因國際景氣逐漸復甦,全球經濟成長預估達到5.7%,世界貿易額大幅成長8.4%,帶動台灣生產及出口;加上政府紓困產生的部分效益,因此該處將今年的經濟成長由2月預估4.64%上調至5.46%,創近11年來新高。
「國發會」稍早之前公布的最新資料指出,如果此波疫情在6月底前結束,則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預估減少0.16%;如果疫情延燒到第三季結束,則會減少0.53%。但有在政府推出紓困4.0方案加持,加上台商回流設廠、5G網路布建及製造生產不致受到疫情影響下,民間投資成長由3.91%上調至9.10%,出口成長由9.58%大幅上調至20.41%,預估台灣經濟成長增加0.88%,可扺消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亦即今年台灣經濟成長能夠「保五」。
面對蔡政府財經部門同步上調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台灣整體經濟表現可否真的如此樂觀?不可否認,台灣製造業受惠於國際經濟復甦,出口不斷增加,形成一片榮景。據財政部公布的最新資料,6月出口366.5億美元,是歷年單月次高,年增35.1%;第二季出口也創下歷年單季新高,上半年累計出口規模更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由於全球疫情尚未完全結束,國際市場對電子資通相關產品的需求相當熱絡,以及對傳統產業的需求逐漸浮現,預估今年台灣電子資通與傳統產業出口仍然可以維持佳績,顯示疫情並未影響製造業活動,反而是帶動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
相對製造業部門的榮景,服務業部門受到疫情影響,內需消費萎縮,呈現一片慘狀。台灣的GDP組成中,民間消費占比接近六成,是預估GDP成長最為重要的一項因素。蔡政府在預估台灣經濟表現上,此次似低估了疫情急劇升溫對民間消費造成的影響,高估了其紓困對經濟產生之效益。
先從對民間消費造成的影響來說,若以主計總處最新預估來看,雖將全年民間消費成長從3.74%下修至2.75%,但第二季民間消費成長仍然維持微幅成長,是去年第二季基期轉為-0.32%的結果。今年第二季受到疫情的衝擊頗為嚴重,勢必導致民間消費大幅萎縮。如果以去年第二季的成長為準,假設今年第二季民間消費僅成長1%,則全年民間消費減幅將逾1%,對GDP的影響,預估約達0.5%;如果疫情持續延燒到第三季始能緩和,對GDP的影響預估將再減約0.5%,即對全年GDP的影響約降1%左右。眼下疫情未在第二季結束前獲得有效控制,蔡政府顯然低估服務業受到的影響。
更加值得重視的是,疫情持續蔓延,甚至升級警戒,受到重創的將從服務業延伸至製造業,台灣的生產與出口都會受到衝擊。電子資通產業若有幾家大廠傳出疫情,被迫暫停生產,則立即會對出口貿易產生嚴重衝擊,經濟衰退的程度絕非我們可以想像。去年疫情爆發後,歐美國家封城防疫呈現的經濟蕭條景況,恐將在台上演。
就蔡政府紓困對經濟產生的效益而言,雖預估此次紓困4.0方案2,595億元可提高GDP達1%以上,但此次紓困包括:衛生福利部編列792億元,有辦理疫苗與藥品臨床試驗、採購及檢驗,有防疫獎金等;經濟部編列584億元,處理服務業員工薪資及營運成本、會展產業員工薪資補貼;處理事業貸款融資保證、利息補貼及融資診斷等;勞動部編列449億元,處理自營業者及沒有一定雇主勞工生活補貼、勞工紓困貸款利息補貼等。然而,今年疫情較去年更加嚴重,民眾是否可能將這些補貼經費移轉為消費?提供企業紓困,或可協助解決燃眉之急,但對GDP之貢獻尚待評估。
此外,無法忽略的是疫情延燒會使許多商家減少僱用,衍生更嚴重的失業問題。服務業僱用不少員工,許多小型商家在此波疫情影響下被迫停業。主計總處公布的5月就業統計,失業率已驟升至4.11%,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每週工時低於35小時就業人數暴增,高達79.2萬人,兩者皆創調查以來最差紀錄。其次,6月起無薪假商家及人數開始飆升,勞動部7月8日公布最新資料統計,實施無薪假事業單位1,883家,創下新高,人數也為今年以來最高,受創最深的是住宿業及餐飲業。
除了失業率飆升、低工時就業人數暴增,疫情更進一步衝擊受僱員工薪資水準,其中以內需消費為主的服務業受創最大。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顯示,5月全時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2,863元,較上月減少0.75%;部分工時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18,657元,較上月減少7.92%,服務業商家對本土疫情急劇升溫顯然「措手不及」。台灣多數家庭收入來自薪資,若薪資受到疫情波及,則代表一般家庭所得降低,可能影響許多家庭日常消費行為,尤其是中低收入的貧窮家庭。
此波疫情如持續延燒,對台灣經濟的威脅,恐超過蔡政府的樂觀預估。其實,從疫情爆發以來,各國皆經歷高峰、平緩後,再現重疫,波及民眾生活,重創經濟活動。
蔡政府與其宣傳台灣經濟成長逾5%,製造訂單再創新高,出口貿易持續長紅,不如認真思考疫情如無法在短期內結束下,除了紓困4.0,除了扶植「高端」、「聯亞」疫苗,是不是將「抗疫」的方向聚焦更具韌性的經濟安全架構,研擬真正的「超前部署」產業政策,讓台灣的經濟避免產生系統性風險而崩盤。◆
社論
美軍撤離阿富汗
中美關係
百年中共與中國
國際視窗
防疫與政經
台灣事情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